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東小鎮的樟仔園,聚集了仙佛神聖。
童年的許多魑魅魍魎,收束於「應妙壇」的鈴聲中。半夜嚎哭,日間呆傻,母親煩惱,連布丁都不想吃,這孩子怎麼了?回想著,莫不是昨天在路上被那隻大狗嚇到,連忙拉了我,說要去應妙壇「喨喨」。
道壇和民宅、商家比鄰,是樟仔園旁,中山路騎樓的一部分。排隊等著作法、祭改的人總是從屋內排到屋外的長板凳,三清鈴搖動時「喨喨」的聲響鎮日不絕。母親怕我不耐久候,常先在途經的早餐店買一塊「馬花糋(雙胞胎)」,讓我邊等邊吃。此法初時尚能讓我安靜一陣,然而,去的次數愈多,等待的時間也愈來愈難耐。
有幾次母親經不住糾纏,答應讓我自己在騎樓下晃晃,我迫不及待,一溜煙下地,前往道壇一旁的雞肉鋪「參觀」。傳統肉鋪為服務講究新鮮現宰的老顧客,店裡放了十幾個籠子養雞,母親從不要那樣血水淋漓,因此不在這裡買肉,我那時便一直以為此間是專展示雞的動物園。知道太靠近要被焦躁的雞隻狠啄,是以我都躲在購物的阿姨阿嬸腿間,看雞的紅冠、花羽、脖子一伸一縮,總要看到母親大聲喚我為止。
趕回道壇,原來還要再等兩、三位,我便嘟起嘴埋怨,怎麼不讓我多晃一下。母親一邊抓緊我的手,一邊小聲說,別再亂跑了,若過號得要重新排隊。檀香的煙霧濃到刺鼻,偏偏法師的儀式對我而言也是雲裡霧裡,我只好專心研究屋外的招牌。
招牌是小小的長方形,只比一張圖畫紙略大。上頭畫著四樣法器,除了其中一樣我猜是個搖鈴,其他三樣總認不出。長大了才知道,原來其他三樣是淨缽、龍角和法印,四樣物件排成一個「心」字。是以,對母親來說,等待有多漫長、法器是什麼並不重要,我去給搖鈴「喨喨」,就吃得下睡得著了,才是最重要的。
而我元神歸位,佛心便起。
此佛心非為行善好施,而是從應妙壇越過農業改良場到北成路上的「善法寺」,磨練攀爬「佛」像的「心」法。既以「寺」為名,正殿祭祀的便是釋迦佛。相伴的有觀音、阿彌陀佛以及一眾菩薩尊者。但我對清幽的正殿不感興趣,自清代以來,歷朝代流轉而仍屹立園中的日本千手觀音浮雕、蓮花泉水造景,以及牌坊下兩隻印度白象,才是我覬覦的目標。而此園中最大的挑戰,是一約有四層樓高的巨大觀音像,觀音頭上尚有一金屬寶蓋,更顯雄偉。我從祂身下仰望,看祂衣冠潔白,右手持柳,左手淨瓶向下,跟前還有一白衣男孩,正是被觀音收服、雙手合十的紅孩兒。我那時把通體滑溜的觀音衣袍視為人生目標,屢敗仍屢戰。但最後,還是只有紅孩兒能給我一些些成就感。他支點多又身段矮,三兩下就可以與他齊肩。一手搭著他的彩帶,一手抹抹汗,總算能安慰自己,不虛此行。
與觀音相望的,是天主堂的十字架。
天主堂附設有幼稚園,所以雄偉的歌德風格教堂立面旁,不但是花樹茂盛的聖母花園,也設置許多讓孩子奔跑大笑的遊樂設施。那時我最喜歡的是溜滑梯,每回一進花園就衝去排隊。尤其和隊伍前後的小朋友,分享側著滑、趴著滑等不同花樣而成為朋友後,更是徹底愛上滑梯,日日前往而不膩。
花園裡有雕像造景,竹葉參差深處,石塊堆疊,最高點有純白聖母像張開雙臂,擁抱世人。玩累了,我和朋友悄悄來到這裡,半懂半懵地比較戀愛進度:「我喜歡陳○○。」朋友說。「那我喜歡王○○。」我不甘示弱。「不行,我也喜歡王○○。」朋友抗議。「那我們去問他喜歡誰。」我想出一個好方法,相當得意。
王○○一時找不到,我們卻意外發現,天主堂因為聖誕節,正大門敞開。怕被大人喝斥,我們一邊觀察四周,一邊擋不住好奇,沿著一排一排厚實、光亮的長椅往祭壇前進。洗石子地板清涼,穿透花窗的彩光溫暖,依稀記得祭壇上擺了蠟燭、巾袍和鮮花,燦爛的陽光從十字架後照向我,使回憶被暈得溫暖矇矓。
祭壇旁的房間傳來說話聲,我們趕緊轉身欲逃。突然,我們看到長椅上分別掛著一條條粉色的項鍊。又驚又喜,不禁幻想自己跟公主一樣戴上項鍊會有多美麗。靠近觀察,項鍊由一顆顆小巧圓潤的塑膠珠串成,末端墜一個十字型的吊飾,不解其意,拿或不拿,我們猶豫不決。
最後還是決定先跑再說。長大後才知道那是禮拜時用的念珠,還好沒拿,不然夜間信眾來望彌撒時就煩惱了。
信眾意煩要靠念經清心,我的苦惱則要到孔子廟念書才能解決。
上小學後,逐漸意識到「課本」、「考試」、「成績」是什麼意思。也開始體會到,明明老師講的,分開每一個字我都聽得懂,合起來卻無法理解的挫折感。尤其數學總是讓我墜十里大霧,在家裡的餐桌上,母親買來的十顆蘋果,都要被我吃完了仍不能讓我理解除法「到底是什麼除什麼」。快吵起來了,我想要放棄,母親說這個不會不行,不然生日不會切蛋糕,我生氣大喊:「叫蛋糕店老闆先切好不行嗎?」
緊鄰天主堂的孔子廟,前院有孔子塑像。那時週六還要上半天課,母親便趁下午,帶我到孔子面前的涼亭講解。奇妙的是,伴隨著涼亭旁,斑斕展尾的孔雀們的粗嘎叫聲,我常會忽然開竅。而在廟中附設的明倫堂自習室,溫習功課時,興許是因為被埋頭苦讀的大哥哥大姐姐們圍繞著,我也才能靜下心,一行接著一行寫完習題。
到高中畢業止,孔子廟伴隨我度過學生生活的苦惱歡笑。不只是我,自習室裡經年累月地,有準備執照、公職等各式考試的男女老幼紛至沓來。自習室前有小魚池,立一水泥牌,記明八項特別設計的造型石塊尋寶遊戲。雖然我們早已勘破寶藏位置,十幾年來,仍讓羅東的學子百尋不厭。
離鄉讀書幾年後,再重遊回味。農業改良場早已廢除,空地幾經修補,如今已是綠草鋪地的「樟仔園文化園區」。幾間空舍改做親子活動的空間,室外亦有滑梯、沙坑。站在滑梯前,看落日餘暉歡快地奔跑,笑容在孩子們的臉上閃動。耳邊傳來遠處「喨喨」的搖鈴聲,孔子廟的孔雀亦發聲唱和。抬起頭,見天主堂的十字架和觀音像沉靜地在暮色中指引方向,我心中默禱:
仙佛神聖,請繼續守護,一代又一代的羅東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