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10-20 11:11:11| 人氣11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十五集)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淨土大經科註  (第四十五集)  2011/11/1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045

 

影片網址 https://player.amtb.de/jw6/player.php?file=https://vod.amtb.de/redirect/media/mp4/02/02-037/02-037-0045.mp4&autoplay=true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淨土大經科註》第二百二十六面第三行,從第二句看起:

  「又《寶蓮佛光品》曰:一一華中出三十六百千億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億佛。」三十六也是表法的,在密宗裡頭表大圓滿,也就是無量無邊、無數無盡的意思,全都在其中。「華中」,花放光,光中有佛。「夫一光者,乃蓮光中三十六百千億分之一」,這講一光,「是表至極微細也。而一光中含攝三十六百千億佛,表極微細中含容一切諸法也」。這是表極其微細裡頭含容一切諸法,「微細相容安立門」。這個現象被現代的科學證實了,現在科學家肯定,任何一法統統圓滿具足一切法。心理現象,我們動一個念頭,這一個念頭裡頭具足遍法界虛空界,乃至於過去、現在、未來都在其中。物質現象亦如是,經上所講的是物質現象,也就像現代所說的量子、小光子、中微子,這小到不能再小。任何一個小的物質現象,裡面圓滿含攝著遍法界虛空界,過去現在未來所有現象都在其中。所以,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這裡頭說明一個最重要的一樁事情,就是肯定了整個宇宙跟自己是一體,這個一體到沒有辦法分割。所以性德裡頭圓滿的智慧、圓滿的神通、圓滿的德能、圓滿的相好,真的不缺。

  在現前,我們凡夫境界裡頭顯不出來,前面我們看到隱顯二門,顯了、隱密,這個東西不是沒有,隱密了,不顯。為什麼不顯?我們有了障礙,我們的身、心都有障礙,這個障礙就是佛常說的煩惱、習氣,統而言之稱之為業障。業這個意思就是活動,波動的現象就是業,包括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所有一切的活動。與自性相應的是善業,與自性相違背的是惡業,善業、惡業統統是障礙,障礙我們見不到事實真相。所以佛菩薩教我們造的是淨業,淨業是什麼?淨業裡頭也有惡業,善惡都有,只是他不著相。所以大經上有句話說得好,「離一切相,即一切法」,著重在離,離就是心裡頭乾乾淨淨。你修善、你造惡心裡乾淨,一塵不染,修善不著修善的相,造惡不留造惡的相,都不執著,這就對了。

  為什麼佛菩薩造惡?必須用那個手段他才能得度,這是善巧方便。有人遇善得度,有人怕惡得度,只要你得度,手段是可以隨便用的,沒有限制的。我們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就有惡度,甘露火王的瞋恚,那還得了嗎?小小不如意就雷霆大發,他是度眾生的。他就好像舞台上表演,演戲一樣,他不是真的,他是假的。不是真的動了瞋恨心,什麼心?大慈悲心,要用這個方法來表演。勝熱婆羅門的愚痴,那就用貪瞋痴,伐蘇蜜多女的貪,貪婪,用貪瞋痴,就度那個貪瞋痴那一類眾生,讓他回頭。菩薩度賭博的人,一定示現一個賭徒,手法高明,每次去賭錢他都嬴錢。別人就向他請教,你是怎麼贏的?他就給你說佛法。所以法不是定法,應當用什麼法你就得用什麼法,你才能普度眾生。只用善不用惡法,善那一面根機的人得度了,但是要用惡法來度那一類根機的人就不能得度。佛菩薩妙用就在此地,稱之為妙,無論什麼法在他那裡,他都是幫助人回頭,幫助人覺悟。所以,這一門很重要很重要,這一門跟下一門是連起來的,下一門是講重重無盡。真正不可思議,微細裡頭還有微細,因為它微細裡頭有世界,這個世界之大不可思議。

  一一光中有無量佛,每一個佛都在一個世界教化眾生,一佛剎,佛剎裡面有無量無邊眾生。無量無邊的眾生,那你曉得有多少塵毛?每一個塵毛裡頭又有世界,世界裡頭又有塵毛,塵毛裡頭又有世界,沒有邊際。當年賢首國師大概就是講十玄門,皇上聽不懂,重重無盡他沒有辦法體會。國師很聰明,跟皇帝建議:你在大殿的旁邊建一個八角亭。皇上就照辦,亭子一建好,賢首國師說,你把八面放一面鏡子,每一面放一面鏡子,上面放一面鏡子,底下也放一面鏡子。統統設好了,請皇帝到亭子當中站一下。他那裡頭一站、一看,鏡子跟鏡子一對照,明白了,這個道理明白了,重重無盡。可以試驗得出來的。你來看看你那個身相在裡頭,每一面鏡子互照,那個相無量無邊、無數無盡,讓他親自看到。這是什麼?這是把它放大了,原來只是一毛一塵,一點點,放大了,讓你看見。

  確實是如此,但是要記住佛的一句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是真的。真的呢?真的沒有相,它能現一切相。所現的一切相全是虛妄,叫凡所有相全是虛妄。不但十法界的相是虛妄,一真法界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也是虛妄,沒有例外的,佛沒有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諸佛如來實報土例外,沒有這個說法,查遍《大藏經》沒這個說法,所以實報土也是虛妄。佛報土到什麼時候你知道它虛妄?無始無明煩惱的習氣斷盡了。斷盡了,正在斷的時候是等覺菩薩,斷盡了就不叫等覺,叫妙覺,妙覺如來。那才叫真正究竟圓滿,無上正等正覺。在正加個無上,等覺上面還有上,他不能說無上,妙覺是真的無上。一證到這個境界,實報土就沒有了,等於說又是一場夢醒過來。這醒過來之後看到是什麼?常寂光,就是自性,完全圓滿的回歸自性了。

  回歸自性還有沒有作用?有,作用之大決定超過實報土的法身菩薩,真正是遍法界虛空界。包括這個地方所講的微塵裡面的世界,那世界裡頭的微塵,跟他完全都感應道交。眾生有感,自性就有應,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自在無礙。雖現身,前面說的隱顯具足,他絕不是偏著一面,他都是圓滿的。《般若經》上常說的一句話,「現而無現,無現而現」,這就是圓滿具足。我們凡夫做不到,現這個身就不能夠無現。人死了,這個身沒有了,這個身就不能現前,就不能夠顯現,所以不自在。到妙覺如來是圓滿的自在。

  我昨天又得一個信息,悟梵生到實報土了。第一個信息是劉老師傳的,這都不同的人傳來的信息。是不是真的?是真的,說明善導大師所說的,「三輩九品總在遇緣不同」。我們能不能到實報土上上品往生?可能,關鍵完全是操縱在自己。梵師造的是地獄罪業,她自己懺悔,她真的覺悟了。瑩珂法師造的是地獄罪業,這宋朝時候,他三天的懺悔就感動阿彌陀佛來現身,來教他,又三天就往生了。他沒說他的品位,我們相信他的品位很高,決定不在下面兩土。懺悔的力量不可思議,真正懺悔就後不再造。這幾個示現給我們很大的鼓勵,我們這一生做錯的事情很多不要害怕,不要放在心上,你把那個心換一換,問題就解決了。把造作罪業那個心換成阿彌陀佛,那個造罪的心把它放棄掉,放下,心裡頭裝上阿彌陀佛,問題就全解決了。我們在前面「概要」講機緣這一段的時候曾經說過,什麼人是這個法門的當機?它的條件只有三個,信、願、持名,就是當機。品位高下在乎你放下多少,你放不下,往生的品位低;徹底放下,那就是實報土的上品上生。為什麼放不下?對極樂世界、對娑婆世界沒搞清楚,所以才造作許多罪業。

  修行,我們相信佛在經上所說的,不是一生一世。有緣遇到淨宗法門,能信、能願、能行,不管行得得力不得力,肯定都像經上講的,你們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在你這一生修學最後的階段,緣要是成熟了,什麼是成熟?自己真的肯放下,真的後悔做錯事情,對不起佛菩薩,對不起護法,對不起大眾,真回頭了,這個力量不可思議,就能大幅度把品位提升。是不是自己希望提升品位?根本沒有想到,自己想到的只是懺悔自己的業障,沒有想到品位。業障消除,品位就上升了,這自然的道理。如果心裡面還有個我要求高品位,可能你上不去,為什麼?這是個妄念,是個障礙。這個障礙,佛在經典裡面都教我們放下,把我們對於世出世間一切的願求都要放下;我們的求,只求往生淨土,親近阿彌陀佛。古人有例子,現前也有例子,不相信就沒有法子了。

  如果我們真的能信得過,直下承當,我們就會非常認真的去改過自新。每天反省,像袁了凡用「功過格」的方法,這是對初學的人很有效果。功過格是根據道家的《太上感應篇》編的,《太上感應篇》給我們講善惡果報,一共講了一百九十多條,不到兩百條,文字也不多,每天念一遍,對照一遍。或者就是依《無量壽經》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這個六品經是《無量壽經》裡面的戒律。我們淨宗學院建立之後,就用這六品經文做晚課,必須讀誦的,早課我們只讀第六品,四十八願。持戒念佛。特別是在現前這個時候,全球的災難頻繁,人心惶惶,這些菩薩來給我們做示現,來現身說法,會產生一定的效果。增長我們的信心,加強願心,這一生決定得生淨土。不但彌陀加持我們,一切諸佛如來沒有例外,為什麼?是一個共同體,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一體哪有不照顧的道理!

  我們再看底下這一段,第七段,「因陀羅網法界門」。「以上微細相容門,明一重之相入相即,而未明重重無盡相入相即之義。」實際上是重重無盡,無法想像。這個境界,大乘經上常說「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就是你說不出來,你沒有辦法說,你也沒有辦法想,你想不到。我們中國老祖宗,佛法沒傳到中國來之前,說了這麼兩句話,跟這個意思完全相同。中國人講大小,大,多大?「大而無外」,找不到外,這講大;小呢?「小而無內」,重重無盡就是小而無內。今天科學裡面講宏觀宇宙、微觀世界,它都有界限的,佛法宏觀跟微觀沒有界限。為什麼沒有界限?他沒有起心動念,只要有起心動念就有界限、就有侷限;不起心不動念,沒有界限,真的是大而無外,小而無內。要想把這個事情表明,重重無盡的相即相入,這是諸法實相。「故假因陀羅網為喻」,用這個比喻來說,「以明此義」,顯示明瞭這一門的義趣。「因陀羅網者」,這給我們先說明這個東西,這是「帝釋天宮所懸之珠網」,宮殿裡面的一個裝飾品。誰的宮殿?我們中國人講玉皇大帝,他的宮殿。佛法講帝釋天,就是忉利天,忉利天主或者忉利天王都可以,他宮殿裡頭懸的珠網。

  古時候帝王,宮殿裡頭也有珠網,沒帝釋天這麼大、這麼莊嚴。大的寺院,因為佛菩薩是帝王的老師,歷代帝王很少沒有皈依三寶的,都稱佛菩薩為老師。所以佛菩薩的宮殿可以用帝王宮殿一樣的形式來建造,其他的是不可以的。這是皇上的老師,他尊師重道,所以他可以給佛菩薩宮殿建成宮殿式的建築,裡面有羅網。可是現在在一般寺院見不到了,我記得北京好像還有,北京是皇宮裡面,好像是銅絲編的。它的用意在哪裡?因為宮殿的建築,梁棟都是彩畫的,都是藝術品,高貴的藝術品,怕鳥在上面蓄窩把它破壞了。所以用銅絲編成網把它保護住,你可以看,你手不能摸它。在日本,有些寺院裡面還有,我在日本看過。但是帝釋天宮裡面這個羅網,網與網交叉的地方它繫的是寶珠,這就不容易看到。這些寶珠,見到光都有反射,這有反射光,那個反射的光就非常之美,你從任何一個角度去看顏色不相同。這個我們現在也常常見到,我們一般大的客廳,富貴人家點的燈,點的燈用的是水晶,水晶這些片或者是珠也有這個作用。因為光的角度不一樣,它的彩色不一樣,有紅的、黃的、綠的、紫的,各種顏色都有,它角度不相同。不是它有一定的,你從哪個角度去看,從這個角度看是紅的,這邊角度看它是藍的。其實它本身什麼顏色都沒有,我們曉得這是光線的折射,出現的這些彩色。

  每一個珠,這個房子裡面所有的都照在裡頭,它就像一面鏡子一樣,都照在裡頭。所以這一個珠,千珠之光彩都在它一個裡頭,它也在每個珠的裡頭,顯示出重重無盡的意思。所以,「網有千珠」,這寶珠,「互相映照」。「一一珠中」,每一顆珠「各現一切珠影,此是第一重之各各影現。而一珠中所現之一切珠影,復現於其餘九百九十九珠之中,是第二重之影現。如是千珠重重映現,無有窮盡,以喻諸法之相即相入,重重無盡」。他說這三重意思我們能理解。我們今天,大講堂裡頭、大的會議廳裡面,沒有這個羅網,沒有這些寶珠,但是有電燈。你看一個大講堂裡頭有多少支燈光,每一個燈光裡頭有所有一切燈光照著它,它也照見一切燈光,一個道理,光光互照。互照之光又融入一盞燈裡頭,而這一盞燈又跟所有的光融成一體。你細細去觀察你就明白這個道理。說明什麼?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法都是互相映照,都是相即相入,沒有一個是例外的。無論是精神現象、是物質現象,沒有一個不是相容相即的。那我們就曉得,我們跟釋迦如來、跟彌陀如來、跟十方諸佛如來,是不是相即相入?是的。不但相即相入,我們身上每一個細胞都跟他相即相入。細胞還太大,細胞再分細,原子、電子、粒子、夸克,到小光子,愈分愈細,統統相即相入。

  我們說一句,我身即是阿彌陀佛行不行?講得通。我這個身跟阿彌陀佛的身相即相入,它怎麼不是一,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我身即是釋迦如來,我身即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這話沒講錯,是事實真相。這是佛。回過頭來,往後面去看,我們這個身跟阿鼻地獄是不是相即相入?跟羅剎、餓鬼是不是相即相入?是,怎麼不是!跟樹木花草相即相入,跟山河大地相即相入。科學家給我們講三種現象,把整個宇宙萬事萬物全包盡了,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我們跟這三種現象統統相即相入。讓你從這些地方真正認識,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你傷害別人不就傷害自己?你破壞地球生態環境,那不就傷害自己?愛護別人這真正是愛護自己,自他不二,生佛不二,眾生跟佛不二。《華嚴經》上講的不二法門,確實是一體,只是你自己迷惑不知道、不認識,你分自分他彼此對立,自己跟自己過不去。

  我們也舉個比喻,眼睛跟耳朵對立,耳朵又跟鼻子對立,不就像這樣嗎?不合作。這一不合作就生病了,問題就出來了。法界虛空界本來是和諧的,本來是圓滿的,現在是不是還是和諧圓滿?是的,是我們自己錯誤的觀念,自惹麻煩。這個麻煩全是虛妄境界,不是真實的。惠能大師明心見性,看到真實的,告訴我們,真實是什麼樣子?本自清淨,一點污染都沒有。真的,他見到我們所謂隱密的那一面。我們今天見到是顯了的這一面,隱密那面沒見到,惠能大師障礙去掉了,隱密也見到了。顯了這一面是虛妄的,隱密的那一面是真實的;顯了這一面是阿賴耶,隱密的那一面是真如自性,沒有妨礙。阿賴耶全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確實沒動搖過,「本自清淨,不生不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自性是體,我們從體相用三方面來說,清淨、不生不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這是它的相,能生萬法是它的作用,體相用具足。體相作用都不可思議,這把自己真正的靈性找到了,禪宗所說的「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究竟圓滿的回歸自性,在我們這一生當中證得,這多幸運、多殊勝!大事因緣無過於是,在這一生遇到有多幸運,遇到我們就得圓滿成就,可不能把它放棄。

  我們看念老下面引《大疏》。「《大疏》云:若兩鏡互照」,兩面鏡子互照,「傳耀相寫」,這就是賢首大師造八角亭這個意思。清涼大師這兩句話是有根據的,賢首是他的老師,他老師讓皇帝建一個八角亭,看到重重無盡。「在本經中《寶蓮佛光品》云:眾寶蓮華周滿世界,一一華中」,每一朵蓮花,「出三十六百千億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億佛,一一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為十方說微妙法,如是諸佛,各各安立無量眾生於佛正道」。這些文字,初學的時候讀這個東西都認為是神話,但是對釋迦牟尼佛很佩服,為什麼?他能說得出來,我們都沒想到。佩服釋迦牟尼佛聰明,真高明,能想出這些形容詞,這不是普通人能想得到的。殊不知這不是想的,事實真相,本來就是這樣的。一粒微塵裡頭有虛空、有法界,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有宇宙,整個宇宙在哪裡?在一粒微塵裡頭。

  這個神話被現代科學家證明了,證明它是真的,不是假的。現代科學說的全息的概念就是這個,他用一張照片來說明這個現象。全息照片是怎麼照的?是兩道雷射光照射的時候,用照相機照出來的。但是這個照片沖洗出來之後你什麼都看不到,看到是一條一條的,必須要用雷射光照這個照片,就看到照片的畫面。奇怪的是,把這個照片剪成兩張,看每一張都是圓滿的照片,這就變成兩張了;把它剪成四張就變成四張,都是完整的,沒有一絲毫欠缺;你把它碎成一百片、兩百片碎片,每一張還是完整的。科學家稱為全息畫面,部分跟全體是一不是二。所以,每一粒微塵就像全息的碎片一樣,裡面的畫面是整個宇宙,一絲毫欠缺都沒有。《華嚴經》上,乃至於我們汗毛的尖端,這是正報最小的,汗毛的尖端,依報最小的是微塵,裡面都是圓滿的宇宙,一法不漏,全在裡頭。我們就想像到,佛有多少身?無量無邊身。回過頭來再想想我們自己,我們自己有多少身相?每一粒微塵、每個汗毛都有我們的身,都有我們活動的信息,全記錄在其中。

  如果我說我們有什麼隱密,外國人講隱私權,你隱到哪裡去?隱不到!心浮氣躁的凡夫,對他們可以隱,他不知道。放下煩惱習氣的人,你就沒有辦法隱瞞他,他全知道。我們從這個事實真相我們就相信,有佛菩薩知道,佛菩薩沒有煩惱,有鬼神知道、有天神知道,他們有煩惱,比我們輕。鬼神跟天神都有報得的五通,他不是修得的,他是報得的。所以墮落到幽冥界,鬼有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這五種他都有,能力雖然不大,比人是高明多了,人不如他。他受的業報,感受的業報,業報苦,消他的業障,受苦是消業障。

  這是舉佛的例子,佛能夠放光現瑞,光中化佛,佛又在十方世界教化眾生。像《觀世音普門品》所說的,眾生有感,菩薩就有應,感應道交法爾如是,決定沒有空過的,這叫普度眾生。上面第六門中已經說明「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億佛,是微細相容門,彼乃一重之相即相入」,我們前面學到的。「更徵其前後之經文,則可廣顯重重無盡之相即相入之妙義」,就是這一段所說的。知道相即相入,我們意念當中相即相入好懂,我們想一個人、想一樁事、想一樣東西,我們講腦海裡頭就有現相,這個相即容易懂。我們這物質身體,汗毛端這是物質,我們身上的細胞,細胞是物質,物質也是相容相即的,這個我們不懂。但是是真的,確實是相即相入,為什麼?因為境隨心轉。境是物質環境,是隨著意念在轉,意念相即相入,物質哪有不相即相入的道理!我們想一塊磚頭,我們跟磚頭相即相入;我們想一棵樹木,我們跟那個樹木相即相入,乃至於不同維次的空間沒有例外。妄想分別執著裡面有障礙,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沒有障礙,完全是相即相入。我們在煩惱當中是不是還有相即相入?是有,怎麼會沒有?只是自己不了解事實真相。

  六道凡夫都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過日子,這叫造業。《地藏經》上講的話是真的,不是假的,「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無不是業」,這話說真的。什麼時候不造了?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不造了。念佛人能做到,念佛人真把這個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一心專念阿彌陀佛,萬緣都放下,就不造業了。自己有了一定的功夫,你一定會幫助別人,幫助別人所有一切的造作是淨業。為什麼?因為你心裡只有阿彌陀佛,你幫助別人無論是作善作惡,不會染污阿彌陀佛,不會影響阿彌陀佛;就是你的心是清淨的,你的心不受外面境界影響,這叫淨業。善跟惡都是染業,不是淨業。念佛的人,心就是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心清淨的,所以這叫淨業。凡夫看不出來,有功夫的人看出來,真正能夠不受外頭環境的影響了,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就不會影響。你要以為外頭境界是真的,就影響;你知道外頭境界不是真的,就不受影響。心裡頭住定了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沒有,叫真修淨業。

  這個地方要記住,不是你不做工作,不是不問這個世間,什麼都問,什麼都不放在心上,高明在這個地方,叫妙用。不放在心上。提升自己的境界,幫助有緣的眾生,什麼叫有緣?能信就有緣,能願有緣,肯念佛的有緣,求往生的有緣,這有緣眾生;他不相信,他不能理解,這是無緣。無緣的人要幫助他種種子,種子是什麼?讓他看到阿彌陀佛,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見到阿彌陀佛的形像。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就知道造像的功德。造一尊很莊嚴的阿彌陀佛佛像供在那個地方,多少人看見了,所謂「一歷眼根,永為道種」,就把阿彌陀佛的種子種在他阿賴耶裡頭,造像的功德。這個世間有許多人願意做這個事情,好事,不是壞事。但是這個種子要起作用會要很長的時間,不在這一生。在這一生當中能起作用,最重要是教學,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經教學四十九年,有道理。每天講,講久了大家慢慢相信了。愈久信心就會愈深,為什麼?心愈清淨;愈清淨,生智慧不生煩惱,生智慧就明瞭了。所以這個教學的時間愈長愈好。清淨心現前,平等心現前,到覺心現前,這是三個階段。真正信心現前,肯念佛、肯求生,凡聖同居土;清淨信心現前,生方便土;平等覺心現前,生實報莊嚴土。

  平常我們學經教,印象很深,學了多年,悟梵是個例子。但是怎麼樣?不相信,所以她才會造業。可是阿賴耶裡頭印象很深,到臨終的時候見到佛了才真相信,那個不信一轉就變成堅定信心。這個要靠緣分,沒有緣分,雖有業習種子,沒有緣分依舊不起作用。她這個緣分就是這麼多人幫助她,我聽說念一萬多部《地藏經》,為什麼念?為她念的,給她迴向。經上講得很清楚,念經的人得七分之六的功德,念經的人得,迴向給她,她得七分之一。一萬部就相當可觀,一萬部的七分之一,這是真實功德。我們這個地方每天講經、分享,功德都迴向給她,她也是得七分之一。這是緣,這個緣她才能見阿彌陀佛,見阿彌陀佛才曉得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把過去所學的統統才起作用。

  沒有那麼長的時間學習,阿賴耶裡頭沒有那麼多的能量,沒有眼前這麼多人的幫助,你見不到佛。不見佛,你還有懷疑,你還不相信,見到佛之後斷疑生信,品位一下就拉高,從凡聖同居土就能拉到實報莊嚴土。不是偶然的。所以聽經,聽不懂也有好處,如果有這個緣它起作用。說明要多聽,如果要不多聽,釋迦牟尼佛何必四十九年天天講?你就想這個道理。他天天講,還不就是希望你天天聽嗎?你聽,對他沒什麼好處,對你自己有好處,分分功德都是成就自己。所以我們一定要曉得,我們的修學是為自己,不是為別人。阿彌陀佛慈悲到極處,原因是阿彌陀佛徹底明瞭我們跟他是一體,他跟我們相即相入,他知道,我們不知道。但是我們自自然然也跟他相即相入,我們不曉得,佛知道,我們在迷,他在覺。

  我們再接著看下面的文。「如是則極樂國中,有無數蓮,蓮放光,光現佛,佛現國土,土中又有無數蓮,蓮復放光現佛,每一蓮華喻一帝珠,如是蓮華周遍佛國。可見本經正顯《華嚴》因陀羅網重重無盡、事事無礙之玄門」。《華嚴經》上所說的這個意思,極樂世界有,而且非常明顯。我們讀了這個經文,現前就有相即相入的這種感受,就能享受到,說明這就不是假的。我們感受有淺有深,這個不一樣,但是真正冷靜下來,把一些境緣暫時放下,就能體會到。如果長時間沐浴在其中,你會感到法喜充滿,我們在現前就能享受極樂世界的氣氛,就能夠享受極樂世界的功德莊嚴。大乘經我們學了這麼多年,只要稍稍提示,我們會聯想很多,把無量之網愈看愈清楚、愈想愈明白。

  下面第八,「托事顯法生解門」。由上所說的重重無盡,「故塵塵法法皆是事事無礙法界」,這一句很重要。塵塵是講物質現象,法法裡面包括了精神現象跟自然現象,皆是事事無礙。為什麼?相即相入,確確實實它是一體。「故可任就一塵一事,顯此法界全體」,這就是全息的世界。任就,任何一塵、任何一事,沒有特別標示的;換句話說,一切法,法法圓融,法法自在,法法即是一切法的全體,就是整個宇宙。這都是說的諸法實相,說一切法的真相。方東美先生說這個經是哲學,這不是宗教,宗教典籍裡頭沒講過這些東西,完全講的是自性。

  所以佛法大乘,特別是大乘,肯定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佛是什麼?佛是究竟圓滿的智慧德相,這就叫佛。究竟圓滿的智慧德相是一切眾生本有的,不是從外來的,只是我們現在迷失了自性。怎麼迷的?佛說得很清楚,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就迷了。我們六根對六塵,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乃至意知法,這一接觸起什麼作用?就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叫迷惑,佛經上有個名詞叫起惑,惑是迷惑,迷惑起來了,心一動就迷了。所以我們要記住,佛在大乘教裡常講覺心不動,清淨平等覺,覺心是不動的。心像水一樣,佛在經上常用這個做比喻,水乾淨,沒有污染,水平靜,沒有波浪,這叫真心。它一動,動就起波浪,那就叫迷了;不動它能照見,它起的作用是照見,像鏡子一樣,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一起波浪,它還是照,不清楚,模糊了,浪愈大愈迷糊。所以,起心動念是第一重的迷惑,《華嚴經》叫它妄想,分別是第二重迷惑,執著是第三重迷惑,愈迷愈深,對於事實真相完全看不到。

  學佛,學大乘,要用什麼樣的心態?經題上標示得非常明白,「清淨平等覺」,你用這種心態你完全能明瞭,你一點障礙都沒有。我的心清淨平等,還沒有覺,你能夠見到一半,見到一半真相,另一半還是迷惑。真正把執著放下,於世出世間一切都不執著,你證得了阿羅漢,你對於事實真相了解有限。說得好聽一點,你能夠了解三分之一,三分之二還不知道。所以,大乘教裡教我們,這樁事情放下就是,問題肯不肯放下,放下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我們天天勸大家的,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放下,就生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裡法身大士。釋迦牟尼佛當年在菩提樹下為我們示現的,夜睹明星,大徹大悟,就是實報土的境界。惠能大師二十四歲,很年輕,在五祖方丈室裡頭,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這一放下,就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跟釋迦牟尼佛同一個境界。這個境界現前,那就是住實報莊嚴土,真的,不是假的。他的身還在我們這個世間,他的境界是實報土的境界。世尊是以佛的身分出現,惠能大師是以比丘身分出現,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所現身相是平等的,沒有差別。

  關鍵沒有別的,就在放得下,放得下的關鍵在看得破。看得破的意思是對事實真相真的明白、真了解了,佛所說的話真承認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完全明白了。我們對這句話有沒有明白?沒有,半信半疑。為什麼?真明白了你真放下,你就證果了。天天念這個文,天天在講,還是放不下,就是對這句話沒有完全肯定。所以一定要曉得,我對這句話還有好多問號在裡頭。真相信,哪有不放下的道理!真放下,還有什麼好留戀的!真放下的人還留戀六道,還搞生死凡夫,沒這個道理,沒有這麼傻的人。只有什麼樣的人搞六道輪迴?半信半疑。你不能說他不信,也不能說他是真信,這樣的人他才會搞六道輪迴。

  我們學佛的同修,大多數人都在這個階段,那怎麼辦?就是要幫助他們學習經教重要,不要學習別的,專學習這部經。學多了,學雜了,學糊塗了,不是學聰明,學糊塗了,很多!自以為是,實際上什麼也不是。古大德這是經驗之談,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你在一門上下十年工夫,就不一樣了。我們現在如果下定決心,就這一部《無量壽經》,我在這部經上下十年工夫,一心念佛,求生淨土,你說實報莊嚴土上品上生可能不可能?我敢說一句話,真可能!實報莊嚴土上品上生,這個地位高,不是等覺菩薩也肯定是地上菩薩,佛常常給我們講的八地以上,很可能。八地以上,宇宙之間的真相全看到了,不必聽佛說,全看到了。你所看到的,跟釋迦如來所講的完全相同,你可以出來跟釋迦牟尼佛做證明,佛講沒有一句是妄語。我們為什麼不幹?問題是,我想幹十年我還能活十年嗎?我有那麼長的壽命嗎?有,你真肯幹,佛菩薩加持你。你不肯幹,那你是業報身,你真肯幹你是願力身,佛加得上。你想幹十年佛就加持你十年,想幹二十年佛就加持你二十年。一切法從心想生,不是一定的,整個世間、整個宇宙沒有定法,千變萬化。我們在一切變化當中,我們的方向不變,我們的目標不變,我們的原則、原理不變,那就成功了。

  所以這句話很重要,「任就一塵一事」,隨便,任何一塵一事,都能顯法界全體,就是宇宙全體。「如《大疏》云:立像豎臂,觸目皆道」,你眼所見的全是。道是什麼?全宇宙的真相,佛學的名詞叫諸法實相。全宇宙的真相,你眼見的是的,耳聽的是的,六根所接觸到的全是的。「經中《菩提道場品》曰:又其道場,有菩提樹。復由見彼樹故,獲三種忍:一音響忍,二柔順忍,三者無生法忍。佛告阿難,如是佛剎,華果樹木,與諸眾生而作佛事」。清涼大師在《華嚴經疏鈔》上,「立像豎臂,觸目皆道」,佛在這部經上給我們介紹極樂世界,裡頭有一段介紹菩提樹,這個菩提樹是道場的菩提樹。也就是阿彌陀佛講經說法的講堂,講堂外頭有菩提樹,這是靠佛最近的。一切眾生見到這個樹就得三種忍,這三種忍一般講證果。三種不同的程度,因為眾生根性不一樣。利根的人,就是上上根人,他一見樹就得無生法忍,這是最高的,中等根性的人得柔順忍,下根的人得音響忍。樹是一棵樹,功德無量無邊,能叫一切眾生看到了都能提升自己的境界,提升多少每個人不相同。這是什麼?這就是前面所說的,一塵一事顯此法界全體,你在一塵一事裡頭看到全法界。這叫什麼?這叫大徹大悟!

  眼見明白了,耳聽明白了,還有鼻嗅香開悟了,舌嘗味開悟了,身接觸開悟了。這些完全顯示在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當中,那叫真會修行!外面的境界,無論什麼境界,逆境順境、善緣惡緣統統都幫助你提升,問題確實在你自己會不會。宗門的祖師大德常常測驗學生,「你會麼!」就問這句話。會,你得到是圓滿的。怎樣才會?清淨平等覺的心態就會了。我們見色聞聲,跟善財一樣,他見色聞聲開悟了,我們見色聞聲迷惑了。怎麼迷了?見色聞聲起了貪心、起了瞋恚心。合自己意思起貪心,不順自己意思起瞋恚心、怨恨心,你看起這個東西糟不糟糕!那個會的人,見色聞聲成就自己的定慧,這三種忍是定慧;也就是清淨平等心提升了,覺心提升了,覺是慧,清淨平等是定,定慧不斷向上提升,那不是煩惱。為什麼人家能提升定慧,我們提升煩惱?這個事情不能不好好去研究研究它。我們每天頭腦裡想的就是那些煩惱,就是貪瞋痴慢疑、怨恨惱怒煩,所以我們見色聞聲一定起這個東西,就這個。人家修行功夫深,把這個玩意兒放下了,心裡頭貪瞋痴慢疑放下,情緒裡面怨恨惱怒煩也放下,所以他每天造作的決定是仁義禮智信,決定不是殺盜淫妄,不幹這個事情。所以他所接觸的境界提升他的。我們所學的不一樣,心態不相同,因此端正心態就非常重要。要端正心態,你想想貪瞋痴慢疑能不放下嗎?這些菩薩給我們做示現,他們見到樹能夠獲三種忍,不可思議。我們見到這個樹,如果樹長得很好,愈看愈歡喜,又起貪戀,貪戀的心增長了;如果這個樹長得不好討厭它,把它砍掉,或者把它移走。不一樣,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反應的不相同。從這個地方我們就知道教學太重要了。

  中國老祖宗懂得教育,把這門事情看得特重。在一個家庭裡,家庭裡頭什麼是大事?把小孩教好是大事,頭等大事,其他都擺在第二、第三。為什麼?小孩教好了,代代都有人才出來,這個家庭會興旺。家庭的興旺要靠人才,能不重視嗎?國家的希望也是在人才。人才怎麼培養出來的?教出來的,「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祖宗千萬年前就這樣教導我們,我們把這些話沒聽懂。不懂,所以不重視它,甚至於把它忘得乾乾淨淨,還以為自己做得對,做得比祖宗還高明,現在災難來了。我們祖宗沒有遇到過這樣的災難,歷史可以做證明。今天社會的混亂,在中國歷史上找不到,任何一個朝代,即使在中國春秋戰國,那個時代是五百年的動亂,也不像今天。孔子、孟子、老子、諸子百家都出現在那個時代,講倫理、道德、因果的人多,學習的人多,相信的人多,所以雖然是動亂,它還是有個限度,沒有越軌。今天社會動亂,是倫理道德因果聖賢教育完全不相信了,所以這個動亂回不了頭來。春秋戰國的動亂,你看,到漢朝有文景之治,它能恢復。唐朝有貞觀、開元,乃至於到清朝都還有乾隆、康熙。出現過盛世,那是什麼?老祖宗東西沒有丟失。我們這一代是把老祖宗的東西全丟掉了,統統不要了,所以災難比從前不知道要嚴重多少。

  下面說,「佛告阿難,如是佛剎,華果樹木,與諸眾生而作佛事」。佛事是什麼?幫助眾生覺悟,這就叫佛事;幫助眾生回頭,這是佛事。「一見彼樹,可證無生」,為什麼?極樂世界的樹,實報莊嚴土裡面的樹,永遠不會凋謝。那個世界的一切法是化生的,確確實實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五劫修行功德之所成就。它只是心現,它沒有識變,識是什麼?妄想、分別、執著,它沒有,所以它只現不變。實報土的壽命是三個阿僧祇劫,真叫長壽。這麼長的壽命,人的身體、容貌沒有變化,不會像有衰老,那個地方沒有衰老,絕不是健康出狀況,永遠年輕,三個阿僧祇劫看起來是年輕人。沒有變化,所以叫一真。它那裡頭有真常,「常樂我淨」這四樣東西在那裡看到了。「常」是永恆不變。「樂」是沒有煩惱,什麼煩惱都沒有,煩心的事情都沒有。「我」是自己做得了主宰,得大自在。我們這個地方沒有我,做不了主,如果做得了主,我希望我的身體長命百歲,年年十八。做不到,你做不了主。極樂世界能做得了主,各個都是年年十八,一點沒錯,活了三大阿僧祇劫還是年年十八,沒有變化。「淨」是清淨,一塵不染。所以常樂我淨四淨德,在實報土就看到了,十法界裡頭有名無實,一真法界真的是這樣的。

  「一見彼樹,可證無生,是正為托事顯法生解之玄旨。」你看到萬事萬物都會覺悟,為什麼?看到它的真相。事是事物,見色聞聲,生解就是開悟。所以,「華果樹木,皆作佛事,亦復如是」。我們這個世間,花果樹木有沒有做佛事?有,是我們自己煩惱習氣太重了,我們看到只生煩惱,不生覺悟,不能說沒有。為什麼?前面我們學過相即相入,相即相入是一不是二。我們這個世界花草樹木,跟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也是相即相入,重重無盡,沒有例外的。只是我們粗心大意,看不出來,聽不出來,聞不出來,接觸也沒有感覺。什麼時候我們真正能夠接受、肯定了,遍法界虛空界跟我是一體,我對於一切法都有親身感觸,那就不一樣了。還是從經教上下手,我們經教不熟,要熟透;熟透,自己的心性就顯現出來。經教是個工具,它能把我們自性智慧、德相引發出來,所以它稱之為寶,叫法寶。沒有這種功能,怎麼能稱為法寶?佛不在世,經典是無上的法寶,一切要靠經典,佛在世可以靠他,他不在世,要靠他的遺教。

  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引用:http://ft.hwadzan.com/dv.php?sn=02-037-0045&lang=zh_TW

敬祝 諸大善菩薩 聞法吉祥 福慧圓滿

自如 頂禮 阿彌陀佛




台長: 自如
人氣(11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 個人分類: 淨空法師 |
此分類下一篇: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十六集)
此分類上一篇: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十四集)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