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周末傍晚,習慣到附近走逛走逛,看看黃昏市場,買買麵包,然後回家為自己料理一頓簡單的晚餐,今天也不例外。
當我走出家附近麵包店,提著一整袋主食麵包走在回家的路上,一股滿足漲溢到胸口。看著麵包平凡無奇的長相,但是擁有最值得品嘗的深度內在,每日早餐有他們為伴,就覺得日日是好日。
愛上主食麵包是這三年來的事情。
嚴格說來,台灣並沒有真正的西方麵點文化。我們一直以為的西方麵點文化,其實是日本的洋食文化,經由DONQ、YAMAZAKI等日系麵包連鎖店體系,引進了精緻的調理麵包。所謂「調理麵包」,就是以麵粉墊底,還要附加許多調味、或者餡料在麵包中間或麵包上面,或許可說就是把麵包當成西點一樣調理,視覺優先,口感次之,飽足感其三。調理麵包可愛討喜的外型,很快就蔚為風潮,現在觸目可及、一黨獨大,到處都是調理麵包。
調理麵包之外,真正屬於西方麵點文化的是主食麵包,也就是電影裡面經常出現,老美或老歐拿著一個盆子、鋪上一層布,大家傳來傳去的麵包,或者是出現在廚房工作台、木頭砧板上的一坨麵包。顧名思義,「主食麵包」就是可以當主食的麵包,飽足感優先,口感次之,其下視覺。主食麵包的外型極度笨拙,口感毫無驚喜,比拼的是麵粉、發酵和咬勁,我們比較熟悉的主食麵包有法國杖、法國麵包、德國麵包、英式吐司、義大利拖鞋麵包等等。當年的日系連鎖裡,唯獨小美人魚(Little Mermaid)是以主食麵包為主、調理麵包為副的麵包店,也是因為小美人魚,我深深愛上了主食麵包。
會愛上主食麵包,一方面也跟生活回歸基本有關。結束了感情生活,日子變得很簡單,生活裡只要做到喜歡做的事情,好比聽音樂、看書、跟朋友見面、回家省親、瑜珈,扣除掉這些之後,其餘都可以工作;日子的選項減少,順序排得清楚,一個人的飲食也就沒那麼多心思可言。有一回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買了小美人魚的麵包回家吃,真正驚為天人,原來麵包的魂魄所在,不是調味,不是造型,而是麵粉!好的麵粉又腳踏實地做出來的麵包,真正讀你千遍不厭倦,就算沒有任何配料,光是品嘗麵粉本身的香味,已是享受。
去年開始有機會到英國,才讓我見識到真正的西方麵點文化。無論是菜市場的攤販,或者菜場旁邊的麵包店,抑或高級百貨公司樓下的法國麵包店,一眼望去就是一大片厚實、紮實、穩重、拿起來可砸死人的主食麵包,它們放在木頭架上,或放在木頭籃子裡,便宜又大碗,不到兩磅一個大麵包,可以吃好久。而且也真的因為是土產,不管哪家麵包,做出來的都口感紮實、飽足感一流,感覺超健康。
小美人魚在台灣苟延殘喘了幾年以後,終於結束營業,打道回府,我失落許久。接著便開始尋尋覓覓台北好吃的主食麵包,很遺憾,多數都不及格,就連有名的福利法國麵包也一樣。以法國麵包來說,普遍都敗在外皮太脆,而且與裡面的麵包纖維脫節,咬下去是空的,扣分;纖維不是不夠綿密,就是太乾澀,根本沒辦法入口,扣分。至於其他全麥麵包或多穀物麵包,大概都是低筋麵粉吧,發酵時間也不夠,吃下去一點分量都沒有,完全沒得比。其實拿在手裡,掂掂斤兩就知道及不及格了:多數麵粉都不紮實,都太輕,這就是不及格的主食麵包。
最近好不容易發現兩家不錯的主食麵包:一是天河麵包,一是珠寶盒。
天河麵包位於華山公園附近,從善導寺六號出口出來後左轉走到底,右手邊會看到一家天河鮮物,裡面有生鮮超市和麵包店,也有有機火鍋。天河麵包的主食麵包,好在材料新鮮、料實在,全部由該公司進口的有機食材製作,種類算多,在此可以買到法國麵包,也可以買到較少見的酸麵糰麵包;如果真要挑,我覺得這裡的麵包還是鬆了一點,可能發酵時間不夠久還是怎樣。但是天河麵包有個獨一無二的優點,在麵包店中間有個約三米X五米的工作桌,工作桌前面有扇超大落地窗,望出去便是翠綠的華山公園,買完麵包後順手買個飲料,坐在工作桌前享受麵包,或者跟朋友聊聊天、討論事情,是一大享受。
珠寶盒則是近年來在台北闖出名號的法國西點店,原先以賣法式西點為主,後來多賣了麵包。珠寶盒的主食麵包非常好,不但麵粉用得講究,發酵時間也夠長,所以麵包紮實而口感優異;義大利拖鞋麵包的外層脆而不碎,一口咬下去外脆內軟,顯示出外皮與內在纖維的良好關係,就算是從冷凍庫拿出來在室溫下解凍後吃,不用烤,也毫不遜色。
我自己尤其喜愛珠寶盒裡面一款不太起眼的洋蔥吐司。老實說我買下這款洋蔥吐司的時候,誤以為這是有洋蔥和起司內陷的調理吐司,實際上這是一款洋蔥打碎在麵糰裡、起司灑在麵糰上的主食吐司,所以切開麵包毫無驚喜可言。但古人說得好:「不可以貌取人」,同理可證,我們也不該以貌取吐司,當我頭一回烤這洋蔥吐司,不消多久,滿室都是洋蔥的香味,拿到盤上、送入口中,每口麵包纖維裡都混合著滿滿的洋蔥香,以致麵包絲毫不平淡無奇;就算不搭配任何抹醬、起司片,亦不遜色。
今天的晚餐菜單,主要目的是終結掉最後兩塊義大利拖鞋麵包。
將義大利拖鞋麵包對切後,夾進吐司烤四到五分鐘,取出麵包後再夾進外婆給我的滷牛腱切片,活生生就是一個義大利版的燒餅夾牛肉!再配上蘿蔓和風醋沙拉,和下午燉的蓮藕排骨湯。這一整套菜單既符合了「啞女飲食守則」第一條--無油,同時食材和口味也都在水準之上,好幸福的。
PS:寫文的同時正在聽Simon Trepeceski彈的拉赫曼尼諾夫帕格尼尼主題變奏曲,他彈的很特別。這位馬其頓王子在音色層次上十分下功夫,刻意嗎?又或者不刻意,在那些耳熟能詳的抒情到煽情的段落裡保持著適度的張力而已,可說是沒有期待中的ebb and flow。但聽得出來對音色是敏感而用心頗深的,有一種新鮮的敏感、纖細和柔弱在其中,對我來說是有趣的。他的蕭邦也有同意的傾向,亦即削弱戲劇張力,著墨音色的情緒敏感和細膩。
另首曲子是柴可夫斯基第三號交響曲。這該是今年以來認真聽的第一首交響曲。簡單一點的柴可夫斯基一樣好聽。能像柴可夫斯基一樣寫得出這樣兼具層次感和張力又好聽的作曲家,天下少有。不管怎麼亂寫或怎麼糾結,都有一定水準以上的好聽。
最後想幫英國團說點話。英國團向來沒有獨特性格,沒有立刻引人注意的張力,可是英國團的優點是非常均衡,聲音的和諧和層次感都在水準以上,換個角度如果從某種和諧的美感來欣賞,他們的聲音細緻而不帶懾人心魄壓迫感,也是種長處。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