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2-23 20:14:01| 人氣17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我被名為悲傷的狂潮淹沒,肺泡中交換著充滿哀痛的氧氣.........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第二天了,依舊沉浸在傷痛中......

今天一整天都很無力,大臉說我整個人完全就是萎靡不振...有幾個人知道我傷心的原因,但都不能理解為什麼我會這麼難過。

我不知道要怎麼說,我也不能解釋為什麼李潼先生的逝世會對我有這麼大的影響。

不是看過他的書的人不會明白,不是他的讀者不能理解,心中除了遺憾惋惜後悔,剩下的就是悲慟和不解:為什麼這樣罕見的癌症會發生在他身上?為什麼病症會在半年內惡化?為什麼老天要讓這麼樣一個好的人早早離開人世?

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沒有人可以給我答案........

只是單純的想留下一點點...至少能懷念他的消息


我想...失去李潼的兒童/少年小說界,將有個永遠都補不起來的缺口。


名作家李潼二十日上午辭世

記者徐慧敏/宜蘭報導
台灣著名專業作家,李潼,因癌症於十二月二十日清晨七時在羅東家中逝世,得年52歲,定於12月26日(星期日)下午三點於員山福園進行火化儀式,並於2005年1月2日(星期日)下午二點半,假宜蘭演藝廳舉辦追思音樂會,音樂會將邀請李潼生前好友演出李潼的作品,歡迎李潼的朋友一起前來,在音樂聲中與這位宜蘭重要的文學家進行最後的文學聚會。

據瞭解,李潼,本名賴西安,一九五三年出生於花蓮,為台灣重要之兒童文學、小說及散文作家。出版文學作品、相關論文及其各國譯本百餘部,包括《台灣的兒女》系列十六本、《少年噶瑪蘭》、《屏東姑丈》、《相思月娘》、《蔚藍的太平洋日記》、《少年小說創作坊》等,另有劇本、評論和報導。於台灣當代小說、散文創作擁有豐碩成果;亦於華人兒童文學界具有極重要之地位。

曾獲重要文學獎三十四座:第十五屆國家文藝獎、第二十三屆中山文藝槳、第十一、十二、十三屆洪建全兒童文學獎中篇少年小說首獎、第十、十一屆中國時報文學獎短篇小說評審獎、第三屆宋慶齡兒童文學獎(北京)、陳伯吹兒童文學獎(上海)、第六屆洪醒夫小說獎、第一屆楊喚兒童文學獎、第一屆九歌現代兒童文學獎中篇少年小說首獎等等。一九七0年代曾投入校園民歌創作,以賴西安本名發表歌詞百餘首,其中的《月琴》、《廟會》、《散場電影》等迄今仍餘音繞樑,流傳長遠。

作家李潼對抗癌症已兩年半,因其自信、開朗性格,加之配合療程,盡力維護身體之康健,期間仍創作不輟,亦時有參與藝文活動。此外,李潼對於文學創作擁有極大之熱情,創作力之強盛、質量要求之高為台灣絕無僅有之文字工作者。於文學作品中的人性刻畫、溫情流露獲得廣大讀者之共鳴,特別是對於少年兒童讀者的文學思維建立、情感觸探更有著深遠之影響。

而今,作家李潼先生的辭世,確實讓台灣文學界許多的文友與讀者感到惋惜與不捨。追思音樂會將由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協辦,地點假宜蘭演藝廳,時間於2005年1月2日(星期日)下午二點半開始,其家屬歡迎李潼的朋友們前往相聚。(2004/12/20)


李潼病逝 「月琴」仍傳唱

記者羅建旺、陳宛茜/綜合報導 12/21 03:52

「再唱一段,思─想─起!」曾寫出膾炙人口「月琴」等歌詞的李潼,抗癌近三年,昨天在宜蘭去世,得年52歲。生前他仍不斷創作,長篇小說「魚藤號列車長」寫了十萬字,還來不及完成。

李潼本名賴西安,1953年出生於花蓮,出版「台灣的兒女」、「少年噶瑪蘭」、「屏東姑丈」、「相思月娘」、「蔚藍的太平洋日記」等百餘本著作。曾獲時報文學獎、九歌現代兒童文學獎、中國大陸宋慶齡兒童文學獎等34次重要文學獎。他在1970年代投入校園民歌創作,以賴西安本名發表歌詞百餘首,包括「月琴」、「廟會」、「散場電影」等。

民生報少年兒童叢書主編桂文亞,曾與李潼共同主編多部兒童文學選,形容他是「台灣少年小說第一人」,少年小說的質量無人能及。「他在最成熟、旺盛的創作黃金期走了,是兒童文學界的重大損失。」桂文亞認為,李潼過世後,台灣少年文學將出現後繼無人的窘境。

九歌出版社總編輯陳素芳表示,李潼左手寫短篇小說,右手寫少年小說。他以寫純文學的筆力寫少年小說,加上當過老師的經驗,在此領域有「指標性意義」。

陳素芳認為,李潼很懂得開發新題材,他掌握小男孩的心境、口吻,特別傳神生動。桂文亞則說,李潼的作品深具「向陽性」、明亮燦爛,展現他對生命的熱愛與對土地的情感。罹癌這兩年半,李潼依然醉心創作,老是把「我有多少東西要寫」掛在嘴邊。

李潼身後留下少年小說「魚藤號列車長」10萬字,李太太表示尚差2、3萬字即可完成。「留下殘稿,是最可惜的事」李潼曾如此感慨。

李潼的「少年噶瑪蘭三部曲」出版兩部,第三部「南澳公主」已定名,卻還未開筆。桂文亞表示,民生報存有不少李潼的遊記與散文,未來還有機會結集成書。

李潼是在民國90年底被醫師診斷罹患攝護腺癌,但他仍持續創作,前天病情惡化,因呼吸衰竭及敗血症,昨天上午七時過世。遺體將在26日下午3時,於宜蘭縣員山福園火化。李潼家屬文友並於下月2日(星期日)下午2時30分,在宜蘭演藝廳舉辦追思音樂會,邀請李潼生前好友演出李潼的作品。


台灣兒童文學作家李潼 20日清晨在宜蘭辭世
2004/12/20 15:28

宜蘭縣文化局表示,台灣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李潼今天清晨七時,因癌症於羅東家中病逝,享年五十二歲。李潼家屬表示,二十六日下午三時將進行火化儀式;明年一月二日下午二時三十分,在宜蘭演藝廳舉辦追思音樂會,邀請李潼生前好友表演李潼的歌謠創作。

李潼,本名賴西安,一九五三年出生於花蓮,長年設籍居住於宜蘭,為台灣著名兒童文學、小說及散文作家。生前出版包括「台灣的兒女」系列十六本、「少年噶瑪蘭」、「屏東姑丈」、「相思月娘」及「少年小說創作坊」等許多文學作品;另外還有相關劇本、評論和
報導,於台灣當代小說及散文創作舞台上擁有豐碩成果,也在華人兒童文學界具有重要的地位。

李潼生前曾獲得第十五屆國家文藝獎、第二十三屆中山文藝獎、第十一、十二、十三屆洪建全兒童文學獎少年小說首獎、第十、十一屆中國時報文學獎短篇小說評審獎、第三屆宋慶齡兒童文學獎 (北京)、陳伯吹兒童文學獎 (上海)、第六屆洪醒夫小說獎、第一屆楊喚兒童文學獎、第一屆九歌現代兒童文學獎少年小說首獎等三十多座獎項。

一九七0年代時,曾投入校園民歌創作,以賴西安本名發表歌詞百餘首,其中的「月琴」、「廟會」及「散場電影」等迄今仍受民眾歡迎,流傳長遠。

文化局表示,李潼對於文學創作擁有極大的熱情,創作力之強盛、質量要求之高,為台灣絕無僅有的文字工作者;對於少年兒童讀者的文學思維啟發及建立、情感觸探更有著深遠的影響。

文化局說,李潼雖然不幸於兩年半前罹患癌症,但因為其自信及開朗的性格,加上願意配合療程,盡力維護自己身體康健,近來仍創作不輟,有時也會參與許多藝文活動。


作家李潼安詳走了 少年小說出現缺口

記者徐開塵/報導 12/21 03:52

少年兒童文學作家李潼雖已罹癌,去年底仍抱病與兒童書迷見面。

被譽為「台灣少年小說第一人」的作家李潼,昨天清晨七時在羅東家中過世,終年52歲。

李潼兩年半前罹患前列腺轉移上皮細胞癌,發現時已是末期,但他樂觀面對,對外仍維持一貫的陽光形象,以至昨天噩耗傳開,兒童文學界一片惋惜和驚歎。他曾表示不要傳統告別儀式,家人決定明年1月2日下午,在宜蘭演藝廳舉辦追思音樂會,用他生前創作的名曲《月琴》、《廟會》和《散場電影》等,以及他健康快樂的影像集成,與親友做最後的告別。

近半年來李潼的身體持續衰退,已婉拒外縣市邀約,但在宜蘭仍十分活躍,縣政府用他的十二首詩在太平山做成「太平詩路」,原訂18日舉行慶祝會,他因身體不適,未能參與這最後的榮典。

李潼的太太祝建太為了照顧他,今年八月才從教職退休,沒想到他這麼快就撒手人寰。祝建太說,李潼最近密集做化療,兩周前一度惡化,而且癌細胞已轉移到肺部,前天突然情況危急,送醫急救,因敗血性休克陷入昏迷,「他原本很痛苦,回到家後,他走得很安詳」。

李潼本名賴西安,1953年生於花蓮,1980年開始寫作,89年辭去教職成為專業作家,是重要的兒童文學、小說和散文作家。他的作品質精量豐,代表作有《台灣的兒女》16冊、噶瑪蘭三部曲之一《少年噶瑪蘭》及之二《望天丘》、《順風耳的新香爐》、《再見天人菊》、《大聲公》等,也是兩岸重要兒童文學獎項的常勝軍。

許多人只知道李潼在兒童文學領域發光發熱,其實他多才多藝,在民歌風行的1970年代,曾以本名發表百餘首歌詞,《月琴》等名曲傳唱至今。

他曾說過:「一位兒童文學作家最成功、最快樂的,是透過作品,讓自己和讀者同時保有樂觀向上的精神和天真活潑的心。」他說到,也做到了。不論以前或是病後,李潼隨時展現自信、開朗的一面,尤其對文學創作始終維持高度熱情,加上他擅於經營自己的創作事業,成績斐然。

以前他的作品總以人間事為主題,生病後,筆下也流露出對生命的不同體悟。可惜噶瑪蘭三部曲之三《南澳公主》,以及晚近投注很多心力創作的《魚藤號列車長》都成為未竟之作。

與李潼相交二十年的兒童文學作家陳啟淦說,病中的李潼再痛苦,還是堅強隱忍,不會讓別人看出來;上月底某一晚,他們電話聊了四十分鐘,李潼只說有點不舒服,後來聽他太太說當夜就叫救護車去了醫院。陳啟淦對老友的好強,既心疼又生氣,卻也不得不佩服「他終究維持了在大家心中的形象」

 【記者徐開塵/報導】1989年,李潼辭去教職,帶著離職證明和自己多部作品,到戶政事務所要求更改職業欄,看著身分證上墨色飽滿的「作家」二字,他滿意極了。他用這個動作宣示了自己的決心和自信,把寫作當作虔誠信仰,執著行走在文學的朝山之路上,可惜和時間拔河的這項競賽,他還是輸在生命的終點,不得不放下手中的筆,走了。

民生報兒童組主任、兒童文學作家桂文亞曾說,如果不從事寫作,李潼的人生可以有很多選擇,運動員、歌唱家、演員、老師、演說家、創意總監等。但幸好他人生最後的二十餘年,將所有才華集中展現於文學創作上,也為兒童留下豐厚的作品。

他走得早了些。「他現在正是創作最成熟的時候呀!」桂文亞忍不住歎息,李潼面對創作的熱情,如一團火球,要盡力燃燒出所有光芒,只是創作耗損的精神體力,同時也使他在渾然不覺中失去健康,「只要身體好一點,他就提筆,因為他有太多話要說,有太多書想寫,即使病中也向自己示弱,才能成就量豐質精,無人能及的成就。」

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張子樟認為,李潼作品的質量,可與大陸的沈石溪、張之路和曹文軒並稱「少年小說四大高手」,也是台灣唯一一人。張子樟表示,李潼是少年歷史小說的先鋒,多以台灣題材創作,「雖然他不認為族群可以融合,卻他的作品多關懷族群互動,強調彼此要互相尊重,例如《尋找中央山脈的弟兄》就是描寫榮民建設中橫的故事,甚至比李登輝更早提出『新台灣人』觀點。」

李潼以寫作向自我挑戰,擅長描繪兒童的天真純樸,表達形式和敘事角度不斷變化。近年不少碩士生以他為論文研究題目。張子樟說,李潼病後不敢寫中長篇,也感歎「時不我予」。

兩年前,得知李潼罹癌,桂文亞積極籌畫出版李潼四書,有細述少年小說創作歷程的《呼喚》、噶瑪蘭三部曲之二《望天丘》等,也重出他的《再見天人菊》等書。原本去年五月新書上市,計畫同時舉辦李潼作品研討會,又因SARS而取消,對此李潼很是遺憾。

「他在人前總是虎虎生風,讓大家以為他的病好轉,他卻突然走了,真是兒童文學界一大損失。」桂文亞認為台灣的少年小說至今仍未出現的接班人,他的離世也凸顯了這一缺口。

張子樟有意召集兒童文學界,為李潼籌辦作品研討會,讓大家記憶他留下的珍貴資產。



臺灣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李潼先生今晨辭世

臺灣著名專業作家,小魯「少年噶瑪蘭」、「少年龍船隊」、「水柳村的抱抱樹」等書作者李潼,因癌症於2004年12月20日清晨七時於羅東家中逝世,得年52歲,定於12月26日(星期日)下午三點於員山福園進行火化儀式,並於2005年1月2日(星期日)下午二點半,假宜蘭演藝廳舉辦追思音樂會,音樂會將邀請李潼生前好友演出李潼的作品,歡迎李潼的朋友一起前來,在音樂聲中與這位宜蘭重要的文學家進行最後的文學聚會。

李潼,本名賴西安,一九五三年出生於花蓮,為臺灣重要之兒童文學、小說及散文作家。出版文學作品、相關論文及其各國譯本百餘部,包括《臺灣的兒女》系列十六本、《少年噶瑪蘭》、《屏東姑丈》、《相思月娘》、《蔚藍的太平洋日記》、《少年小說創作坊》等,另有劇本、評論和報導。於臺灣當代小說、散文創作擁有豐碩成果;亦於華人兒童文學界具有極重要之地位。
   曾獲重要文學獎三十四座:第十五屆國家文藝獎、第二十三屆中山文藝槳、第十一、十二、十三屆洪建全兒童文學獎中篇少年小說首獎、第十、十一屆中國時報文學獎短篇小說評審獎、第三屆宋慶齡兒童文學獎(北京)、陳伯吹兒童文學獎(上海)、第六屆洪醒夫小說獎、第一屆楊喚兒童文學獎、第一屆九歌現代兒童文學獎中篇少年小說首獎等等。

一九七0年代曾投入校園民歌創作,以賴西安本名發表歌詞百餘首,其中的《月琴》、《廟會》、《散場電影》等迄今仍餘音繞樑,流傳長遠。作家李潼先生對抗癌症已兩年半,因其自信、開朗性格,加之配合療程,盡力維護身體之康健,期間仍創作不輟,亦時有參與藝文活動。

李潼先生對於文學創作擁有極大之熱情,創作力之強盛、質量要求之高為臺灣絕無僅有之文字工作者。於文學作品中的人性刻畫、溫情流露獲得廣大讀者之共鳴,特別是對於少年兒童讀者的文學思維建立、情感觸探更有著深遠之影響。
而今,作家李潼先生的辭世,確實讓臺灣文學界許多的文友與讀者感到惋惜與不捨。追思音樂會將由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協辦,地點假宜蘭演藝廳,時間於2005年1月2日(星期日)下午二點半開始,歡迎李潼的朋友們前往相聚。
聯絡人:祝建太(李潼的太太)
聯絡電話:03-956942



我是依舊難過的

  無 子夜

台長: 無 子夜
人氣(17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