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納享受熱誠
來到夏威夷已經七週了,前幾天忽然有些感觸,除了台灣、泰國、馬國之外,這裡是第四個長期居留的地方,顯見因緣的成熟,它將是未來開展的新天地。
承蒙老師的慈悲指示,在這裡開設小天使班,成全道親的第二代與第三代,這是從零開始的挑戰,讓自己回到當初第一年到馬國的情景,先跟小朋友結善緣做起。
首先面對的挑戰有二:年齡的差距與語言的溝通。
當初跟當地壇主開會,大家的想法很簡單,希望參與的孩子越多越好,因此年齡上沒有特別的限制,公告招收的班員是從六歲到十六歲,所以混齡班是無法避免。
第一次開班,有兩位十六歲的大女生來參加,她們是唯二超過十二歲的青少年,其他都可以算是小學生,可惜到第三次上課,這兩位就自動消失了。
如今最大的班員是十二歲,最小的女生才五歲,在理解度與認知反應上,還是會有很大的差異,決定把這個班定位為小學班來帶領。
面對這樣的狀況,選擇欣然接納它,不斷的想辦法讓大家打成一片,把年齡差異性的影響,盡量減低到最低,加上過去兩週都有新班員加入,所以每次課程一開始,先帶動熱身、認識活動,藉此打破陌生感、增加熟悉度。
這些孩子都是在當地土生土長,從小都是講英文,一切的溝通都要用英文來表達,對於英文是有限公司的自己而言,既有的口語表達功力,可算是喪失殆盡,竭盡所能的用英文來陳述與帶動。
感恩上天慈悲加靈加智慧,臨場沒有漏氣過,記得在泰國開荒的時候,為了度一位泰國人,無法用泰文溝通,講了整天的英文,所以深信自己有潛力可以發揮出來。
第二次上課的主題是傾聽,引導班員如何辨識情緒反應,藉由聆聽音樂的過程中,學習辨別正向、負向、強與弱的感覺,很順利的演變成分享活動,當晚好像如有神助一般,不僅班員的分享都能夠聽懂,也能適時的給予回饋與肯定,讓自己更加有信心去帶動。
這次小天使班的經驗,體會到承認自身的不足,接納班員的差異性,放棄應該主義與完美主義的框框,自然能夠從其中找到成長的契機,自己跟班員是同步化的學習成長,教學相長才是帶班的正向思考。
每週設定了教學的主題,從專注─傾聽─溝通逐步的引發班員學習的興趣,每一週都有不同的菜色上場。
為何要從『專注』開始,理由很簡單,對於班員是全然的陌生,班員對於自己也不熟悉,因此練習最基本的專心注意,先把班員的心抓住,引導他們養成專注的習慣,自然能夠建立班級的秩序與凝聚的磁場。
問題是每週六都要講兩個小時的英文,累積的壓力越來越大,上週五終於出現負面的心念,內心出現質疑的聲音,到底這樣上課有沒有效果?
當下收心回到原點,藉由念經叩首,起伏不安的心漸漸沉靜下來。
察覺到慣性思考:總是要見到立竿見影的效果,總是用嚴肅的班規要求班員,總是急於建立強大的影響力,期望班員言聽計從,問題是如今的班員跟以前截然不同,反省到必須先打破自身的慣性,單純的接納現今的挑戰。
當時浮現出現全新的靈感:難道一定要用慣有的方式帶動班員嗎?除了正統的講課之外,可以選擇用豐富的體驗活動來啟發班員,讓他們從自覺中學習到基本的概念。
寓教於樂不是口號而是行動。
專注的體驗活動是玩撲克牌的對對看,用男生、女生兩隊對抗的方式,刺激班員專注在牌面的記憶上;第二次的主題是傾聽,藉由聽音樂與看短片,請班員寫下自身感受到的情緒反應,引導大家學習分享自身的感覺。
第三次將專注、傾聽連接在一起,成為溝通的基本條件,用比手畫腳的比賽,激發出班員的肢體表達與想像力,再配合影片欣賞“HORTON HEAR A WHO”,引導班員思考與分享溝通上的問題。
上週才開始敎寫中文,大家的反應很熱烈,很認真的把『人之初性本善』八個字學寫完成,加上自我畫像的創作與分享,引發孩子們畫圖的創作力,讓大家學習瞭解自己,表達自身的想法。
課堂上總會出現很多笑聲,有時候是班員自動在搞笑,像是KYLE就是搞笑高手,有時候是大家玩得很開心,激發出歡笑的磁場共鳴,自己感應到大家的喜悅,享受到教學的樂趣。
從二十多年前高中時到孤兒院服務,開始帶動小朋友學習與玩樂,至今依然覺得帶班員是很好玩的事情,享受著共同創造美好時光的驚喜。
記得第一次開班的時候,至少看了三次掛鐘,心裡想爲何時間過得這麼慢,盼望著九點半畢班的時間趕快來臨;第二次開班之前,做好了心理建設,主動規劃好兩個小時的流程,反而是上到九點半時間到了,還來不及下課。
可見心理時間與生理時間是相對的,當我們樂在其中的時候,根本感受不到時間的流逝,相反的當我們撐不下去,感覺度秒如年的時候,時間將成為沉重的負擔。
如同我們在營隊中帶動成長列車的分享,有的小隊可以談到十二點還意猶未盡,有的小隊還不到十點就要準備睡覺了,當輔導員認為分享是有時間壓力的,不知不覺中就被時間牽著鼻子走,若是隊輔堅定的相信小隊分享,可以引導班員走向自我覺醒與小隊凝聚,自然會盡心安排好分享時間的點點滴滴。
在道育班常常強調一句話:要創造快樂的學習,體驗學習的樂趣。
期望從班員到師資都能享受到全心學習的法喜充滿!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句話就是熱誠的體現。
孔子說敎人不厭悔人不倦。不厭不倦就是熱誠的內涵。
真正的熱誠不是短暫的激情,而是細水長流的道情,一切的付出都是為眾生、爲道場,不是爲了滿足自身的成就感,也不是爲了得到眾生的掌聲,而是全心全意的奉獻,
真心誠意的熱誠是把每一次都當做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
每一次上台講課,每一次帶動小隊,每一次開班參與,問一問自己:是否還有熱情洋溢的心境與期待?
熱誠意味著源源不絕的能量可以展現出來,也就是跟自性的能量產生連結性,當我們生活在熱誠中,每一天起床與就寢的時候,內心總是充滿了喜樂與感恩。
熱誠可以表現在任何一個向度─營手冊製作的精緻、教室佈置的用心良苦、營歌的勇於呈現、帶動大地遊戲的加油打氣、小隊時間的眼神專注、講課的攝受力與引導性、用餐時間的歡笑、分享時刻的真情流露、百叩千叩的祝福,以及無限真愛的傳送。
每當想起同甘共苦一起打拼的夥伴,想到班員的笑容,想起泰北的陽光普照,想到屏山的晨光與星空,想起每一次的相聚與離別,心裡總會熱熱的!
熱誠是因為我們心中有愛。
11/8/2008 7:35:28 AM
以下是“一個新世界”的書摘─
覺醒作為的形式包括:接納、享受和熱誠。
接納的意思是:此刻,這就是當前狀況和這個時刻需要我去做的,所以我心甘情願去做。
當你說,我享受做這事或那事,其實是個誤解。這樣說看起來好像喜悅是來自你做的事,實際上卻不是這樣。喜悅不是來自你做的事,它是從你內在深處流入你所做的事,繼而流入這個世界之中。
當你享受你的作為時,你實際上是在經歷本體在它動態面向的喜悅。這就是爲什麼你所享受的每件事,都會把你與所有創造背後的力量連結起來。
享受你在做的事,並結合一個你努力的目標或愿景,就是熱誠。
熱誠不欲求任何事,因為它無所缺。它與生命合一,所以無論熱誠引發的活動多麼活潑有力,你不會在它們之中迷失自己。就像在車輪轉動的中心,始終有個定靜卻又活力四射的空間。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