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11-04 08:10:23 | 人氣1,867| 回應6 | 上一篇 | 下一篇

Riccardo Chailly Beethoven Cycle5: No.9 (3 Nov)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每次聽完音樂會,回到住處嗑嗑crips、現在又多配上Ale,看看英文連續劇、寫寫文章,真是人生一大美事;儘管crips碎片卡在牙齦和嘴唇中間,怎麼擠弄嘴型都沒辦法把碎片拱出來,非得用手喬一下,有損寫文的流暢感,但仍然瑕不掩瑜。

今天是Chailly Beethoven Cycle的最後一場,也就是貝九。

原本以為聽完會很激動,可是並沒有。若說賦予貝多芬交響曲新的性格,這點Chailly做到了:流暢、年輕、歡愉、真情流露卻仍然細節滿滿的貝多芬,他認為這是最貼近貝多芬的詮釋,而且他主張九首交響曲其實要一起看待,彼此都有連貫性,所以特別強調integraty,不是只有外在的completeness而已。Chailly的主張相當convincing,而且因為帶領一個AA級天團,也執行得相當徹底,可是聽完整個cycle後,我小小的疑問是:難道九首交響曲中,沒有貝多芬其他面向嗎?

這很明顯是個設問(rhetoric question),而我得說,雖然很喜歡Chilly的風格(他讓GOL發揮均衡的極致),可是某些時刻,我仍然懷念傳統貝多芬交響曲的陽剛、嚴酷、專注、畢其功於一役的精神意志,甚至因此而帶有悲劇況味;唉,我也只是個普通的音樂欣賞者,當然期待指揮來灑幾罐狗血吧~~~來讓樂團整爆音樂廳吧~~~所以貝多芬,難道不該來點精神意志上達天聽嗎?

難道不該用音樂再次提醒我這種普通人,這位耳聾、梅毒、渾身一堆病的作曲家是怎麼樣人定勝天嗎?儘管Chailly給了我們一個歡快愉悅的七號、流暢動人又感人肺腑的六號,但那是不夠的!貪心如我,我仍然在心底小小祈求著:給我一咪咪貝多芬的精神意志吧!讓我感受貝多芬的殺氣吧!就算一下下也好。

這個期待跟著我到今天,我仍覺得不夠殺。不夠殺之一來自人聲。首先合唱團是City Berminham合唱團,我仔細數過,共112人,整體聲音不夠威猛。我開始懷疑這就是英國老的調調了,基本上他們就是甚麼不外露的民族性格,實事求是講求邏輯科學和完整,反應在聲音上就是不夠殺、缺乏個性,不只合唱團,他們的樂團音色也不夠殺,除了不夠殺,其他都是一流。其次是獨唱家,今天四個獨唱家--soprano, mezzo, tenor &baritonea,我覺得都唱得有待加強;尤其那個baritone,這麼重要的角色,第一個人聲開場,音色不夠厚重也不夠低沉,你要怎麼跟AA天團配?第三,不可否認,Chailly的速度很快,對樂團來講,沒差,樂團就是我家,可是人聲不同,合唱團和獨唱家是「偶爾投影在我的波心」啊,我想他們大概從來沒唱過歡樂如此短暫的歡樂頌,要他們怎麼配?配不好當然交會時沒有互放的光亮;獨唱家有一點點稍微跟不上的感覺。

不夠殺之二則是Chailly的詮釋。九號難道不該再masculine一點嗎?尤其第一樂章?第一樂章號稱absolute music,一個極黑暗、深沉的時刻,向下的力道要很殺啊~~~最好音色還有點乾澀,那實在就太美妙了。Chailly的優點是層次感非常好,音樂性高,整個樂章的音樂就均衡地在各部門流動著,不過不夠黯黑。我最喜歡第三樂章。第三樂章是個adgio,貝多芬擅寫慢板,很少有不美妙動人的慢板,這個慢板在GOL的演奏之下,簡直動人到掉淚。大片大片的弦樂起伏,從低開始轉高,再由高至低,每個部門聽起來就像一把琴(他麼怎麼練的啊??),然後一層一層的累進上去,所有的漸強和漸弱都自然地跟喝水一樣,GOL是位經驗老到的司機,速度很快卻又平穩,瞬間加速快而流暢,踩剎車穩而不衝,我們這些乘客完全感受到成車的樂趣,完全沒有暈車風險--即便開在北宜公路上也一樣。

第四樂章的遺憾之一出在人聲。雖然樂團殺不夠大,可是GOL的音色仍然很強,厚實、有力、每個樂器都發聲到極致,連短笛這種八百年才吹幾聲的樂器,只要一出現就有獨奏風采。那配上這種樂團,人聲如果不夠殺,便顯得不夠均衡,聲音是往樂團傾斜的。遺憾之二就是太快了,貝九第四在此我深刻體會到第一場音樂會結束後,某位仁兄在TUBE上發表的高論:too presto, too rapid to extend feeling。第四樂章當人聲出現唱起歡樂頌的時候,那個曲式是個March,走得太快了,當合唱團齊唱、全體聲響達到頂點的時候,時間過得太快了,我個人當下感受是還沒來得及體會歡樂,好像逛街正逛到興頭上,導遊已經集合要帶到下個景點了。好可惜,真的好可惜。

聽完貝九和馬八,兩大人聲交響曲,以我個人標準而言,在「沒有三兩三,不敢上梁山」的前提下,我想敢演出這兩個曲目,樂團和指揮都有相當能耐且訂下必死決心要一決勝負,所以我覺得一要殺氣,二要深沉(profound)。

殺氣不是一種呆若木雞的愚勇,而是超乎具體音色、強弱的sheer affirmation,而且要一次到位、沒有任何猶豫的空間;可以在中間穿插沉鬱跌宕、沉思細節,但是基調一定要強勢地籠罩全場。或許是個人傾向,不管貝九和馬八最後結局是歡樂高歌自由也好,是被永恆女性帶上天堂也好,前面要有足夠的深沉以鋪陳氛圍,這樣想像空間比較大,整體無論聲音或音樂的可能性才更多,存在感才夠激烈。

無論如何,貝九仍然是個十分令人滿意的結尾,只是聽完Beethoven Cycle,回台灣的時刻也越來越近了,唉,相見時難別亦難啊~~~或許這才是令我歡樂不起來的真正理由吧?!

台長: orangebach
人氣(1,867) | 回應(6)|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海外旅遊(國外、大陸) | 個人分類: London 2011 |
此分類下一篇:Riccardo Chailly Beethoven Cycle4: No.4 & No.6 (2 Nov)
此分類上一篇:辦公室恐同事件

Mingus
有些類似對此團巴哈的感覺,在我讚嘆此版的一家之言之完整一致,及樂

團的AAA 級超實力之餘,不免有些小小失落。



與你的想法有些區別,你覺得殺氣不夠,不夠sheerly affirmative。



我感到的遺憾,卻在另一個方向:Beethoven 的交響曲,真的像Chailly

渦輪驅進下,毫無遲疑,毫無停滯,毫無 Faustian striving,全是正面

加法之光?
2011-11-04 13:32:38
orangebach
殺氣,也是要看曲目,不是甚麼都要殺氣騰騰,但是貝九和馬八,我是滿需要殺氣

的,只點到為止會不滿足。有些曲子當然需要空間,有些轉圜會更美,但有些也是

要很滿,我是這麼想的啦。



你講得太過正面,我昨天也有此感受,不過我是將此歸類在不夠profound這一點,

好像想得太單純了點,但再怎麼樣貝多芬交響曲還是有些思慮辯證糾結的情況(好比

多主題交錯)才是,好比三號、九號的第二樂章。但是Chailly也講了,他認為九首

是一個整體,而不是九首,又講究integrity,或許因此他有所取捨吧。不過的確

不可否認,他這套曲子的性格非常明顯而且一致,能夠貫徹到底就是一項成就了。

日後看他零星演出單一交響曲的時候,我想會有所調整吧。



我很想聽他的馬勒。



回到貝九,我想CD會比現場好一點,至少合唱團和獨唱家的落差會小一點。還有,

我問你,這套貝1-9,你最喜歡哪一首?最雞肋又那一首?
2011-11-04 16:50:08
orangebach
sorry,不曉得你聽完沒?如果還沒,就先別理我。
2011-11-04 17:08:06
Mingus
這套錄音與引發議題太有趣,也太牽涉到每個人的前世今生、存在價值與生命命題。不另文回答,有失誠

意。



這次不會是雨支票,星期天晚上前,會抓出些想法。



非洲音樂會如何,若聽過後,願聞其詳,嬉笑怒罵亦可。
2011-11-04 21:22:28
orangebach
這問題有這麼複雜嗎?你要弄個貝多芬交響曲系譜學研究嗎?不會吧~~~



非洲音樂會,我今天有點犯懶病,不太想去排隊了.....
2011-11-04 21:37:02
Mingus
不會是什麼驚世奇文,也不會是貝多芬一世紀經典版本比較。



很個人直接的想法罷了。
2011-11-04 21:45:4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