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3-11 15:27:50| 人氣71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非關影評 《摩托車日記》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是啊。我們如何,懷想一場不曾經歷過的革命之旅……


切‧格瓦拉,沙特眼中「當代最偉大的英雄」,六十年代歐美知識份子及學生狂飆運動的精神指標之首;1956年與卡斯楚一行人乘坐遊艇格拉瑪號(Gramma)登陸古巴,進行以推翻巴帝斯大(Fulgencio Batista)獨裁統治為目標的游擊戰爭,歷時三年,革命勝利。

1965年他離開古巴,遍遊非洲,最後在剛果繼續投身實際的革命行列。隔年重返拉丁美洲,與玻利維亞政府纏鬥數月之後,十月八日被俘,在美國中情局的干預之下,次日即被下令處決。

摩托車日記說的是1951年12月至1952年之間的八個月,格瓦拉(那時還沒加上「切」哪)與專長痲瘋病的醫生朋友阿爾貝托‧格拉納多瘋狂的,橫跨五國,總路程一萬三千公里的環南美洲之旅(詳節紀錄請見《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他們靠著一輛後來沒多久便報廢的摩托車,幾乎是身無分文的,大膽而近乎愚莽的勇敢的理想,啟鍵了這趟浪漫而深刻的試煉。


2000年4月12日,史詩劇《切‧格瓦拉》上演,在座位數約220人的北京人民劇院小劇場共約演了37場(後7場為增加場次),到座率120%。半年多後,移至可容納千人的中央戲劇學院演出15場,前後五場幾乎爆滿。其中不乏老遠跑來或者重覆觀看的讀者,而兩回座談皆引發不同主張人士的彼此語言惡鬥。


2005年2月,走動大小影展的《摩托車日記》在台正式上映,大塊文化於1997年11月出版的《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那時格瓦拉的遺體終堀挖出且盛重運回古巴長存),同時,日據時代即為痲瘋病患建造的樂生村正為著搬遷一事與官作反。

是啊,我們如何懷想一場不曾經歷過的革命之旅?這個時代為何還需要切‧格瓦拉?

影評於此無用。2004年底捷克作家哈維爾(大多數人只知道或關心他的前總統身分罷)訪台,其劇作「越來越難集中精神」同時由台北藝術大學大規模搬演著。一切也許都很好,只是哈維爾是誰還是沒人記得沒人認識,他身為一個誠懇而睿智的永遠的作家,永遠的公共知識份子,我們卻只會記得「是啊,捷克前總統哈維爾」。

那麼,切‧格瓦拉又如何?


參考資料:
(1)《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切‧格瓦拉著,梁永安/傅凌/白裕承譯,大塊文化出版。
(2) 《切‧格瓦拉 – 反响與爭鳴》,劉智峰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台長: 吳思鋒
人氣(71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電影 |
此分類下一篇:與安樂有關,與死無關《點燃生命之海》
此分類上一篇:描寫一份故事《援交天使》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