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三寶地】莠莠之口
雪公常言:「莠莠之口,足淆人心,人心混惑,天下之所以亂也。」莠者,是指秀而不實的敗禾。莠莠之口,也就是指醜惡之人,所講出來的話語。
人們的嘴巴除了用來進食,也用來說話,人們會因為嘴讒而胡亂進食,忽略了吃進去的東西,對身體有無損害?同時也會因為按奈不住,逞一時口快,而講出不得體及傷人傷己的話。嘴饞之害只是傷及個人健康,口無遮攔,其害恐不只是自己。不當的言語,是會傷人、傷家、傷國,乃至禍延子孫的呀!
⋯⋯
而偏偏在這世間,人們總是「貴耳賤目」的。也就是心中比較相信耳朵所聽到的,而懷疑眼睛所看到的。因為耳根是這麼地軟弱,所以西洋有諺言:「我們愛聽流言蜚語,人家說什麼閒話都一股腦兒吞下,到頭來發覺吃掉的原來是自己的理想時,為時已晚,而飽餐之後,我們非但沒有變得高大,反而變得更渺小。」
古語言:「一言興邦,一言喪邦。」得當的言語,足以定國安邦,反之則國破家亡。昔日,閔子騫在孔門中,以德行著稱,孔子曾讚美他誾誾中正,言必有中。且看他在年幼時,便講出千古傳誦的美言-「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小小年紀,雖受到繼母的苛虐,以蘆花充填寒衣,猶能不介意所受委曲,以友愛兄弟為念,這是何等胸懷!何等智慧!正因為這句話,保全了這個家。繼母更深受感動,而成為慈母。鄉里也傳為佳話,後人且作出「兩岸蘆花孝子心」的詩句來歌誦他。至於恣所欲言,教人不可違逆,那真是幾於喪邦了。
「有德者必有言」,有德性的人,講出來的話,從真修養流出,讓人煩惱蠲除,心智清朗,必能淑世興邦,利國福民。所以言語是人格的一面鏡子,你的思想、品格、個性、脾氣及修行功夫,全部都會從言辭中呈現出來。若斷定自己的言語,能夠像旭日般的為人帶來光明,像春風般的撫慰溫暖人心,那就放心地講,否則還是保持緘默的好。
《履三寶地》鞭鼓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