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2008
導演:陳凱歌
演員:黎明(大梅蘭芳)、余少群(小梅蘭芳)、孫紅雷(邱如白)、王學圻(十三燕)、章子怡(孟小冬)、陳紅(福芝芳)、
男主角,是孫紅雷吧!
他從年輕演到老,面部的每一根線條,眼中的每一個神彩,都充滿無限的戲劇張力。他辭官那天,大步邁入辦公廳舍,公事包朝天一甩,漫天飛舞的公文紙,飄起來的是京劇的歷史。他的每一句口白,都是經典,每一絲白髮,都是不悔,從開始到結束。論戲份、論重量、論結構,他怎麼不是男主角?
故事,講的是中國第一代經紀人邱如白吧!孫紅雷細膩詮釋這位心高氣傲,一心救國的海歸官員,如何一見梅郎終生誤,棄官從戲,用營銷手段,將梅蘭芳推到事業的高峰,塑造中國近代史偶像的濫觴,將京劇成功轉換為當代藝術;他保護梅蘭芳,幫他做出所有演出的決定,除了日本人那場;他勸導福芝芳做為梅蘭芳的妻子,要識大體;他一方面要孟小冬勸梅蘭芳遠赴美國開疆闢土,一方面又阻止孟小冬與梅蘭芳的戀情,不惜買凶恐赫,卻真做出一條人命;他在美國大蕭條期間,力主他前往美國公演,他賭梅蘭芳會贏,我想要不是日本侵華,改變了所有人的命運,他一定是中國經紀人之父。
如白對梅蘭芳的情感,陳凱歌處理的隱誨又充滿想像,那不是本劇的重點,卻是邱如白的重心,但邱如白畢竟不是程蝶衣,兩個人生、兩個結局、不見慘烈。他初見梅蘭芳登台,那驚為天人的目不轉睛,他卻不斷強調,「我們是乾淨的。」他與梅蘭芳結拜,為他寫劇本、為他當舞台總監、為他處理marketing、為他做公關。小梅蘭芳那一聲三哥,是情深義重的三哥。
他理解梅蘭芳,反過來說,他也霸道的佔有梅蘭芳的思想,所以他第一眼就不喜歡孟小冬,那場沒扮上的《遊龍戲鳳》,他沉著臉看完。卻也明白只有找孟小冬可以說服梅蘭芳所有事,他不動聲色在福芳芝面前戳破梅孟婚外戀,讓女人去收拾女人。邱如白甚至不能忍受別人詮釋梅蘭芳戲碼時,那份不經心與漫不在乎。他不讓記者破壞梅的形象,也不讓孟小冬破壞梅的孤獨。梅蘭芳遠去上海,再回北京,才八年,邱如白老的比誰都快,蒼蒼白髮,卻始終孤孑一身,當他再看到當年結義時,為梅蘭芳講述伯夷、叔齊不忍吃敵國糧食而餓死的畫作,回首這一生,應該還是不悔吧!
最閃亮的角色是十三燕吧!
與小梅蘭芳鬥戲的過程,戲劇張力達到最高峰。然而,角兒,還沒上呢。
明知道自己輸定了,他輕描淡寫拿出所有身家,也要讓自己有始有終、漂亮退場。小梅蘭芳告訴十三燕最後一場他不鬥了,十三燕卻跟他說,「輸不丟人,怕才丟人。」所以小梅蘭芳如期演出《黛玉葬花》,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對照十三燕《定軍山》老黃忠的滿場噓聲、大喝倒彩,那是多麼不堪的現實。角兒是座兒的,如果沒有座兒了呢?
臨死,十三燕都要維護大宗師的身段,場子被砸,輸到一無所有,也要堅持做完最後一個表演、亮完最後一個相,才從容離場。那是代表他對梨園的尊重,對自己身份的尊重,他與小梅蘭芳最後雖然已近傾其所有鬥了三場戲,但兩人之間的情義,卻在小梅蘭芳來不及謝幕,一身黛玉戲服就匆匆趕來見十三爺爺,以及十三燕為小梅蘭芳準備的一只翠玉手鐲顯露無遺,這場戲,白描手法最是動人,十三燕死別,小梅蘭芳在滿場掌聲中,那潸然落下的淚水,為全劇最感人的瞬間。
王學圻把這個末路英雄真真演到骨子裡去了,只要他在場,端的就是一夫當關,萬夫莫敵。即使沒有台詞,顧盼間的神氣,無人能及。把這個既驕傲又自負,明明清朝都Game Over了,還抱著慈禧的黃馬掛與小辮子不放。小梅蘭芳受邱如白影響,力主改戲,十三燕心底明明也認了,卻依舊頑固到死不肯讓!瞧他扮《坐宮》的楊延輝、《汾河灣》的薛仁貴、《定軍山》的黃忠,好大的架子、好足的氣勢,每個在舞台上細微的小動作,讓我真的以為他是京劇底的。唱腔可以對嘴,身段可是一看就明白,這也就是黎明連亮相都不敢,因為一亮就洩了底了。王學圻卻是舉手、抬眉、拿槍、跑場、撚鬚,那真的是老戲骨啊!老娘看京劇少說二十年功力,我竟然會被這完全不懂京劇的王學圻騙倒,哇哩勒,超厲害。
最有血有肉的角色,是小梅蘭芳吧!
越劇演員余少群反串登場,扮演梅蘭芳初出道的青年時期,技驚四座、豔冠群芳,幾個亮相,那多姿的身形,還真沒幾個青衣花旦及的上,尤其是《一縷麻》的少婦,差點沒讓老娘眼珠子掉下來,我若活在那個年代,可能也是要一見梅郎終身誤的,所以黎明輕而易舉就敗了。
而脫下女裝,溫文儒雅的外表下,柔中帶剛的堅持,讓這個角色有血有肉。他認真的揣摩每個戲中女子的七情六慾,他笑笑的與十三燕爭辯改戲的必要性,笑笑的接下鬥戲之約,笑笑的跟十三燕說最後一場他不唱了,軟中帶強的性格,卻是主意拿的比誰都定,實在比黎明淡而無味的梅蘭芳精彩許多。
當余少群穿著林黛玉的戲服,來到十三燕面前,聽著十三爺爺喊著「畹華」,叫他一定要提升伶人的地位,叫他去拿幫他準備結婚用的手鐲,梅蘭芳一回頭十三燕已然斷氣,余少群淚在眼眶裡打轉,回到他的場子含淚謝幕,都比黎明在孟小冬離去,哭著喝粥來的動人。
十三燕辭世,電影《梅蘭芳》的精彩就此落幕。下半場僅剩邱如白獨挑大樑,孟小冬紅花點綴,僅此而已。
但這部電影叫《梅蘭芳》,所以男主角當然就是梅蘭芳,不是邱如白,也不是十三燕。陳凱歌想表達的重點到底是什麼?是梅蘭芳為什麼成為一代宗師?還是梅蘭芳抗日的愛國情操,亦或梅蘭芳與孟小冬的愛情如何迴腸蕩氣?或者,就只是梅蘭芳的傳記電影?
《梅蘭芳》上半場真是好看,每個角色都精彩,即使是十三燕身邊的費二爺,還有那唯利勢圖的戲院老闆,幾個鏡頭,個個稜角分明,這才是當年《霸王別姬》的陳凱歌。紙枷鎖、邱如白的新思想、十三燕的舊傳統,在三場鬥戲后達到最高潮,在在都顯示著陳凱歌的企圖心。但從黎明的梅蘭芳出場之後,就整個都不見了,劇本跟著黎明其淡如水,加上黎天王的力不從心,都讓這齣戲頭重腳輕,沒人跟孫紅雷飆戲,章子怡的孟小冬雖然不錯,但沒有精彩的男主角,她很難力挽狂瀾。
邱如白對孟小冬說,「誰都不能破壞梅蘭芳的孤獨!」這句話說的確實打動人心,可惜我在黎明身上,沒有感受到那份孤獨,倒是小梅蘭芳身上,我品到了!
黎明,我只能說,他始終沒有進入這個角色,梅蘭芳溫文儒雅,黎明卻把他演成肉哩八幾,邱如白、馮六爺、福芝芳、孟小冬,每個人主意拿的比他都定,這應該就是劇本的問題。陳凱歌連讓黎明粉墨登場,站在那兒讓人拍個照都不敢,那就是大有問題了!當年《霸王別姬》,張國榮與張豐毅也沒有京劇底,他們兩亮相加做功,意思到了。十三燕的王學圻,也同樣沒有京劇底,他也可以亮相加身段。黎明與章子怡清唱表演《遊龍戲鳳》,黎明明顯的四肢僵硬,那就是沒練功嘛!
大梅蘭芳下半場幾個重點,與孟小冬相戀、遇刺、赴美、罷演,交待梅蘭芳的性格、決定與人生的幾大轉折,與邱如白的關係轉換,平鋪直述的描寫,顯不出大師的精彩與所有喜怒哀樂。這是電影,不是新聞報導啊,現在新聞都還要靠名嘴勒,電影怎麼能夠這麼平呢。
與孟小冬相戀當然是最大賣點,要不也不會請來章子怡,電影怎麼能夠沒有愛情呢!要不是章子怡演的還算湊和,這段戲真的可以整段剪掉。
把孟小冬定位為紅粉知己,那也OK啦!也沒那美國時間去演他們在一起同居五年的點點滴滴,不過像電影裡一副好像在一起才半年,剛拉完手就要掰之純愛事件,也是誇張了點。
與孟小冬之戀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梅蘭芳前頭兩次婚姻是家裡的意見為重,福芝芳以子為貴扶正,但孟小冬卻是火一樣的性格,吸引著梅蘭芳。他破了這麼多傳統,只有在孟小冬身上,他嚐到戀愛的滋味。《遊龍戲鳳》顛凰倒鳳,假戲真做。也因為如此,孟小冬臨行,那句:「畹華,不怕,我走了!」才會力道十足。梅蘭芳怒吼從此不再演《遊龍戲鳳》,也才理直氣壯。尤其,劇情又安排,梅蘭芳之所以願意去美國演出,完全是因為孟小冬那句「不怕!」所以這段愛情當然重要嘛。可惜,整個劇情舖陳都有問題,還好章子怡演的還不錯,性格上該掌握的、該表現的,非常洽如其分,加上角色討喜。算是她繼《臥虎藏龍》之後,最佳演出吧,雖然戲份不重,但好歹也是女一號!
赴美雖是邱力主,但沒有梅蘭芳首肯,誰都去不成,何況,還有個福芝芳呢!而在美國大蕭條期第二年,梅蘭芳還是去了,別跟我說就是因為孟小冬說「畹華,不怕!」他老兄就戴著鋼盔往前衝,一定是有其他更深層的思想鬥爭,不然怎麼當大師啊!
如果真的不是梅蘭芳的子女過度干涉劇情走向,我真的要勸勸陳凱歌回頭去看他二十年前的《霸王別姬》,他怎麼連說故事的基本功都退步的一乾二淨了。可能他也要學習一下邱如白,維持一個孤獨的陳凱歌,才能成為中國第一大導演。
梅蘭芳會成為四大名旦之首,有他的歷史與政治時空背景,他對京劇藝術的貢獻無庸置疑,是天份也是努力。他在抗戰時期,避居上海,真的是不鳥日本人,不唱就是不唱,這不能不佩服他的骨氣。八年窩在上海,以賣家產為生,今天賣張字、明天賣張畫,最後還得友人接濟,省吃儉用,算是過很清苦。最後沒折,更是留起鬍子、打傷寒針,擺明老子跟你拼了。這是很勇敢,也讓人很動容的一件事。可惜這段讓人血脈噴張的過程,卻還不如邱如白看到茶館的野台《貴妃醉酒》,他忍無可忍跳上台,跟演員說:「《貴妃醉酒》是失了寵傷心的妃子,她雖然傷了心,卻還是體面的、高貴的…」短短一句話,孫紅雷真是唱作俱佳。
至於福芝芳,我不太喜歡陳紅的表演,把福芝芳演成個潑婦,我覺得她應該不是這樣的女人,而且做戲痕跡太重,卻還是強過黎明。
但無論如何,這部戲比起《無極》,那真是好太多了。
后記:我最喜歡的一句台詞,是邱如白決定不跟梅蘭芳去上海時,他說,日本人要是不走,難道京劇就該亡了?如果德國佔領英國,那英國人就永遠不演莎士比亞了?嘿,還挺有道理。.
關於孟小冬。後來知道她跟了杜月笙,最後老死臺灣。墳墓上寫的是杜夫人,我就想我明明看過杜夫人公演過,她明明是個老旦啊,四郎探母的老太君演的多好啊!原來,老旦的杜夫人是四太太,孟小冬的老生卻是五太太。看來杜月笙對京劇演員情有獨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