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11-25 14:22:17 | 人氣1,25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南法10日心情手記之10Sur le Pont d'Avignon●亞維農(Avignon)(上)

南法10日心情手記之10-Sur le Pont d'Avignon●亞維農(Avignon)(上)

從隆河(Rhône)對岸遠望亞維農,高聳地古城牆與湍急地河水,無法阻隔城牆前車輛裏的旅人,一探曾為天主教教廷的歷史。

亞維農最早可追溯至羅馬時期,西元13世紀末,由於羅馬天主教廷各教派之爭,嚴重地威脅到教宗的人身安全,
所以西元1305年就任的法國籍教宗克勉五世(Clement v),經法國國王腓力四世(Philippe IV)傾全力支持並精心安排下,
於西元1309年毅然決然將教廷由梵諦岡遷至當時仍為教宗領地的亞維農。
從此一個小小的商業城鎮,於教廷設立於此近70年間(西元1309~1377年),歷經9位教宗如火如荼地建設下,
成為外有5公里長、39座瞭望台及13座城門的銅牆鐵壁環繞,內有教皇宮、大
教堂及各式美麗建築的城市,
一躍
而成全世界最重要、璀璨耀眼地宗教明珠,並於西元1995年,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隆河發源於瑞士,流經法國,注入地中海,是歐洲主要河流之一,也是地中海地區屈居尼羅河的第二大河。
在法國境內與塞納河(Seine)、加龍河(Garonne)、羅亞爾河(Loire)、萊茵河(Rhin)等並稱五大河流,
對我而言,卻不像塞納河與萊茵河令人印象深刻。

聖貝內澤橋 (Pont Saint Benezet)原長900公尺,跨越隆河連接亞維農與亞維農新城,亦為通往義大利與西班牙兩地的交通要衝,
幾百年來久經戰亂及隆河洪水無情地氾濫,斷了修,修了又斷,幾番更迭,歷經滄桑,
西元1668年超大洪災後,最初的22個橋拱,
只剩4座倖存,垂垂老矣,日薄西山。
 
斷橋幽幽訴說著過往歷史,隨著當地民謠--"在亞維農橋上"(Sur le Pont d'Avignon)的旋律--

Sur le pont d'Avignon,
L'on y danse, l'on y danse,
Sur le pont d'Avignon
L'on y danse tout en rond.

Les beaux messieurs font comme ca
Et puis encore comme ca.
 
Sur le pont d'Avignon,
L'on y danse, l'on y danse,
Sur le pont d'Avignon
L'on y danse tout en rond.

Les belles dames font comme ca
Et puis encore comme ca.
 
Sur le pont d'Avignon,
L'on y danse, l'on y danse,
Sur le pont d'Avignon
L'on y danse tout en rond.

Les officiers [ou les soldats] font comme ca...
 
Les bebes font comme ca ...
 
Les bons amis font comme ca...
 
Les musiciens font comme ca ...

腦海閃過周杰倫"稻香"MTV的情境......
像親切地阿媽,守候著祖厝,門前等待子女歸鄉之際,
靜靜享受亞維農慶祝橋樑落成啟用時,男女老幼、士農工商一起攜手慶祝同歡,在橋上盡情翩翩起舞的美好回憶。



聖貝內澤橋相傳因牧羊人
聖貝內澤受天使所託,開始募款興建一座橫跨隆河的橋樑,
雖然初期受到鄉民嘲笑,在主教的見證下,瘦弱的聖貝內澤,輕易移走巨石投入隆河後,世人終於相信所見所聞。
聖貝內澤橋於西元1177年開始動工,西元1185年始完成神諭。
聖貝內澤往生後,除被教宗封"聖"安葬在橋上的聖尼古拉小禮拜堂,供人憑弔外,亦成為水上工作者與建築師的守護神。



亞維農教皇宮(Palais des Papes)是歐洲最大、最重要的的中世紀哥德式建築,由內外兩層建築構成,
分別由亞維農教廷第3位,也是第12位法國籍教宗本篤十二世時期建造的要塞式的舊宮,
以及第4位,也是第13位法國籍,亦是最為奢侈的教宗克勉六世(Clemente VI)時期在舊宮基礎上擴建的新宮。
亞維農教皇宮在歷史上曾分別選出了本篤十二世(1334年)、克勉六世(1342年)、諾森六世(1352年)、伍朋五世(1362年)、
國瑞十一世(1370年)及本篤十三世(1394年,對立教宗)等6位教宗。

歷史上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定律,屢見不鮮。
亞維農教廷最後是由國瑞十一世於西元1377年主動將教廷遷回羅馬梵諦岡而終止,
但之後的天主教教會大分裂卻又隨之而起,到西元1417年才結束紛紛擾擾。

教皇宮前浪漫而悠閒的咖啡雅座,與過往對立的歷史,形成強烈對比。
或許告訴世人遇事應拋開世俗成見與一己私利,卸下心防,心平氣和地喝杯咖啡,尋求共識,方是眾人之福。



教皇宮尖塔旁兩邊的窗子,乍看之下好像兩個士兵,
有如唐太宗麾下兩位最勇敢的將軍--秦叔寶和尉遲恭,為國君把守宮門,24小時不停歇地堅守崗位,不禁莞爾。



亞維農的聖母院(Cathédrale Notre Dame des Doms)位於教皇宮旁,建於12世紀,
屋頂佇立著金色聖母像,門前露臺則是釘於十字架上的耶穌雕像。



從聖母院地露臺可以俯瞰整個教皇宮廣場,觀光小火車正好在此掉頭,不知心向何處。



從聖母院地露臺往右看去是小皇宮美術館(Musee du Petit Palais),成立於西元1976年。
昔日為主教辦公室,建於西元1317年,
法國大革命期間,被國有化後變賣,在19世紀為一所天主教中學(西元1904至1976年)所有。



小皇宮美術館館內共有18個展示室,大量收藏中世紀以聖經故事為題材的畫作,堪稱是中世紀最精采的宗教藝術博物館。
館藏中以歐洲文藝復興早期佛羅倫斯畫家桑德羅·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的聖母與聖嬰圖(Madonna and Child)作品,最負盛名。



繼續從聖母院旁拾階而上,往岩石公園(Rocher des Doms)前行,
入口處有一雕像,上刻有"A nos morts"
、"1914~1918"、"1939~1945"等字樣及浮雕,
推敲其意,應是紀念第1、2次世界大戰的陣亡將士吧。



岩石公園位於亞維農教皇城的制高點,可360度遠眺整個亞維農城市與隆河之美。
紅色屋頂綿延不絕,像極了德國羅騰堡(Rothenburg ob der Tauber)(詳http://www.wretch.cc/blog/a132240/34897735)。



凶險的隆河,波光粼粼,此時像小綿羊般沉睡於山間河谷,任憑兩岸綠木倒影,很難想像她是摧毀聖貝內澤橋的殺手。

台長: Chou.au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