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3-09-09 10:32:10| 人氣1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時間並不真實存在?


地球是一顆美麗的藍色星球,在地球上生活着各種各樣的生物,有海洋生物、有陸地生物、有兩棲生物和微生物等等,人類是由陸地生物進化而來的,不過人類和其它生物最大的區別就在於,人類誕生了智慧,依靠智慧人類在短短幾千年的時間內,站到了地球食物鏈的頂端,目前人類已經能夠走出地球探索宇宙, 這說明人類科技發展的速度是非常快的,雖然人類科技發展的速度很快,但是在宇宙中依然存在很多我們無法解釋的問題,比如說時間到底是什麼?時間可能是人類從大自然中感受到的第一種循環,太陽升起時帶來了白天,下落後人類又迎來了黑夜。

時間是一個普通性,我們所有人尤其是物理學家都未能抓住他的本質,但是時間為何如此讓人捉摸不透?南丹麥大學理論物理學家阿斯特麗德.艾希霍恩說:如果我們能夠很好的回答這個問題,那麼它就算不是什麼問題了,從某種角度來說,時間很簡單:因為有了它,事情才不會一股腦兒的在同一時間發生,或許說來輕巧,但至少在這一點上大家都能夠達成共識,這樣看來,時間的存在能夠被解釋為某種宇宙的先決條件,在這其中,一些事情導致其它事情發生,從牛頓的運動定律到量子力學,很多物理理論都迴避了這類問題,在這些理論當中,時間是一個獨立變量,其它事物會改變,但是任何東西都無法改變時間。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時間存在於物理學範疇之外,就像獨立於宇宙之外的一個節拍器,而宇宙中的一切則依照節拍徐徐展開,曾經著名的科學家亞里士多德認為,如果時間有開始,那麼它必須有一個「第一時刻」來進行開始計數,而這個第一時刻需要在較早的時間段或者較晚的時間段進行,既然有比第一時刻更早的時間,那麼第一時刻便不再是第一時刻,這說明一定有比它更早的時間,如果按照這個理論來看的話,那麼時間就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其實不同的人對於時間的理解也是不相同的。著名的物理學家牛頓對時間也非常感興趣,並且提出了自己的理論,牛頓認可亞里士多德關於時間的理解。

但是牛頓認為,時間是一種無論如何都會流動的真實時間,他在自己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中寫道:絕對的、真正的和數學的時間自身在流逝着,且由於其本性而在均勻的、與任何外界事物無關的流逝着,牛頓認為,除了亞里士多德提出的相對時間,還存在一種絕對的時間(同時認為也存在絕對的空間),這個時間獨立於事物極其變化,即使事物沒有發生運動變化也會流逝,很明顯,牛頓的時間觀點不同於亞里士多德的時間概念,亞里士多德認為,如果沒有運動,時間就不存在。牛頓則認為,時間是一種實體,均勻的流逝,無論世界運動或者不運動,那個絕對時間是一直存在的。

他的觀念影響了幾個世紀,全世界的人們也通過各種教育途徑全面認可這種時間概念,成為人們理解時間的常規方式。牛頓以此為模型,建立了現代物理學理論,並且行之有效,在大多數情況下還能夠自洽。但時間果真是這樣一種玩意嗎?從現代科學的角度我們發現,牛頓著名的三大定律無法決定時間的方向,他那個時代的物理定律也沒有時間性。這也就意味着,牛頓對時間是什麼的解釋也未必是終結的真理,那時間到底是什麼呢?後來愛因斯坦出現之後,對時間有了不同的定義,愛因斯坦挑戰了時間是絕對固體實體的概念,在他的相對論中,時間變成了某種可塑造的東西,它就像是被關在盒子裡的貓,受到觀測者和引力場的影響。

愛因斯坦認為,根據觀測者的位置不同,時間也會變得不一樣,同一件事情可能對不同的觀測者來說是按照不同順序發生的,甚至是同時發生的,時間和空間緊密交織在一起,形成時空這個四維結構,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證明了時間是相對的,如果一個物體移動的快,時間的速度就會慢一些,放在宇宙里來理解這個現象,就是引力時間膨脹,根據愛因斯坦的說法,速度的快慢能夠影響時間的流逝,簡單來說,速度越快、時間流逝就越慢,當無限接近光速的時候,時間就會趨於停止,在俠義相對論中的時間膨脹,是基於一個重要前提條件下提出的,這個前提就是光速不變。

光速不變並不是說「光速在真空中的速度恆定30萬公里每秒」,而是說在任何參照系下,光速都是不變的,舉個簡單的例子,即使你乘坐百分之99光速飛行的飛船,在地球上的我看到你身上發出的光的速度依然是光速,而不是百分之199的光速,比如說一對雙胞胎兄弟,哥哥駕駛飛船亞光速飛行離開地球,弟弟在地球上,那麼哥哥和弟弟到底誰的時間流失更慢?由於速度是相對的,相對哥哥來說,弟弟也在高速飛行,在哥哥的眼中,弟弟的時間也變慢了,難道說兩個人的時間都變慢了?這不是自相矛盾嗎?其實並不矛盾,因為哥哥和弟弟認為對方時間變慢的時候,有一個重要的前提:他們旋轉的參照系不同,都以自己為參照系,在參照系不同的情況下,對比時間流逝快慢就沒有意義了。

為了證明愛因斯坦的理論是對的,科學家們還專門做了實驗,在1971年的時候,科學家利用高精度的原子鐘驗證了相對論中的鐘慢效應。科學家將4台原子鐘分別放在兩個飛機上,地面上放置一台原子鐘作為參照物,之所以科學家旋轉原子鐘,是因為它的精確度很高,在千萬年內,誤差不到一秒鐘,兩架飛機分別向東、向西飛行,向東飛行的飛機,由於順着地球自轉的方向飛行,相對於地面的速度就是飛機本身的速度加上地球自轉的速度,而向西飛行的飛機,是逆着地球自轉方向飛行的,所以相對於地面的速度就需要減去地球自轉的速度,最終實驗得出,向東飛行的飛機,原子鐘的時間比地面原子鐘慢了59納秒,向西飛行的原子鐘比地面原子鐘開了273納秒,通過相對論鍾慢效應理論計算出來的數據,和科學家實驗中得出的結果是一致的,這個實驗證明了愛因斯坦的時間觀點是正確的。

而引力也能夠影響時間的流逝,當飛船行駛到黑洞附近時,飛船上面的時間流逝也會變得越來越慢,通過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我們能夠知道,引力的本質其實是時間的彎曲,月球之所以會圍繞地球轉動,其實就是因為地球彎曲了周圍的時空,月球貼着時空的測地線在運動,因此,引力場對於光也會有作用,使得時間發生了膨脹,換句話說就是在黑洞周圍的時間會變慢,所以在引力場周圍的時間變慢了,實際上是相對而言的,自身主觀上時間並沒有任何改變,只是別人看你的時間變慢了。

其實時間是一種幻覺,這句話的意思是,時間本是沒有意義的,它甚至都有可能不是真實存在的,吃飯時間和一天鐘任何一個時刻都是一樣的,本質上來說沒有區別, 你認為吃飯時間是特殊的,只不過是社會和文化讓你覺得這樣而已,還有一件事情能夠證明時間是主觀的,那就是曼德拉效應,曼德拉曾在南非反對白人民主主義統治而戰鬥了50年,在監獄中度過了28年,成為南非的第一位黑人總統,曼德曾經說過:我這一生都奉獻給了消除種族歧視和種族隔閡,他的目的其實很簡單,就是希望白人和黑人能夠和諧的生活在南非大陸上,最終曼德拉依靠自己的努力實現這一點。

不過在很多人的記憶中,曼德拉早已經死在了上個世紀的牢獄中,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真實的曼德拉總統是在2013年去世的,這一切的起源還要從2010年開始說起,當時一位研究超自然現象的科學界菲安娜發現,在她以及很多不同的國家、不同人的記憶中,曼德拉是在上個世紀80年代去世的,而且很多人都記得當時的電視報道和葬禮,以及曼德拉妻子在葬禮上的演講,但這一切和真實發生的事情並不符合,沒有任何資料能夠顯示曼德拉死於上世紀80年代,既然如此,為什麼全球有這麼多人的記憶出現了誤差?如果說一兩個人出現記憶誤差,這可能是他們記錯了,但是這麼多人都出現了誤差,難道是所有人都記錯了?

後來美國的「靈異博主」菲安娜.布梅將這種現象稱為是曼德拉效應,曼德拉效應具體指的是大眾對某些歷史記憶與事實完全不符的現象,簡單來說就是大部分人集體失憶或者是形成了錯誤的記憶,目前沒有科學證據表明這一效應存在真實性,但是也沒有足夠的反對證據,我們的記憶極其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甚至我們的認知水平、心情也會讓記憶出現偏差,記憶受到時間體驗的影響,可能不是記憶出現了問題,而是記憶的基礎——時間,它本身就是主觀的,也就是因為如此,才能夠影響我們對時間的感知,記憶的構成,以及對現實的構建。

其實你的當下和我的當下並不一致,你認為同時發生的事情,在我看來可能毫無關係,時間對於你我來說的差異,取決於我們之間的相對運動和位置,這就體現了時間的主觀性和個性,如果這麼看的話,時間的確像是一場幻覺,是人類創造出來的假象,不過時間流逝也是真實存在的,就像我們能夠看到蘋果是先脫離樹枝,在空中下落後到達地面的,從某種角度來說,事件的循序性以及我們的感知能力表明,時間不是一個虛幻的概念,而是世界的基本維度,在不同人的眼中,可能時間都是不一樣的。想要解開時間的奧秘,還需要從宇宙爆炸的那一刻開始研究。

現代科學認為我們的宇宙誕生於138億年前的奇點大爆炸,奇點是一個質量無限大、能量無限大、熱量無限大、密度無限大、體積無限小的點,這個點爆炸以後,宇宙快速的向四周膨脹,經過138億年的時間,宇宙才膨脹成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宇宙中的天體都是在宇宙大爆炸之後形成的,科學家認為,時間是在宇宙大爆炸的那一刻產生的,如果我們能夠知道宇宙為什麼會爆炸,那麼我們或許就能夠解開時間的奧秘,不過想要解開宇宙大爆炸的奧秘,實在是太困難了,目前科學家還在積極的研究當中,而且宇宙誕生之謎還存在很多的漏洞,大爆炸學說只是科學界比較認可的一個觀點。

宇宙究竟是如何起源的?這一切是不是有人在背後操控着?目前科學家都在積極的研究當中,小編認為,人類作為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命,從誕生以後就開始不斷的研究和探索世界的奧秘,經過幾千年的科技發展,現在人類已經能夠走出地球,這說明人類科技發展的速度很快,小編認為,只要人類能夠堅持不懈的努力下去,未來隨着人類科技的進步,人類一定能夠解開時間的奧秘,希望這一天能夠早日到來,對此,大家有什麼想說的嗎?-來自:星空承載夢想-

台長: 聖天使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