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根漢為蔡國強安排的大型回顧展,過去兩年中,在全球頂尖藝術中心──紐約、北京、畢爾包,都引起了驚嘆連連的反應,觀展人數頻破紀錄。國際間對蔡國強一致的評價是:他的作品能讓一般民眾感動,同時又能刺激藝術專業工作者深思。
從「想到」變成「做到」這件事,藝術家應該有一種能力,就是在所有材料的組合與處理中,以及與空間的呼應中,找到一種他認為最好最準確的狀態。
此時此地,你做了這件事情,什麼說法其實都不能改變你所做的。
-蔡國強
一、從藝術作品上探討
事實上認識一位藝術家,進而探索他的理念與想法,個人以為欣賞他實際的作品比文字,要來得準確而便捷。身為一個國際知名的當代藝術家,藝術在他的認知上,想到與做到,一定是同一件事。
閱讀蔡國強的作品時,我會問自己看懂了嗎,然後才去探討作品後面的想法和呈現的形式。
一個優秀的藝術家,在面對一件作品時,即使只是一個簡單的線條,不論他怎麼呈現?欣賞者都能看到他在藝術上,所做到的完美極致,感受到他的藝術語言。
《我是這樣想的 蔡國強》一書,的確幫助我了解蔡國強的創作觀,但是仍然無法深入作品的內涵,可以說文字呈現的,不能滿足個人對藝術的渴望,或許人和藝術一樣,總是有難以理解的一面。
書中談到-關於藝術的說明與任何語言,最後都會被時間淡忘,藝術和語言的關係,虛幻又真實,也許什麼都說了,但又似乎什麼都沒有說。藝術家與作品的對話,或許不必急於當下說些什麼,或是汲汲是否被人理解?
正因為如此,個人在對照藝街作品和文字解說之間,覺得蔡國強的作品與他的人,具有生命的深厚,但卻不複離,這是我看到蔡國強的可貴之處!
二、從藝術觀點上探討
蔡國強用火藥的爆破來創作,他為什麼會有這個想法?基於他童年的家鄉過年時的爆竹很好玩的發現。這種想法,激發他的創意,並且運用在作品中,讓藝術好玩,回到新生的感受。
火藥本身的具有不可控制性和偶然性的魅力,加上時空與氣候的因素,在不同的命題,條件之下,都要燃燒出不同的意義,找到瞬間爆發的力量與美感,而且又能出乎預料的臨場感,這是藝術家的一大挑戰,而身為一位藝術家的工作,必須與這種不確定性較勁,不能讓火藥失去控制,並要拼命的去控制它。
然而如何控制火的熄滅,而且滅得恰到好處,這其中的過程如何表現出藝術的美感,則不只是發現和想法,而是做到,蔡國強比其他的藝術家勇敢,而且他能做到完美的極致。
藝術就是不斷追求完美極致的過程,與生命的追求類似。
所有的藝術家,一生所思所想所努力的,不外乎解決「心手相應」的問題,面對一件創作的煤材,想要表現的精神、形式、技巧、氛圍與知識...等,簡單或是複雜化,是一種哲學觀或是美學態度。這個態度決定藝術作品的層次與高度。
三、藝術可以亂搞嗎?
蔡國強自謙地說:藝術可以亂搞,或許藝術定可以任性的揮洒,不需要說明交待,甚至可以反其道而行。
一般而言,創作是一件很孤獨的事,繪畫的本身充滿挑戰,所有的理念,如何與人群溝通,達成共識,做出自己想要呈現的效果,進而塑造出自我的特殊風格;
其實很難有規則定法依循,畫畫不必講道理,自已造境,獨自徘徊;但是藝術真的是這麼天馬行空嗎?
事實是藝術家的巧奪天工,在有意與無意之間的想要掙脫束縛與大膽的假設;或許藝術的創新,不見得是美感上的要求,而是生命能量與價值的突破與超越。
與其說蔡國強很前衛,不如說他掌握了當代藝術的語言,形式,敢於面對自我突破的挑戰;在藝術的領域裡,每一位藝術家,都在努力探索,而只要自己可以想到的路徑,前人都走過了,因此創新的空間是很有限的,如此時空,還能以繪畫作為人生真正所追求的目標,實在需要非常的勇氣與膽量。
四、藝術本身的問題
縱然蔡國強已是國際知名的藝術家,然而在藝術上,他仍然一直在尋求創新,否則看久了爆破,了無新意時,人們的胃口一樣會膩,而且作為一位當代藝術家,他一樣要回到繪畫本身,很清楚誠實面對坦承藝術本身的問題。
最後,希望所有志於藝術工作者,都必須深入思考的問題如下:
藝術在開始的時候應該要離開藝術,但最後仍以藝術為依歸,不單只是蔡國強一人怎麼想,而是藝術家們該如何想?
看完這本書,也激勵了自身對於回到繪畫本身去挑戰,或面對藝術時,該如何思考?最重要的是如何做出思考上的創新與呈現?這本書是當代藝術上,一粒思想的種子,希望當代藝術也能在台灣的藝術土地上,開出繁盛的花朵!
五、蔡國強的作品欣賞
2011/1/30 閱讀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