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12-02 12:31:56| 人氣1,99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第9屆懷恩文學獎兩代寫作組決審紀要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可親可感的人生故事

時間:2014年11月1日下午一時三十分

地點:台北市三連大樓會議室

決審委員:李進文、阿盛、林黛嫚、蔡素芬(依姓氏筆畫序)

記錄整理:王藝學

 

2014懷恩文學獎「兩代寫作組」共收到61篇參賽作品,由方梓、王盛弘、楊富閔三位評審兩階段初、複審,選出15篇作品晉入決審,決審委員將評選出前三名,以及優勝五名。

 

●分述總體印象

 

蔡素芬擔任主席,四名決審委員分述總體印象。

 

阿盛指出,入圍決審15篇作品中,有幾篇以女性長者受困於現實而無法求學識字為主題,乃舊時代台灣社會常見現象,餘皆題材各異,然而多數作品都缺少了深入的訪談,未能彰顯兩代寫作組「由年長者口述歷史、年輕人執筆寫作,以銜接時間斷層,使善念薪火相傳,連綿永續」的特色。

 

林黛嫚也認為,這批作品的口述歷史成分較少,多數只是書寫長者行誼的散文,但呈現的社會樣貌十分多樣。林黛嫚多次參與懷恩文學獎兩代寫作組決審,她說,徵文開辦之初以發掘可讀性高、打動人心的作品為主,參賽者觀摩歷屆獲獎作品,本屆入圍決審作品多半以說個動人的故事為目標,在這個基礎上,具有更好的文學藝術表現者,容易勝出。

 

李進文青睞故事主角有特殊經歷,卻又能寫出普遍性的作品,記錄下一個時代的樣貌、記錄下可感可親的人性,這批作品有以黑手、以計程車司機、以小生意人為主角的,各行各業,多元族群、多元文化;其次,李進文重視故事的感染性,適當的結構布局,感動、滲透人心;最後他對參賽作品的文字作評比。

 

同樣的,蔡素芬也指出,兩代寫作組的特色乃「年長者口述,年輕人執筆」,但多數作品都未能做到這點,殊為可惜;不過入圍決審作品,樸素直白,別有感人的力道。蔡素芬說,老一輩人篳路藍縷的經驗,較能鋪排出人生轉折,她看重的是這些經驗有無在人生、人性上累積、沉澱,轉化為智慧與意義。

 

●第一次投票

 

每位決審委員不分名次各圈選5篇,結果依編號序羅列如次:

 

〈識字之後〉(阿盛)

〈剪影〉(阿盛、林黛嫚、蔡素芬)

〈在回家的離家路上〉(蔡素芬)

〈接手〉(林黛嫚)

〈黑手起家〉(阿盛、蔡素芬)

〈溝仔去來〉(李進文、阿盛、林黛嫚、蔡素芬)

〈豆腐人生〉(李進文、林黛嫚)

〈造口〉(李進文)

〈方糖的滋味〉(李進文)

〈戰爭與愛情〉(李進文、阿盛、林黛嫚、蔡素芬)

 

〈青瞑牛〉、〈短裙〉、〈歌聲〉、〈母親總是說〉、〈老芋仔計程車〉未得票,逕行淘汰。阿盛放棄〈識字之後〉,李進文放棄〈方糖的滋味〉,餘8篇,逐篇進行討論。

 

1票作品討論

 

〈在回家的離家路上〉

 

蔡素芬指出,本文由孫輩執筆,寫少年阿公因故鄉貧瘠,而橫渡黑水溝來到台灣創業,卻因兩岸阻隔而「滯留」台灣逾六十年;雖然生活了六十餘年,阿公仍然認為,那個回不去的地方才是故鄉。孫輩理解地說:「對阿公而言,沒有回家的一天,故事就永遠沒有結尾。」卻也說,因為阿公,他才能有一個叫作「台灣」的家。本文寫出移民來台的長輩與土生土長的孫輩,兩代人對台灣的認同態度與情感有別,呈現出這個社會的一個切片,寫實而動人。

 

李進文說,來台六十餘年,阿公對寡母長懷思念與愧疚之情,試圖以各種方式補償卻屢屢失望,本文提綱挈領地速描了阿公的一生,也俐落寫出離鄉背井者的傷痛、遺憾與無奈。

 

〈接手〉

 

母親做丸子的絕活,既養活一家人、挽救了婚姻,也從中體會出待人處事的道理,只要客人一通電話,哪怕再熱的天、再遠的地方,她也使命必達,只因對方是獨居老人。「捏丸子兼作慈善事業,或許是老年生活她(母親)最快樂的一件事」。林黛嫚說,本文題材特別,而文字樸素、直白,富閱讀樂趣。

 

李進文指出,文章一開始執筆者對母親自產自銷的丸子事業,更多地是抱著冷眼旁觀的態度,逐漸地站在母親的立場,終於認同了她自其中獲得的樂趣和使命感,最末,執筆者決定準備紙筆、相機,「就等母親的手一癢,翻動鍋碗瓢盆,為子孫錄下來日接手的教案」,故事說得層次分明。

 

〈造口〉

 

一生隱忍退讓、操勞過度的母親,晚年因病在左腹開了個「造口」,為人子女的擔憂她的心情與適應,沒想到她看得很淡,「不定是天公伯的指示,乎我一個出口,要沒我這氣只有吞忍,無出口,總愛有排泄的出口」。李進文和阿盛都指出,「造口」一語雙關, 一輩子的隱忍,到了晚年有個出口,富象徵意義與文學性。蔡素芬則認為,母親的沉默形象塑造成功。

 

    2票作品討論

 

〈黑手起家〉

 

蔡素芬佩服主角人物的膽識,13歲考上初中,卻因家貧無法就讀,他決定離家到外地當學徒,以擺脫貧農的宿命。之後他自行創業,不僅養活自己,還養活了一家人,並讓弟妹、子女無負擔地受教育,彌補心中的缺憾。蔡素芬說,這是一個成功的人生,一篇成功的作品。

 

阿盛認為本文時間跨度長達半世紀,寫一個人也寫出一個世代、一個時代。

 

李進文說,本文記錄了台灣經濟奇蹟的幕後英雄。

 

林黛嫚建議,這是個長篇小說的題材,壓縮在2000字以內,節奏稍快,若不為了參賽,可以試著以較長的篇幅、較多的細節重寫。

 

〈豆腐人生〉

 

〈豆腐人生〉從「婆婆的遺物引發公公感觸而說起婆婆的一生」開始寫起,阿盛認為,「起筆不錯」,但是把豆腐比作人生,過分刻意工整,有為情造景的遺憾,可惜了。

 

李進文覺得主人翁的私生子身分,經歷特別,作豆腐的細節也寫得信實可靠,敘述情緒飽滿,但他也認為以豆腐比喻人生一段,稍嫌說教了。

 

林黛嫚誇讚作者的台語素養好,對白傳神,文章層次佳。

 

3票作品討論

 

〈剪影〉

 

〈剪影〉寫阿嬤悲喜交織的一生。阿嬤因家貧而無法就學,終生不識字,她生平唯一一次與丈夫較大的衝突,是丈夫譏笑她「青暝牛」,因為這並非她願意的。林黛嫚說,本文前後呼應,意象佳,「因為家貧,阿公曾要姑姑放棄升學,姑姑不肯就範,自己存錢偷偷去讀了夜間部,後來謀得一份好職業」等細節具體而動人,也翻轉了女性的宿命。

 

阿盛指出,本文呈現了一個堅毅面對各種苦難的身影,細節的描述表現了人性人情的深度,具文學創作技巧。

 

蔡素芬認同阿嬤寬厚的心地,文字流暢,情真意切,人生哲學如:「天公伯這利害,會落雨、會出日頭、會做風颱嘛會地動,天公伯這利害攏有人嫌,麥擱講做人啊。」有醇厚深意。

 

 

4票作品討論

 

〈溝仔去來〉

 

阿盛說,〈溝仔去來〉透過母親的眼光,呈現母親娘家的三代故事。外祖父善於作生意,累積大量房產,卻在過世後,兩個舅舅為了爭產而鬧得不愉快,倒是大阿姨陪著阿公阿嬤過過早年最辛苦的生活,無怨無悔,成為凝聚家族的力量。靜水流深的筆調營造出悠遠的餘韻。

 

李進文稱讚本文以淡淡的、旁白般的口吻講述複雜的人際關係,情節轉折處理俐落,收束亦佳,是所有進入決審的作品中,最成熟、最具文學性的一篇。

 

蔡素芬補充,母親目睹外公留下的龐大遺產,造成她的兩個兄弟反目,因此發願不留財產給自己的孩子;但隨著年紀逐漸增長,卻開始為小孩買房置產,人生「跨進不同階段,想法會改變」。傳神地寫出一般人「入世」的想法,具有普遍性。

 

林黛嫚認為,〈溝仔去來〉的人物眾多而關係複雜,作者卻能在區區2000字的篇幅中交代清楚,技巧高明。文中提到許多地名,更添紀實成分。

 

〈戰爭與愛情〉

 

〈戰爭與愛情〉寫在緬甸打游擊戰時萌芽的一段愛情,兩人私下互許終身,卻因緬甸政府施壓,倉皇之間,男女兩人跟隨了不同的游擊隊逃難,當男方來到台灣時,女孩已經嫁人。林黛嫚表示,〈戰爭與愛情〉題材有殊勝之處,有情人因戰事而無法終成眷屬,因此成為一生的懸念,寫活了大時代的慘忍,與愛情裡的掛念。

 

賣菸的女孩與裁縫師的一段感情,李進文認為這是個可以寫成小說的題材,對過往純真的追尋,與只能窮開心的現況,兩相對照,更顯得人生的難堪。

 

蔡素芬誇讚〈戰爭與愛情〉文字細膩、情景切合,人生進入老年,對婚姻自有一套「賴皮」的因應之道,而遙遠的一段純真的感情經過不斷的追憶,益發純粹純真,讀來令人唏噓。

 

阿盛盛讚〈戰爭與愛情〉是所有入圍決審作品中,文字最好的。經過了時間的歷練,再轟轟烈烈的愛情也趨近於也無風雨也無晴,作者筆觸安靜,娓娓道來,表現十分出色。

 

●第二次投票

 

經充分討論後,進行第二輪投票,每人4票,依第一、二、三、四名,各給4、3、2、1分。結果如次,依編號序:

 

〈剪影〉2分(林黛嫚2分)

〈在回家的離家路上〉5分(李進文1分,阿盛3分,蔡素芬1分)

〈接手〉

〈黑手起家〉2分(蔡素芬2分)

〈溝仔去來〉14分(李進文3分、阿盛4分、林黛嫚4分、蔡素芬3分)

〈豆腐人生〉1分(林黛嫚1分)

〈造口〉3分(李進文2分,阿盛1分)

〈戰爭與愛情〉13分(李進文4分、阿盛2分、林黛嫚3分、蔡素芬4分)

 

●結果出爐

 

〈溝仔去來〉首獎,第二名〈戰爭與愛情〉,第三名〈在回家的離家路上〉,優勝5名:〈剪影〉、〈接手〉、〈黑手起家〉、〈豆腐人生〉、〈造口〉

台長: 阿盛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