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1-18 21:55:55| 人氣49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吃飽or吃好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吃飽or吃好

上週六飛回台灣,隔天參與慈恩年終檢討班,老師慈悲臨壇表示,末後的考卷將要發下,今天藉此機緣給大家考前總復習,提出一個直接的問題:大家想要吃飽還是吃好?

當下班員紛紛回應說吃飽就好。

老師說:騙人。如果大家都想吃飽,那就隨順因緣。比誰的道場多道場大,那都是吃好,也餵不飽你的肚子,比吃好就會召感痛苦,大家都說到卻做不到。

當下這段話,帶給自己強烈的衝擊,挑戰本有的慣性思考與價值觀,原來我們依然在自欺欺人。

這幾天持續進行真我反省,反問自己想要吃飽還是吃好?

誠實的面對自己,心裡面浮現的答案是吃好。

這些年來對於生活上的需求越來越少,甚至洋洋得意的認為已經做到安貧樂道,事實上對於物質生活的渴望,對於食衣住行的享受,並沒有完全放下。

表面上日常生活過得節儉,無論買任何東西,基本上沒有打折是不會買,買東西之前都是先看標價,超過預算的東西是絕對不碰,嚴格的執行不浪費不貪求的原則。

實際上還是喜歡買名牌貨,喜歡買高級的物品,說服自己的理由很簡單,名牌高級的東西材質比較好比較耐用,用起來比較舒服。

表面上在修辦上是很隨緣,無論講課或是操持,基本上都是聽師調遣,全力以赴的準備,沒有什麼比較與計較,只要有機會就盡量把握。

實際上還是有比較的起心動念,每次拿到大道場的行事曆時,總會看看講師的名單,心裡面常常出現問號,為何是他不是我,驕傲自大的心境浮現而不自知。

吃飽是一種知足知止的心態,隨遇而安與安貧樂道是基本概念,從生理的需求來說,吃八分飽是最適合的,留下一點餘地是知止。

從心理的需求來說,滿足不一定等於快樂,知足的安住才能讓自身感受自在的喜悅。

道德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吃好是從小到大的成長歷程中,持續被外境洗腦的訊息之一,所有的行銷手法與宣傳媒體,不斷的強調吃好還要更好,藉此激發無限的消費慾望,刺激無窮的生理與心理的需求,一不小心就會陷入求不得苦的黑洞。

譬如以前一付眼鏡可以改善視力,看清楚事物就夠了,現在的廣告宣傳強調,每個人需要配好幾付眼睛,配合不同的場合與情境,搭配衣服與造型,以前穿著的衣物,只要達到保暖的效果,如今的衣物必須要配合不同的身分地位,如同演員更換戲服一般,令人應接不暇。

為何在佛堂每個人都穿藍白裝,沒有花花綠綠的衣服?為何在營隊夥伴不能染頭髮,還是保持自然色?

老師慈悲過,這是引導我們學習簡單儉樸的生活。

記得在夏威夷講過:若是佛堂開放服裝自由選擇的話,男士們會越穿越邋遢,短褲背心會上身,只要舒服就好,不需要在意形象。相對的女士們會越穿越亮麗,如同在服裝展示,爭妍鬥艷的款式紛紛展現。

為何自己修辦至今,沒有改變吃好的慣性?

根本的問題在於自身沒有修證到自性的清靜無我,依然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與干擾,世俗的價值判斷,依然影響著自身的思考選擇。

譬如說上個月聖誕節大拍賣,本來想要撿便宜,買件新的白襯衫,幸虧沒有看到合適的樣式,最後買了內衣褲,當作聖誕禮物送給自己,回到台灣整理房間才發現,原來儲物櫃裡面,還有新的白襯衫,根本不需要買新的。

需要還是想要?這是簡單明瞭的選擇。

我們總是想要的很多,需要的有限,總是看到大減價就想要撿便宜,事實上不需要這麼多衣物,我們的衣櫃裡總會有全新未穿過的衣服,不過到了新年前,還是想要買新衣。

新的一年裡面修行的功課是安貧樂道。

從吃好的慣性轉變成吃飽,從想要改成需要,從渴求轉為安住,選擇真我安貧的生活態度。

外在的食衣住行,往往是引發慾望的起點,每次消費時提醒自己,警覺起心動念的貪求,不宜被貪便宜的慾望牽引,避免有限的需要變成無限的想要。

內在的成就需求,往往是刺激人心的開端,每當自己感到志得意滿時,每次得意洋洋時,當下收心回到原點,用感恩心與懺悔心轉化成就感,不再渴望他人的讚美,不再需要眾人的肯定,唯有對上天盡心,對自己的愿力負責。

兩個星期沒有寫週信,今天是十三號反省日,剛好給自己一個反省沈澱的機緣。

新的一年充滿變數與考驗,老師在法會最後鼓勵大家:只要明理同心,老實修行,傻傻去做,自然會通過考驗。

2012年元月十三日星期五04:38pm


台長: 俞講師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49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