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11-15 15:49:07| 人氣45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神仙家與道教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部落格專用相簿




神仙家與道教

分類:道教概貌
2010/10/14 00:44

神仙家與道教 - 神仙方士


追 求 仙 境 、 仙 人 以 及 成 仙 之 術 的 方 術 之 士 , 先 秦 已 有 。 古 代 傳 說 中 的 方 士 有 彭 祖 、 容 成 、 素 女 等 。 《 史 記 ‧ 封 禪 書 》 記 載 了 周 靈 王 時 的 方 士 萇 弘 , 以 方 術 奉 事 周 靈 王 , 這 是 現 在 史 籍 中 記 載 最 早 的 方 士 。 戰 國 末 , 燕 齊 沿 海 一 帶 的 神 仙 方 士 十 分 活 躍 , 形 解 銷 化 , 依 鬼 神 之 事 , 成 為 方 仙 道 。 秦 始 皇 時 , 派 遣 方 士 徐 福 去 海 上 為 之 尋 求 仙 人 和 仙 藥 。 得 到 漢 武 帝 寵 幸 的 方 士 有 李 少 君 、 欒 大 、 公 孫 卿 等 , 他 們 或 者 祠 灶 、 化 丹 砂 為 黃 金 , 或 者 以 方 術 致 鬼 神 , 或 者 求 不 死 之 藥 、 尋 找 仙 人 。 以 後 神 仙 方 術 為 道 教 所 繼 承 , 神 仙 方 士 也 逐 漸 衍 化 為 道 士 。


參考文獻: 任繼愈主編《中國道教史》第10-12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第1卷第13-14頁,上海知識出版社1994年版、
李養正主編《道教手冊》第2-5頁,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執筆人:李剛



神 仙 方 士 是 甚 麼 樣 的 人:神 仙 方 士 即 中 國 古 代 好 講 「 神 仙 之 道 」 或 奇 方 異 術 的 人 , 起 源 於 戰 國 燕 齊 一 帶 近 海 地 區 。 信 仰 與 代 表 人 物 : 先 秦 百 家 之 中 曾 列 有 神 仙 家 , 後 演 化 為 方 仙 道 , 以 修 煉 成 仙 和 不 死 之 藥 等 方 術 聞 名 。 其 中 著 名 的 有 : 戰 國 末 年 的 宋 毋 忌 、 正 伯 喬 、 充 尚 、 羡 門 高 等 人 : 秦 始 皇 時 的 徐 福 、 韓 終 ( 眾 ) 、 侯 公 、 石 生 、 盧 生 等 人 。 漢 文 帝 時 的 「 望 氣 取 鼎 」 的 新 垣 平 等 ; 漢 武 帝 時 主 張 「 祠 灶 」 的 李 少 君 、 自 言 能 「 致 鬼 」 並 使 武 帝 見 王 夫 人 亡 魂 的 李 少 翁 、 自 言 能 通 神 的 欒 大 、 言 黃 帝 寶 鼎 封 禪 等 事 的 公 孫 卿 等 ; 及 三 國 時 「 辟 穀 」 的 左 慈 等 。 在 漢 代 著 作 中 , 「 神 仙 家 」 與 道 士 通 用 , 亦 指 通 曉 醫 術 的 人 。 《 漢 書 ‧ 藝 文 志 》 稱 : 「 神 仙 者 , 所 以 保 性 之 真 而 游 求 其 外 者 也 。 聊 以 蕩 意 平心 , 同 死 生 之 域 , 而 無 怵 惕 於 胸 中 。 」 其 神 仙 方 術 為 道 教 所 承 襲 , 是 道 教 內 丹 派 和 外 丹 派 的 前 身 。 參考文獻: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史》、《道教與中國傳統文化》、任繼愈主編《中國道教史》、李養正《道教概說》、陳攖寧《道教與養生》、《中華道教大辭典》 執筆人:姜生

神仙家與道教 - 陰陽五行


戰 國 時 , 以 鄒 衍 為 代 表 的 陰 陽 五 行 說 廣 為 流 行 , 被 秦 漢 道 家 、 儒 家 和 神 仙 方 士 以 及 後 世 道 教 所 吸 取 。 調 陰 陽 、 順 四 時 、 序 五 行 、 以 政 令 配 月 令 的 思 想 , 成 為 漢 代 人 普 遍 的 看 法 。 早 期 道 教 經 典 中 也 充 滿 了 陰 陽 五 行 思 想 。 《 太 平 經 》 之 言 「 以 陰 陽 五 行 為 家 」 , 以 奉 天 地 、 順 五 行 為 本 , 認 為 天 地 之 性 是 由 陰 陽 所 構 成 的 。 《 老 子 想 爾 注 》 講 陰 陽 之 道 , 主 張 「 和 五 行 , 令 各 安 其 位 」 。 《 參 同 契 》 以 《 周 易 》 卦 爻 配 陰 陽 五 行 , 用 以 說 明 修 仙 煉 丹 。 《 黃 庭 經 》 以 五 臟 配 五 行 , 用 陰 陽 之 氣 煉 形 養 身 。 陰 陽 五 行 學 說 成 為 道 教 內 外 丹 學 的 重 要 理 論 依 據 。 道 教 教 義 也 吸 收 了 陰 陽 五 行 學 說 的 義 理 並 大 量 採 用 陰 陽 五 行 學 的 名 詞 術 語 。


參考文獻:

任繼愈主編《中國道教史》第15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史》第1卷第30-36頁,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第1卷第12頁,上海知識出版社1994年版、
李養正《道教經史論稿》第306-326頁,華夏出版社1995年版


執筆人:李剛



神仙家與道教 - 陰陽五行

道 生 陰 陽、五 行:古 代 中 國 人 民 在 對 天 文 星 象 和 地 上 的 事 物 進 行 觀 察 時 , 注 意 到 「 天 則 有 日 月 , 地 則 有 河 嶽 ( 陰 陽 ) ; 天 有 五 星 , 地 有 五 元 素 ( 五 行 ) 」 , 從 萬 物 的 對 立 統 一 和 交 替 流 轉 , 抽 象 出 「 陰 陽 」 概 念 來 表 達 事 物 對 立 統 一 又 互 相 轉 化 的 關 係 , 並 抽 象 出 「 金 、 水 、 木 、 火 、 土 」 這 五 種 「 比 相 生 、 間 相 匬 」 的 基 本 原 素 。 在 先 秦 時 期 , 一 些 特 別 重 視 陰 陽 五 行 學 說 的 人 演 變 成 以 陰 陽 五 行 說 為 中 心 思 想 的 「 陰 陽 家 」 、 「 五 行 家 」 、 「 陰 陽 五 行 家 」 。 五 行 學 說 概 念 : 戰 國 時 期 , 陰 陽 五 行 學 說 盛 極 一 時 。 有 以 陰 陽 五 行 為 理 論 基 礎 解 釋 季 節 和 農 事 的 ; 有 以 「 陰 陽 消 息 」 、 「 五 德 轉 移 」 來 解 釋 王 朝 的 更 替 , 其 中 尤 以 鄒 衍 為 最 著 名 代 表 。 後 來 發 展 成 「 天 人 感 應 」 的 神 秘 思 想 , 認 為 自 然 界 的 災 異 等 變 化 與 人 類 社 會 的 善 惡 吉 凶 有 感 應 關 係 。 五 行 又 與 五 德 、 五 方 、 五 帝 、 五 佐 、 五 執 、 五 治 、 五 獸 、 五 音 、 五 神 等 配 合 起 來 , 構 成 由 「 五 」 組 合 的 宇 宙 圖 式 。 其 中 把 五 位 祖 先 列 為 代 表 五 行 的 五 帝 , 分 掌 五 方 、 四 時 , 而 與 五 星 、 五 色 、 五 獸 等 相 對 應 , 象 徵 祖 先 神 靈 與 五 行 結 合 以 支 配 世 界 的 意 義 。 這 就 發 展 出 了 五 方 五 色 神 。 五 行 思 想 與 鬼 神 信 仰 相 互 影 響 , 是 道 教 的 鬼 神 系 統 和 理 論 成 分 的 重 要 來 源 之 一 。 參考文獻: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史》、《道教與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大百科全書‧哲學卷》 執筆人:姜生

神仙家與道教 - 神仙信仰


「 神 」 的 觀 念 充 滿 了 先 秦 古 籍 , 為 一 種 超 自 然 的 存 在 , 具 有 神 秘 的 主 宰 力 。 「 仙 」 是 種 長 生 不 死 的 信 念 , 《 說 文 解 字 》 說 仙 是 「 長 生 遷 去 」 , 《 釋 名 》 也 說 老 而 不 死 叫 仙 。 神 仙 連 用 是 後 世 道 教 術 語 , 但 神 仙 思 想 早 已 萌 發 。 《 莊 子 ‧ 逍 遙 游 》 描 繪 藐 姑 射 山 的 神 人 不 食 五 穀 , 乘 雲 御 龍 , 游 于 四 海 之 外 。 《 莊 子 》 中 多 處 對 神 人 、 至 人 、 真 人 等 神 仙 的 生 活 與 法 術 作 了 形 容 。 《 山 海 經 》 記 載 有 「 不 死 之 國 」 、 「 不 死 之 藥 」 和 「 不 死 樹 」 、 「 不 死 民 」 等 等 。 古 代 又 有 許 多 長 壽 不 死 的 神 仙 人 物 的 傳 說 , 如 說 彭 祖 在 世 八 百 餘 歲 , 廣 成 子 修 身 二 千 餘 歲 而 形 不 衰 。 古 代 神 仙 思 想 在 燕 齊 沿 海 地 區 較 為 流 行 , 在 荊 楚 一 帶 神 仙 傳 說 也 較 多 , 可 以 說 春 秋 戰 國 時 的 燕 齊 文 化 和 荊 楚 文 化 孕 育 了 中 國 人 的 神 仙 思 想 。 特 別 是 燕 齊 位 臨 大 海 , 海 市 蜃 樓 的 幻 景 激 發 了 人 們 的 無 限 遐 想 , 幻 想 海 上 有 神 仙 , 居 住 著 不 死 的 仙 人 。 於 是 燕 齊 興 起 了 宣 傳 神 仙 不 死 和 播 弄 神 仙 方 術 的 神 仙 家 , 燕 昭 王 尤 其 督 信 。 這 些 先 秦 的 神 仙 思 想 到 秦 漢 時 由 於 統 治 者 的 熱 衷 而 盛 行 不 衰 , 秦 皇 漢 武 掀 起 大 規 模 的 求 仙 浪 潮 。 道 教 產 生 後 繼 承 發 展 了 長 生 不 死 的 神 仙 思 想 , 使 之 成 為 道 教 最 基 本 的 信 仰 , 這 是 道 教 不 同 於 世 界 上 其 他 宗 教 的 顯 著 特 點 。


參考文獻:

《莊子》、
《山海經》、
卿希泰主編《道教與中國傳統文化》第三章《道教的神與仙》,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李養正《道教經史論稿‧道教與原始宗教信仰及神仙家》, 華夏出版社1995年版

 

執筆人:李剛

神仙家與道教 - 方仙道


方 仙 道 一 名 最 早 見 於 《 史 記 ‧ 封 禪 書 》 ﹕ 宋 毋 忌 、 正 伯 僑 、 充 尚 、 羨 門 高 都 是 燕 人 , 為 方 仙 道 , 形 解 銷 化 , 依 於 鬼 神 之 事 。 戰 國 時 , 燕 齊 一 帶 的 方 士 將 其 神 仙 學 說 及 方 術 與 鄒 衍 的 陰 陽 五 行 說 揉 合 起 來 形 成 了 方 仙 道 , 主 要 流 行 於 燕 齊 的 上 層 社 會 , 其 法 形 解 銷 化 , 依 於 鬼 神 , 企 圖 長 生 求 仙 。 其 所 謂 「 方 」 指 不 死 的 神 方 , 所 謂 「 仙 」 指 長 生 不 死 的 神 仙 。 神 仙 思 想 , 由 來 已 有 , 春 秋 戰 國 時 逐 漸 形 成 了 以 追 求 神 仙 不 死 為 目 的 的 方 士 集 團 , 他 們 以 神 仙 方 術 活 躍 於 社 會 上 並 滲 透 到 貴 族 上 層 , 以 此 作 為 謀 生 手 段 。 齊 威 、 宣 王 時 , 鄒 衍 之 徒 論 說 陰 陽 五 行 , 為 方 士 所 吸 收 , 成 為 學 術 上 雖 差 , 但 在 神 仙 術 上 頗 有 幾 下 的 神 仙 家 , 迎 合 統 治 者 畏 死 的 心 理 , 大 力 宣 傳 神 仙 長 生 。 從 戰 國 中 後 期 到 漢 武 帝 時 , 神 仙 家 與 帝 王 相 與 鼓 動 , 掀 起 中 國 史 上 有 名 的 入 海 求 不 死 藥 的 事 件 。 齊 威 、 宣 王 和 燕 昭 王 、 秦 始 皇 、 漢 武 帝 等 都 曾 派 方 士 到 海 上 三 神 山 尋 求 神 仙 及 不 死 之 藥 , 其 規 模 越 來 越 大 , 但 都 毫 無 結 果 。 故 方 仙 道 的 興 盛 期 為 戰 國 後 期 到 漢 武 帝 時 , 其 代 表 人 物 有 宋 毋 忌 、 正 伯 僑 、 徐 福 、 盧 生 、 李 少 君 、 李 少 翁 、 欒 大 、 公 孫 卿 等 。 方 仙 道 信 仰 的 神 仙 長 生 說 成 為 後 世 道 教 最 基 本 的 信 仰 , 其 神 仙 方 術 也 為 後 世 道 教 所 繼 承 發 展 。 方 仙 道 是 道 教 的 前 身 , 後 世 神 仙 道 教 即 由 此 發 展 而 來 。 方 仙 道 逐 漸 與 黃 老 學 結 合 向 黃 老 道 演 變 。


參考文獻:

《史記‧封禪書》、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史》第一卷第一章第三節,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李養正《道教概說》上編第一章二《神仙之說與方士方術》,中華書局1989年版


執筆人:李剛

台長: gary
人氣(45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牟尼珠 |
此分類下一篇:龍的原型究竟是什麼動物?
此分類上一篇:道教的起源與形成---道家與道教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