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10-19 11:58:37

不沾油的中產與土著


  是的,所有的比喻都是不完整的,可以再行補充的地方很多。接續上周的“死火巴士”和“油田社會”,大家也許會發現,有一類人特別像自己身邊的澳門人:他是巴士乘客,沒有技術幫忙修車,可是,當司機和技術人員都...

2006-10-15 20:57:07

巴士死火後的澳門


  一輛巴士在公路中“拋錨”,死火了,過了一段時間而車輛還沒有修理好,車上很快分化成兩類人。   第一類是有需要又有能力自行離開現場的人,不管是有辦法截到順風車又或者請朋友開私家車來接自己,只要他或...

2006-10-08 11:53:23

機場.和記.金沙


  1999年底,澳門的治安問題就像回歸新聞一樣,只消一星期,就以採訪澳門回歸的國內國際傳媒打道回府的速度,迅速從國內國際新聞中退下火線,社會很快回復當年黑幫仇殺以前的平靜。記得回歸後不久,有葡文傳媒以開...

2006-09-30 17:59:45

轉折的與國際接軌


第一次覺得澳門將會出現巨變,不是因為回歸,而是因為澳門興建國際機場。現在還清楚記得,當年升大選科時,聽到最多的是機場開通與澳門未來發展關係的預言。大四那年,自己還曾在聽講座時大言不讒,預言只要國際機場...

2006-09-25 08:21:05

睡醒時,發現自己身在拉斯維加斯


  乘車到路琑城的賭場地盤附近轉,鄰近新開的賭場那超級大幅的霓虹招牌閃呀閃的,朋友忽然嘆了一句:“我那一代人,從沒想過有一天醒來,會發現自己是身在拉斯維加斯的。”說的時候,他沒有雀躍,只有無奈。這樣的...

2006-09-25 08:15:41

孔子的節日


  讀報看到台灣高雄的一個學生組織“走向前台學聯”呼籲,在9月28日發動全台師生“罷課反貪”活動,作為“倒扁”運動的一環,理由是“反貪是重要的公民課,希望老師帶覑他們一起參與”,才發現台灣的教師節是在9月...

2006-09-25 08:13:57

教師無節日

 如果不是跟內地友人通電話,還不知道剛過去的周日是教師節。澳門的教師節,除了中華教育會一類的組織有聚餐之類的活動以外,社會上幾乎沒有什麼聲音。   內地比澳門更重視教師節,除了官方和民間學校的慶祝活...

2006-09-17 21:31:06

規訓與放任


在報上讀到樂水在澳門演藝學院新近公演的話劇《創奇者》寫的感想。《創奇者》說的是美國名人海倫凱勒,因為得到老師沙利文的引導下,突破了“又盲又聾又啞”的障礙而得以學習的故事。樂水的文中有一段很深刻的說話:...

2006-09-17 21:27:44

用放任來代替


  想到規訓的問題,還是因為樂水用“一隻狗或一隻野獸”來比喻沒法利用語言來學習以前的海倫凱勒。自己學到的說明人與語言有關係的第一個表述,是小時候聽老師說的:“人與動物之所以有分別,是因為人有語言,懂得...

2006-09-17 20:52:35

報紙死了,誰來監管?


2043年的第一季度,“當最後一個疲倦的讀者扔下最後一期皺巴巴的報紙時,那就是印刷報紙在美國死去的時候。”美國學者菲臘米亞(Philip Meyer)在其去年出版的《消失的報紙》一書中,這樣預言傳統印刷報章的前景,不...

2006-09-10 13:18:54

報紙會在五十年內消失嗎?


  在茶餐廳讀報紙的日子會過去嗎?報紙會在五十年內消失嗎?   英國的《經濟學人》在八月底刊出探討傳統印刷報章會否消亡的專題以後(http://www.economist.com/opinion/displaystory.cfm?story_id=7830218)...

2006-09-10 13:11:28

頻繁的新開始

  又開學了。在學校,比在任何地方對時間的感覺都要強烈。   在學校工作,每年八月底必須要準備新學年的事宜;八月底,學生註冊選科,我們開始要回應詢問,慢慢習慣上學的生活節奏。開學了,首兩周常常是從早...

2006-09-10 12:59:37

正在讀的書

寂然大哥出題,我回答了,也在這裡貼一下。 1. One book you have read more than once. Emberto Eco《玫瑰的名字》,《小王子》,然後都是些寫論文的書,像《馬禮遜回憶錄》。 2. One book you would want o...

2006-09-10 11:57:12

穿和服


澄子和潤華,儀式後在廟宇的合照,很甜蜜呢! 和服大姐很專業,婚禮後婚宴前,都要替我們整理和服。之前看到自己的內腰帶露出來的方式跟別人不一樣,自己整理成跟其他人一樣的,大姐看到嚇了一跳。原來,每個人的腰...

2006-09-10 11:44:08

不要擠迫的堅持


同事去年往日本做研究,一年後歸來,說在日本幾乎時時刻刻都有culture shock。日本是亞洲國家,與中國文化有深厚淵源,但給他的文化衝擊還是很深。日本人每年在各地都有大大小小叫“祭”的慶典,他說當初最不明白的是...

第一頁      ‹上一頁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下一頁›      最末頁
«上十頁      第 76 / 95 頁 , 共 1412 筆       下十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