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athlinks.org/advent.htm
將臨期的拉丁文為Adventus,意指來到或駕臨。 聖誕節前四週(由最接近11月30日之主日至聖誕節),在天主教會內稱為將臨期。在這段期間,教友們開始以期待喜悅的心情準備迎接主耶穌基督的降生。
將臨期的起源已不可考,Arles主教St. Caesarius(502-542)的證道辭中曾提及在聖誕節前的準備, 但並未成為教會內的正式禮儀。581年在高盧召開的主教會議要求自11月11日至聖誕節期間每週有三天 應按照封齋期的禮儀,將臨期的長短也曾有三週到六週變化。
將臨期四週象徵基督降臨前四千年的黑暗,將臨期彌撒中神父穿著紫色祭衣,表示悔罪刻苦, 以準備主的降生,教友應告解與天主修合。
將臨期有雙重特點:
是聖誕節的準備期紀念天主子第一次來到人間
是令人想到基督末世再度來臨的時期
--------------------------------------------------------------------------------
將臨圈
將臨圈的習慣從德國開始,雖然只有數百年,已傳到世界各地。教友似乎喜歡這種新習慣。
所謂「將臨圈」是用常青樹枝編織而成的圓圈或花冠(Advent Wreath,Adventkranz ),圈上按置四支蠟燭,可懸掛在屋頂上或放在桌子上。現代商場中已有現成的、塑膠的將 臨圈出售。其傳統的意義:象徵基督真光來照耀那「坐在黑暗與死亡蔭影下的人群」(路; 一,79)。花圈本身象徵「時期已滿」時基督就來到了人間,也象徵天主的永恒存在與無始 無終:常青樹象徵永生與天主的不變性。四支蠟燭代表將臨期四週,每一週點燃一支蠟燭。基督的降來是為了帶給 我們真光,使我們分享天主的永恒生命。每個教友家庭、教會團體、以及聖堂中均適於在將 臨期開始佈置一將臨圈。
http://www.lutheranmedia.org.tw/Festival/advent.htm
何謂將臨期?│將臨期是什麼時候?│怎樣過將臨期?│將臨期的佈置│將臨期花環
何謂將臨期?
「將臨」有「即將來臨」的意思。
將臨期或稱降臨期、降臨節、待降節等,是聖誕節前的一段預備期。
將臨期是什麼時候?
將臨期是從聖誕節前的第四個主日開始,為期四週。
每年將臨期的日期略有不同,但第一主日不會早於十一月廿七日,也不會遲於十二月三日,因為將臨期第四主日不能遲於十二月廿四日聖誕夜,而十二月廿五日聖誕節則是在將臨期第四週中。
教會傳統中,將一年分成幾個不同的季節,強調基督的一生與教會的生命,稱為教會年、教會曆、或教會年度。約從第八世紀起,教會便以將臨期作為教會年曆一年的開始,成了教會的「新年」,足見其重要意義。
怎樣過將臨期?
將臨期的重點有兩方面。一方面準備歡慶聖誕,迎接神子耶穌以嬰孩之身來到世界,赦免我們的罪;另一方面是期盼基督再來,準備迎接耶穌第二次降臨。
因此,在將臨期,我們要先預備好自己的心,以等候歡迎耶穌降生。但在歡慶耶穌降生的忙碌中,更當趁機將福音真理之光反照出來。
將臨期的佈置
教會中,將臨期間採用傳統顏色是紫色或藍色,紫色表示「反省悔改」的意思,提醒我們本是罪人,不配迎見上帝,需要悔改,為自己的罪憂傷,仰望主來拯救。因此,在我們準備慶祝救主降生之前,當先領受上帝的赦罪之恩。另外,紫色也是「君王」的顏色,提醒我們主曾應許祂還要再來,以君王的地位統管萬有。
將臨期花環
在信仰生活中,有些有形可見的標記,使人聯想到一些事物,而產生一種情懷、思念、或嚮往﹐去追求渴慕那不可見的上帝。如將臨期的馬槽景、聖誕樹、和將臨期花環等。
許多人喜歡在將臨期製作蠟燭花環。花環上綠色的常青樹枝代表生命,圓形是永遠的記號,綠色花環代表永恒的生命,紀念耶穌使我們得永生。花環上有四支較細的蠟燭和一支較粗的白色蠟燭;細燭通常是三支紫色和一支粉紅色,代表主是「光」。
第一週點燃一支紫色,次週起加燃一支,象徵光的強度漸增,直到祂降臨的那一天。第三週燃粉紅色蠟燭,表明歡喜快樂。
燃燭的時候,可以讀約翰福音八章12節:「耶穌又對眾人說:『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並全家一起唱將臨期的詩歌。到聖誕節那天,則不但點燃環上的四支蠟燭,還在中心點燃一支白色大蠟燭,象徵耶穌這世界的光已經來到我們中間,也就是「以馬內利」--上帝與我們同在。可利用這個裝飾向人說明耶穌降生的意義。
地址:(10641)台北市杭州南路二段15號六樓
電話:886-2-2321-9647 傳真:886-2-2321-9645
Email:service@lutheranmedia.org.tw 郵政劃撥:00019427 信義之聲電視廣播部
將臨期
全天候值勤
有一次威靈頓公爵見到一個穿制服的軍人無精打彩,
就對他說:「你怎麼站得這樣不成體統?」
那軍人回答說:「報告長官,我並不在值勤。」
公爵怒斥道:「一位不列顛軍人永遠在值勤。快拿出你軍人的儀態!」
(鄧堅Leslie E. Dunkin)
這段故事提醒我們「將臨期」有著雙重意義深:第一是「準備耶穌聖誕」,第二是藉著紀念,導引「我們的心靈期待基督在末日的再來」(羅馬年曆n.39) ,不應當偏廢。
所以假如我們用「緬懷過去」的心情在將臨和聖誕期內蓋馬槽、唱聖誕歌、恭奉聖嬰等時,也不要忘記我們的「警醒與期待」應該是「全天候的」:就是渴望上主「此時此地」監臨我們生活當中,「不斷」拯救我們,改變我們:直到我們…「有一天」…「達到基督圓滿年齡的程度」(弗4:13)。
再進一步,從整個禮儀「年」的角度來看,將臨期和聖誕期所「強調」的警醒和祈禱也不應只局限於這一時期內,好像一個時期過了,就得改一個口號,換一套功課,像把「警醒」改作「懺悔」,把「做馬槽」改成「拜苦路」,好像前面的都不管用了;承如一所學校年中排了個禮貌周,並不意味在整個學年裡只在這星期注意禮貌。同樣當我們在這一時期,「專門」紀念和期待默西亞的來臨,「強調」警醒和祈禱的時候,也應謹記這是一個「格外」用功、一個「強調」的時期,其實它的精神應該毫無間斷地在每天的生活貫徹,因為基督徒是全天候值勤的。
甲年 將臨期 第一主日
主日福音釋義 林思川 神父
警醒準備,等待人子的來臨
福音:瑪二四37-44
37.就如在諾厄的時日怎麼,人子的來臨也要怎麼。
38.因為就如在洪水以前的時日,人照常吃喝婚嫁,直到諾厄進入方舟的那一天,
39.仍然沒有覺察;直到洪水來了,把他們都捲了去;人子的來臨,也必要這樣。
40.那時,兩個人同在田間,一個被提去,一個卻被遺棄;
41.兩個女人同在磨旁推磨,一個被提去,一個卻被遺棄。
42.所以,你們要醒寤,因為你們不知道:在那一天你們的主人要來。
43.這一點你們要明白:如果家主知道,盜賊幾更天要來,他必要醒寤,不讓自己的房屋被挖穿。
44.為此,你們應該準備,因為你們不料想的時辰,人子就來了。」
禮儀年甲年的主日福音選讀
梵二後的禮儀革新非常強調「聖言」的地位,教會仔細安排主日彌撒中的福音選讀,幫助基督徒透過福音經文不斷地加深對耶穌的認識。這個主日是將臨期的開始,禮儀年又再度進入「甲年」,又稱為「瑪竇年」,因為教會邀請全體信友在今年的主日感恩禮中一起聆聽瑪竇福音。
將臨期聖經選讀
將臨期以雙重的幅度幫助基督徒善做準備,迎接耶穌基督的來臨:一方面回顧歷史,引領信友們紀念天主子曾降生人間,等待耶穌聖誕節的來臨;另一方面前瞻未來,幫助大家在現世善做準備,期待基督於末世之時再度來臨。耶穌基督的第一次來臨,指向第二次的來臨;祂的再度來臨,將使第一次來臨達到圓滿。將臨期平日彌撒的聖經選讀更清楚地表達了這樣的雙重意義:十二月十六日以前著重對末世的期待,從十二月十七日起,則強調紀念耶穌誕生的歷史事實。
經文脈絡
瑪竇福音蒐集了許多耶穌的言論,按照主題分類,編輯成五篇大演講,其中最後一篇是耶穌針對與「末世」相關的問題教導門徒(瑪二四 - 二五)。這個主日的福音就是選自這篇演講中的兩段談話,首先談論「末日實現的日期」(瑪二四37-41),接著是一個比喻,呼籲聽眾「警醒準備」(瑪二四42-44)。
末日發生的時間
到底「末日」何時會發生?這是初期教會一再面對、處理的問題,新約作品幾乎都談論過這個問題,瑪竇福音自然也不例外。在今日彌撒福音經文之前,耶穌的言論首先肯定兩點:一方面這個日子「已近了,就在門口」,在「這一世代」過去之前就要發生(瑪二四33-34);另一方面則指出「那日子和那時刻,除(天)父一個外,誰也不知道。」(瑪二四36)
諾厄的例子
對以色列人而言,這樣的教導並不難懂。瑪竇福音中的耶穌舉出他們祖傳經典中著名的例子來說明人子來臨的情況:「就如諾厄的時日怎樣,人子的來臨也要怎樣。因為就如在洪水以前的時日,人照常吃喝婚嫁,直到諾厄進入方舟的那一天,仍然沒有覺查,直到洪水來了,把他們都捲了去;人子的來臨,也必要這樣。」
突如其來的事件
當諾厄提出「洪水滅世」的警告時,當時的人們毫不理會,仍然只注意他們的日常生活;然而就在他們漠不關心,不受教的情況中,災難卻出乎意料地突然降臨到他們身上。這個例子生動地表達出,「人子再來」的事件也將在人們毫不知悉的情況下突然發生。
救援與審判
耶穌接著以雙重的圖像說明人子再來時,所產生的結果:「那時,兩個人同在田間,一個被提去,一個被遺棄;兩個女人同在磨旁推磨,一個被提去,一個被遺棄。」
一起在田間工作的兩個男人和一起推磨的兩位婦女的不同命運,生動地表達救援和審判的不同境遇。兩個圖像都先提到「被提去」,意思是被提到「人子」那裡去,代表被選而得到救恩的人;「被留下」則是指被留在毀滅的災禍之中,表達跌入毀滅的審判之中。這個圖像說明,救援與審判並不是天主「任意」決定的,而是以人們的生活為先決條件;審判其實是一個人具體生活行為的結果(參閱:路十六27;二二11-13;二五46)。
警醒準備
耶穌緊接著立刻警告門徒必須「醒悟」(42),並且繼續以另一個比喻更進一步地加以說明:「如果家主知道,盜賊幾更天要來,他必要醒悟,不讓自己的房子被挖穿。為此,你們應該準備,因為你們料想不到的時辰,人子就來了。」(43-44)
這個比喻竟然以「盜賊」來表達「人子」,難免令讀者們感到奇怪。很可能這個比喻最初的中心思想原本不是指人子再來,而只是單純地強調一個人們必須警醒準備的關鍵時刻。但是,這個簡短的比喻加在這裡的確非常恰當,清楚地提醒門徒要有「危機意識」,必須時時準備好迎接人子的到來。
初期教會的反省
初期教會將耶穌所說的這個比喻繼續做了許多反省與發揮,並反映在新約的其它作品中。得前五2指出「主的日子」也會有如盜賊般的在夜裡來到;在默三3和十六15甚至直接說基督「必要像盜賊一樣來臨」。也因此在教會發展的過程中,警醒準備好成為基督徒最基本的態度。
綜合反省
教會禮儀年以「煉靈月」作為結束,以「將臨期」作為開始,二者之間有非常好的關連,都提醒信眾關心個人生命的結局,與歷史的終向 ─ 末世。今日的福音再次提醒大家,末世必然來臨,但具體實現的日期不是人能夠知道的。因此重要的不是關心末世來臨的日期,而是如何善用現在的時光,準備好自己;基督徒不用害怕人子的再來,因為對時時準備好的人而言,末世並非審判的時刻,而是我們得到決定性救恩的時期。
文章定位:
人氣(324) | 回應(0)|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