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符號都能分析,包括薯條、漢堡或可樂」
─ 羅蘭巴特
****************分隔*************************************************
論《王牌大間諜》
相‧當‧著‧痕‧跡的無俚頭Kuso表現
在電影王牌大間諜中隨處可見跟整體劇情無關,但又搞笑的橋段。如在主角Austin Powers被冷凍30年解凍後的有如腎虧般的尿不停;另一也被冷凍30年的主角Dr. Evil在解凍後突然冒出一個言行舉止有如美國台客不良青少年的兒子,並且Dr.Evil還與他發生了家庭倫理劇的代溝問題;再一個無俚頭的顯例為片尾時,Austin在敵營基地走道當中開有如高爾夫球車的運輸車要U型迴轉倒車時還會卡到牆壁。
所以,我不得不承認英國也是個相當有無俚頭Kuso文化的國家,並非使香港的周星馳或日本的志村健專美於前。如例如我相當欣賞的一部英國電影《兩支槍管》(Lock,Stock and Two Smoking Barrels)在我眼裡也是相當具有無俚頭潛力的一部片。該片表面上劇情很錯綜外加上英國腔與導演個人風格過重,一般習慣傳統美式電影的人很難接受,但我個人認為這部片的無俚頭元素為原本難以下嚥的電影增添了潤滑濟。例如,該片中的兩個很拙的小偷要去豪宅偷槍前竟會討論帶絲襪蒙面到底會部會弄壞剛花大筆英鎊燙好的新髮型;另外一個也市小偷去搶東西將車停在路邊回來後發現竟然有警察在開違規停車的罰單。
因此無俚頭的功用也就是說,整部片有沒有看懂沒關係,過程中有笑到就夠了。而無俚頭的另一最大功用是:特別就電影而言,不管創作者有意或無意,無俚頭式的喜劇幽默對於文化隔閡的突破有相當大的作用,特別對於需要跨國行銷的電影來說非常好用。
Dr.Evil與Austin Powers的中‧年‧危‧機
身為反諷與嘲弄(Parody)間諜片的本片,當然許多橋段、佈景設計、制式的正邪對立(到第三集則有轉變)都是我們可以預見與可想像的理所當然。但是,在這其中,我還觀察到了Dr.Evil與Austin Powers都在相當的程度上遭遇到跟不上時代的「中年危機」,而這條軸線便是本片笑料來源。
在Dr. Evil身上則是這大魔頭竟然變的不壞了,而更正確的說應該是他變的「不知該如何使壞」了。出現在1997現代的他,還是以傳統思維來使壞,而這傳統思維便是只懂得用武力來統治世界和不知該統治什麼樣的世界。片中值得我們注意的笑點之一便是Dr.Evil會幹的勾當還是只有奪取核子彈頭來勒索美國國防部,而且勒索金額因為沒考慮到通貨膨脹,金額過小還反到被笑。另外對Dr.Evil而言,他所謂的「統治世界」還是停留在傳統殖民主義者眼中的靠火力的蠻橫蠻幹下打拼而來。拜託,都什麼時代了,現在是企業治國,別人現在統治世界的方法是靠賣星巴克咖啡、微軟的視窗,誰還在那邊打打殺殺。對我而言,我能相當體會Dr.Evil的沒落感,這種感覺就好像在玩世紀帝國時,你還是再原始人丟石頭長矛的時代下,突然有人用金手指密碼進來被運用外星人的雷射槍射中般的錯愕感。
對Austin Powers而言,他的魅力不在,在這個時代的偶像崇拜跟以往不同了,現在的攝影師不會像1967年那般的風靡與受崇拜。在他沉睡的30年當中他不知道發明了一種人人會拍都會用,叫傻瓜像機的東西,還有馬上拍馬上看的叫「拍立德」的東西,或者還有結合兩者的叫「數位像機」的東西。現在沒有人會認為拿個單眼像機、洗照片是件很屌的事。
此外,Austin Powers晚上另一個身份,行俠仗義的間諜工作,也被視為落伍。女人會說:「拜託!在你沉睡這30年當中,難道你不知道我們已經有了超人、蜘蛛人、蝙蝠俠、閃電俠還有電影不怎麼賣的夜魔俠,現在哪還有人拿著一把007的PPK間諜手槍到處老來跑去,我看你直接吃一顆威爾剛還比較快」。
電影文本的外部指涉和我的詮‧釋‧暴‧力
在經過上述對電影文本內部所指涉之中年危機的分析後,很明顯的,我們可以從作為反諷007片的〈王牌大間諜〉當中看見一件事,就是007也有中年危機了。也就是說,到底還有誰會想看007或到底需不需要007。
其實,如果就整個歷史脈絡來看,007電影的前幾集之所以會產出或受歡迎最主還是與冷戰期間美蘇兩個的軍備競賽下的時代背景和007的完美角色設定有關。關於美蘇的軍備競賽,007的各集都已經描述的很清楚了,在此我要說的是007是個相當完美與無牽掛的角色。
所謂完美,即身為民眾潛意識當中英雄形象的007,他真的打不倒,而且肯定會贏。他沒有弱點,不像超人還會怕綠寶石、蝙蝠俠晚上睡覺還會做惡夢或蜘蛛人再神也挽不回感情。而且他對感情無牽掛且對女人相當來去自如,不像上述的那些英雄角色都對另一半有所牽掛,就如同希臘神話當中的神即使再「神」也有「人」的一面。而007就不同了,他的無牽掛可以說無情,不會受制於女伴,也因此可以比超人還更「神」。可是007再怎麼神也是搞情報阿,日常生活受挫要聯想也也不會想到他阿。
另外,007的更是坐擁各種不同的奇特裝備、跑車、美女與只喝馬丁尼,是難人都會羨慕想要。可是就裝備而言,以我們現在的數位科技發達來看也未必多棒,我們現在有PDA、照相手機、iPOD、錄音筆和要多快就有多快的CPU。也就是說穿了,007裡面的裝備連光華商場都買的道了,不用藉由看007才能滿足慾望,或者,我舉個例子來說。以前的人幻想練金術或魔法才會對巫師崇拜,但其實這個東西叫化學而已;有的人幻想有X光眼或隱形術,而現在的針孔攝影或視訊其實也都辦的到了。
也就是說現在007片的拍攝與產出已經慢慢在脫離當初之所以會拍007的時空脈絡了。換句話說,以前的民眾進戲院是帶股集體潛意識般的亢奮在看電影。民眾從「007」這符號當中得到心靈上射精般的滿足,而007在電影中打壞人一拳的意義那更是深得怕共產主義的尼克森、雷根政府的心。但是現在民眾看007的心態可能是完全出於電影公司強力行銷、或假日沒事做帶個可樂爆米花進戲院,趁黑摸個馬子的手般的休閒娛樂活動。
然而,現在到底還會有誰是因為軍備競賽或民眾的集體潛意識併發症的因素要去看或想拍007呢。所以呢,對岸拍個〈英雄〉,與咱們想正名的這邊會想拍〈鄭成功傳〉也當然不意外摟。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