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10-20 17:56:27| 人氣2,041|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宋美齡勸張學良、於鳳至離婚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00年9月30日
提要:「張學良、趙四小姐相識、相知、相愛30餘年,但並非法律上的婚姻。宋美齡在1960年勸趙四小姐讓張學良棄佛教信基督教。之後,張學良受基督教影響主張一夫一妻,正值此時於鳳至也同意離婚,於是便成就了張、趙30年的苦戀。」
  宋美齡當年與蔣介石結婚時,有一個條件,即要蔣與元配髮妻毛福梅先行離婚,作為基督徒的宋美齡不能答應在她之外,蔣介石還有一個女人。
  這個問題在張學良與趙四小姐的傳奇愛情中也同樣碰到。那還是1960年以後,宋美齡勸張學良棄佛教轉信基督。張學良心誠則靈,潛心研讀《聖經》,收穫見識大異從前。人世間的功名利祿,他視若過眼煙雲。人生在世,恍若夢境,來去匆匆,轉瞬即逝,人類真正的老家在天國。
  這位虔誠的基督教徒,與教友宋美齡時常在教堂相見。在張學良表示希望能為他舉行受洗儀式時,宋美齡堅決反對。她覺得張學良和於鳳至有正式的婚姻關係,如今又與四小姐同居了幾十年,這就等於他同時有兩位夫人,這種情況不合基督教的教規。
  宋美齡提出如果真誠信奉基督,必須解除與於鳳至的婚姻關係。這實在是個兩難抉擇,於鳳至對張學良是有大功的,離婚張學良實在於心不忍;另一方面他又篤信基督,與趙四小姐幾十年相濡以沫,苦甘備嘗。思前想後,張學良左右為難。
  身在美國的於鳳至知道這一情況後,提筆致信四小姐:

  女是妹慧鑒:
  時間過得真快,自從1940年我赴美醫治乳癌,已經廿餘年不曾見面,真是隔海翹首,天各一方!
  記得是1928年秋天,在天津《大公報》上看到你父親趙燧山因你和漢卿到奉天而發表的《啟事》,聲稱與你斷絕父女關係。那時雖然我與你還不相認,但卻有耳聞。你是位聰明果斷,知書達理的賢慧女子。你住進北陵後,潛心學業,在漢卿宣佈東北易幟時,你成了他有力的助手。為了家庭和睦,你深明大義,甚至同意漢卿所提出的苛刻條件:不給你以夫人名義,對外以秘書稱謂。從那時開始,你在你父親和公眾輿論的壓力下,表現出超人的堅貞和顧全大局的心胸,這都成為我們日後真誠相處的基礎與紐帶!
  你我第一次見面,是1929年的冬天。我記得,那天瀋陽大雪紛飛,我是從漢卿的言語上偶爾流露中得知你已產下一子,這本來是件喜事。但是我聽說你為閭琳的降生而憂慮。因為你和漢卿並無夫妻名分,由你本人撫養嬰兒實在是件很困難的事情。你有心把孩子送到天津的姥姥家裡,可是你的父親已經聲明與你脫離了關係,你處於困窘的境地。我在你臨產以前,就為你備下了乳粉與乳嬰的衣物。那時我不想到北陵探望,令你難為情。我思來想去,決定還是親自到北陵看你。我冒著鵝毛大雪,帶著蔣媽趕到你的住處,見了面我才知道你不僅是位聰明賢慧的妹妹,還是位美麗溫柔的女子。你那時萬沒有想到我會在你最困難的時候來「下奶」,當你聽我說把孩子抱回大帥府,由我代你撫養時,你感動得嘴唇哆嗦,眼淚就像斷了線的珠子一樣滾落下來,你叫一聲:「大姐!」就抱住我失聲地哭了起來……
  漢卿後來被囚於奉化,你已經由上海轉香港。我非常理解你的處境,你和閭琳暫避香港完全是出於不得已!經我據理力爭,宋美齡和蔣介石被迫同意我去奉化陪獄。嗣後,我隨漢卿轉輾了許多地方,江西萍鄉、安徽黃山、湖南郴州,最後又到了鳳凰山。轉眼就是三年,女是妹,我只陪了漢卿3年,可是你卻在牢中陪他20多年。你的意志是一般女人所不能相比的,在我決心到美國治病時,漢卿提出由你來代替我的主張,說真的,當初我心亂如麻。既想繼續陪著他,又擔心疾病轉重,失去了醫治的機會。按說你當時不來相陪也是有理由的,閭琳尚幼,且在香港生活安逸。我和你當時面臨一個痛苦的選擇,要麼放棄閭琳,要麼放棄漢卿,一個女人的心怎能經受得住如此痛苦的折磨?
  後來,你為了漢卿終於放棄了孩子……女是妹,回首逝去的歲月,漢卿對於我的敬重,對我的真情都是難以忘懷的。其實,在舊中國依漢卿當時的地位,三妻四妾也不足為怪(依先帥為例,他就是一妻五妾)。可是,漢卿到底是品格高尚的人,他為了尊重我,始終不肯給你以應得的名義……閭瑛和鵬飛帶回了漢卿的信,他在信中談及他在受洗時不能同時有兩個妻子。我聽後十分理解,事實上20多年的患難生活,你早已成為了漢卿最真摯的知己和伴侶了,我對你的忠貞表示敬佩!……現在我正式提出:為了尊重你和漢卿多年的患難深情,我同意與張學良解除婚姻關係,並且真誠地祝你們知己締盟,偕老百年!

    特此專復

                 順祝

     鈞安

               姊:於鳳至

              於舊金山多樹城

                1963年10月

  張學良捧讀此信,熱淚盈眶。

  於鳳至的達觀、大度玉成了張學良與趙四小姐的人間美事。

  不久,張、趙二人手牽手進入教堂。

  1964年7月4日,雖值盛夏,那天卻是少有的清爽。64歲的張學良身穿嶄新的西服、繫著淺灰色領帶,與身著合體旗袍、佩帶水晶項鏈的52歲的趙四小姐攜手走進了台灣北投溫泉附近的一座教堂裡。
  教堂內沒有華麗的彩燈,而是點燃了無數支巨大的蠟燭。年近半百的陳維屏牧師,神情嚴肅地走到張學良跟前,指著身旁的趙四小姐,用顫抖的聲音問道:「你願意這個女人做你的妻子嗎?」張學良深沉、清晰、肯定地回答:「願意。」
  陳牧師又轉向趙四小姐,指著身旁的張學良,用同樣的聲調問道:「你願意讓這個男人做你的丈夫嗎?」此時的趙四小姐雙眼噙滿淚水,雙唇急速顫動,久久,久久才吐出三個字:「我願意。」
  至此,相伴30多年,經歷、情感難以用語言敘說的一對情人,終於結成了夫妻。出席婚禮的國民黨政界要員張群,藝術界名人張大千和幾位外籍朋友,無不為這遲到的婚禮落下了辛酸的眼淚。
  17天後,即7月21日,台北各報均刊出一則消息:張學良與趙一荻在台北舉行結婚典禮。40多年來,新聞媒體不知報道了多少次有關張學良的消息,但哪一次也沒有這次轟動。人們搶購,報紙脫銷。
  尤其引人注意的是,《聯合報》第三版醒目的大標題是:
  卅載冷暖歲月當代冰霜愛情
  少帥趙四   正式結婚
  紅粉知己   白首締盟
  標題下加有兩句話:
  夜雨秋燈,梨花海棠相伴老;
  小樓東風,往事不堪回首了!
  趙四小姐與張學良從相識、相愛後,30多年來一直以秘書身份陪伴張學良,她與張學良已成為一個整。
  婚禮結束的鐘聲響了。張學良和趙一獲在好友的攜扶下,在眾人的簇擁下,緩步走出教堂。晚霞映照,微風吹拂,有情人終成眷屬。(轉自《中華讀書報》)




張學良生命中的四個女人

文/王良芬


--------------------------------------------------------------------------------

  ● 前 言 ●

 今年六月四日才在夏威夷歡渡百歲誕辰的西安事變主角──東北少帥張學良,夫人趙一荻卻不幸於六月廿二日病逝,享年八十八歲。並安葬檀島早已備妥的墓地。
 從十六歲開始與少帥廝守長達七十二年的趙四小姐,一生相伴為愛走天涯,是張學良生命中最重要的紅粉知己。這齣歷經一甲子,民國史上最扣人心弦的愛情故事,也隨著趙四的逝去,畫下了休止符。以下轉載一篇影響張學良生命中四個重要女人的相關報導︰
  ‧ ‧ ‧ ‧
  西安事變的關鍵人物張學良,一直是歷史上一個謎樣般的神秘人物。一個世紀來起伏曲折的有情人生,都在西安事變的巨大陰影下,變得淡然。民初時期的徐志摩吟詩撰文,是個溫柔細膩的多情人;反觀於張少帥執轡策馬,卻是個念舊心軟的好男人。

  生母趙夫人


  有張作霖大元帥這麼一個叱吒風雲的軍閥父親,張學良對於生母有強烈的補償感情。在夏威夷的晚年日子裡,常縈繞腦海的不是親仇理還亂的蔣介石,也不是長征僕僕的毛澤東;少帥近來清晨漫步於檀香山海濱,每每總想起他那倔強、一生坎坷的生母趙夫人。
  張學良曾很感慨地說︰「我的母親沒有享過一天福。」趙夫人是東北大軍閥張作霖的元配,張作霖早年巔沛流離,一九○一年張作霖因遭對手「鬍匪」金壽山突襲,帶著張母即趙夫人、女兒首芳倉皇逃奔。當時身懷六甲的張母因為一路巔簸,在車板上生了一個小男嬰「小喜子」,這個早產的男嬰即是日後成為大元帥的張學良。
  張學良回憶說︰「我母親個性十方剛烈,我小時候皮得很,所以常遭到挨打。」趙夫人對於命根子張學良重視得不得了,求神問卜聽說張學良命很硬,甚至還會剋母,趙夫人從習俗糊了一個小紙人,上書「雙喜」的名字,放在廟裡並認養了一個師父,成為一個記名和尚。
  都是近九十年以前的事,張學良回憶生母,昔日一言一語,或笑或怒,印象依然鮮明。一個在近代史上受到爭議的百歲老人,暮年心所繫念無關政治,休干歷史,卻是那曾經嚴罰責打他的剛烈母親。

 蔣宋美齡

  張學良、楊虎城發動了西安事變,而扭轉事變乾坤者,當屬蔣夫人宋美齡女士。蔣宋美齡虛長張學良三歲,張學良對於這位如姊姊般的蔣委員長夫人,有一股難以言喻的愛戴之情;蔣夫人外交儀態萬千,通曉國際政治,慧黠英敏善辯,都令統率東北大軍的張少帥感嘆、折服不已。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蔣宋美齡、宋子文、戴笠、蔣委員長的政治顧問Donald等,一起離開南京到西安與張學良談判。張學良過去與蔣夫人即有私交,他的紅粉知己趙一荻與蔣夫人是乾姊妹關係。張學良對於軟禁蔣委員長的計劃,是毫不遲疑地當下拍案底定,自始也認為自己是為了救國救民,理直氣壯。但是當他看到了蔣夫人不懼危險,風塵僕僕地前來撘救夫婿,心腸不禁軟下來,言語舉止間對蔣夫人恭敬有禮,深怕怠慢了蔣夫人。
  蔣夫人是何等聰明,她在審度張學良的應對答話後,很快地操縱了與張學良的對話,由低姿態人質的妻子,頓時翻身為長姊若母,苦心教誨聰明一世、糊塗一時的張學良。蔣夫人對張學良動之以情地說︰「你曾對蔣委員長說,你視他為慈父,委員長也待你如親人。」張學良是個重感情的男子,聽了之後,曾感愧地說︰「如果夫人當時在西安,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局面了。」
  張學良年輕時曾涉研佛法,與引順大師有所來往。有一回蔣夫人來看張學良,張學良很得意地談起他對佛法的研究,蔣夫人很不客氣地說︰「漢卿,你的路又走錯了,」蔣夫人趁此時刻,適時地引導張學良與伴侶趙一荻進入基督教的神靈世界,請了基督徒董顯光教他們讀英文,周聯華牧師為他們講解聖經;因為生活單純,與外界幾乎沒有任何互動,張學良與趙一荻專心地信仰上帝,成為最虔誠的基督徒。

  元配于鳳至

  張學良與于鳳至的婚姻,完全是由父親張作霖一手決定的。于鳳至是遼源古鎮鄭家屯人,父親為當地富商,張作霖在光緒三十四年任奉天巡防營前路統領,曾到遼源勦匪。有一回張作霖在漠北與匪交戰,處境十分危險,于鳳至的父親說服當地騎兵營救,張作霖才得脫險。張作霖為此十分感激,找了一名叫做「大舌頭」的媒人前往說項,這門親事就訂下來了。
  婚後,于鳳至在張學良的鼓勵與支持下,進入奉天女子師範學院,接受新思想、新教育的洗禮。嗣後,張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張學良開始主政東北,張作霖五夫人把管理元帥府內務權柄交給于鳳至,夫妻兩內外運籌帷幄,贏得東北人的敬重。
  于鳳至與張學良生有三子一女,身體一向十分孱弱,在西安事變發生後,于鳳至曾與趙一荻以每月輪替的方式,陪伴了張學良三年的幽禁歲月,直到一九四○年罹患乳腺炎,不克繼續照顧張學良,後經輾轉到美就醫,從此就定居於洛杉磯。
  一九六四年張學良與趙一荻有意受洗為基督徒,蔣夫人卻認為張學良當時的婚姻狀況有悖基督教教規,張學良聽後日夜寢食不安。張學良認為若因此與結縭四十八年的于鳳至離婚,對于鳳至的打擊實在是太大了,心中一直很不忍。但是為了受洗為基督徒,他別無選擇忍痛的寫了封信給于鳳至,託女兒張閭瑛帶到美國。
  「大姊」在看到張學良的信,淚如雨下,但是思前想後,覺得自己二十多年未盡妻子義務照顧張學良,感到愧疚,幸賴趙四小姐願意跟著犧牲相伴,張學良身心才得到寬慰;趙四小姐這麼多年來一直沒有名份,她就成全他們就是了。于鳳至在一九九一年在洛杉磯過世時,心中還念念不忘軟禁在台灣的張學良。

  趙四小姐

  蔣公身邊擔任軍統局局長的戴笠,一生出生入死,心硬腦冷,識人無數,但對於趙一荻的堅貞執著的性情,曾忍不住嘆道︰「紅粉知己,張漢卿之福啊!」趙一荻在伴隨了張學良七十三個年頭之後,紅顏白髮終於凋萎;與少帥間昔日滄海桑田,憂患更迭,都留給這百歲老人無限懷念。
  張學良自承年輕時血氣方剛,殺人不眨眼,但是碰到了趙四小姐,萬般豪情都化成繞指柔。趙一荻說︰「不要再理政治了!」張學良就遠離海峽兩岸是非。趙一荻說︰「夏威夷挺好的,就在這兒吧!」張學良就不再想東北,在檀島覓得一塊墓地,說好生死兩人都要相隨。趙一荻在彌留之際,曾對張學良說︰「最放不下的,就是你!」少帥淚眼看著他的「小妹」,不能言語。
  趙一荻又名綺霞,是因她在一九一二年在香港出生時,天空出現一道霞光而取此名。在家中因姊妹排行為第四,所以家人親友都喚她趙四,後來一些社交圈人士也跟著稱她為趙四小姐。一九二七年的春天,時年十五歲的趙一荻,在天津舞場初識了二十八歲的張學良,兩人當下情投意合,經常相約到趙父趙廣華所開的香山飯店高爾夫球場打球。
  張學良很早就成婚,元配于鳳至大張學良兩歲,一九二九年趙一荻決定跟著張學良到奉天,趙父大怒,在報紙上登脫離父女關係聲明,這在當時算是極為顛覆傳統之舉。張學良獲悉後詢問趙一荻,但是她卻一言未發,既然做了,那就不再回頭了!沒有名份的大家閨秀,不僅私奔,還在各方的注目下未婚生子,趙一荻為愛執著敢作敢為,成為當時上流社會津津樂道的新聞。
  趙四小姐走了,象徵著一個民國早期笙歌繁華的時代消失了;一個情義堅持、沉默幽居的年歲逝去了;一個遲來的自在、自由的日子落幕了。少帥回首趙四小姐一生為愛追隨,度過了光華、晦暗、到平淡,餘生將一人孤獨地走,紅粉知己不再,焉能不掩面濕襟。
  (原載中時晚報,精彩圖文另詳見︰www.whoswho.com.tw

76年交情 張學良稱宋美齡絕頂聰明 紐約記者傅依傑 2001/10/25 聯合報
「少帥」張學良廿三日在夏威夷入土為安。他生前透露,七十六年前第一次在上海與當時還是小姑獨處的宋美齡見面,驚為天人,極為傾倒,一度想追求。「西安事變」後,因宋美齡力保,使張學良生命無虞,「少帥」曾說:「宋美齡活著一天,我也能活一天。」
張學良並說,「西安事變」時,他對宋美齡敢入虎穴救蔣介石,大為佩服,曾向宋美齡保證她在西安的安全。事變落幕,少帥臨時起意,要親送蔣介石返南京,蔣對張說,「我不能保障你在南京的生命安全」;宋美齡則堅持,「回到南京,一定要送漢卿回西安。」少帥基於維護蔣介石的尊嚴及「好漢作事好漢當」的東北性格,堅持送蔣,但此後遭軟禁半世紀。

宋美齡之後對蔣介石說,「我們對不起漢卿」,未守承諾送少帥回去,但有生之年保住張學良,留下活命。

美國國會圖書館中文部主任、喬治城大學教授王冀,在張學良安葬日接受本報訪問時,透露少帥與宋美齡這段七十多年的友情與恩情。王冀的父親王樹常為前河北省主席,曾作過少帥父親張作霖的總參議,為其左右手,也為少帥倚重。基於這層關係,王冀自一九八八年起,曾與張學良私下晤談近十次,少帥吐露許多往事。

王冀說,有關西安事變蔣介石、張學良、宋美齡、周恩來等人的關鍵密談,少帥曾說,蔣、周生前矢口不提,宋美齡絕不會說,他也不說。但少帥笑說,沒什麼祕密條件。外傳有蔣介石的文字承諾,由少帥元配于鳳至帶到美國,作為少帥的「保單」,少帥大笑否認,「大姊 (于鳳至)不懂政治,也不搞政治,沒這事。」

少帥風流倜儻,一九二五年東北軍打敗孫傳芳後,首次進入上海。少帥第一次和宋美齡見面,宋當時未婚,在上海是知名閨秀,少帥一見宋美齡,立即為她出眾氣質傾倒,稱她「美如天仙」,還與宋美齡約會了幾次。少帥對王冀笑說,若不是當時已有太太(于鳳至),他會猛追宋美齡。約同時,蔣介石也追求宋美齡,追得很兇,還跟著到東京,最後宋美齡選擇嫁給蔣介石。

少帥隨後在天津遇到趙一荻,此後趙四小姐伴他一生。對於于鳳至,少帥也終生感念。但少帥生性風流,從不假飾。他於一九九一年三月首次來美,趙一荻先暫留在加州兒子閭琳家,少帥隻身先到紐約,即住在曼哈頓公園大道前中央銀行總裁貝祖詒夫人家。貝太太是著名建築師貝聿銘的繼母,六十年前在上海時即認識少帥,少帥也不避諱,在紐約公開與貝夫人出遊,和舊友相聚,好不愉快,還稱那是他最快樂的日子之一。

王冀說,少帥從不遮掩他的風流,津津樂道,不以為意。

王冀說,張學良對宋美齡打從心底欽服。張學良曾說過,中國近代史中找不到第二個像宋美齡的女性,稱她「絕頂聰明」。

宋美齡與于鳳至是金蘭交,情同姊妹,也很愛護趙一荻,對少帥更有保命之恩,同時引導他成為基督教,在信仰生命中重生,可以說對少帥一生影響深遠。

★ 民國43~47年間 蔣經國才願與宋美齡改善關係 記者凌珮君∕台北報導1999/11/01聯合報
蔣宋美齡與經國先生都是先總統蔣中正生前最親近的人,蔣夫人與經國先生的關係,在當年非常時期,已非單純的蔣家事,而是中華民國的大事,關係到國事運作。國史館副館長朱重聖認為,蔣夫人與經國先生的關係,可概分為抗戰時期、民國卅八年、民國四十三年、蔣公崩逝後等四個階段,兩人由互有心結到關係改善、母子相稱以至相互扶持。
朱重聖在「親情、國情、天下情k蔣夫人宋美齡女士與經國先生的關係」一文中,引用「蔣中正總統檔案」、「蔣經國總統檔案」中多件蔣家家書,詳述了蔣夫人與經國先生間感情與關係的轉變。這是由官方人士首次為文論述,揭露了蔣夫人的確與經國先生曾有一段「僅保持最起碼的禮貌與尊敬而已」的時期,直到時代變遷,兩人的關係才開始改善。過去民間臆測蔣夫人與經國先生間曾經關係不佳的說法,得到部分印證。

而民國六十四年蔣公崩逝前,在病榻中曾多次緊握經國先生的手說:「孝順汝母,則余可安心於地下矣!」又以蔣夫人的手加於經國先生的手上,叮囑經國先生:「要以孝父之心孝母。」經國先生敬謹回答:「兒當謹遵父命,過去如此,今日如此,日後亦永遠如此。」言罷相對而泣。

據朱重聖的了解,民國十六年,蔣中正在上海與宋美齡舉行婚禮,蔣公的元配,也就是經國的生母毛福梅女士依然在奉化溪口老家照顧家事,直到民國廿八年十二月,日本飛機轟炸溪口時罹難。毛夫人於民國廿六年四月經國自蘇俄返鄉當夜,曾傾訴其內心苦悶:「余之一生受難受苦,為汝父也,為汝家也,為汝也。」這番話對經國先生而言,心雖向著母親,卻萬般無奈,尤其毛夫人的罹難,經國先生心中創傷,久久不能自已。

蔣夫人與經國先生年齡只差十三歲,似乎也造成彼此間的矜持,蔣夫人不敢以母親自居,經國也只是在遵從父命下,保持最起碼的禮貌與尊敬而已。因此在抗戰期間及其後戡亂期間,儘管蔣公用了相當的心思,卻始終沒有辦法完全拉近雙方的距離。而在卅八件經國先生上蔣夫人的函電中,只有一件稱「母親大人」,其餘均稱「蔣夫人」,足見雙方有相當大的隔閡。

蔣夫人與經國先生關係獲得較明顯的改善是在民國卅八年,這與兩人同心協力幫助蔣公救國救黨、共度國難有關。當時蔣公因戡亂軍事失利引退,蔣夫人銜命赴美奔走,圖挽狂瀾,在蔣公身邊唯一能分痛苦、任勞怨、忠心隨侍的親人就只有經國先生。於是蔣公與夫人間、夫人與經國間,函電頻繁。蔣夫人把對蔣公的照顧全部寄託給經國先生,經國先生也確能盡忠盡孝,甘冒最大危險守護父親。

蔣夫人對蔣公的個性知之甚詳,許多不便直接函告的事情,常藉經國代為轉報,也常請經國對國內情勢發展「隨時見告」,蔣夫人甚至一度想請經國赴美面商大計,已可確實看出蔣夫人與經國的關係正逐漸改善中。蔣夫人並首次主動致電經國先生賀生日,隱含有願改善關係的意思。不過似乎要到民國四十三年至四十七年間,經國先生才開始願與蔣夫人改善關係,經國先生的這種意願,至少要比蔣夫人遲了五年。

隨著政府播遷來台,蔣公復出,時間與環境的改變,經國先生也逐漸去除心理上的不平。民國四十三年至四十七年間,經國先生改口尊蔣夫人為母親。此後二人彼此關懷,並同心協力襄助蔣公,但隨著歲月增長,蔣公垂老多病,至六十四年四月與世長辭,蔣夫人悲慟無已,健康欠佳,當年九月前往美國調養,隔年曾返台參加蔣公逝世周年紀念典禮後再赴美,此後直至七十五年始重返台北。

經國先生則負起父親未竟志業,挑起黨國重擔,其間蔣夫人與經國先生距離雖遙,但常有函電往來,每當經國躊躇、焦慮、無助時,蔣夫人的箴言、勸勉與分憂,就成最強有力的支柱。這時經國對蔣夫人不但「以母侍之」,亦以「良師待之」。

民國六十四年至七十五年間,凡是對國家有重要影響的事件,經國先生都會向蔣夫人稟報或請教,蔣夫人也會提供意見供參考。其中有幾件重要的事,益見蔣夫人與經國先生間的真情。其一是第六、七任總統選舉對經國先生的徵召。尤其第七任總統選舉時,經國先生因健康狀況而有顧慮,蔣夫人深知問題關鍵,一面勸經國先生「勿用躊躇」,一面叮嚀他要「慎重考慮副貳人選」,副貳人選的條件,則是「對吾黨宗旨深切服膺」,而「堅持執行復興大業者」,後來這個副貳人選,就是今天的總統李登輝先生。

其二是蔣夫人對中美斷交時外交談判的不悅。蔣夫人對中美關係變化早有睿見,曾多次要經國先生注意因應,當六十七年底美國宣布與中共建交時,蔣夫人並不訝異,只是要經國先生堅持國家立場,保持國家權益與國格。但之後中美談判時,我方代表迫於情勢,委曲求全,同意互設非官方性質的機構,蔣夫人卻頗為不悅,責備經國先生,要負責談判的代表返國述職,「公開引咎向政府提出辭呈,以謝國人」。蔣夫人以嚴厲的語氣告訴經國先生:「余向來對銖細末事,均可採取或容納中外及各方意欲,惟對中華民國之存亡大關鍵,無可圓融,志不可奪。」「若同志中仍不能挺身站起來,消泯懦怯,則何以對總理及父親耶!余亦夫復何言。」蔣夫人並因此擲筆足足有五個月的時日不再致電經國先生。經國先生知道蔣夫人生氣了,多次苦苦哀求「唯望再賜指針,使益知惕厲,並有所遵循。」

蔣夫人與經國先生間常互贈禮物,蔣夫人贈送的有皮鞋、大衣、放大鏡、餅乾、糖食等;經國先生則敬獻時果珍饈,包括冬筍、柿子、枇杷、梨、荔枝、肉鬆、燕窩及水年糕等家鄉味食品。兩人並對彼此身體狀況關懷。

★ 蔣宋美齡 不想寫回憶錄 紐約記者傅依傑/專訪2002/03/18聯合報
三月廿五日蔣宋美齡女士過一百零五歲大壽,平日在紐約照顧蔣夫人的外甥女孔令儀說,這次有意不先提祝壽的事,怕早說了,蔣夫人會掛心,反而攪亂睡眠,「我們私下準備,前一、兩天再告訴夫人,她就不會一直掛在心上。」孔令儀說,「蔣夫人身體和精神都還好,頭腦也清楚,真是好福氣」。
孔令儀與夫婿在位於中央公園旁第五大道的寓所接受專訪時說,蔣夫人近來話少了,有時去請安,要挖心思找話題,引老太太談興;台灣政情等政治議題,他們完全不提,免得蔣夫人操心。近來,蔣夫人喜歡一個人靜靜欣賞以前畫的國畫,一幅一幅慢慢回味,沈思前事。

因住得很近,孔令儀夫婦隔幾天就去看望蔣夫人,有時一起吃飯聊天,為老人排憂解悶。蔣夫人的至親、同輩好友近年都過世了,陳立夫和張學良去年先後過世,蔣夫人更顯寂寞。而前年國民黨失去政權的事孔令儀曾向蔣夫人報告過,蔣夫人沈默不語。

孔令儀夫婦以前喜歡旅行,近十年不敢離蔣夫人一步,怕一遠行,有急事趕不回來。人稱「孔大小姐」的孔令儀也已八十多歲了,問她為什麼和蔣夫人這麼親,她說,蔣公夫婦從小視她為女兒,曾在南京和蔣夫人同住五年,比經國、緯國還親近。

黃雄盛和孔令儀說,蔣夫人始終無意就她親身參與或居關鍵角色的往事書寫或口述紀錄,曾請求為她作回憶錄或口述歷史,都被婉拒。

孔令儀認為,蔣夫人深受基督教影響,「在上帝前,不凸顯自己」,認為在世上所活、所行,都是上帝美好安排,對自己的作為不願彰顯,沒有留紀錄於後世的想法。

蔣宋美齡一九九一年自台北抵紐約,除一九九四年返台兩周看望病危的孔令偉外,不曾在台久住;今後應不會再返台。孔令儀透露,蔣夫人已表明,死後想葬在紐約,遺體不回台灣。紐約上州芬克里芙墓園已備好蔣夫人的室內墓地。

台長: 薇薇
人氣(2,041)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消費情報(網拍、網購、買賣)

讀.冊.人
《自我遺憾作》張學良
萬里碧空孤影遠,故人行程路漫漫。
少年漸漸鬢髮老,唯有春風今又還。
這是張學良在抗日戰爭時期被囚禁在湘西沅陵鳳凰山時,題寫在鳳凰古寺墻壁上的一首詩。
2009-03-05 11:21:3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