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現代與男人】
之前寫了幾篇有關性別的討論,在【性別的語言】那一系列,很久之前的文章了。還記得當時論證到下一篇文章的題目是【上帝的性別】。當然,我不知道上帝的性別是什麼,上帝被我用來當作是思想史的一個概念,是人對於這個世界是什麼的想像。
【你驚慌嗎?】
「上帝是男的,還是女的?」其實這樣一句話問出來,恐怕會讓很多人感到驚慌:驚慌的人會有二類。
其一,「上帝本來就是男的,怎麼還會去想衪是不是男的,還有可能是女的呢?」我想可以理解會有這種擔心,這就像會有個問題問:「自由民主的缺陷是什麼?」,也一樣會讓那些民主鬥士、自由之子害怕,他們會認為自由民主是無限的價值,不會有問題的。邱吉爾說:「民主是很糟糕的體制,只是目前找不到更好的。」羅蘭夫人也說了:「自由、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而行!」不過,這並不代表了「自由民主」就沒有正當性,只是沒有絕對的正當性。不斷地反省自由民主的形式與內容,不會威脅自由民主的價值,而反而才是自由民主的實踐。同樣的,能夠提問上帝的性別,不只是證成了上帝的慈愛,給了人們想像的自由,而且也讓上帝有了變裝的自由。上帝的本質是自由的,衪給我們參與世界的方法,也是民主的(我還真會扯!)。不過,重點是,這無寧是思想史的討論,不是神學。上帝的性別,說的是存有論、世界觀的思想史。
其次,還有一種擔心:「上帝為什麼不是男的,就是女的,難道沒有第三種選擇嗎?」這是個好問題。「神愛世人」,看來上帝很可能是雙性戀。當然,這樣的質疑的重點,我想並不只在於要去說,上帝是雙性戀,更重要的是,從這種「異性戀霸權」裡,我們很容易將這個世界二分男性、女性,而且這種二分是正當的。寫到這裡,我想到之前寫到「上帝是雙性戀」,會有多少人看到了後,有種直覺的排斥與不悅。不過,說不定過不久,上帝會因為小羊怪怪的思考,笑得合不攏嘴。待會會派了Gabriel大天使,捎來消息,支持我繼續寫……如果,上帝是全在與全能,那麼為什麼人們還將上帝囿限在性別上的「男人」,而且還會將衪框在異性戀的世界裡,少了點自由呢?
****
其實這一篇文章的重點,並不在於討論思想史,否則標題就是【上帝的性別】,而不是【反戰運動在台灣】,或是【理性、現代與男人】了。
不過,之所以就先從【上帝的性別】開始寫起,還故意地在二個「驚慌」裡,用「自由」來一再地剌激可能有不同的上帝存在,其實一方面,我要說的是「自由」,才是這個時代的上帝。自由已經成為一種可以無限上綱的價直,當人們看到用「自由」來論證時,總是少了些質疑的力量; 但另一方面,也正好我試著用「自由」,就上帝性別的問題,做一種思想上的「越界」,甚至對某些人來說的「挑釁」,我想說的是,實際上,這種「自由」,我們可以很在這些越界或挑釁的不安與驚慌中,乍見「自由」,是有「界限」的,而它的界限,隱含了是由「異性戀」,或是「男人」,或者是「理性」,也許總的就是「現代性」所劃出來的線。
「自由」,是有限的。這並不是要說「自由」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像是言論自由、新聞自由,等等,他們受限於法律或政治的規範。而是,有些意識得到或意識不到的倫理,實際上更深刻而有效地限制了自由的範圍,這種限制,不只是使得我們很自動地不會去想要去越界,甚至連界限在那裡,都不會去想到,也就是說,界限之外,是不能也不會想像的。
也就是說,即使我們的想像力再自由,也受限於特定的社會規範。不過,這並不代表了我有種天真的結論,認為說,將所有的規範都瓦解了,就可以得到完全的自由。這將是荒謬的。如之前一直想證明的,自由與限制並不是二分的,想要讓我們的想像力跳得更遠,更自由,需要的是腳上有個堅實的依靠,而這依靠的「有」,卻也曾經是自由的「無」的罣礙。或者具體點說,就像是孔恩所提出來的「科學典範」,甚至是Paul Feyerabend所說的「什麼都行!」,也都提醒了,科學知識的累積與進步,並不是在於價值上的虛無與研究技術上的隨便,而是緊緊連上當時的規範,作創造性的轉化或常規性的解謎。
沒有規範與倫理地解放,所造成的不是自由,而反而會因為固執與偏激,而造成對自由的支解與窒息。因為,人總是有價值,自知或不自知的,欠缺社會生活實然的了解,而使用抽象的語言溝通之際,各自對概念不同的想像,會因為沒有規範與倫理的支持,而造成驚慌。這種驚慌,會愈捲愈高,然後彼此得要更堅定於自已的立場,不只是為了面子問題,更重要的是在語言的對立而產生的驚慌之間,不會造成「原有價值體系的崩潰」。於是,愈堅持、愈固執,然後也就愈偏激……
是的,這論證會進一步連結上有關網路民主的可能性,然後可能很悲觀地認為,網路作為一種社會運動,恐怕是非常有限的。不過,就另外的文章再深入好了,這裡還是討論「原有的價值觀崩潰後,現代社會的社會建構形式」。
****
【上帝死了,理性上場】
這並不是什麼新題目,夠多人談過。不過,我的興趣是想推得更遠一些,而且問題意識的指向,是對於「後現代或後工業的社會建構原則」。在那裡,我們也才能夠有效地進一步舖陳此間社會衝突形式,及社會運動的能量。而同時,也希望從這個題目,再進一步連結上六十年代之後,存在主義、結構主義出現的社會脈絡,及相應的其它理論的成形,而其中有關社會運動的理論,又是怎樣地轉向……
我快餓死了,生物需求上場,改天再續。
註一、【理性、現代與男人】原本要寫的內容,其實這一篇沒有好好寫清楚。而可能更讓我困擾的是,我原本昨天說到要舉的例子,太具體了,以致於不知道怎樣安排進這些抽象的討論。
註二、圖片是Paul Feyerabend(1924-1995),他最有名的作品是【反對方法】,真的很難讀,我也還看不懂。不過倒真是喜歡他。「看不懂,為什麼喜歡他?」可能會有人這樣問。但,喜歡,一定就要懂嗎?我想,會問這種問題的,一定是個男人。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