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苦了苦受罪了罪是修煉
吃苦才能了苦
受罪才能了罪
當初聽到這段話,並沒有什麼感覺,直到出國開荒之後,遭遇諸多的考驗困境,漸漸地感受到這段話的意義非凡,直到媽媽失智又生病住院之後,對於這兩句話的體驗與了解,更加完整與深刻。
探討吃苦受罪的背後,必有其因果因緣,根據「靈魂的出生前計劃」這本書的闡述:因果定律有兩個作用=平衡因果與化解因果。
過往我們都認為因果報應就是「補償作用」,如同債權人向債務人索取賠償金額一般,因為殺人償命欠債還錢是基本的因果律,畢竟因果報應是天理,我們在人世間一切的遭遇都是「自作自受」。
「平衡因果是藉由體驗之前沒有經歷到的而獲得。人不能靠著施恩於他人來平衡因果,而是要靠親身去體驗他人的經歷。」以上摘自-靈魂的出生前計劃
平衡因果的作用在於「將心比心的感同身受」,從其中獲取教訓,如同歷史重演一般的真實。
因為人類有趨利避害的本能與慣性,每當在獲得教訓之後,才會想要修改本身的脾氣毛病,遭遇慘痛經驗的過程,才能鍛鍊本身的心智與信念。
修煉是修改與鍛鍊
改變本身的脾氣毛病是修道修心的目標。俗話說得好「江山易改
秉性難移」,秉性是這輩子呈現的慣性,也是累世帶來的脾氣毛病,除非有強烈的破壞才能有重新開始的機緣。
吃苦受罪的過程是破壞慣性與從心開始的建設
班員與夥伴參加營隊三天的過程,即是吃苦受罪的修煉。
由於青少年總是喜歡隨心所欲的滿足本身的慾望,可是營隊的三天流程非常緊迫,完全沒有本身自由的時間,所有的時間都要配合整體與小隊,不知不覺中引導班員縮小自我,讓班員學習「自制與自治」,創造團隊合作的正向態度,體驗到「犧牲小我完成大我」,進而破壞本身的慣性,引發真我良心的反省。
藉由三天營隊的團體生活,自然降伏青少年的私心私慾與主觀意識,漸漸破除遮蔽天理良心的無明,引領班員啟用清明的自性智慧。
同樣的,夥伴從參與營隊的培訓開始,直到三天營隊的完成,整個歷程需要苦練與驗收,即是就是吃苦受罪的體驗,同步在進行身口意的修煉。
藉由每週固定的培訓時間,從訓練的過程中培養專業能力,建立共同的信念與整體的信任感:
課務組夥伴每一年為了屏山的場佈,一切都要從零開始的重新設想,從策劃到執行都需要龐大的人力、物力、心力與時間,表面上看起來課務組是自找苦吃,光是準備眾多的器材,佈置聖賢道苑一樓二樓廣闊的場地,需要不厭其煩與不辭辛苦地付出。
事實上課務組夥伴是借假修真-修煉火候,學習仙佛的「慈悲喜捨、無怨無悔與犧牲奉獻」,只要每一位夥伴體驗到「歡喜做甘願受」就是圓滿的修鍊。
輔導組夥伴每一年為了帶小隊,早起晚睡的全心投入,付出龐大心力與體力,三天營隊裡常常睡不到十小時,最終體驗到「叩首是營隊的法寶」,唯有堅定愿力與信念,自然啟用自性的能量,超越肉體的限制,與班員同步化的成長與突破。
同樣的,輔導組夥伴在帶動小隊的過程中,進行自性自度的修煉,修改本身的脾氣毛病,鍛鍊出真我的意志力。
根據往年的經驗顯示,小隊班員的脾氣毛病,往往也是隊輔的脾氣毛病,我們看到班員的慣性反應,如同在照鏡子般,唯有抱持自覺覺他的信念,真心誠意的面對接納,藉由彼此分享與道念回饋的過程,引導班員走向真我的覺醒與自性的清明。
活動組夥伴為了上台的帶動與呈現,每一年從心創造全新的營歌、大地遊戲、晚會與晨間活動,創造的過程充滿挫折與考驗,藉此反覆演練的過程,進而培養出挫折容忍度與互信互助的團隊精神。
同樣的,活動組呈現的壓力在於一次OK,沒有NG重來的機會,因此活動組夥伴要持續苦練與驗收,藉由苦練與驗收,激發本身的潛能與培養自信心。
從持續演練與上台呈現的歷程,修煉「定-靜-安-慮-得」,唯有體驗內在的「定靜」才能不慌不亂,唯有「安住在當下」才能創造出「忘我的高峰經驗」。
只要夥伴體驗到「相信上天、相信自性、相信愿力」,即是「用天心辦天事」,體驗修道辦道的「天人合一」,因為天事是人辦,「育樂營是上天的營隊」,並不是一般世俗性的活動。
從正向的態度智慧來說,俗話說得好「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有意義的吃苦受罪會鍛鍊出本身堅持忍耐的意志力,唯有堅持本身的信念,才能忍受超乎尋常的肉體辛苦與心苦壓力。
像是聖賢仙佛都遭遇過攸關生死的苦難=孔子遭遇陳蔡絕糧的考驗、佛陀被提婆達多設計暗殺與製造僧團分裂,耶穌基督被羅馬人釘死在十字架上,這些都是吃苦受罪的印證。
過往聖賢仙佛的示現,引導我們了悟「借假修真」的真諦,了解「正信真行」的意義=秉持正確的信念做到真心誠意的行善行孝-行功了愿。
誠如當年老前人在老奶奶告別式上慈悲開示:「仙佛說的忍耐忍耐苦盡甜來,老天絕不會騙人,上天有命誰也攔不住,所以受點苦了苦,受點罪了罪,頂到現在四十二年的光景,她今天了愿回天。」
最近聽到老師的慈悲強調:我們要一世修一世成。
唯有抱持「吃苦了苦受罪了罪」的態度智慧,藉由了愿的過程,體驗了苦、了罪與了緣,相信「一切因緣須善了」,了完圓滿就達本還源。
2/15/17
1:13:38 PM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