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聊〉
與鄧老師結緣於李清照的《漱玉清芬》這本書,有天我在臉書上PO出《漱玉清芬》這本我當時正在閱讀的書封,而剛巧那個月鄧老師的讀書會主題也是「李清照」,他正苦於找不到這本書。而後他精湛的攝影美圖大方的無料提供我的新聞台使用,則是我們緣續之堆積,對於古典詩詞名家我們有著共同喜愛,有天他拿了三個問題給我,如下:我回以簡易之粗淺,歸為閒聊。
Q1‧宋詞的詞當時是如何演唱的?與王菲的唱譜應該不同吧?!
A:「詞是長短句配樂的詩」,詞與漢代樂府詩很類似,相同有譜曲有文字,但是詞的發展來自民間,音樂則是隋唐時代外來的音樂。而漢樂府的音樂則是傳統國樂。詞在以前是可以唱的,很可惜樂譜已經失傳,所以詞怎麼唱,沒有人說得準。當然,絕不是像現代的王菲,鄧麗君這樣的唱法。目前學院派仍有人以吟唱方式詮釋詞,我個人覺得很好聽哩!詞這種體裁的文學,大約在隋唐之初醞釀,它的本質是詩,但功能是有音樂性。主要是教坊,歌妓傳唱。所以早期的大官重臣其實是瞧不起詞的。後來經過文人創作提高了文學質地,才漸漸發展起來。直到溫庭筠全力專心填詞的作家出現,才把詩過渡到詞,詞確定成為一種正式文體。而到李後主這位愛詞的皇帝出現更提高詞的層次,詞於是從伶工之詞轉變而為士大夫之詞。而蘇東坡則是讓詞變成無法唱的很大關鍵人物。
Q2‧宋詞都只留下作詞者,至於是誰作的曲呢?
A:填詞的作家有兩種,有的是會自創詞牌,詞譜以及填詞。就是說會音樂也會文字。例如周邦彥,柳永等人。他們就像現在的創作歌手那樣會作曲也會作詞也會演唱。只是以前唱的都是歌妓,從教坊,歌妓再流傳到民間,再擴散普及全國。另有一種作者是不會自創詞牌,不懂音樂,那就照著別人創作的詞牌把文字填進去,倚聲填詞。(這類較大多數)由於詞的樂譜已經失傳,所以作者是誰,更不可考,只剩下詞譜留下來。我填詞使用的是《康熙詞譜》。
Q3‧ 蘇東坡的詞為何能在宋朝廣闊的土地上,流傳得如此快速?
A:主要是詞到了北宋已經完全發展成熟,「詞」是當代最主要的文學體裁。而蘇軾才情絕高,文風雄渾奔放,議論縱橫。蘇東坡是北宋文壇甚至可說是中國文學史上罕見的全才,詩詞文章書法為當時大家。而蘇家的「一門三傑」更是礦古未有,唐宋古文八大家蘇家父子就佔了三位。蘇東坡的詞為何那麼受歡迎呢?套句現代人的話來說,就是好又紅呀。蘇東坡在詞的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開疆闢土之功勞。他也是詞風轉變的關鍵人物。除了之前提到的他的很多詞不能唱以外,更重要的是他大大的擴展詞境。五代到宋初的詞,在題材內容上範疇挾窄,專寫兒女之情,離愁傷別之作。東坡先生擴大詞的領域,寫弔古傷時,或山川田野,或悼亡送別,或說理詠史.....無所不寫。無意不可寫,無事不可言。創作量多又質精,留下非常多膾至人口的佳篇。
(昨夜微霜,2012-01-28 晨)
嚴格說起來
「詞」是音樂與歌詞結合的產物
關於詞的產生緣起,歷代學者眾說紛紜
歸納出來最常被提起的大約有四種:
1,源於詩三百
2,源於齊梁樂府
3,源於隨代
4,緣於唐代的近體詩
而以,「詞起源於隋唐,是配合隋唐以來產生的燕樂而形成的一種新詩體」這種說法,最為大眾所接受。我的業師是持這說法,記得葉嘉瑩教授亦是。詞在中晚唐時期迅速成長,一方面是唐朝時期胡樂民樂融入原有的華夏音樂,急速發展起詞的音樂之美,又由於唐朝的繁華都市生活裡,歌女伶工的盛行傳唱曲子詞,為詞加入強力催化劑。
至於「蘇軾祇算是二流詞家」這觀點,該是見仁見智,亦或許很多人會不予苟同。蘇軾詞被批評最多的地方應該是「不拘聲律」這點,也就是被李清照譏為「句讀不茸之詩」。應該是性情吧,蘇軾重視詞的直抒胸臆的文學特性,更勝於詞的音樂功能。發現嗎?蘇軾詞調的選用,他甚少選用深情柔媚婉轉的詞調,而著重採用聲情慷慨激昂激越的詞調。還有一點很重要,蘇軾不是不懂音律的人。東坡先生是有能力「自度曲」的人,這在《古今詞話》裡面有記載。
總歸來說,蘇軾對詞史的貢獻是極大的,起碼他三大貢獻不容忽視
1.以詩為詞,開拓詞的內容
2.詞與音樂初步分離,使詞文學化
3.確立豪放詞宗主的地位
蘇軾是詞壇的革命家。這已是歷史定位,而受其影響的詞家更多不勝數,王安石、黃庭堅、葉夢得、朱敦儒、張孝祥等等這些大家。其中最重要的大咖就是稼軒「辛棄疾」,蘇軾和辛棄疾有承先啟後的關係影響。
《四庫全書提要》裡說:「詞自晚唐、五季以來,以清切婉麗為宗。至柳永而一變,如詩家之有白居易。而至蘇軾又一變,如詩家之有韓愈,遂開南宋辛棄疾一派」
(昨夜微霜,2012-01-29 補述)
《醉月微霜》昨夜微霜手抄詞文集
在浩瀚的文學史上,被譽為天才的人多不勝數,但被視為通才的就少之又少,蘇軾是不出世的天才,更是公認的全方位通才。烏台事件,使蘇軾過渡成為蘇東坡。因為東坡一生經歷一再被貶,反而使他在歷盡山川自然後而達到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豁達。東坡豁達坦蕩,具有幽默感。記得,林語堂最愛引他的大肚子,東坡腆著大肚子問眾人,此腹中所裝何物,或曰魚翅燕窩或謂學問文章,唯有朝雲說他:「學士一肚子不合時宜」,呵,說到朝雲,我們又可以扯很遠了對吧,暫且打住。
當然,東坡豁達坦蕩,幽默之背後,仍有其不得志的牢騷。在他的〈洗兒〉詩中就可看出他的十足反諷。「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如果以一首詩來概括蘇東坡的一生,他的自畫像題詩最恰當:「身似已槁之木,心如不繫之舟; 問汝一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但,如果要以一句話來形容辛棄疾(稼軒)一生,大概就只四個字「投閒置散」了。
詞家中,東坡和稼軒常被同時提起,並稱「蘇辛詞」王國維評說:「東坡詞曠,稼軒詞豪」東坡以詩為詞,稼軒以散文為詞,都是屬於劃時代的詞家。如果說,國家不幸詩家幸,那麼辛棄疾更是一個血淋淋的例證。宋主軟弱和派所不容,硬是把一代英雄投閒置散了四十年。人生最精華的四十年啊。忠憤所激,強烈的愛國情操,以及對統治集團的批判,沉鬱慨歎融合成感人的喧染力量,形成「愛國詞派」反而\讓稼軒留下六百多首詞作,是宋代詞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位。
其實,宋室南渡後的60年間,出現兩位不出世的軍事奇才(兩位都是詞家),南宋本來有機會收復北方失土的,可惜都錯過了。一位是精忠報國的「岳飛」,一位是詞中之龍「辛棄疾」。每讀嫁軒詞都會讓人嘆息,他是我心目中永遠的大咖。
(昨夜微霜,2012-02-01 晨 補述)
愛國詞人辛棄疾,辛稼軒,詞中之龍,豪邁詞派代表,才氣縱橫,和蘇東坡齊名。軍事奇才,抗金名將,長得高高壯壯又帥帥,一生志業收復失土。這樣一位誓死戰死沙場的雄赳赳的漢子,還是會寫出「有時醉裡喚卿卿」這樣的句子來,鐵漢柔情的愛更讓人低迴。
。。。有時醉裡喚卿卿。。。
〈西江月‧題阿卿影像〉作者:辛棄疾
人道偏宜歌舞,天教只入丹青。
喧天畫鼓要他聽,把著花枝不譍。
何處嬌魂瘦影?向來軟語柔情?
有時醉裡喚卿卿,卻被傍人笑問!
霜的書房
霜的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