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7-19 23:51:21| 人氣15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語言作為一種治療】文字慾II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從文字慾到文字獄】

上一篇寫【文字慾】,基本上可以說是篇以語言為核心地討論哲學人類學。語言的出現,與其說是作為一種溝通的技術性工具,不如說是一種源自於人與世界之間的距離感,為了解消這種懸浮的不安,於是語言就成為具體化社會秩序的一種藝術形式。

於是,語言不只是在溝通之前,已先存在了某種「社會秩序」的先在,就好像在這裡寫下來的文字,如果用口語說出來,不會將「口語」二個字,當作「文字」,這本身也就代表了語言的「意符」本身,本身已經有個穩定的「意指」了,而這個「穩定的意指」,也就是「某種社會秩序」的先在。語言的的溝通,不只代表了這種「先在」的存在,同時,也就語言的使用之際,有意無意的在創造一種新的「社會秩序」。

****
語言源自於社會,但一方面因為「社會」太抽象,是以在這從「抽象社會」到「具體語言」的過程中,必然會有種「選擇」; 而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語言自身的語法規則的相對穩定性。於是,語言不是對社會的簡單反應,而是有種「權力關係的選擇」,語言也不像社會那麼的不穩定與浮動,而會凝結於「語法的秩序」中。語言取得了個為社會所建構,卻又回頭建構社會的主動性。

而人,作為社會關係的存有,雖然確有「忘言」而「直觀」地了解世界的可能性,但語言終究在人的認識裡,扮演了個非常重要的角色。

是「人使用語言」,還是「語言使用人」,在這樣的脈絡下,也就愈來愈清楚了。當然,或許將「人」與「語言」之間的關係,這樣簡單的二分,去說誰使用誰,在研究上並不是那麼適當,重要的也許是進一步去界定,這裡所說的「人」,指的又是「誰」?

****
人、語言與社會實體(social reality),是了解這個世界實象的三位一體。彼此之間互為鑲嵌,但又各自獨立。獨立而不孤立,而語言在三者之中,則扮演了個「主動、活潑的中介建構者」的位置。因為語言不只是人的制度性存有,同時也是建構知識的社會要素。

在強調語言對人與社會關係中的支配性的同時,我也要強調不僅是「社會關係」有逸出語言支配的範疇,而且人對語言,也有各種反抗方式。不過,這種反抗,並不能用個體主義的分析方式,二分地去看支配與反抗,競爭與合作,這是因為人/語言/社會關係是三位一體的關係,區分成三者,是概念層次上的不同,但在實然面上,卻彼此共有。

反抗之所以可能,在於支配的秩序已然先在。這種先在,不在於外在的對立,而在於意識到自身的即在。

詩作為一種最講究音律之美的文體,卻也同時是最具顛覆性的文字。

年輕人的歪話,從不是源自於意義的真空,而是對主流語言的反抗。

而社會中最熟悉語言的知識份子,也正是歷史中各政權戒慎恐懼的革命份子。

****
語言,本質上是個浮士德。源自於人意識到自已的存在與流浪在社會的孤獨,語言的出現,是為了安在自身的慾望。在這脈絡下,為了種秩序與安全,他先對現下的秩序,出賣了他的靈魂。但卻也同樣的出於自已的存在,與對抗現下社會秩序中的壓抑,語言向這世界,展現它的權力。而這也就是浮士德與梅菲斯特之間糾纏不清的討價還價。

人,因為語言的慾望,而必須自囚於語言的牢獄之中,也因為語言的牢獄,他才能因此而從鐵窗的隙縫間,能看到自由。







註: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他的【浮士德】是以詩的文體寫就的,不只是德國文學的登峰之作,當是西方文明的瑰寶,也毫不為過。人存在的意義與價值,歌德透過浮士德與梅菲斯特的關係裡,表達得淋離盡致,也驚心動魄。

其實原本寫【從文字慾到文字獄】,其實並沒有要寫到這裡。一開始想寫的,就是具體的文字獄,從文學慾與秩序之間的關係開始,寫不同的人,對於秩序不同的執著,於是有衝突,就有文字獄的出現。如果是這樣寫的話,那是會連上歷史社會學,不過,寫著寫著,就陷在「語言(文字)」的形上學討論裡。

就好像,這裡文章要寫的一樣,語言有不屬於作者自身的能動性。而原本想寫的東西,當開始寫下時,這些語言,就在我所能控制的範圍之外了。被這些語言帶著走,也許這也是另一種形式的「文字獄」了。

台長: 寄居蟹
人氣(15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