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fg.hk/big5/index.htm
http://www.dfg.hk/big5/ssht/jr/6-chongyangjie.htm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王維
節日是日常生活的亮點,節日中往往蘊涵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寄託著不一般的情感。唐朝時期,少年王維飄泊異鄉,重陽節曾掀起了他思念親人的感情波瀾。
九九重陽即將來臨,且讓我們品味它獨特的節日風情,領略先祖留下的人生智慧。
重陽由來
《易經》中,「九」為陽數之極。九九,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農曆九月初九稱為重陽,又稱重九。
中國的傳統節日大多依托著一定的自然物候變化。重陽節原型之一是古代祭祀大火的儀式。作為古代季節星宿標誌的「大火」(即心宿二),在季秋九月隱退,《夏小正》稱「九月內火」。大火星的退隱,意味著漫漫長冬的到來,因此,在「內火」時節,一如其出現時要有迎火儀式那樣,人們要舉行相應的送行祭儀,這就是古人對天地敬畏的生活智慧。今天,雖然古人九月祭火的習俗已被淡忘了,但是,人們仍然會從自然物候的變化,明顯地感受到九月天地之間陽氣衰減的事實。
九九重陽,早在春秋戰國時的《楚辭》中就已提到。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鍾繇書》中,則已明確寫出重陽的飲宴了:「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重陽民俗
登高是重陽節的中心內容。重陽時節,天氣已寒,肅殺的秋風常令人感到人生無常,此時,內心鬱結的悲秋情懷,往往成為人們感染時疾的誘因。因此,古人選擇出外登高遊覽,在天高氣爽,開闊雄渾的自然美景中,積鬱之氣一掃而空。放眼四望,心定神清,身心世界與天地萬物合為一體。今天,一些地方的群眾利用重陽登山的機會,祭掃祖墓,表達對祖先恩德的懷念。如是追遠祭祀,表達忠敬的孝思,確實是當地民德歸厚的美俗。
蕭瑟秋風中,百草凋零,惟有菊花凌霜開放,因此,菊花成為生命力的象徵。獨立寒秋的菊花,在人們心中是「延壽客」、「不老草」,賞菊與飲菊花酒成為重陽節的重要習俗。
菊花酒用菊花雜和黍米釀成,「菊花舒時,並采莖葉,雜黍米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之菊花酒」。菊花酒有清熱解毒、明目袪風、平肝疏肺、益陰滋腎的藥用價值,因此,在古代被視為延年益壽的長命酒。
重陽糕是這一時期不可缺少的美味。重陽糕又稱「花糕」、「發糕」,是用發麵做成的糕點,配以棗子、杏仁、松子、栗子等輔料。因登高的「高」與「糕」同音,吃糕圖個吉利,取「步步登高」、「百事俱高」之意。
九月食糕的習俗起源很早,糕類食品在漢朝時即已出現,其原料多是黍米粉。黍為五穀之長,在古代是待客與祭祀的佳品。九月,黍谷成熟,人們以黍米為應時的嘗新食品。重陽糕的前身就是九月的嘗新食品,這也就是後代在重陽節,以重陽糕祭祖的習俗淵源。
重陽在後世以祝壽節、老人節而聞名。尤其在壯族,人們將農曆九月初九稱為「祝壽節」,壯族老人在滿六十歲生日那天,子孫都來慶賀,並且為老人添置一口壽糧缸。此後,每到九月九日,晚輩都要給壽缸添糧,直到添滿為止。這缸糧米,稱為「壽米」。平時不能食用,只有老人生病時纔煮給老人吃,此米能幫助恢復健康、延年益壽。如今這種敬老的美好風俗已經代代流傳。
今天,重陽節敬老的風俗在全國得到弘揚。我國已把每年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佳節。
期望大家趁此佳節,在這段時間陪伴長輩,或秋游賞景,或登山健體,讓他們感受到重陽「久久」中的溫馨,享受天倫之樂。以此敬奉長輩長壽康泰。
本文後有保健常識,以利我們實踐「冬則溫 夏則凊」的教誨:
重陽保健
重陽正值暮秋時節,處在寒露與霜降之間,此時氣候明顯轉涼,寒風乍起,草木枯萎,人們明顯感受到了九月的秋寒。因此,適當調整日常的飲食起居,特別是保證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則顯得尤其重要。
四時養生中強調「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因此,此時必須注意保養體內之陰氣。當氣候變冷時,正是人體陽氣收斂,陰精潛藏於內之時,故應以保養陰精為主,也就是說,秋季養生不能離開「養收」這一原則。
「金秋之時,燥氣當令」,此時燥邪之氣易侵犯人體而耗傷肺之陰精,如果調養不當,人體會出現咽乾、鼻燥、皮膚乾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癥狀,所以暮秋時節的飲食調養應以滋陰潤燥(肺)為宜。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潤燥。」此時,應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等柔潤食物,同時應少食辛辣之品。另外,秋季是易犯咳嗽的季節,也是慢性支氣管炎容易復發或加重的時期,秋季適宜的水果膳食包括梨、蘋果、橄欖、白果等,有生津潤燥、清熱化痰、止咳平喘、固腎補肺的功效。
除此之外,秋季涼爽之時,人們的起居時間也應作相應的調整。《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明確指出:「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早臥以順應陰精的收藏,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達,所以順應節氣,分時調養,纔能確保安康祥和。
參考《吉瑞中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