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一則佔了不大篇幅的「娛樂新聞」吸引了我的注意。美國棒球名人堂原本將在本月份26、27日替上映已滿十五週年的棒球電影Bull Durham(「百萬金臂」,1988)舉行慶祝活動,但Susan Sarandon與Tim Robbins鮮明的反戰立場讓名人堂的現任理事長決定取消所有活動。Tim Robbins嚴正地表達了自己的不滿,他回覆給名人堂的現任理事長的信上寫著,”You belong with the cowards and ideologues in a hall of infamy and shame.”
這件事或許在台灣的娛樂新聞裡只容得一小方塊的篇幅──不信去瞧瞧某大報,Russell Crowe結婚的大小八卦還比這新聞大,而且負責撰文報導這事件的「記者」,還完全弄錯了電影裡的主角身份與關係,我的天!但對我這愛極了這電影的老影迷來說,Bull Durham可是足以讓人回味再三的好電影。
Bull Durham是Ron Shelton自編自導的首部電影。Ron Shelton跨足電影圈之前,曾經在小聯盟裡打了五年球,但一直未能闖出一番事業。正因為這樣不尋常的人生經驗,在其自編自導的Bull Durham中,Ron Shelton真實而細膩地捕捉了小聯盟裡形形色色的球員樣貌與生命滄桑,更重要的,還有關於棒球的不滅信仰。
運動電影一直是好萊塢樂此不疲的題材,當然,這和美國人始終興盛不衰的職業運動大有關係,在這之中,棒球是最常被引用的題材。而既然各種運動項目都免不了一決勝負,那麼,電影本身如何超越簡單的勵志主題,便成了這類電影一較高下之所在。而Bull Durham最動人之處,正在於其完全無關乎勵志,而是導演如何巧妙地將棒球比擬之於人生,之於愛情。
Annie Savoy(Susan Sarandon飾)是小鎮裡的高中英文教師,她生平的唯一信仰只有棒球(” For instance, there are 108 beads in a Catholic rosary and there are 108 stitches in a baseball. When I heard that, I gave Jesus a chance. But it just didn’t work out between us.”)。每年球季,她都會從其全心支持的球隊Durham Bulls裡挑出一人,教導其關於性、棒球與人生的真諦,受其調教的人多從此平步青雲,飛黃騰達。但這一年,Annie卻遇上了大痲煩,她中意的有兩人,一個是初生之犢的新生代投手Ebby Calvin LaLoosh(膩稱”Nuke”, Tim Robbins飾),另一個則是已在小聯盟裡打滾十二年的老鳥捕手Crash Davis(Kevin Costner飾)。
然而,Crash對這個得任人挑選的遊戲不感興趣,(”After 12 years in the minor leagues, I don’t try out.”)即便是他早已深受Annie吸引。故事便在有趣的三角關係裡展開――Crash和Nuke(師生)、Annie和Nuke(師生與情人)、Crash和Annie(愛情關係)。Susan Sarandon演活了這個一旦拿捏不準便成足以成為浪女的角色,將成熟女子面對人生與愛情的心緒轉折細微呈現,令人又愛又憐。Kevin Costner則交出了從影來的最佳演出,(我私心認為,他後來的任何演出,都不曾超越這作品。)他將一個原本擁有雄心壯志,卻因意外(或力有未逮?)錯失機會,而終究必須面對生命困頓、失落的中年男子,表演的層次分明。尤其是最後一場戲中,他與Annie安坐在陽台的搖椅上,疲累、滿足、不捨全寫在眼底,甘苦各自嚐的人生況味,任憑觀者細品。
而我,更永遠不會忘記自己的有眼無珠。誰能料到,一臉傻大個模樣的Tim Robbins竟會在數年之後,以The Player(「超級大玩家」,1992)、Short Cuts(「銀色、性、男女」,1993)、The Shawshank Redemption(「刺激一九九五」,1994)的精彩演出聞名,更別提他將親密愛人Susan Sarandon送上Oscar影后寶座的自編自導的一流作品Dead Man Walking(「越過死亡線」,1995)……
所以,如果美國棒球名人堂的那些傻瓜不打算歡度Bull Durham的十五週年慶,那麼,至少我要歡慶一下,就算找不到這片子再看一遍,好歹也要挖出原聲帶,再聽Joe Cocker唱一次 ”WOMAN LOVES A MAN”……
軼聞補遺:
1. 妙語如珠的Bull Durham為Ron Shelton贏得許多劇本獎,包括:Los Angeles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Awards、National Society of Film Critics Awards, USA、New York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與Writers Guild of America, USA。本片也同時獲選為Boston Society of Film Critics Awards的年度最佳影片。
2. Ron Shelton後來所執導的作品也多是運動片,包括Blaze(「愛的大風暴」,1989,Paul Newman與Lolita Davidovich主演,Lolita Davidovich正是Ron Shelton的嬌妻)、White Men Can’t Jump(「黑白遊龍」,1992,籃球電影)、Cobb(1994,描寫傳奇棒球英雄Ty Cobb)、Tin Cup(「千萬風情」,1996,高爾夫球電影)、Play It to the Bone(1999,拳擊電影)等。
3. Kevin Costner後來又接連演出多部運動片,包括Field of Dreams (「夢幻成真」、1989)、Tin Cup(「千萬風情」,1996)與For Love of the Game(「往日柔情」,1999),與他合作演出的人,都十分驚訝其一流的運動細胞。在演出Tin Cup之前,Kevin Costner從未嘗試過高爾夫球,但與其對戲的Don Johnson則是此項運動的老手。Don Johnson曾在後來的訪問中提到,在戲中許多高難度的推桿,Kevin Costner都輕鬆的完成,一點也不覺得困擾,讓他這個花了多年時間玩高爾夫球的人又羨又妒。後來Kevin Costner也迷上了高爾夫球,還曾與Tiger Woods一起參加慈善賽。
4. 話說Susan Sarandon得到Oscar的那一年,最高興Susan Sarandon得獎的人是誰?手邊還有頒獎典禮錄影帶的人不妨找出來仔細瞧一瞧,當名單宣布的那一刻,Meryl Streep簡直樂瘋了,比自己得獎還高興,她實在是位風度一流的女士。
5. 推薦幾部值得一看的運動電影(本人沒看過的「基本」上不在推薦範圍,以下各片的先後順序不代表任何喜好與價值評鑑。):
Hoop Dreams:「籃球夢」,1994。這錄影帶至今還好好地躺在櫃子裡,我這沒看過的人實在沒資格說些什麼,但這可是千萬不能錯過的電影!
Hoosiers:「火爆教頭草地兵」,1986。精彩的小品電影,單看Gene Hackman、Barbara Hershey和Dennis Hopper的演出便值回票價。
Field of Dreams:「夢幻成真」,1989。喜歡運動片的人大概沒有不愛這電影的。這部融合幻想、信仰與美國夢價值觀的作品,改編自W.P. Kinsella的著名小說「Shoeless Joe」。這部片我究竟看過幾次啦?
The Sandlot:「沙地傳奇」,1993。拍給孩子們看的兒童運動片,青春活潑,充滿純真之情。
Chariots of Fire:「火戰車」,1981。好看到讓人起雞皮疙瘩的電影,風味截然不同的英國式運動片。
Ice Castles:「花逢月滿永不殘」,1980。一看到中譯名,就該明瞭這鐵定是賺人熱淚型的電影。雖然劇情老套到幾乎濫情,但這卻是非常少見的、關於花式滑冰的作品,電影主題曲「Through the Eyes of Love」傳唱一時。
The Cutting Edge:「冰上奇緣」,1992。另一部關於花式滑冰的電影,由始終未能打響名聲的D.B. Sweeney與Moira Kelly主演。Moira Kelly原本在知名影集The West Wing(「白宮風雲」)中出飾要角,卻無緣無故在第一季後消失,劇情完全未做任何交待,堪稱2000年電視季一大疑案。
Tin Cup:「千萬風情」,1996。趕快承認,這電影其實是部趣味十足的愛情喜劇,高爾夫球不過是劇中小配角而已。Rene Russo所飾演的正經八百、實則半路出家的心理醫生尤其令人發噱,而比賽結果的巧妙安排比起一般運動片的勝利場面更讓人心服口服。值得一提的是,劇中串場的選手與播報員等,都是職業高爾夫球界響叮噹的人物,喜歡高爾夫球的人不妨玩一玩連連看的遊戲。(題外話一則,知名的美國羅曼史小說作家Susan Elizabeth Phillips擅長描寫以運動員為主角的愛情故事,她的作品Lady Be Good的中譯本,林白出版社便取名為「千萬風情」。)
Without Limits:「挑戰極限」,1998。本片至今只在HBO與CINEMAX播過,內容描寫1970年代美國知名跑者Steve Prefontaine短暫而璀璨的一生。原本Tom Cruise屬意演出這個劇本,但為了Eyes Wide Shut (1999)而忍痛放棄,後來Tom Cruise買下這部片的製作權,改由Billy Crudup(Almost Famous)擔任男主角。Billy Crudup因本片與在The Hi-Lo Country的優秀表現,榮獲1998年National Board of Review的Best Breakthrough Performance。(題外話一則,Renee Zellweger在1996年也得過這個獎,以在Jerry Maguire與The Whole Wide World的傑出表現獲獎。再說一遍,The Whole Wide World真是部好看的電影。)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