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9-12 19:29:26| 人氣1,113| 回應9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一併回答:搖滾到底能不能革命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序

張鐵志給的答案:搖滾頂多只能間接革命
我給的答案:搖滾可以直接造成革命

我們對於一個搖滾樂團問的不是他們唱了多少選舉造勢晚會,多少嬉皮參加了公職選舉,是否催生龐克立委保障名額。我們對於一個搖滾樂團問的是:

「到底有沒有在音樂上做出革命」


★內文

搖滾樂做為流行文化底下通俗藝術的一種音樂類型,長久以來都被迫回答一個問題:搖滾樂能改變社會、能革命嗎?或與其他音樂類型相比較,不管是晉身菁英殿堂的爵士樂,或逐日通俗的古典樂,搖滾樂在一般人眼中特別容易被貼上反叛作亂的標籤。如想要解開搖滾樂與革命的結,我想從台灣近幾年談搖滾樂很勤的作家張鐵志的兩本書《聲音與憤怒》和《反叛的凝視》,和參佐一些搖滾樂史來談一下。

張鐵志的兩本書都以「搖滾樂能否改變社會」的核心軸線書寫,並依此整理出與社會議題相關的搖滾史料。張對於搖滾樂的探討,首先必須讓吾人警覺的是:他所謂「改變」或「革命」的定義所指為何?很顯然的,張的定義與求的是「政治上」的改革,亦即搖滾樂能否促成政治制度朝更公義的方向去設計。所以貫穿兩本書所整理出來的樂團與樂手皆是與政治議題相關者。細看兩本書後,其實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如同何東洪在《聲音》一書的序言所寫的,搖滾樂無法直接促成政治改革,搖滾樂所能做的,是在樂迷們間形成一種具有凝聚社群力量的「情感聯盟」(affective alliance)(Grossberg, 1984),搖滾樂或搖滾樂團是間接的讓這些樂迷以這股情感力量,去對既有主流政權發言、反思或回饋,或者更有可能是樂迷形成一個次文化新政體,來對既有的造成衝擊,搖滾樂扮演的是間接的政治改革角色。簡言之,搖滾樂是無法直接唱垮一個政權,但是卻可替未來可能出現的新興勢力吹號角,以音樂感動人心的方式,支持具社會進步性的NGO團體,並在一般民眾間凝聚出一種情感上的力量,間接的讓這些NGO團體與民眾團結起來,形成一種草根運動的公民力量,浮現出一種替代性政治團體路線,如同張在兩本書都有談到的例子,可能的話以激勵青年選票或募款與慈善的方式,來對既有政權造成衝擊。

但是搖滾樂所能做的革命只有如此嗎,不止,如果再細看張在《聲音》一書前半段對於搖滾史的整理,我們可以得出搖滾樂的另一條張有列出但較無細談的可能革命軌跡:音樂文類上的創新與樂手形象的轉變。當談到鮑伯狄倫(Bob Dylan),對他的立即評價是寫社會抗議歌曲,靠攏於草根民謠社群,但鮑伯狄倫對於搖滾樂的真正貢獻則是在於歌詞寫作內容上的轉向,與樂風上的融合。前者指的是內容上朝社會寫實邁進,跳脫狄倫當時其同輩時代的窠臼風氣,後者指的是民謠(folk)與搖滾(Rock n Roll)樂風的融合。而華麗搖滾與龐克搖滾的重要性並非最主要彰顯於政治改革上(此處的政治是傳統政治學的定義),而是搖滾樂手男性陽剛氣息的顛覆,將性別議題推導至展演的立場,與非職業級的素人樂手也能投入搖滾音樂生產。因此,當對於革命╱改變的定義不單鎖死於政治上時,則搖滾樂的革命路線則會是多元且直接的:音樂文類在美學形式上的革命。

同時本文甚至認為,搖滾樂所具有的間接式的政治改革力量,必須先奠基於音樂文類的美學形式變革。例如在歌詞寫作上更貼近聽者╱樂迷的日常生活生存條件,做出社會寫實針貶(狄倫式),以獲取聽者/樂迷的適切共鳴,才得以讓他們的情感更加投入,以便能後續對一些矛盾的政治或社會現況做出反思與回應。而非專業的音樂素人得以打破音樂專業限制,進入搖滾樂的生產領域,同時也象徵著遭社會歧視的邊緣族群,或遭制度排擠剝奪生存資源的腐爛失業青少年(龐克式),能靠玩團重新建立自信,甚至做出向上的社會階級流動。

所以我們可以得知,搖滾樂的反叛或革命是間接來自於對音樂有所情感投注的樂迷,而其中的首要條件是,音樂本身要有所創新與變革、要有所共鳴與情感訴求。當然有一點尚須釐清,有一派歌迷的反叛並非採取基進的革命手段,而是走柔性的反社會(anti-social)、反文化(counter-culture)路線,例如濃妝豔抹性別模糊的華麗搖滾,蓄長髮走公社制的嬉痞迷幻搖滾或者吃搖頭丸聽電音的raver等,他們並非會去抗爭矛盾的政治或社會情境,而是以礙眼的方式存在於主流政體或文化價值觀裡。因此,在探討了上述的概念與例子後,我們就能更清楚的知道,革命對於搖滾樂到底所指為何,而搖滾樂到底能與不能。


★後記

很久沒新文章了。在這段空窗期裡,謠言四起,他出車禍了、發胖了、中樂透了不寫封筆了、才華枯竭了、與主流價值靠攏了等等....都對,但更有的是,「一種近來的焦慮對於開台初期的衝動所造成的抹殺」,我要尋回那種衝動,我也希望你們大家也要。

台長: 塑膠米克
人氣(1,113) | 回應(9)|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 個人分類: 腦裡想的事情 |
此分類下一篇:龐克的哲學
此分類上一篇:每次都想呼喊你的名字

Mon
若談音樂內涵對既有社會結構(或正在發生的問題)能否產生影響?還是音樂展演的形式?
教會的搖滾樂團呢?
他們以此來宣教或吸引會眾,那麼他們實際上係以音樂形式進行傳福音的任務。
咱要革的是什麼命呢?
要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如果只是借用反動意志收編吸錢,
好多事情都不用端出來了。
(隨便講講充版面)
2007-09-12 21:29:30
版主回應
我差點忘了一個樂種
福音與靈魂歌曲

這些都是源自於教會音樂

他們都是相當有生命投注力
(別看James Brown那個猥瑣樣)
2007-09-13 13:42:19
塑膠米克
基本上
你說得應該是
唱片公司老闆在意菜依林的新專輯《特務J》賣的好不好

等於

上帝 -- 教會樂團 --- 有沒有吸引到教友
2007-09-13 00:58:32
Mon
搖滾可以革命,紅衫軍也可以吧。
問我弟搖滾能幹嘛,他基於創作者不會想到要革命。
搖滾就是要作搖滾本來在作的事情,
我覺得革命是音樂表現形式的擴延標的。
2007-09-13 01:21:16
版主回應
你後面幾句話說得沒錯阿
也就是我這篇文章的主要內涵
2007-09-13 13:39:19
zen
吸錢等於邪惡資本主義的公式
套的太理所當然 很可能變成一種侷限

的確有吸錢 但也有不是 不能說大賣的東西都邪惡 是吧?

但台灣的文化菁英普遍習慣左派思考 把商業全盤誤認為消費主義

這樣 很不利發展文化產業與大小眾分流

沒有市場流行商品的話 現在小眾早就全垮了....

而且 通俗不等於庸俗啦

我不認為 鑲嵌複雜符號需要多重解讀的東西 就比較屌

教會的搖滾樂 也是反映教會年輕人的社會影響力
福音並不是橫空出世 他生活於世界 只是又有別於世界
任何文化都可以被福音化而成為基督信仰的一部份
否則怎會有解放神學 又怎麼會有各種流派

如果說搞搖滾教會音樂就可以把人吸進教會 甚至就像唱片業者吸錢的話 也太低估了一般人對於信仰抉擇的判斷力了.......

扯太遠 稍微解釋一下
2007-09-13 12:33:00
版主回應
我差點忘了福音跟靈魂!
感謝提醒∼∼
2007-09-13 13:42:58
Mon
我每週去教會唱得很爽..
有感而發,並不討厭 ^^
還很享受在其中呢~
2007-09-14 02:10:09
蘇同學
在教會中唱的很爽的人+1
非常開心巧遇知音
2007-09-17 02:28:16
塑膠米克
其實所謂在教會唱的很爽
就是Lawrence Grossberg所言的&quotaffective alliance&quot(情感聯盟),在作用

音樂作為社會媒介的功力(不管是自中古世紀起的宗教音樂,到現今的尾牙KTV,或社會運動現場),便是展現在此
2007-09-17 13:05:41
RD Chen
講什麼聽不懂啦
出來黑皮最實在
2007-09-18 12:14:00
版主回應
2007-09-19 13:07:15
Chiron
雖然聽不懂在唱什麼
不過主唱的動作讓我有罵髒話的衝動

話說樓上那位RD是你朋友嗎
好幾次他的回應都讓人「出乎意料」=.=
2007-09-19 23:44:11
版主回應
他不就是娘疱陳
2007-09-20 16:14:5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