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3-06 22:56:43| 人氣10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容易受傷的孩子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中午11點半電話鈴聲響起,看了一眼顯示電話的號碼,從學校打來的。懷著忐忑的心情拿起話筒,當話筒那端的老師告訴我兒子已隨著他們到學校時,這四天來的混亂及緊繃的情緒終於稍微鬆懈下來。

不到兩個禮拜前,兒子才因為上學期跟同學借的錢遲遲未能歸還而不願到校,好不容易弄清楚事情的前因後果,也處理完成後,實在想不出是什麼樣的理由讓兒子又鬧情緒。

兒子坦白的說他不願意告訴我是什麼事,因為他不是很贊同上回我對借錢的處理方式,他說他要自己想法解決。我反問他,人留在家裡又怎麼處理學校的事呢?他當然說不出所以然,但還是執意的不肯對我說。

星期三早上我問他是因為抗議電腦不能玩的事嗎?他總算回答「是」。那時候,我很高興終於找到問題了。因為兒子隨後的態度已經不像之前那樣的防衛,也開始有了笑臉。晚上時更是重覆看著他買的魔術表演光碟,練習著手法,開心的說明天要表演給同學看。

隔天一早我到兒子房裡叫他起床,兒子很生氣的回了我一句:「干你屁事。」我的心又盪到谷底。但我不像前幾天般流淚,因為當天我要到學校上課,縱使心情再差也是不能帶著紅眼眶去的。

上完課,我找輔導組長談兒子的事。我無奈於兒子不願跟我談,自己一個人承受著無法解決的問題。

等待的時間真是特別的漫長,從9點多開始一直到11點半,終於傳來落下心口大石的訊息,揪結著的心也隨之鬆綁。

起因是兒子的堂哥拿了一些東西要兒子幫他賣,兒子又請班上一位同學幫他轉賣,那位同學賣出去後兒子自然要跟他拿錢,同學先是說賣了450元,但卻老是忘了把錢帶出來。隨後又向兒子說卡片背後有刮痕,只願意付給兒子100元。兒子催了一段時間還是拿不到錢,上課時也因時時想著這事而失神,連帶的也讓老師對他心生不滿,常被老師點名的結果就更失去了學習的興趣,索性把自己關在家裡不願面對。

這樣的事情從小四就發生過了:因為同學不守信用,先他一步把原應屬於他的獎品領走,而站在家門口嚎啕大哭;小六時,因為叫兒子找人一起向商店拿取東西的同學不肯承認是主導的人而憤恨不平;現在兒子又因為託同學賣出的東西遲遲未能拿到現款而無心上課,更因此影響上課情緒,連帶的抗拒上學。

就如同輔導組長對兒子說的:「對方不守信用,是對方錯在先,是對方的問題,並不是你(兒子)的問題啊。但是現在不只變成你(兒子)的問題,也變成媽媽的問題,萬一媽媽心裡一直想你的事,騎車在路上出事了怎麼辦呢?」

一直以來兒子始終以信任為原則和同學相處,但也因為太容易相信同學而讓自己受了不少的傷害。當兒子主動把過程描述給我聽時,我訝異的是這同學前後矛盾的說詞,因為賣出的價格是450元,而同學說因為東西有瑕疵只願意給兒子100元卻是他個人的說詞。

「他這樣說根本就不合理嗎?」我抱怨的說著。

「對啊,不過我也學到教訓了。XX只是一個酒肉朋友而已。」兒子經過輔導組長的開導後,想法總算貫通了些。

晚上時,兒子提起國小時一個很要好的同學曾對他說過:「你要肯定明天有錢還我才能借喔。」聽兒子提起這段他沒有對我說過的話,我順著形勢對兒子說:「現在你可以懂為什麼我只會答應讓安磊可以在我不在時來我們家了嗎?」

「因為他是真的好朋友,他不會亂來。」兒子赧然的笑著。

「這麼說來,俊軒(現在的同學)雖然也會有些好笑的動作,但他也是這樣跟我說,他也是要我確定能還才可以借。」

如果兒子能把這次的經驗好好記在心裡;如果兒子現在回想起來的這些曾讓他不是很聽得下去的話,他也開始贊同,當然是兒子的成長與福氣。

這樣的話我並不是沒有對兒子說過,但不可否認的是同儕的力量有時真的比父母來的強大。

面對兒子同樣是以拒學的形態展現,然而背後各異的原因,卻是讓我傷盡腦筋想破頭,因為當孩子不願意說時,我真的是束手無策。當兒子的導師問我是不是還要繼續等待兒子開竅,我絲毫不加考慮的回答:「當然要再等。」能夠立即反應,並不是單純護著孩子,而是這個問題在兒子小六鬧脾氣拒學,從他父親那裡回來時,我便告訴自己再苦也要咬著牙自己撐下去。

有時候或許孩子真的不願跟我們父母坦誠說出來,這時不妨擅用學校及周邊可用的資源。找一個願意聽孩子說話的人,親戚或鄰居、學校的輔導老師也好,只要是用心,值得信賴的人都可以。

兒子的困擾情形,套句夏山學校的創始人尼爾的話:「他在和自己作對,結果就是和這世界作對。」面對孩子相同的偏差行為,別忘記成因不會只有一個,但真相卻永遠只有一個。

20040304

台長: 惟惟
人氣(10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