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3-14 16:57:39| 人氣29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發問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發問

這兩天在新加坡講課感到很法喜,一方面是班員很認真聽講,感受到彼此之間完善的交流,另外一方面是遇到一位去年開始發心修辦的陳兄,即使是初相識卻相談甚歡。

昨天早餐時,陳兄問自己:很難做到無為嗎?

當下自己回答:這個問題很棒,其實無為就是無心無我無求,我們或許無法立刻做到無為,至少先從有為開始學習,等到習慣成自然就是無所為而為。

像是剛剛發心修辦要學習佛規禮節,每個人都是從零開始學習,學習的態度是有目的性,這是有為的學習過程。

直到契入佛規禮節的真義,體驗到佛規禮節的修習是引導我們收心靜心,藉由佛規禮節的自我要求,修煉持戒波羅蜜,自然會心悅誠服的信受奉行,習慣成自然的變成無為。

記得前幾年發愿效法彌勒祖師的慈心三昧,告訴自己面對任何人都要笑容以對,剛開始是刻意的有為,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要笑出來,等到內心的怨氣與怒氣漸漸地轉化掉,笑容自然會展現,這是從有為到無為的修煉。

無論是有為或是無為皆要合乎中庸之道

過度的有為去做,演變成強求或是控制,即使結果是盡如人意,卻不知道何時會有後遺症,同樣的過度無為的去做,表面上看起來很瀟灑自在,事實上卻有耽誤天事錯失機緣的可能性。

若是出現怨、恨、惱、怒、煩等負面的情緒反應,當下就要反求諸己,反問自己是用天心還是人心?

若是警覺到人心用事,發覺妄想執著的起心動念,引發怨恨惱怒煩等負面能量,當下告訴自己「盡人事聽天命」,善用四句話清理,將人心轉為天心,自然走向無為無心的自在。

後來中午用餐時,陳兄又問我:如何做到平常心?

平常心對應著得失心,當我們得失心很重時,根本無法保持平常心。

道德經說得好:寵為上,辱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在世俗的生活中,我們常常落入得失若驚的陷阱,背後的因果是:我們太想要得到眾人的讚賞與肯定,我們太在乎他人的評價與批評,我們太介意結果是否符合他人的期望或是自身的企求。

到底我們是活在他人的眼中還是自己的認定?到底我們的成敗是他人的決定還是自己的認定?到底我們的生活選擇是迎合他人的喜好還是自己的認定?

若是我們欠缺「自知之明」,很容易被他人言語牽著鼻子走,若是我們沒有完善的自我概念,很輕易認同他人的批評與指教,若是我們沒有識透真我與小我的分別,很容易被小我的佔有慾與控制慾所主宰。

譬如當我們選擇吃素清口,卻被周圍的親友極力反對,若是自身的道心道念堅定完整,肯定吃素清口是合乎天理良心的選擇,無論他人批判的言語多麼尖銳難聽,依然問心無愧地面對,不要爭辯與解釋。

因為每個人活在自己設定的世界,我們不需要獲得每個人的認同,我們更不需要討好每個人,畢竟生活是自身的決定與對自己負責。

如同孔子說: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

若是自身的道心道念不夠完整,對修辦信心不足,對於吃素清口的慈悲心不肯定,沒做到堅持忍耐的話,很容易被他人的話語刺激,造成意氣用事的判斷。

平常心的內涵是心平氣和與心安理得

放下是非對錯好壞的二分法,捨下趨利避害的慣性,不再自以為是的判斷是非對錯,願意接受吃苦了苦受罪了罪的歷程,減少有為的控制,轉換成圓滿因緣的心態。

面對順境用感恩心去接受,小心順境引發的貪求,避免順境造成得意忘形的惡果。

遭遇逆境也用感恩心去接納,不宜引發怨天尤人的負面情緒,即使結果不順心不如意,相信其中必定有其因果因緣。

藉由逆境的反省,找到自身的盲點與缺點,自然轉化逆境成為逆增上緣,激發出更堅定的向道心。

面對人生諸多的苦難,我們要善用正向思考:不修道的人生是很苦,修道的人生也有苦,不同的是不修道的苦是沒完沒了,未來落入六道輪迴再繼續受苦,修道的苦在了愿中了苦了罪,了完之後就解脫自在。

修煉心平氣和的應對之道,心裡沒有累積怒氣與怨氣,當內心沒有不平、不安、不爽、不甘願,自然發現到生命的平衡點,回到自性的原點。

修持心安理得的態度,面對選擇要合乎天理良心,沒有愧疚與虧欠,如同君子坦蕩蕩,心量是無比的開闊與自在,心境是光明清靜,事事做出天心的判斷。

心平氣和與心安理得的生活就是平安,平安就是福。真正的幸福是源自於內心的平和與安住,時時刻刻保持清理與清明,照見起伏不安的人心人意,認清貪嗔癡愛的妄想欲求,清淨的輕安從自性中油然而生,證悟心淨即佛土淨。

感謝陳兄率直的發問,再次帶給自己重新思索的機會,真誠適切的問題如同善知識的引導,當下激發出自覺自省,表面上自己是回答問題的人,其實相聚的機緣是上天的慈悲撥轉,帶來領悟的機緣。感恩

3/13/13 3:08:39 PM

台長: 俞講師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29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