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9-15 19:26:11| 人氣2,24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特輯】雨中訪向陽 ─ 縱浪大化中的詩人本色 ── 專訪◎林靈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攝影◎郭志成

文創達人誌(月刊)第12期2014年9月






燠熱無比台北午後,突然間就下起了大雨。在大雨中走
進台北教育大學的文薈樓,我們來找詩人向陽。

「所有的等待,只為金線菊…….」向陽就這麼隨口哼了
一段,啊!是《菊嘆》,是當年連著名民歌手齊豫都唱的《菊
嘆》。《菊嘆》,是向陽早期所寫的情詩代表作之一。我們,
就從情詩談起好了。是為了追求女孩,才開始寫的情詩嗎?
提起自己早期寫的情詩,向陽笑著說:「最早是在大學
時代開始撰寫。那時寫的都是單相思的情詩,喜歡某個女孩
子,就寫首詩,所以沒有一個真正具體的對象。」

說起這些在大學時期,就已經讓他嶄露頭角、深獲好評
的情詩,向陽有些不好意思的說。

「但到了當兵後,我追求我現在的太太(方梓),總共
寫了11 首情詩,《菊嘆》就是那時寫的。那時我在當兵,我
當兵時待過很多地方──早期下部隊在大里,工兵訓練營在
樹林,然後下部隊在小港,小港之後又移到龍岡,龍岡之後
到苗栗,苗栗最後到虎頭山。」身為工兵的向陽,四處流浪,
所以這11 首用以定情的情詩,就是跟著向陽一路流離失所
的產出。

「11 首就差不多了,夠了。」寫了這11 首情詩之後,
向陽也就和方梓結婚了。

直至1986 年,與向陽相識多言的李蕭錕建議其可將情
詩舊作集結出版,於是向陽整理了大學時代的情詩,再將服
役時寫的11 首情詩納入,出版了一本名為《心事》的詩集。
而後來寫的一些情詩,比如拿過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的《秋
風讀未出阮的相思》,以及寫給《渭水春風》的《世界恬靜
落來的時》,向陽表示,這些情詩裡面自然也有一些畫面,
但基本上都沒有對象,純粹是為了搭配歌曲而寫。「我的情
詩不是很豐富,當然不能跟聶魯達相比。」向陽不禁打趣。

「而陽明山跟鹿谷,或者說竹山跟鹿谷,這是兩個對我
而言非常重要的成長的所在。」鹿谷國中、竹山高中畢業的
向陽,提起故鄉鹿谷跟竹山,滿溢豐沛的情感。鹿谷與竹山
是風景名勝區,包括溪頭、杉林溪、鳳凰谷、竹山還有太極
峽谷,在耐人尋味的山水風景裡成長,高中時的向陽遂與同
學組了「笛韻詩社」,在這過程中向陽開始寫詩,也因為自
辦詩刊,所以大量的在詩刊與校刊上發表作品。而這一群詩
社的好朋友協力辦詩刊的結果,就是促成向陽與現代詩或者
對詩的喜好,就此啟蒙──「竹山跟鹿谷是我的故鄉,我的
新詩與文學都在那裡起步。」

「所以基本上我相信土地會影響寫作──竹山、鹿谷是
我的始初之地,是我的故鄉,它的影響是內在的;而陽明山
的影響則應該說是一種詩的藝術,或是詩的風格的建立的開
始。」向陽的出生長成與求學過程都在山明水秀之處,也直
接或間接影響了向陽以母語詩作為寫作方式暨特色的養成。
「陽明山的特殊意義就是它也跟我在南投縣的竹山、鹿
谷一樣,同樣在崇山峻嶺中,生活條件、環境差不多。」在
這水秀山明的陽明山,就讀文化大學的向陽加入了華岡詩
社,那時的向陽在華岡詩社裡結交了數位好友,其中有多位
已是極具名氣的詩人,當中最有名的便是渡也了。「所以他
們也激發了我,讓我開始想要建立自己的風格。如果說高中
是一個以模仿居多的習作階段,到了大學以後我就開始思考
自己應該要有的特色。」正是此時,向陽開始思考有關自己
詩作風格的建立及與他者的區隔。

「那我的特色應該從那裡來呢?其中一個我覺得應該
就是我的母語。」向陽說起彼時台灣詩壇使用母語寫作的人
仍屬少數,幾乎可說是沒有,於是那時的向陽便忖度,這也
許是自己可以開創的風格之路,但以當時的社會狀態而言,
母語寫作可說是大禁忌,所以以母語寫作的作品基本上處於
幾乎沒有發表平台的情況。「幸好有笠詩刊和台灣文藝,」
這兩本雜誌,刊用了向陽的母語詩作,向陽也因為這些母語
詩而獲得了吳濁流新詩獎。「這樣更加建立了我的信心,所
以我後來就寫了《土地的歌》。
《土地的歌》是向陽於1985 年出版的詩集,其中共收
錄了36 首母語詩。尤其身處白色恐怖年代,當時並無母語
寫作風氣,更無平面媒體會予刊登以母語寫作之文學作品,
所以向陽靠著自己摸索,再加上大學時期的向陽特別喜好古
典文學,比如戰國策,比如史記,有時或論語或孟子,參考
這些古冊裡頭台語的漢字,而為使不懂台語的讀者也能夠讀
懂台語詩,向陽於詩作中有些字便使用代用字或訓用字。

1990 年代,《土地的歌》再版在即,再版時將詩集名稱改為
《向陽台語詩選》,那時正考慮著是否要把當初原版的用字
改為現在的台語字,抑或維持原狀?後來向陽斟酌再三,決
定將1970 年代那時的選字,忠實且完整地保留下來。

十三歲接觸《離騷》的向陽,高中時開始背誦《詩經》,
向陽認為現代詩將古典詩詞排除在外是謬誤的。比如紀弦認
為現代詩裡頭不該有押韻,亦不該有格律,同時不應有任何
限制,現代詩應是自由體、自由詩,這是紀弦的主張。「我
覺得沒有道理。如果詩不能押韻,不能有格律,那《唐詩》
和《詩經》這些就不可能留下來。但它們都是詩,直到現在
我們都還在欣賞。」向陽以這邏輯思考並實踐之,開始用現
代來寫歌律,進而發展出「十行詩」的書寫模式。向陽談及
自己的個性,說是固執亦是堅持,也有感唯有作品的產出才
能獲致肯定,向陽以獨樹一幟的鮮明特色,完全迥異於當時
的詩壇風氣,他不僅堅持十行詩的創作,以及為詩的格律及
面向作了全新嘗試,也自此得到最大的肯認,並在詩壇中確
下定位。

「詩可以表示你的內在情感,詩可以興觀群怨;我想應
該把這些都放到十行詩裡頭去。」向陽自述,他的詩作可分
為三階段,在陽明山的階段專寫自然;在當兵的階段則寫草
根;出了社會後,在有黨內黨外之分的那年代,則專寫思想
與意識形態。向陽由此證明十行詩不只是一種格律,它同時
展演各種人、包括時代的風格還有思維;而台語詩也同樣可
以,像是《土地的歌》從一個小家庭寫起,後來擴展到鄉土,
同時也寫都市。藉由現代詩,向陽對於所處土地的深刻刻
劃,寫出對台灣這塊土地與人民深沉的愛及關懷。

中年後任職於報社的向陽,開始大量且頻繁的撰寫社
論、政論,向陽同時也是第一位作家出身的總編輯,他也不
諱言的表示,那是一份壓力相當大的工作,但在報社任職的
這段期間,對向陽而言也是前所未有的考驗;而在這過程
中,也訓練出向陽一邊寫社論一方面同時寫詩的能力。「對
我來講,其實這兩種都不困難,因為在我年輕時的訓練當
中,都寫過了。」高中時的《笛韻詩刊》時期,每一期都有
社論,以大學時的《華岡詩刊》,所有前言導言也都是由向
陽一手包辦,《陽光小集》詩刊的社論,也由向陽全權負責。
最巔峰時期,向陽曾幫四份報紙撰寫社論,一週內需產
出八篇社論,後來,開始有報社找向陽寫專欄。而向陽也因
寫母語詩的緣故,在找字源時,閱讀大量台灣歷史文化相關
書刊;再加上在黨外運動的階段,向陽在任職的平面媒體
中,需處理些黨外新聞,向陽因此清楚掌握台灣發展脈動與
現狀,這些經歷都累積成了他撰寫社論的基礎。直至所任職
的報社倒閉,向陽由職場轉入學院,前往文化大學新聞所進
修碩士,隨後考上政大新聞所博士班就讀。

「像我日文都不會講,我還是日文系畢業的耶!」向陽
談起求學過程,同樣讓人印象深刻,一陣爽朗的笑聲過後,
向陽解釋:「因為我都在寫詩。我常到中文系、歷史系、新
聞系,包括政治系去旁聽,尤其是在中文系藝文組旁聽的課
程最多。」儘管如此,笑說自己不會日文的向陽竟也翻譯了
三本日文書,其中一本是兒童文學、一本是散文集、另一本
則是童詩。

說到自己縱橫揮灑寫作生涯,向陽表情奔放爽朗,但談
及自己的家庭,這位華髮早生的詩人,表情頓時溫柔了起來。
向陽表示,日前應聯合報之邀,與同是作家的太太方
梓,聯手撰寫「文學相對論」專欄;而長女──劭璚,於去
年年底出版《溪邊花生什麼樹》,今年又獲國藝會補助《漁
光─台南三鯤鯓漁村書寫計畫》。對於自己的一對女兒,向
陽認為她們反抗性強,個性倔強,經常批判體制,「我在她
們身上看到自己年輕時候的樣子,覺得無可奈何。不過,我
覺得這樣也滿好的。」說起孩子,他臉上忍不住的驕傲,這
就是父親哪!

「有些父母會擔心自己的兒女去參加太陽花學運,去攻
佔行政院……」聽到這忍不住發問:「您不害怕嗎?」「我無
所謂。」向陽老師答得一片坦然,「那是她的生命,她選擇
去經歷那一個階段,她就得為自己所選擇的負責。況且,那
個階段過去了,就過去了……。」

從年少時的情詩,談到為人父的驕傲,訪談時窗外夏雨
大作,這一位跨領域的作家,除了以詩聞名之外,還從事散
文、兒童文學及文化評論、政治評論的創作,向陽並身兼文
化人、媒體人及學者等多重角色,對於寫作,迄今仍繼續不
歇。

「向陽的詩,在一九二三年發展至今的臺灣現代詩史
中,是從庶民走向士民又能回頭關懷庶民的詩作代表。庶民
不覺其深,士民不覺其淺;士民有所知、有所覺,庶民有所
感、有所動,與土地、人民共同呼吸。」蕭蕭於1999.10.25.
中央日報「閱讀」版刊出的《有限的形式‧深沉的愛》(評
《向陽詩選》)一文中,如此述明。

「詩是寬闊的,文學讓窄仄的空間也有振翅翱翔的無限
可能。」臨告別時,向陽老師如是說。

台長: 阿盛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