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有一段時間,最期待星期六的到來。
不是因為星期六只上半天課,也不是因為星期六有社團時間。
是因為星期六的中午,我們可以不用吃學校營養午餐,也不用吃家裡的飯菜。
我們可以任意地選擇,我們要吃村裡最大的麵攤,還是巷口那家肉圓。
小朋友總是幸福地不懂滿足,面對天天都能溫飽的家常菜卻不知感恩,
每天總想著能不能吃一頓蚵仔麵線呢,還是吃天天都會來叫賣的麵包車就好
了,看到菜色總是想換一點別的口味,只要不是簡單的家常菜及白飯就好。
住在「每天五點多,各家廚房必充滿香味」的農村裡,
小時候我常常不解,如果每個人自家都煮了飯菜,
那誰去跟自助餐買食、誰去跟鹽酥雞消費,他們究竟賣東西給誰呢?
總是不斷期盼能過著天天吃外食的生活。
後來大一點了,因為各種原因,我每天的晚餐變成自助餐的便當,
那時總是一個人吃晚餐的我才明白,天天吃外食的生活並不值得渴望。
再大一點,我對便當產生強烈的抗拒感。
直到現在,每天晚餐前總要煩惱是要吃炸的、滷的、炒的還是蒸的,
只有在零錢包的聲音越來越小的情況下,我才會不得已地選自助餐。
想吃什麼就吃什麼的確是一種享受,但是這種日子久了,
在能夠選擇的範圍內都跑過一遍時,反而會想起那些年,
日暮時分,農村各家廚房裡飄來的味道。
媽媽炒的簡單家常菜,簡單煮的蛋花湯,簡單一碗白飯。
這才是我現在心裡最渴望,最想吃的。
長大後,我們才知道我們小時候輕易擁有的,是多難得的幸福。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