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台灣的升學管道從一試定終生改為甄試入學的三種管道--指考、繁星和個人申請之後,「複雜」、「麻煩」就成為台灣升學制度的代名詞。罵歸罵,家長也有相當的共識,那就是:絕對回不去了!然後繼續抱持著一種「制度殺人」的心態,每天活在失敗主義者的被害妄想症之下,精神來了就大罵制度和政府,認為小孩的前途都毀在政府和官僚手裡,沒有精神的繼續苦毒自己,留小孩自己一個人在制度下單打獨鬥。
家長的抱怨不外乎以下幾項:
書審資料很做作,都在比包裝,看不出實力?
甄試制度很複雜,書審資料很麻煩,還不如拼指考?
高中成績不好,應該申請不到理想的學校吧?
我的小孩沒才藝、沒參加活動,自傳沒甚麼好寫的?
制度太複雜,乾脆花錢找人代辦還輕鬆些?
這是學校輔導老師的責任!
捫心自問,如果你是父母,這樣對嗎?
捫心自問,如果你是這種父母的小孩,你感受如何?
寧願花半天指責政府和制度,也不願花半小時坐下來研究一下甄試入學的遊戲規則;這樣,對嗎?
我認識幾個明星高中的學生,扣除掉幾個低社經地位、父母的教育程度跟不上的家庭,剩下這些學生家長多受過大專以上教育,收入也算平穩,在社會上也有穩定職業,但是其中只有一個家長,拿起甄試入學的科系介紹,從頭到尾把各校系的選才標準,包括篩選倍率、計分方式、第二階段指定考科項目、比重等等搞清楚了,然後真的跟小孩討論怎麼選比較好,比較能在興趣和策略中間求取平衡。
這位家長既不是位於首善大台北,也不是高教育程度的社會賢達,是位單純在中南部公司上班的職員,太太在菜市場賣衣服,一對小孩念得是當地明星高中資優班,不過離建中北一女還差得遠,資源更不能跟建北的數資班、科學班比較。儘管小孩自己對於選校系策略頗有自覺,不可否認的是,父親願意了解制度、願意與他們討論的實際作為,讓他們更願意、也更認真地了解自己,設法在這套不完美制度裡面努力求生存。
相對地,我周圍很多同事、朋友家長,聽他們提起家裡的青少年小孩,多數都是哀聲連連,再進一步提起甄試入學,就雙手一攤,然後交給小孩自己、交給老師負責,還有的說「我的小孩成績很爛」、「我的小孩沒有參加社團活動」、「我們家沒錢讓他出國遊學、參加營隊」,也有的說「這不是他自己該弄清楚的嗎?」所以---「讓他/她考指考好了」。
我必須說這是逃避責任且懶惰的說法,充分暴露出父母的過時被動和本位主義。
甄試入學至今,已經十一年,在這段時間教育部的政策推動和各校暗潮洶湧的較勁之下,今年申請入學的核定名額已經正式超過了指考核定名額;在各種升學管道共享一個入學總人數的前提下,這意味著 考試絕對越來越難考。除了少數幾個老派的、自以為有風範的科系,諸如台大醫科、台大法律、師大、北科大多數科系,開放給申請名額仍在三成以下(台大法律系不到一成),仍以考試為主,剩下的國私立大學科系的申請名額都大幅攀高。所以,如果你家小孩沒非上述特定學校不念、你家小孩也不是少數的考試奇才,弄清楚甄試入學制度,已是大勢所趨。
有位同事聽了我的話,偷偷跟我說,她認為這跟親子感情好壞有關,如果感情不好,父母主動去幫小孩,還會被她嫌多事。我每次都說一樣的答案:他/她就算現在反應欠佳,之後一定會感激你,因為他忙考試、忙學校進度便非常焦慮,重點是他根本不能確定自己是否要指考,那種心情很煎熬,可是鐵定說不出口,此時才要他回顧自己過去十八年、自我探索興趣,準備申請履歷,壓力非常大也頗為強人我難。此時如果有個人能夠跟他一起搞懂、甚至比他/她更了解制度的遊戲規則,直接安排好這一步該做甚麼、下一步該做甚麼,但底線是千萬不能代筆,小孩絕對省力很多,讓他的大腦專注在學習和解決眼前的壓力吧。
很多父母都以為這個「人」該是高中輔導老師,實際上就我所知,除非小孩運氣好,就讀高中的輔導老師或導師夠積極、夠了解這套制度,否則很輕忽、很行禮如儀的把申請當考試來看待的輔導老師也是所在多有。如果小孩的輔導老師已經不積極,父母又不主動,如果他成績又平平,我得說這個小孩就會認定自己就是得考指考了。如果是我,我不忍心自己的小孩在歷經學測拼掉半條命之後,還要再來考個傳統的、更難、更多科目的指考,一樣,除非他是非上某某科系不可的偏執狂。
一九九六年,美國在布希(搞不清楚大還是小)當總統時推動一個名為「一個都不能少」(Left No-one behind)的教改,目的在降低輟學率和失學率,據說沒有很成功,還在最近一次Ken Robinson的TED Talk上被拿來嘲笑,說是「一個不能少」,最後還是有百萬以上的失學的孩童,一個都不少,但少了上百萬。儘管如此,我很認同這句話,是的,面對任何一個小孩,就是不能放棄,更何況是自己的小孩?更何況只是花個短短的時間,陪他/她搞懂一張科系申請的表格而已?
幾天前,電視節目「真情部落格」專訪了一對母女。母親在年輕時遭男人離棄,所以長年泡在夜生活,不停地找男人愛她,忽略自己做母親的責任,正值青春期的女兒因為母親不管她,參加飛車黨、飆車放逐自己,結果在一次出遊當中發生嚴重車禍,全身七成的肌膚都是深度灼傷,燒得面目全非,而且四肢折翼三肢,只剩下右手。
然而,母親並沒有放棄女兒,復原的過程中,換藥真是椎心刺骨的痛,母親在醫院積極鼓勵女兒、陪著女兒經歷那地獄般的痛苦,然後回家都要靠灌醉自己才能睡得著,以免自己想到因為自己是個多麼不付責任的母親,女兒才會有此經歷。她的女兒也怨恨她,她恨母親為什麼沒有放棄她,為什麼要讓她活著, 每天承受這麼大的痛苦。
女兒才從醫院回家休養沒多久,母親便發現罹癌末期,開刀除完癌細胞後,根本沒辦法照顧女兒,女兒反而得照顧母親,結果因為如此,女兒逐漸熟練使用一隻右手處理自己、料理家務,變得獨立起來,甚至開始做手工藝賺錢。或許因為大家特別眷顧燒燙傷的手工藝作者,女兒每個月的營業額都有好幾萬,三年多就存了一百萬,母女兩人竟然因此而脫貧。
我的意思是,這樣的境遇當然誰都不要臨到,可是那份母女間彼此不放棄彼此的愛情和精神,是不是值得每個人學習呢?故事的母女因為鴻溝、情結太深,必須要靠很深的破碎才能修補彼此的關係,所以他們對彼此的不放棄也更為可貴。
幸運如你我,我們沒有這麼大的鴻溝和心結,只要有他們一點點的不放棄便已足夠。所以,如果你家有高中生,就從了解申請入學開始吧。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