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想讀書,但找不到讀書的樂趣?讀了很多書,卻不會運用?來劉潤直播間,聽秦朔老師分享:實體企業如何找到持續增長的動能。
今天,我們重發一篇過往比較受歡迎的文章《 劉潤:你陪客戶喝酒,是因為做產品時沒有流汗 》,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以下是這篇重發文章正文。
我在我的書《互聯網+:戰略版 | 傳統企業,互聯網在踢門》中,提出了「創造價值 + 傳遞價值 = 用戶價值」的「價值公式」。然後,我又在我的書《趨勢紅利》中,把這個「價值公式」進一步拓展為基於產品、營銷、渠道的「企業能量模型」。做產品,就是把千鈞之石推上萬仞之巔,獲得儘可能大的勢能,然後在最高點推下去,用營銷和渠道減小阻力,把勢能轉化為最大的動能,獲得儘可能深遠的用戶覆蓋。
基於這個「價值公式」和「企業能量模型」,在我擔任戰略顧問的客戶公司的戰略會上,在邀請我做演講的企業的培訓課堂上,我常常會問:你企業的主要價值,是創造價值,還是傳遞價值?你團隊的核心能力,是產品,還是營銷,還是渠道?
想一想再回答
不少企業家會認真地想一想,然後告訴我:我們企業的核心價值,是創造價值,我們團隊的核心能力,是產品。我們最大的優勢,是擁有與眾不同的好產品。
然後我會接着問:你的研發團隊規模大,還是你的銷售團隊規模大?你產品團隊的話語權更高,還是營銷團隊的話語權高?你在各地開的分公司,是為了網聚本地研發人才,還是獲得當地市場規模?你的銷售需要請客戶吃飯嗎,需要陪客戶喝酒嗎?酒量大的人,酒品好的人,酒膽高的人,因為喝酒去醫院掛水、洗胃的人,在你們公司會因此覺得自豪,甚至獲得公司的感激嗎?
這些問題之後,不少企業家開始冒冷汗,然後慢慢意識到,其實他們的核心能力,還是銷售和渠道。這就像很多土豪希望別人把他看成貴族一樣,很多渠道型公司希望別人把它看成產品型公司。可是,要想獲得持續的發展和成功,不偏不倚的自我認知是如此重要。我說:你知道嗎,你陪你客戶喝下去的那些酒,都是你因為做產品的時候沒有流過那些汗。
我們周圍大部分做的不錯的公司,其實都是「產品60分,銷售90分」,但他們自己認為是「產品90分,營銷60分」。這種歸因偏差,這種認知偏差,就會出現兩個比較嚴重的戰略導向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自以為弱。不少企業家都問過我一個問題:潤總,我們的產品是行業里最好的,可惜還是有不少用戶不能理解。我覺得我們銷售做得太弱,您看我們怎麼才能利用互聯網,讓大家都知道我們的產品是最好的?
聽到這樣的問題,我通常會說,你多找一些陌生的用戶,親自給他們講講你的產品。如果講得滿頭大汗,大部分人都還是沒感覺,那你一定要明白,其實你的產品是真的不夠好。相反,產品不足夠好,你的企業還做得挺成功,這說明另一個問題:你的銷售團隊太強大了,這也能賣得很好,好到最後讓你居然都誤以為自己的產品是真的好。
我們很多公司的銷售能力真是很強的。他們無所不用其極,用盡一切辦法,培養出了一支擁有「把梳子賣給和尚」的能力的團隊,並以此為傲。我們確實應該以此為傲,但不要因此誤以為是梳子好。
第二個問題是:自以為強。也有企業家朋友會問我:潤總,我們今年做了巨大研發投入,把產品從90分,做到了120分,但是市場收效並不大。我們現在很困惑,是不是也許用戶並不需要那麼好的產品?
這時候,我會很有興趣地和他一起了解他的產品,他的同行的產品,市場上最好的產品。很快大家就明白,其實這家公司的產品過去只有60分,他現在做到了65分。但是他以為他過去的產品有90分,現在做到了120分。這就像每個喜歡曬娃的人,都認為自己的娃是全世界最可愛的,至少是之一。但是我們知道,這世界上一定有50%的娃的可愛程度,都不到平均水平。只是這麼傷人的話,以前沒有人對他說過而已。
從60分到65分的市場反響,和從90分到120分的市場反響,那是佘山和珠峰的差異。
不偏不倚的自我認知,是如此的重要。在產品、營銷、渠道這三件事情上,你把一件做到極致,就可以獲得巨大的成就。但怕就怕,做好了A,你卻以為是B。因為歸因錯誤,認知錯誤,導致戰略導向錯誤。
所以,你到底是想喝酒,還是想流汗?
《 劉潤對話樊登:拼命培養員工,讓他強大到足以離開 》-(作者:劉潤*責編:李桑/劉潤公眾號)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