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情人間事(序) 林文義
常去宜蘭。從青春年代到今時的歲月晚秋,東北角島鄉的直覺眷愛,總是為了暫別久居而厭倦的台北城,對一個生長在老城區大稻埕的我而言,回眸處這四圍被群山困住的盆地生活,有著無路可出的不知所措,常想要逃離的意念尤其是在近幾年,是如此的強烈而矛盾。
以前習慣行車北宜,現在則是穿越雪隧,彷彿霧開雲散的內在尋求,我終能面向壯闊無邊的太平洋,龜山島若隱若現,沉悶的心情頓時快意的轉換為欣悅的自在,我抵達了宜蘭。
欣悅的自在。也是我拜讀宜蘭籍作家多年來的心情,熟稔於黃春明小說、吳敏顯散文、林煥彰新詩有如日常的宜蘭質性,那麼新世代作者,以我所半生凝注的散文創作而言,近時引起我注目的是黃春美那素淨且大氣的文字。
就在爾雅出版社發行人兼具作家身分的隱地先生主編的:《九歌一O一年度散文選》我拜讀了黃春美作品:〈變成男人〉,為之驚艷了。這帖獲得教育部文藝獎首獎的散文,令我回想到前行代作家劉靜娟女士……生活散文說來宜乎求以平實之中見真情,若無實意一鬆弛則就怕流於日常繁瑣記載。劉靜娟散文早已創出不俗的典範,而黃春美的文筆猶若蘭陽平原的山海抒情,文人畫般地典雅自在,卻在人景生活的互動之間,像專注的好茶沏美,芳醇留唇,拜讀之同時,歲月和歷史是如此的鮮活感心。
這本新書中見及一文:〈廁所的故事〉。我讀後有著親炙的感同身受,不由然憶及一樣是散文能手的王盛弘也有和黃春美相與的文字力道,想是致敬於和我同一世代的散文名家阿盛(楊敏盛)年輕時驚艷於台灣文學的典範大作。不禁令我有著最溫暖、美好的記憶重返——一九八六年初夏,我和阿盛兄兩人結伴相攜去了韓國,南下釜山,北至三十八度線的北朝鮮禁區折返。回台之後,阿盛兄寫了:〈半島無窮花〉,我完成了:〈邊境極北〉;是這樣一種同世代作者的相知疼惜,靈犀於心。
黃春美之值得期待,不在於幾年來迭獲各種文學獎項,而在於獎項的鼓舞之後,但見她以惜情的平實、素淨的好筆,呈現在報紙副刊的秀異展示。以母親入題數帖,那麼的雍容自在,點撥著最是自然自得的台灣女子的堅韌和溫婉,也同時迴向黃春美散文的風華獨具。
宜蘭隔山臨海,教學和生活是寧謐而隨緣傾心,筆下書寫日常卻有著無比巨大的美和愛的惜情之念。土地與人民、鄉園和回眸都有她沉著、篤定的大氣及堅執於文學追尋、索求的專志,人間事如此異采,她不慍不火的款款道來,既有山水的溫潤亦具壯闊的情懷。
期待未來黃春美的好筆再續。我總是隔著困坐於幾重山夜霧朝雲漫然的台北盆地,想到這不凡的宜蘭女子,再下一本新書將是怎般的異采翩然?序頁讀完,我們用心來欣賞黃春美這本無限惜情的人間書寫吧。
二O一七年四月二十五日台北大直
跑吧跑吧《時光那端遇見你後記》黃春美
數月前傍晚,我在屋外農路慢跑,十幾個才放學的國中生把書包丟在校門口,一起跑。跑了半圈,後面一陣嘩笑聲追上,隨即一部機車駛過,超越二三十公尺後停下,然後,兩個女生下車一起跑,跑在我們前方,邊跑邊回頭裝鬼臉,對他們的同學大笑,然後轉頭繼續跑。
青春多美好啊,青絲隨風飛揚,耍賴投機如此理所當然,連裝鬼臉都那麼可愛,這教一個髮根藏雪的女人,欣羨之餘,不禁數算起自己還有多少時日可以自在奔跑。
跑吧,跟著青春一起跑吧。
跑完這圈,就要做飯燒菜了,生活中還有什麼可以投機可以耍賴?如果可以,真想在光陰的齒輪上動手腳,讓它卡死,或叫它倒轉。
記憶中,我的青春歲月,未曾如此快樂昂揚,歡笑奔放。國中拚聯考,高職上課偶爾偷看同學帶來的瓊瑤小說,有時勉強聽課,多半在打瞌睡。暑假則去紡織廠打工,畢業後也幾乎在工廠度過,會計工作前後不到一年,成天只想加班賺錢貼補家用,甚至想像連續劇裡的劇情,陪酒不賣身,幫家裡蓋一棟像樣的房子。及至婚後,又短短幾個月到電子工廠當作業員,後來因緣際會參加代課考試,一試就愛上這工作,真有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竟在燈火闌珊處之感。
年年考試,七年期滿又很幸運考上師院,直到完成師院學業,順利考上正式教師,分發到學校後,回首來時路,竟神經質地懷疑自己的學歷背景果真有此福分?若老天爺察覺錯拋福球,那是否意味著我生命即將結束?有時,我甚至揣想自己將如何死去,意外、猝死或生病。也因此,我不敢懈怠,更珍惜每一天,教學至上,直到我不知不覺健健康康地過了好幾年。有一天突然想起,和家人及朋友談起先前的疑慮,他們無不說我三八、神經、痟的。
十幾年的考試生涯總算在步入中年後畫上句點,考試用書、師院教科書、筆記本等等,桌上書櫃橫躺一段時日後,回收的回收,送人的送人。桌子乾淨了,書櫃空了,心中頓時開闊起來。某天,其實是某天之前的某一天,國中國文課本〈下雨天,真好〉文中的小春、小春的母親、阿榮伯,他們三人突然在我心中活了過來。我喜歡文中母親給小春說的下雨天的故事:「有一個瞎子,雨天沒有傘,一個過路人看他可憐,就打著傘一路送他回家。瞎子到了家,卻說那把傘是他的。還請來鄰居評理,說他的傘有兩根傘骨是用麻線綁住的,傘柄有一個窟窿。說得一點也不錯。原來他一面走一面用手摸過了。傘主人笑了笑,就把傘讓給他了。」故事結束後,我更喜歡當小春說那瞎子壞時,母親卻說,不是壞,是因為他太窮了,傘主也覺得他實在應當有把傘,才把傘給他的。
「小春把小花貓抱在懷裡,再坐在阿榮伯懷裡,等著阿榮伯把一粒粒又香又脆的炒胡豆剝了殼送到嘴裡,胡豆吃夠了再吃芝蔴糖,嘴巴乾了吃柑子,肚子鼓得跟蜜蜂似的。」阿榮伯疼愛小春的畫面多麼幸福,多麼令人深刻,而誰又是我生命中的阿榮伯?
於是我開始閱讀琦君的散文書,只為了進入書中的大宅院,共享小春的童年,並且見見小春的母親和阿榮伯。後來也讀簡媜,讀王鼎鈞等等。喜歡讀書,然職業婦女,日常家事瑣碎,書間斷讀,也讀得少。
閱讀與寫作時間都嫌晚。不能嫌的是,我終究在繁忙中,喘口氣,捧起書,寫些字。
輯一「故事」,非刻意經營,待整理文章,一分輯,發現這幾年在鍵盤上敲敲打打,關於自己,從記憶起始,以至現在,曾經隱晦的,遺落的,能找回的便一一鍵入螢幕。不像自戀吧,像是意趣。輯三「平原」,寫的是宜蘭事,有土地有河流,有法號文殊的狗兒,有讓我數度落淚的母猴,都是日常隨筆,整理成文。我不太習慣規劃主題進行書寫。喜歡因感動隨心隨興提筆,至於怎麼分類,集結出書自有其姿態。日後是否嘗試,不知。
喜歡在日常生活裡,記錄令我感動的小事,也喜歡在不經意的閒聊間,聽長輩說故事,幫他們寫故事。四十三歲在宜蘭文化局出第一本書時,祖母早已過世,婆婆中風臥病在床多年,在這之前,及至以後,我為她們鍵入電腦的人生實在有限。因此,輯二「她們」,多數是關於母親的書寫。祖母與婆婆的故事各一篇,並且是她們在世與我話家常,及平日相處的記憶。
早年,祖母與婆婆的身分證學歷欄皆註記「不識字」,祖父與公公愛賭博,對家庭缺少責任感。她們和我母親一樣,肩脊剛強,撐起一個家。婆婆在工地更是腋下各夾一包水泥樓上樓下跑。有一次感冒發燒,老闆給錢要她去看醫生,她說好,卻把錢存了,回家睡覺。沒問為什麼,我明白,也理解。整理文稿時,除了再度遺憾寫作時間稍晚,也遺憾年輕時,傾聽太少,未能好好採掘她們生命中的珍貴礦產。
出門快走慢跑,口袋喜歡塞枝筆,塞本小筆記,見人招呼,看看天空,看看花草,看著看著,走著走著,思緒與記憶突地從中浮現,我於是記錄。回到電腦桌前,未竟的文章,補綴;新的視窗,增添。〈變成男人〉〈廁所的故事〉〈平原相〉等文,腹稿的關鍵字竟一半以上來自晨間傍晚,慢跑快走。恆常如此,有一次,離家七八百公尺遠一種菜的老農終於開口問我,是哪個單位派來的?是在調查什麼?
日常生活,我閉塞,拙於言辭,與人論辯,辯不下去,與人爭吵也困難。喜歡東想西想,樂於對著螢幕傾吐,最後字句剪裁,挪來移去,列表機輸出作品。「作品」,這讓我聯想到寫作像是編織,起針,收針,途中來點花樣,樣式不喜,拆了重織,夠麻煩,自虐,傷眼力,何必。然而,過程卻是與另一個自己拚搏,挑戰,也像是舉杯邀自己同苦同樂。我喜歡。至於作品美醜,自己生的,都是接受。
這幾年副刊文章登出,林文義老師和吳敏顯老師多次打電話或傳簡訊來道賀與鼓勵,文義老師第一次來電話還是透過敏顯老師要了我的手機號碼。文學前輩如此關愛,只為了給一名小卒仔鼓勵打氣,每每聽講電話的同時,我總是興奮又感動。
如果,現在有一些人在我面前,我真想要一一擁抱他們,向他們說謝謝。
謝謝文義老師為這本書寫序,我再次感受到深切的鼓勵與關愛,還有期待。我也感受到書寫的肯定與生命的價值。
吳敏顯老師,在文稿整理後,看了目錄,給我一些建議,讓整本書有了不一樣的面貌。謝謝敏顯老師。
敬愛的阿盛老師,去年一直催我出書,還祭出時間,以致我不得不著手整理稿子。我膽小內向,他教我勇敢、自信,雖然我有時還是膽怯、懦弱。他也教我為人處事,雖然我依然不周。在寫作上,他更是處處提點,我因此成長。
遠景出版社願意收留我,我既驚又喜,謝謝葉麗晴小姐。我校稿時,給治嘉先生添了不少麻煩,去信道歉,竟回:不麻煩,不要介意,都是編輯該做的。啊,雖然隔空,此刻未曾謀面,我可以想像他的溫柔俊帥。
謝謝我的家人,雖然洗手作羹湯賴不掉,卻也接受家裡地板N天不掃不擦,衣服數天才摺。謝謝我的貓咪,總是乖乖坐在主機上陪我寫作,不喵不咬不跳。謝謝好友建宇、麗春、維鸚,吃飯散步賞花未曾忘記我,談戲劇談文學談藝術不嫌我知識薄,間接也增我見聞,助我寫作。他們溫暖真切。
突然想起,就說了,〈駭客入侵〉一文,便是因麗春、維鸚而生。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