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3-19 04:23:49| 人氣46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牛頓、達爾文、愛因斯坦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14/3/17 聯合報 民意論壇】

【名人堂 王道還】

 

牛頓、達爾文、愛因斯坦是我們從小就耳熟能詳的名字。他們都是偉大的科學家,科學史上無與倫比。我們外行看熱鬧,用他們的名字都能做文章。例如按時代順序排列三人的名字,會發現它們分別由兩個字、三個字、四個字組成,剛好構成等差級數,小學生都學過。注意到這個規律的孩子,長大後讀到老子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對科學必然別有會心。

因為牛頓、達爾文、愛因斯坦的確彰顯了研究科學之道,也就是西方科學史的基本事實:科學是興趣,而不是職業

話說牛頓十九歲那年才上劍橋大學,只因寡母屬於有產階級,收入優渥,看不出上學的價值。牛頓大三那年繼承了繼父的一個莊園,也成了有產階級。他畢業時成績不出眾,但是自學本領得到貴人賞識,可繼續留在劍橋自由自在地從事研究。他以後的科學生涯,似乎就是為「自由自在」作註腳;他幾乎不主動發表研究成果。他的萬有引力定律,要不是年輕的哈雷(哈雷彗星以他命名)造訪,不知甚麼時候才會問世,是科學史的佳話。

比起牛頓,達爾文就過分了。他的醫師父親送他到愛丁堡大學學習,然而人體解剖學與手術室的景象把她嚇壞了。於是他開始做自己,我行我素,不顧正規課業,只隨興之所至,甚至花錢去學剝製鳥類標本的技術。只因他算準了老爸有錢,將來靠遺產足以過體面的生活。父親當然氣壞了,讓他轉到劍橋大學學神學,準備將來當牧師,那可是紳士階層的好出路。哪知達爾文繼續將精力放在「自然史」上,他晚年回憶年輕時蒐集甲蟲的瘋勁兒,仍是英國散文中的知名篇章。

達爾文花了五年念了兩所大學,終於拿到畢業證書,可是不僅成績不出眾,也沒得到正式科學訓練。難怪後來他會感嘆在學校「課業」上的努力全都白費了。儘管如此,達爾文仍完成了劃時代的研究成果。他的秘訣似乎只是專心致志:他一輩子從未工作、領薪水,也沒打過政府的主意。五十歲那年他發表改變歷史的書【物種原始論】。然後又出版了十部書,以實力闡釋生物演化論,版稅收入合計超過一萬鎊,平均一年四六五鎊,接近大學教授薪水。

達爾文的確得到了一筆龐大遺產:四萬鎊。不過他並沒有坐吃山空:他過世後,五個兒子每人分到五萬三千鎊遺產,兩個女兒每人三萬四千鎊。

至於一九○○年大學畢業的愛因斯坦,成學之道就坎坷了。他高中沒畢業,家道便中落:由於大學畢業成績不出眾,老師不肯出力推薦他進修,只好設法就業。他成名後回想這段遭遇,依舊起坐不能平。可是他連找個穩定工作都很困難;以家教餬口、流浪了兩年才進入瑞士專利局。

一九○五年,愛因斯坦發表了五篇重量級科學論文,其中一篇後來讓他獲得諾貝爾物理獎,其他則是狹義相對論、質量互變公式等。在專利局,他是職等最低的審核員(三等技師),薪水比初入行的大學教師高,但不是職業科學家。他以自己的精力、時間、金錢做研究。難怪這一年號稱愛因斯坦的奇蹟年。愛因斯坦大概是最後一位偉大的業餘科學家。

原來發源於歐洲的現代科學,是業餘科學家出錢出力鑄造的。所謂「道生一」,無他,即興趣

(作者是生物人類學者,任職於中研院史語所)

 

分析:

許多的政黨人物得意的自認為自己的政黨「人才濟濟」,還有「智庫」佐政。其實只是他們的「自我感覺良好」,與事實相去甚遠。

他們就像是大多數的「職業科學家」一樣,「職業政治家」、「職業人才」、「職業智庫」。都不是出於興趣,而是一種受到保護的職業,專門研究許多無聊沒用的知識或是政策。這也就是包括歐美日本的許多社會,要能夠得到進步的發展是多麼困難。

因為「人生就是戲」,他們只是在演戲而已。不然,許多的社會早就開始有進步的發展了。

台長: freudhayek
人氣(468) | 回應(0)|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財經企管(投資、理財、保險、經濟、企管、人資)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