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8-13 16:10:47| 人氣1,22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北大荒行(上)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前年到東北旅行,寫了一篇紀錄在報上發表,也曾放在新聞台,後來因為某些因素將它刪除了,現重新貼上來,當是紀錄,也是分享。

------------------------------------------------------------------------
緣起

我出生、成長在台灣,從小接受的教育觀念,將自己定位是個中國人。長大以後,地方本土意識覺醒,從沒踏上祖國土地的我,對中國一詞概念熟悉又模糊,印象完全停格在童年時期的政治教育課程,始終有著敬畏和恐懼的潛藏情感。

公元二○○一年十月,我在因緣的成就下,在我即將邁向不惑之年的35歲,正式踏上祖國的土地,抵達擁有沉厚文化歷史積累的首都古城—北京,在北京大學進修學習。

到北京生活的第七個月,屬於兩岸認知和社會與道場文化(過去十幾年,我一直生活在傳統佛門的叢林道場)的差異衝突,開始從深層的意識躍上檯面,從生活習性到思考、觀念,到人,乃至朋友,甚至語言。我突然意識到自己所面對的,不只是環境的不同而已,其間還包含著太多不同程度的歷史、政治的複雜情感。這對長期生活在單純島嶼和道場中,單一文化學習的我來說,是個不算小的衝擊,覺得自己彷彿是從無菌室培養出來的孩子,一點招架能力也沒有。

於是,我決定在課餘,丟掉所有的概念,重新學習認識這個我所陌生的祖國。我想「走」,用自己的雙腳走訪這片廣大的土地和人民,用自己的心去連接兩岸中國人的情感,拋卻所謂的政治立場和文化背景,用單純的、中國人的共同語言來作溝通。

我的第一站去了黑龍江與俄羅斯相望的邊界農村,之所以沒有從我所在的北京開始,是因為我對北京有某種程度的敬畏,因著它長達千年的首都地位,因著它可以追溯到七十萬年前的人類發展史和影響中國的百日維新、義和團、新文化、五四……等運動,及那一個又一個承載歷史記憶的文化古蹟,都讓北京這城市顯得沉重而博大。我自知自己的淺薄,所以只能用時間和生活來體驗、認識。

二○○二年的五月一日,我在朋友的協助下,懷著熱情和衝動,正式上路,搭乘火車直奔中國東北的黑龍江省。

火車上的旅行

對於旅行,「火車」,無疑是最佳的選擇,除了視野的遼闊和土地的貼近之外,它滿足了旅行者孤獨的性情渴望,也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因此,火車一啟動,如同生命的生發,旅程,就已經上路了!

從北京開往佳木斯的硬臥特快車乾淨整潔,年輕的服務員勤快熱誠,和我在1994年,於長沙搭乘的火車之擁擠髒亂印象孑然不同。這些年來,祖國的文明明顯進步了,尤其在申辦奧運成功、加入國際貿易組織之後,一直努力朝著國際文明泱泱大國的目標前進著。

找到座位,行李剛放好,抬起頭,對面座位投射過來一雙善意、好奇而直接的眼神,一張擁有北方獨特清楚輪廓的中年婦女和善的臉龐,掛著沒有距離的笑容,用我不太聽得懂的東北腔問我:「你去佳木斯啊?你看起來不像北方人,去玩是吧?」

我不太會過意來,只好一臉不解的傻笑,我身旁一位看起來乾淨明亮,充滿青春氣息的漂亮女孩,體貼的看了看我,用標準的普通話為我翻譯,說:「她問你是不是去佳木斯玩?」

我用力的點頭,回答她:「嗯!我去朋友家玩!」

於是,一句簡單的問候,打開了火車上的行旅。這兩位來自中國第一大城,也是世界第二大城市(面積)--伊春市(有15萬人口)、代表著大興安嶺堅毅性格的兩代山林子民,成了我24個小時的火車旅程中,最好的嚮導和朋友。

蓄著俐落短髮的中年婦女59歲,名叫淑琴,是個中醫師。長髮飄逸的年輕女孩20歲,名叫丹滢,是個舞蹈演員。

丹滢和伊春的故事

丹滢是個特別的孩子,相較於我所接觸的許多同年齡的孩子顯得成熟、穩重、認真,對於自己的家鄉有著濃郁的情感,舉凡伊春市的基本歷史、文化、現況、生活,她都能說,口才極好。

舞蹈演員,是許多人羨慕的身分和工作,但是7歲就開始學巴蕾舞的丹滢說她並不快樂,不快樂的理由不是舞蹈本身,而是學習的過程,來自指導老師沒有理性的排斥和傷害。

丹滢告訴我,從小她就是一個不懂得討好長輩的孩子,每次上課的時候,她總是睜著直白的眼睛認真的望著老師,聽老師講課,但是不知道為什麼,老師總是討厭她,常常沒來由地瞪她、罵她,甚至當所有的人都在練習時,讓她一個人在教室外面罰站。也許因為這樣,畢業後離開學校到工作崗位服務,面對領導(上司),總是誠惶誠恐,每天上班前都會想:如果今天領導心情好,應該要用什麼表情和招呼;如果領導今天心情不好,要用什麼表情和招呼,每天活在不安當中。

但是,丹滢也有她的快樂,那就是每個星期一次的舞蹈教學,到舞蹈學校教小朋友跳舞,小朋友天真爛漫的笑容和信任,總能讓她忘記許多的不快樂,重拾對舞蹈的熱情。去年秋天,伊春刮起了有史以來的第一場沙塵暴,天空呈現從沒見過的昏暗橘紅,孩子們疑惑的問她:「老師!今天的天空怎麼是這個顏色?是不是有外星人來,會不會把我們抓走?」丹滢告訴孩子:「別怕!外星人來,有老師保護你們。」

「沙塵暴」這新興的氣象用語,這幾年成了中國的環保大敵,從外蒙古刮到北京、內陸,現在也刮到了原本應是山林保護、無有塵災的黑龍江了,這與過度的山林砍伐有著直接的關係。

原本蒼翠蓊鬱的大東北,由於沒有永續經營的植栽和伐木計劃,近年來原始山林幾乎砍伐殆盡,沒有林木保護的土地,原本在地上的泥土,經過西伯利亞的季風一吹,就成了天空的一部份,舖天蓋地的席捲而來。

沒有了樹,除了沙塵暴的侵襲,以伐木為業的林場工人,生活更直接的受到威脅。

丹滢告訴我:林場已經有十年沒有發工資了。近幾年,中央政府感受到種樹的迫切需要,於是發起「天保工程」專案,每年撥款給林場種樹之用,但那款項還不夠工人薪資的十分之一。可是在政府檔案中,工人的薪資卻是年年增加,實際則一毛錢也沒有(即所謂的檔案工資與實際工資),只有在過年的時候領一個月的工資,至於一個月工資是多少錢?她說:「初中教師一個月的工資是人民幣一百八十元,醫師是三百五十元,林場工人一個月的工資是八十元。」八十元要用一年,而且要養一家三至五口人……。

人窮了,連糊口的食物來源都沒有的時候,為了生存,什麼樣的人性都會出現。

搶劫、偷盜的事件層出不窮,不願意昧著良心存活的人,只有選擇自殺一途,帶著全家人一起共赴黃泉。而選擇結束生命的人顯然不少,據醫院統計,送往醫院的病人當中,十個有六個是自殺急救的病患。

四月,報紙上有一則這樣的報導。

一位退休下崗(失業)的教師,連續好幾個月沒有分文收入,一家四口人在忍受了數天的飢餓之後,一家之主的男主人,夜裡摸黑到隔壁農民家的豬舍,偷農民用來餵豬的糟糠。

農民事後發現,循著沿路灑落的糟糠找到了這一家人,透過窗縫看到正趴在桌上狼吞糟糠的四個大人和小孩,心酸不忍,悄悄的離開。

回到家後,農民想著:如何在不傷害這一家人尊嚴的情況下幫助他們?幾經思量,決定將糟糠換成麥片,放置原處。

隔天夜裡,男主人又來了,但是當他伸手到袋中,發現糟糠變成了麥片,知道自己的行徑已被農民發現,羞愧難當,於是收回袋中的手,在夜色中沉痛的漫步回家,當晚,一家四口的晚餐即換成了農藥……。

伊春有一條過去人們引以為傲的湯旺河,河水清澈、水產豐富,當地流行地方諺語:「湯旺河水浪打浪,要想喝酒先打樣。」這幾年,因為山林消失,河水水位下降。又因為食物的缺乏,人民大量捕魚,並且用毒魚、電魚等非法、非環保的方式捕魚,現在,不但河水不再清澈,連小魚都不見蹤跡了。

沒有辦法存活的窮人,用偷盜、非法捕魚、自殺等種種方式來面對生活,有工作、有收入的人,則用各種名目來增加收入,其中最盛行的就是「走人情」。

所謂「走人情」就是平日生活紅白喜喪之類的人際往來,但是名目之多卻是叫人咋舌,除了婚喪喜慶,還包括小孩出生、上學、過生日、出國、住院、領導出差、家裡的媳婦生病……,都得送紅包,而且明擺著禮物不收,只收錢。

走人情的花費,佔去每個月收入的二分之一,每年的八、九月,學校開學的時間,則是走人情的最高峰。「走人情」成了當地人際往來和被重視與否一個重要的因素,也是生活最大的壓力來源。

面對這種種的怪異文化和生活現象,應該是活潑快樂的雙十年華的漂亮寶貝丹滢,卻有著憂鬱和迷惑的未來擔憂,不知道自己將來應該何去何從?我不知道該和她說些什麼,只能用鼓勵和祝福,代替我無用的心意!(待續)

台長: 人間行腳
人氣(1,22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