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6-17 22:47:46| 人氣2,060|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每個人心中,都該有一座山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文/林玉鳳

 

  一座山究竟是否需要定義?學地理的朋友在發展商質疑小潭山是不是山以後,在面書(Facebook)這樣回應:“小潭山到底是不是山?山(Mountain)與丘(Hill)在中文上本來就是連成一體的概念,就正如海(Sea)和洋(Ocean)一樣;如果硬要區分小潭山是不是山,在地質學上,那確實只算一個丘。可是,在地理學上也會補充一個概念:是否稱之為山,很大程度取決於當地人,例如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的最高點被稱為戴維森山(Mount Davidson),雖然它只有990英尺。事實上,澳門能確實定義為山的,就連澳門最高點的疊石塘山都遠未能及;問題是,正如上面所說,那是完全取決於當地人的,那是情感問題,而不在於單純的定義。

 

  看了這個,滿腦子都是山。我接觸的第一座山,叫“沙山”,當年在關閘馬路警察宿舍彩虹邨的盡頭,即今天彩虹苑一帶。那個山,其實是一個沙場內的其中一座沙丘,沙丘由運沙車傾倒的細沙堆起來,那些沙,我們小朋友會拿著小膠桶盛回家,然後遵爸爸的指引,和在種菜的泥土中,讓泥土不那麼黏的。雖然我們叫它“沙山”,可是,就是五歲的時候,我也知道它不是山,是堆得像山一樣的沙堆。

 

  後來的山,就不一樣了。初中的時候,放學偶而會跑到鴨涌河。那時還沒有鴨涌河公園,今天公園的所在地,我們叫它垃圾山。名字不好,卻是需要爬上去的低矮小丘,爬上去了,就可以看到日落,還有當年鴨涌河畔的白鶴。白鶴在水邊棲息和落日下緩緩飛翔的影子早不見了,慶幸中學同樣會爬的松山,大體還在,只是俯瞰的風景早變了。上了大學,先有一個叫“後山”的地方。那個“後山”,是今天幾座教學大樓的所在地,當年我們叫它“後山”,卻一直沒有將之視為山,只是大學校園所在的山頭的另一邊,是個偶然會有人去散步的地方。那時,說到行山郊遊野餐,大家不會想起“後山”,而會想到“有浮雕的那座山”,也就是小潭山。還有,後來想到要到山頂看流星雨,會想起的是大潭山和路環的疊石塘山。

  是的,從地質學而言,澳門的山,也許都只能算小丘,要否定,連巨型媽祖像站立的疊石塘山也可以否定。可是,是山不是山,除了地質學的角度,還有地理學也允許的人的情感因素。如果那一年,你聽得懂李安那句“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斷背山”,你大概也會明白,為什麼小潭山會引來那麼多保育的聲音,因為,每個澳門人心中,其實都該有一座山。那山是不是山,小潭山是不是山,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聽得懂那句話!





原載2011616日《澳門日報》“新園地”版“筆成氣候”專欄

圖片來源:http://www.toonpool.com/user/1028/files/mountain_116365.jpg

台長: 小鳳
人氣(2,060)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時事有Say |
此分類下一篇:無根藤
此分類上一篇:死在快樂城市的光天化日底下

飛腳
林老師對山的闡釋精妙,受教。來訪問安,祝福你一切安好,快將暑假啦,想必你會計劃遠行增廣見聞。
2011-06-18 20:00:57
版主回應
飛腳兄過獎了!謝謝!也向你問好!今年暑期事多,遠行可能不能成行,希望有個短假期就可以了!
2011-06-18 22:47:4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