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兩個禮拜最近有點累。。
身體狀況不是太好、精神也不佳,事情還是無限多~。不過生命中這種煩人的事情本來就是特別多,不值一提,重要的是在平凡之外,偶爾激起的一點點刺激與意外吧!
昨天跟TY帶交大一位外籍教授去北埔(應該說是她們帶我們去北埔,因為他們比我們熟太多了!我們比較像普通的觀光客,丟臉!),其實去的目的不是觀光,而是要幫他們找地蓋房子。可能因為文化、語言、法律上的隔閡,他們需要一個台灣人來幫他們處理這些事情,TY英文很好(中文、台語也可以通)、人也很熱心(阿彌有遺傳到這點)、體格也強壯(而且在越來越「增」壯當中),在種種因素結合下,她們選擇了TY作為「仲介」,他當然義不容辭的答應下來,畢竟自己可能一輩子都沒有機會處理這種「買地蓋房子」的業務吧!
到了北埔,先逛逛街,Eric(交大外籍教授)一直說他對傳統建築有特別的感覺和偏好,一般人都不能理解他為什麼要「買地蓋房子」不去買現成的別墅、豪宅之類的,他就是想在郊外自己蓋一間房子來住,每個小孩(他們有四個美麗可愛的女兒)都有自己很大的房間、房子有大的空地。其實我也不太能理解,一個外國人為什麼對台灣(應該說是中國式)建築有那麼多的感覺?他帶我們去看北埔那邊很多傳統的三合院,一直稱讚說好棒!我當然也覺得這種建築很有風味、應該保留,但是也不會千方百計想住在裡面吧!(也就是說我有錢會想買別墅也不會想買三合院翻蓋之類的選擇。除非真的很划算。)
為什麼外國人會對異國的傳統建築有這麼濃厚的感覺呢?其實很多台灣人也很熱愛歐洲中世紀的古堡建築不是嗎?後來我仔細瞧瞧街上的建築,發現傳統建築真的比現代普遍的公寓漂亮許多,傳統建築有一種生命,每一棟都有不同的外觀,紅磚瓦的建築都有精緻設計的圍牆、屋頂造型等等都很特別,即使是兩層樓那種五六O年代的房子,也是一樣,每一棟都有不同的陽台、貼不同樣式的磁磚,沒有「複製」的感覺。反觀現代的公寓大廈,每一棟都很像,甚至連室內裝潢雜誌掀開一看,還是像!像!像!都一樣,寬敞的大廳、嵌入式燈泡、原木色的裝潢、歐式廚具、西式浴廁設備,這就是所謂的「現代」建築。
我想他們會喜歡傳統式的建築、想自己蓋房子就是想要找尋一種「不同」的生活方式吧!有別於現代社會制式化的生產方式,包括各種模仿歐洲、美國、日本的建築商專案吧,他們想找一種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屬於他們自己的生活方式與空間。他們比任何一個台灣人更加想要融入台灣社會,不同的是他們想融入的是那個一直以來存在於他們印象中、從一個外國人的眼光中看到特殊的台灣社會,比「台灣」更加「台灣」。他們能掌握到身為一個台灣人從小到大視為理所當然存在的一切,能看到台灣的美與生命,那些我們已經遺忘很久很久、甚至不曾體會過的感動。
Eric望著餐廳上裝飾的泛黃黑白照片,說他看起來很快樂。(照片中是一個挑夫微笑著)。我突然感覺到一種身為台灣人的幸福,看到自己的過去原來是這麼令人感動。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