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復禮的反觀
為了馬國成長營,回到吉隆坡七天,陪伴夥伴與班員共同學習,重新體悟到克己復禮的反省觀照。
第一天的第一節課:禮所當然。反省到過去疏忽大意,往往沒有注意到細節細禮,表面上做到循規蹈矩,事實上內心的誠敬不足,導致沒有涵養謙恭和藹的低心,未來要從身口意下功夫,要求自己放下主觀的意識,做到謹言慎行的律己。
聽課的當下,再次反省到克己的不足,每當起心動念的時刻,沒有立即地察覺,時常被色、聲、香、味、觸等外緣誘導,引發慾望的求取。
記得有次在網路書店買書,當最後要刷卡結帳時,心裡面忽然浮現一個問號,反問自己真的需要這些書籍嗎?買書是慾望的滿足還是實際的需要?如果今天沒有買的話,會不會感到難過?
下午大地遊戲的氣氛非常熱烈,晚餐結束後,班員在寫攻關的心得,自己到各小隊關心班員,跟第三小隊的班員聊天,我看不懂他寫的心得,他開心地口述心得:一個人放假在家玩網路遊戲不好玩,大家一起玩大地遊戲才是真正的好玩。
由此可見班員體會到小隊合作闖關的意義,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來到營隊的共同創造快樂是美好的經驗,不是外面的活動可以比擬的。
晚上的輔導活動是引導班員分享自身的脾氣毛病與如何改正,各小隊的分享氣氛很專注,由於白天的流程延誤半小時,當場跟幹部溝通是否要照預定的時間結束,還是順延分享的時間,讓班員全部講完。
執行長與班導都表示希望給班員充裕的時間,很高興幹部觀察到小隊的互動凝聚,自己從善如流的同意,分享結束時,各小隊都做到叩首與互相鼓勵,為第一天打下良好的基礎。
當晚輔導會報時,引導夥伴思考班員的因緣,吉隆坡區成長營已經停辦兩年,這次五十一位的班員來自五個州屬的九間佛堂,大多數班員是第一次參加,感恩的是早上的報到率是百分之百,而且有十一位未求道的同學。
看到班員第一天認真地聽講與寫心得筆記,各小隊很快的凝聚與團結,一開始的隊呼對抗很振奮人心,顯見這次的班員都是善緣具足,請輔導員多多關懷班員同理班員,引導班員創造美好的體驗。
第二天孝道之前,心裡面忽然靈光一現,詢問執行長在孝道時,夥伴是否有陪站?
執行長回答說:由於這兩年夥伴人數減少,因此沒有再要求夥伴陪站。
當下自己嚴正的表示:夥伴們陪站孝道,不僅促進營隊道氣的凝聚,對於班員的聽講有很大的助益,而且是以行動護持營隊,這是不宜輕言放棄的作法。
當時並沒有公開要求夥伴陪站,選擇自己以身作則的陪站,感恩的是李點傳師抱病來講課,講述的內容真情流露,讓自己與班員都深受感動。
尤其是李點傳師在台上,公開對回天的父母親道歉,再次引發自身的歉疚與懺悔,懺悔過往不孝的言行態度,默默在心裡面對著天上的父親與台灣的母親說聲對不起、請原諒我、謝謝你、我愛你。
當晚集合叩首後,跟夥伴分享陪站的意義:當自身抱持感恩心與懺悔心在陪站,當下不僅聆聽法雨的滋潤,感應到自性的清靜與觀照,最重要的是以實際行動表現出誠意,建立良好的磁場共鳴,幫助班員專注的聽講與反省。
下午辯論會開始之前,請班員放下紙筆,閉上眼睛用心去思考,等下要站起來講述的重點,用本身的理解與話語默想一遍,不需要照著大哥哥大姐姐提供的資料來照本宣科,現在是辯論會不是讀書會。
驚喜的是大多數的班員沒有辯論會的經驗,不過大家都勇於發言,針對辯論會的主題:慾望可以克制嗎?表達自身的論點與反駁的疑問。
除了一位男生助辯緊張到講不清楚,以致拿到B之外,其餘的發言者都拿到A的分數,顯見班員都盡了最大的努力,講完之後大家都感到很興奮。
這兩天晚上輔導會報,告訴自己用正向語言,放下過往指正缺失的角度,改為讚美肯定地敘述,表揚課務組夥伴的及時應變,做到扶圓補缺的調整,贊許幹部的戰戰兢兢,肯定怡保區隊輔的支援與帶班員來參班,讓營隊的因緣更加圓滿。
當下觀照到過往的起心動念,即使批評指正的出發點是善意,卻沒有察覺到背後的完美主義與應該主義,往往用高標準去要求夥伴,如今選擇放下要求與信任夥伴,多一分同理關懷,感受夥伴的心情,引發夥伴們的歡喜心與感恩心。
在營隊裡分工合作的關鍵是共識與溝通。
有良好正面的聯繫溝通才有共識的建立,有整體的共識作為溝通的基礎,夥伴彼此之間的溝通是簡單明瞭,因此溝通與共識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唯有持續的主動溝通建立共識,自然達到順暢和諧的運作。
最後一天早上叩首後,送給夥伴一個字:ENJOY。
期許自己與夥伴在營隊的最後十二個小時,用歡喜心去面對與積極帶動,相信自身與班員在最後一天會有突破性的成長體驗。
最後心聲迴響時,第五小隊的代表說:「成長營停辦了兩年,以為沒有機會參加了,從怡保來這裡參加很開心,因為朋友在第四小隊,一開始見到新同學有點緊張,後來在大地遊戲每一關大家都很團結,原來跟新朋友一樣可以很團結。
以前自己參加育樂營時,不懂得珍惜合作,也不會分享,這次做到改變自己,勇敢的去做,每個活動都盡心去參與,每次分享都有講到話,當聽課很累時就用三寶,自然會用心聽課。
如今父母親都不在人世間,想要常常回佛堂修辦,讓父母親沾光。」
每次聽到班員的心得,總會感應到年輕的心需要引導與關愛,孩子的改變成長需要時間,我們不需要期望他們在三天中馬上徹底改變,而是持續傳達正向鼓勵的訊息與正知正見的引導,引領他們走向行孝行善的修行路。
在過去三天裡面,意外發現自身的盲點,當執行長背著手,走來走去巡視小隊時,當下發覺如同照鏡子,原來自己也是這樣,像警察巡視一般嚴肅,告訴自己要修正言行舉止,放下過往刻板的形象。
畢班離開隆恩時,收到一張夥伴回餽的小卡片:謝謝您一直不放棄我們,給我們信心,給我們支持,後學非常感動,這三天可以看到您,看到您就有莫名的動力,莫名的一種力量,提醒自己更加精進,曾經和您分享要「無我」,後學現在學習「無我」,謝謝您的鼓勵感恩有您。
感謝上天的慈悲,藉由小卡片帶給自己鼓舞與信心,相信今年度的成長營,如同第一屆的成長營,讓我們回到原點,擁有全心的開始。
6/11/13 12:14:38 PM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