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政治學的時候,老師說了關於中正紀念堂改名字的事情,其中問題的關鍵在於”做這幹什麼?”台北市政府不承認”民主紀念堂”(還是紀念館),教育部也不說在正式改名前並不會變動名稱,可是這禮拜就在不知不覺中通過了更名,那到底是為了什麼?早在70年代搞學運的時候,中正紀念堂就已經被悄悄改名了,許多運動人士(特別是黨外人士)稱它為”中正廟”.事實上中正紀念堂本身也有這個意思,不能不否認它是個負面的民主教材,可是這不代表它就不應該存在,錯誤的歷史你不能抹殺,更不能被遺忘.姑且不論蔣介石的功與過,單就”改名”的不單純動機,我不以為然.
其實”做這幹什麼”和我今天早上寫的”目的”,有異曲同工之妙,我倒覺得”做這幹什麼”比”目的”來的更為貼切,我所說的”目的”只是一種概念,”做這幹什麼”比較像個”令式”(有上過倫理學的就知道何謂”令式”),令式不像”定義”那麼難懂,相反的我更認為平易近人.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做了很多”不知道在幹什麼”或”目的何在”,請注意,這跟現實或重實際不一樣,有些人可能會覺得我做什麼事情都要求”目的”,都要知道”做這幹什麼”,欠缺生活情調,我要強調,實際的反義詞........就稱它作”浪漫”吧.”浪漫”在我看來也是個”目的”,雖然浪漫往往誇張,華麗,荒唐且不實用,仍然不失為一個做為犧牲,付出的好理由,藝術就是浪漫的實質化,至少我是這麼認為啦!
回到政治學,今天看了關於水門案的電影,我一向都不是很喜歡媒體,儘管有人說他們是無冕王,是第四權,什麼監督政府的防線,可是他們闖禍永遠趕不上成就,傳媒對於歷史”有益”的影響屈指可數,造成歷史的”麻煩”不計其數.不過他說到一個關鍵,你寧可接受有瑕疵的報導,接受有可能會出錯的”事實”,也不能允許國家隱藏事實,或是抹煞事實,所以新聞自由有它存在且強烈的必要性,嗯!對媒體有了些新的想法!!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