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確認了九月份的工作行程,也因此確認了九月底出發到倫敦。心情真是一片大好,便著手開始準備規畫倫敦行程。
不過特別提醒各位一下,凡認得或不認得我本人的,若有人問起我到哪去了,請記得答案一律是「奧地利」或者「法國」,總之就不是倫敦就對了。因為同事已經叨念一年如果我要去倫敦,要幫他買B&W幫iPOD出的Zepplin Mini喇叭,但我一點也不想,每一根頭髮每一片指甲和每一個DNA都不想。
其實今年沒有特別需要規劃的,只要確定飛機有位子,去年的住宿有空房,大概就差不多了。不過為求安全,還是把去年的寶典請出來查閱。

去年我在書店翻了七八本旅遊書,其中資訊最豐富的就算「地球的步方」(那個日文全名在照片裡,看不懂日文部分)系列,譯自於同名的日文MOOK。
日本人是資訊狂和整理狂,來做旅遊書再適合不過,地球步方的旅遊書分類詳細,文字資料詳實豐富,雖然沒有很華麗的照片,但是資訊非常細緻。尤其欣賞有一個欄目是歡迎去過該地的遊客給的tips,這部分給了許多地圖上看不到的建議,好比Hampsead一地,地圖上或其他旅遊書上大概只會標出佛洛伊德故居,或者Keats故居,實際上兩者就在附近,走路就可到。TS Eliot也住在附近,但因為Eliot沒有故居,所以一般書上並不會標示此處為他生前所住之地,唯有去過的人才會曉得。
相較於地球的步方,台灣的旅遊書特重豪華的圖片,對於資料描述卻經常流行形容詞太多而資料不齊全,以及過於愛購物和吃疏忽其他文化的面向,對於我,實在不願意買旅遊書,結果卻買了一把沒用的銅版紙照片。這也是我推薦這系列的原因。
除了地球的步方,我也很愛用TIMEOUT。TIMEOUT也是一系列的旅遊書,雜誌般大小,非常薄。此系列最有趣的地方在於,分類十分詳盡,而且可以為單一功能出一本書,以倫敦為例,已經有的書包括「給觀光客」、「吃在倫敦」、「倫敦最便宜的吃」、「倫敦最便宜的旅館」....每個城市都可以一直出下去。
Timeout現在已經有了專屬網站(網址為:http://www.timeout.com/),直接在網路上便可搜尋到你想要的活動時間和地點,非常好用。我通常沒有特定計畫,如果當天不知道要幹嘛,一大早先到Timeout上面看看今天有甚麼活動,然後再決定。所以簡單講就是用地球的步方大概模擬出一個旅遊的計畫,抓出要去哪去哪,然後再用Timeout做細節修正和補強。
今年到倫敦除了延續書裡很多沒去的地方,另外也想多增加一些one day tour的行程。以下這本是在美國買的:

台灣自製的旅遊書都太大塊了,八成以上都是以目的地作為分類,少數有以特定功能為名的旅遊書,不是過於實際,緊扣省錢,就是太過唯美(甚麼建築之旅、古都之旅),其他單純以旅遊功能為分類的書很少見,也因此在美國看到這本倫敦一日遊的書立刻入袋。
自己雖非城堡迷也非歷史控,但是我的同伴是,而我也樂於到倫敦四處走走。大倫敦周邊有許多一日遊的行程,都是緊扣城堡或舊時教堂,頗發人思古之幽情,這回想去坎特伯里看看,也希望有機會白天多去點one day tour。
提到旅遊書自然不能忘記Lonely Planet。

不過根據去年的經驗,Lonely Planet雖然文字不錯讀、地圖也夠細,但在實用性上大大不如地球步方:太厚不好帶,太廣反而想要讀的不夠詳細,資料也不夠新。去年完全是帶安心的,今年不會帶著去,但會在台灣讀一讀先體會倫敦感受。
坦白說,九月底十月初的倫敦,氣候上非常美好,剛好是秋天的季節,有一點冷但又不太冷,乾而無雨,街道上雖非繽紛燦爛,但慢慢有點綠轉黃的樣子,其實也還不賴。但如果從聽音樂會來說,這個時間並不理想,因為九月一整個月的PROMS(逍遙音樂節)才剛結束,接下來大型音樂節得等到十月中旬以後才上場,然後十一月的倫敦爵士音樂節,然後接十二月耶誕節檔期、新年音樂會,十月上旬等於剛好是個中場休息,許多實驗性的曲目或新人新樂團在此時上場演出。
當然倫敦平均一周兩百場以上的收費表演絕對不至於沒東西下手,只是有些不熟悉的人、團和曲目,需要多花點時間去研究;對了,更巧的是,今年還遇上全英音響大展,倫敦的展場在機場附近。至於音樂會,截至目前為止,唯一確定會去的是十月五號內田光子演奏會,或許也會去看歌劇浮士德吧....其他還沒仔細研究。不過倫敦的好處也正是音樂會太多,除非是特A級大牌,好比拉圖跟柏林愛樂,否則臨時買票也少有買不到的情況。

昨天正式跟我老闆告假之後,晚上回到家便拿出了倫敦地鐵圖和倫敦悠遊卡。
倫敦地鐵圖在當地每一個交通要道、車站都可以拿到,只是我莫名所以特別鍾愛這一份用過兩年的地圖,這也是我第一份倫敦地鐵圖,折起來大小放進隨身包包剛剛好,拿出來立刻可以看,不用打開摺疊圖然後慢慢找,也因為如此,以致地圖已經折損翻頁,周圍還起了毛邊,依然捨不得丟,這回去倫敦自然也要跟著我。
至於上方的Oyster Card,就是倫敦悠遊卡,就是因為知道今年還會再去,一直存留在身邊,每張卡片外面都穿了IKEA的藍黃色外套(贊助商)。這張卡片跟我的台灣悠遊卡擺在一起,看了一年,總算又派上用場。
我仿佛又聽到TUBE裡面ㄎㄧㄥ ㄌㄧㄥ ㄎㄨㄤ ㄌㄤ,車廂連結的鐵條相撞的聲音。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