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勞任怨要歡喜甘願
昨晚是第九週週四的培訓,培訓期正好過了一半,未來兩個月要進入工作期,夥伴會感到時間壓力越來越大,在此藉由週信先跟大家溝通好,抱持正向態度智慧的任勞任怨-歡喜甘願,給大家打一劑預防針。
辛苦奔波趕來培訓要任勞任怨
從1989年開始每週四的培訓,至今已經三十二年。當初慈恩堂即是位處市中心的佛堂,也是四通八達交通最便利停車最方便的佛堂。
感恩鄒老當年的遠見買下這個佛堂,更感恩鄒老大公無私的配合大道場,同意我們借用慈恩堂培訓直到現今,如今慈恩堂附近有三條捷運,還有兩個大型停車場,以及兩家素食自助餐店可用餐,最重要的是慈恩堂有兩層的空間使用,符合營隊培訓的需求,這是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例證,所以我們要心存感恩。
每週四看到各位夥伴,從四面八方趕來培訓,有的人是下班後趕來,有的夥伴是下課趕來,有的夥伴搞定家事才趕來,重點是我們趕來的過程中是否抱持感恩心與歡喜心?遭遇到堵車是否心生怨尤?來不及吃晚餐就參與培訓是否感到不爽?
老師慈悲過:「你有抱怨的心就沒有了愿的心,一抱怨功德就漏掉了。」
因為抱怨的心是人心,了愿的心是道心天心。
一旦起心動念的心生埋怨,即使沒有說出口,心裡面已經產生心結,日後持續地抱怨,累積諸多的心結變成心病,對於營隊的人事,產生諸多的怨懟,最終一個導火線出現引發心病,忘記本身的愿力,放棄營隊的培訓,甚至離開之後還毀謗營隊,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
每週四趕來慈恩堂培訓是重聖輕凡,趕來趕去的奔波辛勞,即是「吃苦了苦-受罪了罪」的修煉過程,減少未來可能發生的病痛,轉化本身的罪業。
假設參與四個月培訓期間的吃苦受罪,化解本身一次住院開刀的病苦,試問各位夥伴是否認為很值得?
老師曾經強調過:「消業力有兩個地方,一個是醫院,一個是道場,有智慧的徒兒你要選擇那一個?」
正向的態度智慧是感恩與反省。
感恩老奶奶在天之靈的護佑,感謝慈恩、育德、正修、賢德、正蓮等佛堂,讓我們借用場地,進行培訓或加課,感謝自身做出正確的決定,堅持忍耐與抱守愿力,願意任勞任怨地繼續培訓到最後。
如果「警覺」到本身心生抱怨,或是因為自身遭遇到不順心不如意的事情,導致遷怒營隊的人事。
當下先要善用四句話清理,清理之後才能澄清問題的前因後果,澄清之後要「對一切的遭遇負責」。
修道修心是針對自己,不是針對他人,只要承認「一切都是我的錯」,真心誠意的自我反省,誠實的面對認錯,願意改過遷善就化解問題。
如果「聽到」有夥伴口出怨言,記得要主動提醒對方-「我們都是修道人」,一抱怨就會感召考驗,一抱怨功德就漏掉了,一抱怨就會心生不平不滿,產生不和諧的氛圍與影響,破壞營隊整體的道氣。
如果這位抱怨的夥伴,表達不平不滿的想法,請對方直接找組長或副營主任溝通清楚,避免造成無謂的是非誤解。
營隊的任何決議,一向秉持「公正公平公開」的原則,有任何不同意見,只要出發點是讓營隊更好,對班員有助益的意見,歡迎各位夥伴提出來。
切記不要在「背後批評」,更不要「找人傳話」,因為背後批判與找人傳話,往往是造成人事是非與無謂紛爭的主因。
接受意見虛心受教要歡喜甘願
明天五月一日是期中試玩-課務組的兩個課程活動,以及活動組提報的大地遊戲與晨間活動,試玩之後要做出初步的表決。
如果隊輔表決過半數的話,課務組與活動組要針對輔導員提出的修正建議,做出修正版的活動企劃書再次提報幹部會議,幹部會議再次審查與表達修正意見,到了六月十九、二十日在屏山總驗收,總驗收是比照營隊規劃的時間與標準進行正式驗收,再請輔導員進行最終表決,表決超過半數才正式定案。
相對的,如果五月一日試玩之後的初步表決未過半數,即是這個試玩活動不符合營隊標準,因此課務組與活動組要回到原點再重新發想新的活動。
無論是隊輔或幹部針對試玩的活動,提出的修正意見,請每一位夥伴都要抱持虛心受教的態度智慧,畢竟每一位夥伴提出的意見都是為班員。
營隊的共識就是班員最大最重要,所有的心力付出、反覆演練與驗收都是為了班員的成長性與啟發性。
昨晚培訓還特別提醒隊輔,五月一日試玩的過程,隊輔是「代表班員」,站在班員的角度作出表決,保持理性的思考判斷,不要參雜個人的感情因素,更不宜用個人喜好去判定。
如今隊輔大多數是班員升上來,他們從小在營隊長大,很清楚營隊的標準與期許,所以我們要信任夥伴的表決結果。
接受他人的意見,即是「虛心受教」的修道態度,只要「歡喜做甘願受」就沒事,表決之後要甘願接受,不用馬後砲的說什麼。
相對的,如果聽到他人的意見就心生怨懟或嗔怒,表達不滿不平的負面情緒,無法包容與接納不同意見,即是驕傲自大的我執我見,很容易感召魔考上門,造成更多負面的情緒反應與後遺症。
在此提醒每一位夥伴抱持「對事不對人」的理性態度,表達意見要「溫和平靜」,避免情緒性發言,更不需要激動的批判否定,只要清楚說出本身的意見,至於利弊得失是一體兩面,只要我們做到集思廣益的提出建議,相信最終會有圓滿的共識建立。
2021年4月30日 星期五12:38:38PM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