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發生了一樁事件,TY的學長現在是大學老師,因為太常和學生打成一片,沒有維持好師生之間的界線,終於爆發了被女學生誤會,並且還透過其女學生朋友的男朋友在網路上發表不實評論。這事件喧騰了一個早上,大家都很緊張,朋友們也為其學長出面處理釐清事情的真相,最後學生們寫道歉啟事整個事件才落幕。
今天晚上看了「心靈點滴」,其中針對醫生與病人之間不對等的權力關係也進行批判,主角展現一種更寬廣的心態來看待「醫療行為」,很多時候醫生本身也是病人所救贖的對象,提醒我們思考究竟生活的意義價值到底何在?對於自己職業的理想為何?如果理想與世俗規範衝突時又應該堅持些什麼呢?
兩事件為什麼要放在一起呢?因為我一直在想什麼是師生之間適當的距離與模式:第一,TY的學長犯了什麼錯?聽TY說,學長對待學生的態度遲早會出問題,那他對待學生究竟是什麼態度?是不分男女界線嗎?不!TY很肯定的說不是。那他對待學生究竟什麼態度呢?投入太多私人感情嗎?不分師生界線嗎?把太多資源分享給學生嗎?我只是順著這個脈絡想而已,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應該」要維持在什麼範圍之間呢?
仔細想想我求學的過程中,遇到許多男老師,每個對我都很照顧,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國小三年級,中午吃便當因為身體不舒服難受吃不下東西,老師把我叫過去,當全班面前把我抱起來坐在他腿上,哄我吃飯。這個男老師很疼我,但完全沒有讓我覺得不舒服,也沒有任何受到侵犯的感覺,一直到現在我對他的印象仍然很深刻。
國中、大學、研究所,一路上來所遇到的男老師都是很照顧我,即便我和老師關係在怎麼熟悉對我在怎麼樣照顧,很重要的一點是這種關係不能拿來作為炫耀的利器,因為謠言可畏,我想自己不喜歡別人談論到自己的愛情就是對這類流言的恐懼吧!
我想男老師也是人,這個社會太多不良的示範也讓好人也覺得備受威脅。所以要獨善其身的方法難道只能「保持距離」嗎?維持客觀、超然、權威嗎?難道不能放下身段和學生打成一片嗎?我也不是很確定,不過很多時候關心學生和只關心「特定」學生是很大的不同,如果這位老師的心態是你是我的學生、或者我希望你成為我的學生,所以我才要對妳好,這樣心態就是一種比較自我、難聽一點是自私,相反的,如果這個老師是不分彼此,只要是學生都很親切以對,這樣不但不能責怪,反倒要好好鼓勵才是。
在學術界時間很長了,看到、聽到很多師生戀的例子,自己也遭遇過類似的困境,面對老師的示好與追求,最好的方法就是逐漸遠離。隨著越高等教育學生選擇的空間也就越多,沒有理由討厭一個老師還不能不離開,起碼我自己的選擇自由都還挺大的,就看自己有沒有勇氣去做。如果拿因為學課上的需要作為離不開的藉口,那換各角色想,這種師生關係也只是建立在彼此利用的基礎上而已。另外,把老師的關心當成一種炫耀自己重要性的工具,這也挺傻的,人與人之間的嫉妒與衝突,通常就是來自於比較與炫耀。「需要」往往不是自己缺乏,而是看到別人擁有自己所沒有的東西。這種「比較」絕對不是良性競爭,而是一種惡性的,因為比較的對象投注在一個外在於自己的他人,你不是跟自己比,而是跟別人比,更慘的是你是跟別人去競爭另外一個人的寵愛,這不是典型後宮爭寵的場面嗎?
回到「保持距離」,我想認清「自己工作的價值與意義」還是最重要的,尤其是為人師表,如果自己清楚的知道對教學、對學生懷抱著什麼樣的熱情與理想,如果認定這個價值理想是對的、善的,不摻雜任何不當的情愫與慾望,那就更應該堅持自己的理想去做。但是,如果對自己情感的純粹無法那麼的確定,那還是讓自己世俗一點,遵守一般的規範,和學生維持適度的距離。而保持距離不只是防止不當的謠言,更重要的是杜絕任何會讓自己有可能陷入麻煩的機會。
當然,女學生的態度也是很重要,想辦法學習逃離不喜歡的關係與處境,別當「金剛」的女主角,從頭到尾只扮演著「喊叫」的受害者角色,連用腳移動逃跑的能力都沒有。當我們社會正在痛斥「叫獸」的同時,或許也要替女學生上一課「如何脫離『叫獸』的魔掌…」我相信一個可惡的『叫獸』和一個懦弱無能的「女學生」兩者都是犯罪的源頭。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