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2-28 21:13:25| 人氣39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改變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改變

改變自己容易還是改變他人容易?

知易行難還是知難行易?

心甘情願的改變還是委曲求全的改變?

上週日忽然領悟到一件事情:

每當我想要改變老婆大人,我們之間很容易就發生摩擦。

每當我認為自己改變了很多,期望對方也應該有所改變,卻認定對方沒有什麼改變,我們之間很容易就發生衝突。

最終轉念認命了,只選擇要求自己,放棄改變對方,那就天下太平。

我們常常會用為對方著想、為對方好為理由,提出諸多建議,往往後果就是忠言逆耳,不僅無法得到對方的認同,反而會引發許多爭執,輕者就是話不投機半句多,重者就是針鋒相對,不斷的為自身的言行爭辯。

若是換成同理心的角度來說,善用尊重與接納,尊敬每個人的想法,重視個人的感覺,接納彼此之間的差異性,將心比心的聆聽對方的心情,理解對方言行背後的前因後果,建立良好的溝通關係,達到彼此了解的目的。

譬如說老婆大人是屬於慷慨大方的人,每次自己帶東西回台灣孝敬她,她轉身就送給親朋好友,同樣的每次見到她大包小包辛苦的帶回台灣,也是分送到一乾二淨。

剛開始心裡很難理解,需要做到這麼博愛嗎?

嘗試著用欣賞同理的角度,放下慣有的批判,反省到自身的小氣,常常只為自己打算,很少顧慮到他人的需要,接著站在她的立場來思考,為何她可以做到毫無保留的分享?

首先想到她受到岳父的影響很深,岳父在世的時候就是熱心助人、為人四海的典範,加上她沒有佔有慾,總是好東西想要跟好朋友分享。

從生活的習性來說,她是屬於大而化之型的人,常常會忘記東西、遺失物品,以自己比較嚴謹的作風來看,經常看不慣而會碎碎念,她聽到之後也沒有警覺改正,我又會增加念她的次數,她會反彈感到受不了。

同樣的若是用欣賞同理的角度來權衡,每個人都有其缺點,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只要適當的提醒即可,既然黃帝都不急,我又何必要當太監呢!

想要改變對方的動機,往往源自於另類的推己及人,以自身主觀的思考路線去判斷他人,以自我的生活經驗去評斷他人的生活習慣,造成相愛容易相處難的困境。

年輕的生命有時會過度的樂觀,相信愛可以改變一個人,殊不知真愛是無限的包容,當你愛一個人的時候,不僅要愛她的優點,更要愛她的缺點,不但要接納他的脾氣毛病,更要接受他的臭襪子。

真愛將會引發出自愛的覺醒。

當我們真心誠意的愛一個人,從自性中輸送能量給對方,對方接受到愛的能量時,感受到全然的信賴與肯定,體驗到被愛的美好,激發出正向的回應,重新發現自身的完整性,誠實的面對自己的不完美,願意進行自我改變。

有個比喻說得好:用一根已經燃燒的木頭,去引燃其他的木材是很容易的。

同理可證:當我們要求自己先改變,藉由自身的改變去影響他人,刺激對方的反省思考,當我們開始自我反省,藉由自身的覺醒,觸動對方的自覺就比較自然。

成長是育樂營的目標:當所有夥伴從培訓中,開始學習自省自覺,不斷的藉由專注傾聽的練習,掌握到同理心的妙用,從自性中啟發出觀照的清明。

等到上山帶動班員的時候,自然能夠善用同理心去關愛班員、了解班員,進而跟班員共同創造出小隊的信賴感與凝聚力,讓班員在安心的情境中,學習到開放、信賴,願意真心的互相分享與鼓勵,激發出他們的自省自覺。

為何班員能夠在短短的三天之內就自動改變?

因為誠意的互動:相信班員都有自性的完善,只要付出全心的真愛,讓他們感受到被關懷、被了解、被接納,啟發每個人自性的光明面,從感恩與自省入手,引導孩子們走向反省─認錯─改過,他們就會做到自治與自制。

自我改變就是誠意的表現。

誠意是勿自欺欺人,當我們從反省中發現自身的盲點,澄清情緒的慣性反應,發覺到固有的非理性想法,認清到一切的困境都是自作自受,體認到境由心生,只要我們從心選擇,從人心轉變成天心,看清了起心動念,所引發的前因後果,收束散亂的三心兩意,自然就能回歸本性的自由自在。

選擇改變的目的是做真我,以自覺、自主與自愛為依歸,放下虛偽的面具,放棄假我的慣性。

2/25/2009 9:38:43 AM

台長: 俞講師
人氣(39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