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過去和解
每個人都有過去,過去的心路歷程與生活經驗,往往影響自己一輩子,過去發生的事情是既定的事實,我們無法再回到從前重新來過,不過我們可以選擇不同的解讀角度與接納態度。
對於過去的認知,往往侷限在過去、現在、未來這種線形的思考形態,事實上每個當下的瞬間都成為過去,所有發生的生活經驗,存檔在阿賴耶識裡面,一旦我們開始回憶時,往事歷歷如在眼前,彷彿又回到當時的情境。
近來寫到過去的生活經驗,心裡面自動開始進行自我對話,從當事人的角度轉變成旁觀者清的認知。
站在當事人的角度時,常常會卡在「是非」「對錯」「好壞」的二分法,落入我執我見的思考判斷,引發「怨、恨、惱、怒、煩」等負面情緒反應。
每當小我引發「抱怨、憎恨、懊惱、憤怒、煩躁」時,產生強烈的不滿不平,形成惡性循環的因果作用,激發負面情緒的相生相續,造成龐大的情緒低潮,或是鬱鬱寡歡的瓶頸。
寫下來或是說出來才有機會澄清與清理
寫下來是自我對話的方式之一,經由寫作的過程,抒發累積的情緒,進而澄清情緒背後的非理性想法,發覺自身的慣性反應,在逐漸澄清之後,傾聽到旁觀者(本心)的聲音。
說出來是藉由分享的方式或是公開的表達,表達在此事件中自身的感覺與想法,不僅分享的對象能夠及時的反應,更重要的是自我坦露的過程,具有澄清的效果,表面上是講出來告訴對方,實際上是講給自己聽,形成內在的自我對話,講出來的感覺很輕鬆,如同自性的清理。
講課時會引用自身的經驗作為例證,一方面是藉由實際具體的經驗,引發班員的反省觀照,另外一方面是藉由講課的機緣,重新處理過去的經驗,跟過去的自己和解,認清內心的黑洞。
與過去和解的方式,在於真誠面對與接納,不再抗拒與逃避,站在生命成長的角度,善用相反思考的重新認知,不再背負過去的陰影,放下沈重的包袱。
首先要和解的對象是自身的原生家庭
對於身為獨子、長子、長孫的自己,父親是影響自己一輩子的人,也是需要和解的對象之一。
父親的一生際遇很戲劇性,小時候罹患霍亂,在當時是沒藥醫的絕症,家裡本來已經買好棺木等死,沒想到大伯父被日本人打死,棺木給大伯父用,父親反而奇蹟般的好轉痊癒。
隨政府來到台灣之後,由於爺爺的不得志,沒有順利升少將,加上祖母的早逝,爺爺沈迷在麻將桌上,父親開始承擔家裡的責任,不僅努力的賺錢養家,甚至貸款給小叔做生意開公司,最終公司倒閉後,還要幫小叔還債。
記得小叔在父親過世後,對我說過一句話:恩害相生。他認為父親對他太好太照顧他,讓他年輕時隨心所欲,相對的害了他的一生。
父親曾經有位相戀八年的初戀女友,當雙方要論及婚嫁時,沒想到對方父母認為我們家太窮,不同意這門婚事,對於父親是很大的打擊,導致日後父親拼命創業想賺大錢。
以前誤以為父親是長子,承擔的責任很大,加上父親生意失敗後,背負巨大的債務,後來瞭解父親這段心路歷程,同理父親的失意,瞭解他對於我的期望。
感恩的是父親一生的遭遇,帶來關鍵的啟示,讓自己看到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等苦難,自己不願意重蹈覆轍,放棄世俗價值觀的追求,選擇走一條修行路,用行功立德來承擔俞家的家業。
若是用相反思考法來編劇:如果父親沒有破產與早逝,反而生意成功身體健康的活到現今,自己必然要承接家裡的產業,或是接受父親的安排,根本不可能有機會發心修道,也不可能因為超拔父親而發愿出國開荒,可見父親與自己之間的因緣很奧妙,促使自身發心發愿的機緣。
感恩的心引發覺醒的因緣,感謝生命所有的際遇,無論有多少悔恨與遺憾,只要真心跟過去和解,用相反思考法來省思,必定從過去的痛苦中,找到重大的啟示,用正向思考法肯定因緣的變化,必然從過去的遺憾中,發現成長的契機。
德雷莎修女說過:「相信無論在任何情況下,天主上智的安排都能引發良善,因此每次的受苦都是靈性成長的機會。」
沒有人一輩子是十全十美,生命必定有缺憾,從缺憾中找到成長的契機,沒有人的生活是事事順心如意,生活必然有不順心不如意的際遇,從逆境中澄清自身的盲點,把握逆增上緣的領悟。
與過去和解的修煉在於放下過去的憾恨難過,不再期待眼前的順心如意,自然沒有失敗失意的未來。
金剛經說得好:「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沒有過去、現在、未來的分別,唯有活在當下的真實。
7/1/13 11:53:33 AM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