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4-26 01:05:36| 人氣639|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信任機制的摧毀《隱藏攝影機》、《奪魂鋸1&2》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最近陸續看了《隱藏攝影機》和《奪魂鋸》兩部,裡面皆涉及一共同的主題,即是人與人之間「信任機制的摧毀」。不妨就組成一篇,放在一起說說。

法屬阿爾及利亞作家卡謬曾嘲諷:「只有在美國,一名作家可以不必是名哲學家」。反過來套用:「沒有一名法國作家(廣義上的),同時不是一名哲學家」。這話說明了法美文化的不同、彼此的不對味,也和台灣進口的法美電影風格大致符合。

《隱藏攝影機》同樣是一部思辯意味濃厚的電影,不僅狠戳了法國中產家庭的假面一記,也銳利地深劃了法國隱藏的種族危機(與喬治差點發生擦撞的單車黑人/父母為喬治兒時的家庭長工,後因父母雙亡而被喬治父母收養,又因為喬治的無中生有遭到驅趕,最後在喬治面前割喉自殺的阿爾及利亞人)。

導演設定主角的背景:知識份子,讓這部電影一開始便具備了準確性和侵略性。知識份子應當是理性文明的代言人,越到最後我們越覺悟到這樣的人其實充滿了殺傷力。

最重要的,是攝影機作為一種「侵入」的工具,如何讓喬治一家陷入不信任的賽局。兇手始終不曾現身,或者說,兇手藉由間接的方式讓喬治成了真正的兇手。他也許保全了自己的家庭,可卻是以犧牲另一家庭換取來的。

或者說,喬治最後只是保全了家庭的表面,他選擇的是逃避。堅持自己沒錯別人就是監視的兇手、吞兩粒安眠藥(文明的暫時紓解的最好的象徵式藥物)、拉上窗簾讓一切避免曝光,他以為這樣做便能維持最初的居樂和雋。

最後一幕,鏡頭靜止於也許是一間學校的門口,人們或進出或結群於階梯談笑。

所謂的居樂和雋,恐怕正是生活裂解的表象。

《奪魂鋸1&2》就意義上更趨近虛無,因為無論我們選擇與同樣受困的同伴合作,或者不合作,結局似乎都只有死亡一途。

它真正存在的選擇性,是自己的身體的完整/缺殘和靈魂/道德兩者。其挑選的人物職業,警察和醫生,同樣精準而犀利。前者必須拯救無罪的人、逮住侵害的犯,後者具有拯救病人、抗衡死疾的天職。

它真正生存的關鍵,不在遊戲進行之時,而是在遊戲開始之前。
我們應當思索的,是如何才能成為那不被選擇進入遊戲的人。

台長: 吳思鋒
人氣(639)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電影 |
此分類下一篇:被壓迫者的生活劇場《樂生活》
此分類上一篇:中東現場的一段仇恨碎片,二寫《慕尼黑》

養樂多
薛西:
你寫到許多部我喜歡的電影:P

奪魂鋸一我認為拍得很引人入勝
導演透過兩位表面上素昧平生的主角
牽帶出一種悲觀主義宿命論
卻又是不徹底的嘲弄
我們該信任誰呢?
那個象徵道德體系的鞏固優勢─醫生
與象徵界出 不受制既定框架的被蔑視的八卦記者
兩者的互動把社會的線性運作給挑弄了一番
(醫生的表層無意識悖德 記者的內在退怯...)
然而最後壯士斷腿的醫生與被委以信賴的攝影師
都沒能在死神的遊戲睨視下逃出生天
(連手機這項科技都失能 救贖不了任何無助的微弱希望)
躺在地板上的
不費吹灰之力就取得地平線以上的優勝劣敗
實在叫人不寒而慄

第二集我覺得玩得太過火了
類似微型版的大逃殺
”不即時現場”的構想也不是很新鮮
2006-06-14 11:23:54
薛西
to 養樂多
聽妳講一講
我才發現第一集演甚麼我都忘了咧......
可能我是先看第二集吧
所以覺得第二集沒那麼差
構想新不新鮮我不是太在意
畢竟要做到第二集
還要新鮮實在過於為難
至少
這一系列
比絕命終結站1-3誠懇多了
還願意讓劇情有點變化
絕命終結站已經和驚聲尖叫一樣
成為每年固定的徹底的消費商品

說到大逃殺
前晚又看了一次
昨天則看了北野武的”壞孩子的天空”
都是北野武
也感覺到北野武電影裡的拔槍,槍射的那當下
似乎和拳擊大大有關
2006-06-14 13:21:4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