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科註 (第六集) 2011/10/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006
https://player.amtb.de/jw6/player.php?file=https://vod.amtb.de/redirect/media/mp4/02/02-037/02-037-0006.mp4&autoplay=true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淨土大經科註》第一百四十一面第四行看起:
「更以淨土諸經之中,唯此經備攝圓妙。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宗。以彌陀十念必生之大願為本。深明三輩往生之因,廣攝九界聖凡之眾。正顯持名念佛之法,直指往生歸元之路。是故此經稱為淨宗第一經也。」這是前言裡頭第六小段。在淨土諸經,現代人將有關古大德對於淨宗的著述編成了一套叢書,《淨土叢書》。這是近代在台灣毛凌雲居士,他用了很長的時間編輯這部書。毛居士我跟他認識,我們也一度同事,他往生了。最初印出來的好像是精裝本,有這麼厚,二十多冊,以後福峰它們重新做版,印出來大概有三十多冊。淨土宗的資料非常豐富。修淨土,真正發心弘揚淨宗,這套書一定要多看看。在這麼多典籍當中,只有這部經備攝圓妙,對於西方極樂世界方方面面的介紹,可以說是最為完備。
特別是黃念祖老居士這個集註,淨土諸經裡面最重精要的部分他都節錄下來,全在這部註解裡頭。這部註解,他取經論一共有八十三種,取古大德祖師的註解有一百一十種,總共有一百九十三種。所以這個註解是集註,集註《無量壽經》之大成。於是這個註解,這個經跟註是稀有難逢,讀這一部,把淨土諸經全部都讀到了。這個著作出現在世間是最契合現代人的根機。你說這麼多典籍,我們哪有時間去讀!放在書架,很大的一個面積。我第一次到北京去訪問他老人家,到他居住的地方去訪問。中午他招待我在他那邊用齋,我看到他住的房間不大,還比不上我們現在住的房間,我們現在住的這個地方還比他的大一點。那麼小的一個環境,非常擁擠,一張書桌,旁邊就是書架堆的這些書。我很驚訝,這些書從哪裡找來的?如果不是三寶加持,不可能蒐集這麼完全。在他那種環境之下,我們在國外、在台灣想蒐集這些資料都不容易。佛力加持,成就這一部巨著。老人說的,「唯此經備攝圓妙」。這個集註將這部經圓妙之光發揚光大,讓我們在讀這部經典,字字句句都感到有無量義。你們聽我的報告,跟大家的分享,遍遍不相同,這遍講的跟上面那一遍不一樣。為什麼?每年悟處不一樣,每個月的悟處都不一樣。我不敢講天天有悟處,但是月月有悟處,這個敢講。境界不相同,義趣無有止境。
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宗。宗,後面還有詳細說明,明宗論用的時候再說。在此地給諸位簡單的說說,宗這個字在中國有很多意思,最重要的有三個意思:第一個是主要的,第二個是重要的,第三個是尊崇的。你看中國自古以來,家是我們一生活動的核心,無論你做多大的事業,到最後落葉歸根,你得回老家。為什麼回老家?養老是家的一個主要的任務,育幼養老。所以中國人,確實真正體會到人生的幸福美滿。小時候家庭教養你,你不會失學。中國古代的家庭是大家庭,五代同堂。我們往上去,有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高祖父母;往下有兒女、有孫女、有重孫女、有玄孫,這九族,上下加起來九代,這一家人口就不少。一般普通的,普通家庭大概三百人上下,這麼大的家族。所以中國這個家不是小家庭,中國人講家外國人不懂,因為外國人沒有。
中國的家是個社會制度,有家長。你們看《紅樓夢》這個小說,那就是一個家庭,就描寫一個家庭,那家庭不是太興旺的。所以有當家的。它是一個社會制度,是個群體生活,所以沒有私人的自由。你賺錢,無論賺多少要歸公,你自己每個月的零用錢,像公家發薪水給你一樣的,所謂分份子,所以財產是統一來管理的。小孩你自己能教,可以,好教,你不能教的時候家族教。老的時候退休了回家養老,所以兒孫滿堂,你的晚輩,你看你的晚輩總有幾十個人,那真是天倫之樂。退休之後你要還有體力,就是在學塾裡頭,叫私塾,私塾就是家庭子弟學校去教學,做義工,把你的經驗,把你一生的故事、經驗講給小朋友聽,他就學會了。沒有不愛子弟的,這是大家庭的生活。所以心量要大,不能有自私,人人有自私,這家就會破,家敗人亡。所以你們看《弟子規》,小朋友有東西不可以私藏的,一定大家在一起玩,不可以據為私有,這家庭才會興旺。所以家有家道、有家規、有家學、有家業,業是事業。現在沒有了,這八年抗戰,我們中國最大的損失就是把家消失了,見不到了。
你看每一家有祠堂,祠堂是春秋祭祀、祭祖,平常空在那裡不用就辦學。所以這個私塾家學都辦在祠堂,祠堂平常就是學校。祠堂叫宗祠,用宗,宗是什麼?這一家最主要的,這宗祠,最重要的祭祀,慎終追遠,世世代代的祖先不忘記,春秋要祭祀。慎終追遠,民德歸厚,這是教育。小孩從小也得敬祖宗,敬祖宗哪有不孝父母的道理!祖宗距離我們遠了,我們展開家譜,始祖是誰?伏羲,伏羲是我們的始祖。那個時候還沒有文字,伏羲到神農,神農繼承伏羲的,這都是老祖宗,再到黃帝。伏羲到神農五百年,神農到黃帝五百年,一千年。黃帝到我們現代四千五百年。所以中國人常常說五千年的歷史文化,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現在應該可以肯定,漢族都是炎黃子孫,就是都是伏羲、黃帝這個體系下來的。黃帝有二十五個兒子,有四個妃子。二十五個兒子繁衍沒多久就有十四個姓,十四個姓氏,以後慢慢繁衍愈來愈廣。所以《百家姓》裡頭,四百多個姓氏,我相信應該全部都是漢族炎黃傳下來的後裔。這個家庭發展了五千多年,今天有這麼多的人口,一家人!一個老祖宗,我們要肯定。
現在在中國研究民族學的有袁教授,以前他也很感到沮喪,因為這門是冷門的學科,沒人重視。到我們要想建立萬姓先祖紀念堂,去蒐集每個族姓的資料。他就是搞這個東西的,他那裡有很完整的東西,搞了幾十年。告訴我們,不是百家姓,不是千家姓,中國的姓氏將近兩萬多個姓氏。第一批提供我們的資料,那時候他整理還沒搞完,第一批給我們就是一萬一千九百多個姓氏。我們在這裡成立萬姓先祖紀念堂,一萬多。所以宗,我們要認識宗的意思。
這部經是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宗。宗是什麼?修行的宗旨,也就是修行最重要的指導原則,你必須要遵守。上面一個是發菩提心,下面是一向專念。如果不發菩提心,沒有菩提心,只有一向專念,能不能往生?不能。只有一向專念,沒有深信切願,這往生不了。深信切願就是菩提心,這個確實很少人說過。一般我們看祖師大德說到菩提心,他的講解都根據經論。經,《觀無量壽佛經》,講菩提心,菩提心的體,至誠心;菩提心的作用,作用有兩個,一個自受用,一個他受用,至誠如何落實在自己,如何落實在待人接物。落實在自己叫深心。古大德的這個解釋,什麼叫深心?好善好德。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叫迴向發願心,自己所修學的功德與大家分享,不獨佔。這心量很大,等於說是有福與一切眾生共享。這利他不是自利。我們在這應該有將近二十年了,那個時候我在美國,華人在美國住久了,對中國文化逐漸生疏了,這樣講他不懂,不能理解。所以我就用經題,《無量壽經》的經題來解釋菩提心,這個很具體,一點都不模糊。菩提心的體我們用真誠,經上講至誠心,我用真誠兩個字。真就不是假的,誠則不是虛妄,真誠心。中國古人跟人講誠則靈,曾國藩先生將這個誠下了個定義,什麼叫誠?一念不生是謂誠。這個意思跟佛法講的意思一樣。佛教文化對中國讀書人的影響很大,以前讀書人沒有不讀佛經的,吸收經典裡面的智慧。
在佛法裡面,聲聞、緣覺都沒有菩提心。聲聞是阿羅漢,緣覺是辟支佛,這些人有能力超越六道輪迴,沒發菩提心。什麼人發菩提心?菩提心一發出來,就是圓教初住菩薩,圓教初住菩薩叫發心住。我們不能把這個意思錯會了,我已經發了菩提心,那你一發菩提心,你就超越十法界,這真的。就用曾國藩這個定義來說,誠,一念不生是謂誠,你能一念不生嗎?一念不生是什麼境界?放下起心動念,這叫真誠!不起心不動念。誰做到了?圓教初住以上做到了。二乘真的沒做到,阿羅漢只放下見思煩惱,塵沙、無明在,所以他不是菩提心。菩提心是什麼?見思、塵沙、無明統統都斷了,才叫真發菩提心。所以菩提心一發就是菩薩,法身菩薩,不是普通菩薩。普通菩薩是名字菩薩,有名無實,尊稱你菩薩,你不是菩薩。菩薩的標準在大乘,發菩提心才是菩薩。我們用十個字來解釋,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十個字裡頭最重要的是真誠,因為真誠是體,其他的是作用。清淨平等覺是自受用,自受用也是有等級的,對待人一片慈悲,叫大慈大悲。加上一個「大」,沒有條件的,無條件的慈悲。為什麼?發菩提心的人知道,遍法界虛空界,今天講整個宇宙的全體,跟自己是一不是二。所以慈悲稱之為同體大悲,遍法界虛空界跟我是一體,同體,沒有別人,是自己,叫同體大悲。無緣大慈,緣是什麼?條件,沒有條件。
慈是與樂,悲是拔苦,眾生有苦,我要想辦法幫助他離苦,幫助他得樂。用什麼方法落實?用教學,佛用這個方法幫助眾生離苦得樂。苦從哪裡來的?迷惑來的。因為你迷惑,你看錯了、想錯了,於是你說錯了、做錯了,這個錯就叫業。惡業錯了,善業也錯了,為什麼?惡業是在三惡道,善業是在三善道,出不了六道輪迴就是錯了,善惡都錯了。怎樣不錯?超越六道輪迴、超越十法界就不錯。超越六道輪迴還不肯超越十法界,這是什麼?二乘,聲聞、緣覺,他離開六道輪迴很滿意了,覺得很快樂。因為那個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叫四聖法界,那是淨土,六道是穢土,他到淨土他就很快樂,忘掉了再向上提升,忘了。所以佛要教他、要勸導他還有更高的境界,有更好的,那就勸他發菩提心。發菩提心是什麼?放下起心動念,菩提心是真心,就現前了。這個心一發,你看他就脫離十法界,到哪裡去了?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他到那裡去了。是諸佛如來的實報土,說實在話,也是自己自性裡頭的實報土,自性實報土跟諸佛實報土是一不是二。所以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居報土,這發菩提心的人,發菩提心不能不重視。但是像這樣標準的菩提心難,連證得阿羅漢果向菩提心來看還非常遙遠,我們怎麼辦?
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裡面把這個問題給我們解決了,他說沒有說得那麼深,沒有說得那麼玄,他說什麼?真信切願就是無上菩提心。我對這個淨土法門、這經典、阿彌陀佛我真信,我一點懷疑都沒有,我相信它真有,決定不是假的,懇切的願望我要求生極樂世界,我要親近阿彌陀佛,這樣的願望,蕅益大師說這就是無上菩提心。我們想想他的話對不對?有道理,那不是假話。你認真念佛真往生淨土,到極樂世界能說沒有菩提心嗎?沒有菩提心的人去不了。什麼人沒有菩提心?對淨土有懷疑,對阿彌陀佛名號不能深信。極樂世界沒有看到,是真的還是假的?這個世界還很美好,捨不得離開。阿羅漢住在淨土,釋迦牟尼佛的淨土,沒有發捨己為人的大願,所以叫小乘,不願意普度眾生。度眾生的事情太辛苦了,這個心發不出來,所以叫小乘,淨土是大乘。蕅益大師這話說得好,深信切願,老實念佛,對待別人真的是一片慈悲。我們看到許多老阿公阿婆,天天念佛,真的往生,走的時候瑞相稀有,站著走、坐著走的,一點都不假。你再去觀察看看他在世間的生活行為,待人接物慈悲,能夠捨己為人,真有慈悲!所以細細觀察,他符合,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真符合。你問他,他不懂,但是他全做到了,比懂得的人做得還徹底、還圓滿,他能不生嗎?
菩提心跟菩提行、跟菩提道是分不開的,所以有菩提心,肯定落實菩提行。菩提行是什麼?六波羅蜜。喜歡布施,喜歡守規矩,守規矩就是持戒,他喜歡守規矩,能忍辱、能精進,他不愚痴,他不懈怠。你細心去觀察,這個人的好處很多,符合大乘教裡面講的六波羅蜜,他不吝嗇,他不傲慢,謙虛,對人恭敬。遇到淨土法門他不懂,不是很懂,聽到阿彌陀佛他就喜歡。告訴他你念,好好的念,後來準有好處。當年倓虛老法師就在香港,老和尚晚年統在香港,在香港辦了個華南佛學院。老和尚的故事很多,他給我們講的這個故事,香港人都熟悉。鍋漏匠是他的師兄弟。鍋漏匠是諦閑老和尚的徒弟,中年出家,沒受過教育,現在所講的沒有文化,不認識字。補鍋、補碗這種行業抗戰期間我們見過,現在沒有了。鍋碗打破了還可以把它補起來,還能再用,現在打破就不要了,沒有人再用補鍋的這些東西。以前資源缺乏,很難得到,所以打破了,碎片撿起來,這補鍋的他能把它補好,還可以使用,做這個行業,非常辛苦。挑一個擔子,在農村裡面去找生意,不一定能找到。鍋漏匠生活太苦了。
諦閑法師跟他是小時候的玩伴,長大之後看人家也念過書,以後出家了,做和尚不錯,生活沒有顧慮,他就找到他,找到他一定要跟他出家,搞得諦閑法師沒法子。到最後賴著不走了,諦閑就跟他談條件,他說你要跟我出家我有條件,你能夠遵守可以,你不能遵守你還是到別的地方去。他說什麼條件?只要你聽話,我教你怎麼做你就怎麼做。他說那行,我都聽你的。因為他不認識字,學講經他沒有這個能力,年歲太大了,經懺佛事五堂功課他背不下來,人笨手笨腳,在寺廟裡面住人家會嫌棄他,他自己也住不下來。所以就在鄉村找了個小廟,小廟沒人住了,廢棄的小廟,讓他在那邊住、修行。只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告訴他,你就念這一句。他什麼都不懂,他真聽話,就乖乖念這一句。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再念。這個方法很好,他沒有拘束、沒有壓力,一天到晚就念阿彌陀佛,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念。念了三年,他也不告訴誰。在小廟裡面諦老給他找了幾個信徒,當地的信徒,送他一點米,送他一點糧食,讓他可以過生活。又找了一個老居士(老太太)照顧他生活,給他燒兩餐飯,中飯、晚飯老太太給他燒,早飯他自己做。就一句佛號,告訴他念下去準有好處。他也不知道什麼好處,老實,他也不問。
念了三年,這一天告訴老太太:明天妳不必給我燒飯,我要進城裡去看看些老朋友。真的到城裡去了,早晨一早就去了,晚上回來了,看看親戚朋友,歡喜回來了。回來之後又告訴她,明天不用燒飯了。老太太說,也許到城裡去了,還有些朋友還沒見到,可能明天又去看朋友去了。沒想到到第二天,老太太到廟裡去看看老和尚是不是出去了。到廟裡,廟沒有門,破廟沒門,走進去之後喊他,沒有人答應。他也有個小佛堂,供的一尊佛,他天天在那念佛拜佛。再看他的時候,站在佛前面,喊他不答應,走到面前細細一看,死了,站著死的。把她嚇呆了,人怎麼是站著死的?趕快去通知這幾個佛友、幾個居士,這怎麼辦?大家來一看,真的走了,站著走了。趕緊去通知諦閑老和尚。那時候走路,沒有交通工具,要走一天。告訴老和尚,老和尚來替他辦後事。一個往來三天,他站著三天,老和尚替他辦後事。老和尚讚歎他,你沒有辜負出家一場,你成就了,你比那個名山方丈、住持高多了,講經參禪的老和尚比不上你。就一句佛號,什麼都不懂,一堂經也沒聽過。六祖惠能大師還在方丈室聽了一堂經,我們估計兩個小時他應該聽一堂經。他一堂經也沒聽過,剃了頭也沒受戒,成佛去了!三年,一句佛號。他到城裡看什麼?向親戚朋友辭行,看他們最後一眼,他到極樂世界去了。倓虛法師常常用他這個師兄弟勉勵大家。真成就了,憑什麼?憑老實、聽話、真幹。你看不就這六個字嗎?一點懷疑都沒有,對諦閑法師那個信任百分之百。老和尚就教他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
他有沒有發菩提心?你們想想他有沒有發菩提心?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一向專念他做到了,有沒有發菩提心?有。他念佛裡頭有感應,他對諦閑法師那個信任,教他怎麼幹他就怎麼幹,叫真信切願。這種念佛肯定見佛。《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告訴我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見佛他當然願意跟佛去,這邊緣了了,佛來接引他。這個故事記在《影塵回憶錄》裡頭,《影塵回憶錄》是倓虛法師自述的自傳,他講他一生這些經歷,學生大光法師他筆記的。三十年前,我常到香港來講經,大光是個學經教的法師,所以緣分特別深,每一次到香港來我都到他小道場去應供,他請我吃飯。現在這批人都凋零了,沒幾個了。現在暢懷法師也是他們同學,暢懷年歲小,他們年歲大,大光還大我四、五歲的樣子。念佛是真的,不是假的,功德無比殊勝。鍋漏匠只用了三年時間,時間不長。在深圳,幾年前黃忠昌居士,這大家都知道,他聽到這些故事,我講經的時候提到。我曾經說過,在台灣有個法師問我,他看《淨土聖賢錄》、《往生傳》,裡面很多都是念佛三年就往生了,他懷疑,是不是他們三年壽命就到了?提出這個問題來問我。我回答他,不太可能,哪有那麼巧的事情,一個、二個可以,它太多了。那怎麼解釋?只有說他念佛功夫成了,他壽命不要了他就往生了。這個才能講得通,才能合乎邏輯。
像宋朝瑩珂法師,他念了三天三夜就把阿彌陀佛念來。佛告訴他,他壽命還有十年,等你壽命終了的時候佛來接引他。他不要了,他說十年壽命不要了,現在就跟你去。這講得通,一般念佛,念到功夫成片。什麼叫功夫成片?一天到晚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沒有雜念,這叫功夫成片,這就有能力隨時往生。你求阿彌陀佛來接引你,他真來,我有壽命不要了,我現在就想跟你走,他真來。心地清淨沒有雜念,聲聲佛號跟阿彌陀佛都有感應。真去得了!現在許多人都在講「2012」,二0一二就是明年了,我們念佛的同學用什麼心態來對待?要學鍋漏匠。我們學的東西比他多,我們對淨宗道理懂得多,沒有疑惑。一心念佛,求生淨土,我們不接受災難,災難太苦了,災難現前阿彌陀佛就來了,到極樂世界去了。這是最正確的心態,你還留戀這個世界幹什麼?身體都不要了。你能把這部經念通了、念懂了,你就恍然大悟,你就真正能放下,一心取得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在那個地方一生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一生成就,不必到第二生。我們可以做得到,每個人都能做得到,這個事情一點都不稀奇。大乘經裡頭佛常常講「萬法皆空」,《金剛經》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應該醒醒,醒過來,別再作夢了。這叫發心,真發心真念佛。
下面這一句,「以彌陀十念必生之大願為本」。為什麼能往生?就憑這一句。這是阿彌陀佛第十八願,臨終十念都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也見到過,早年在美國馬里蘭州,那時候成立了個華府佛教會,他們找我去做會長,我是他們第一任的會長。遇到一個居士,周廣大,還不能說居士,他沒學佛。是我們中國人,在當地開了個麵包店。人非常忠厚、非常老實,沒有宗教信仰,一家都沒宗教信仰。得了癌症,醫生放棄治療告訴他,他的壽命,癌擴散了,壽命應該只有一、二個月了。家人慌張,看求求有沒有感應,到處去求。以後找到我們這個佛教會,我們有熱心的同學去看看他,看他之後感到是沒有辦法救活,於是就勸他,跟他講極樂世界、講淨土,勸他念佛。他真有善根,聽了之後很歡喜,沒有排斥、沒有反對,當時聽了之後就告訴他的家人,不要去求醫、求治療了,你們統統念阿彌陀佛幫助我往生。念了三天,他就走了。幫他念佛的時候,助念的時候他就不痛了,那個癌很痛苦,他就感到很舒服,沒有痛苦,就見到效果。一心他就求往生,真的如願以償,他做到了。證明阿彌陀佛所發的願是真的,不是假的,十念必生的大願,第十八願。
深明三輩往生之因。三輩是講根性,眾生根性不相同,有上根人、有中根人、有下根人。眾生的緣不相同,善根福德不相同,但是能遇到這個法門,遇到就歡喜、就能接受,這個人了不起,這人不是普通人。就是經上告訴我們的,他在過去生中多生多劫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在緣成熟的時候,諸佛如來加持他能遇到這個法門,遇到他就能相信,遇到他就肯發願往生,這叫善根。遇到的時候肯念佛、肯求生這是福德,真有福報!《彌陀經》上「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他這三個條件都具足了。因緣,你看有這麼多善友幫助他、照顧他,給他助念,送他往生,這是因緣,三個條件具足。這個經上對於三輩往生之因講得非常清楚,深明,「三輩往生」、「往生正因」,這兩品裡頭說得詳細,念老的註解註得特別詳細。
廣攝九界聖凡之眾。九法界,九法界六道上面聲聞法界、緣覺法界、菩薩法界,這叫九界,最上面是佛法界。實際上佛法界也要算上,為什麼?這個佛天台大師六即佛裡頭叫相似即佛,他不是真佛。雖不是真佛,他的智慧、德能、相好很像佛。為什麼?因為他接受大乘的薰習,他能真信,他能依教奉行。為什麼叫他做相似佛?他沒有轉識成智,他還是用阿賴耶。但是用阿賴耶完全是正面,沒有絲毫負面的,正面是智慧,負面是煩惱。這種佛見思煩惱跟見思的習氣斷掉了,他沒有了,塵沙煩惱跟塵沙的習氣也斷了,也沒有了,有這樣的功夫。差在哪裡?無明煩惱沒斷。無明是起心動念,這個沒斷。起心動念難斷,大家一定要知道,起心動念那個念非常微細,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當中的一念。如果我們現在用秒為單位,一秒鐘能彈五次,那就乘五,乘五是多少念頭?一千六百兆,一秒鐘裡頭有一千六百兆個念頭。所以彌勒菩薩說,識念極微細不可執持。你沒有辦法執著它,你沒有辦法留住它,沒法子。確實是世尊在《楞嚴經》上所說的,「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它太快了!
但是這個現象被現代的物理學家看到了,發現了,這是屬於阿賴耶的三細相。他要能夠放下,轉過來,他就是真的成佛了。真成佛就不住十法界,到哪裡去了?真正成佛用真心,就是用真誠心。真正用真誠心,他到實報莊嚴土去了。所以我們用的是什麼心,自己就曉得,要有自知之明。我用真誠心就不在這個世間,不在這十法界裡頭,在這個十法界裡面統統用的阿賴耶。阿賴耶用得善,我們講正面的,純淨純善,用阿賴耶,就是四聖法界,釋迦牟尼佛的淨土;用錯了,用成負面的,那就是六道輪迴。六道裡面有善惡,善心善行三善道,惡念惡行就是三惡道,就這麼回事情。十法界不是真的,所以實報土是真的。
這個真妄它的標準是會變化的是假的,不會變化的是真的。這就說明十法界是剎那剎那都在變,變化速度之快就是一秒鐘裡面變了多少次?變了一千六百兆次,一秒鐘。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都是一樣的,一秒鐘裡頭產生一千六百兆次的變化,這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怎麼?真的不變。這叫一真法界,就是實報土,實報土不變。為什麼不變?他不用識了。《華嚴經》上講的心現識變,實報土只有心現,沒有識變,因為他把阿賴耶捨掉了,法相宗講的轉識成智,他已經把阿賴耶轉變成為智慧。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轉末那識為平等性智,轉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這叫轉八識成四智。所以它沒有變化,在一真法界,就是實報土沒變化。實報土的人是化生,化生不是從小孩慢慢長大,那不就有變化了?他沒有變化。化生那個身相跟阿彌陀佛完全一樣。實報土的人多,相貌都一樣,平等真法界,所以人沒有傲慢,也沒有自卑。你說傲慢,大家都一樣,你傲慢什麼?就完全相同,智慧相同,道力相同,神通、變化相同,福報完全相同。壽命長,多長?三個阿僧祇劫,這麼長的壽命。這麼長壽命當中一絲毫變化都沒有,沒有生老病死苦,沒有。這個地方你要不要去?學鍋漏匠就能去,他給我們做了個好榜樣。要去,不能不去!
美國人拍的這個電影,「2012」,好像現在這個光碟流通量很大,一般賣光碟的地方都能買得到。我們修淨土的人一個禮拜至少要看一次,提醒自己不能不去!我們不願意這個災難降臨在我們身上,災難來的時候阿彌陀佛就來接引,你說這個多自在、多快樂。一心專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比什麼都重要,這是真的,其他全是假的。
廣攝九界聖凡之眾,這就是十法界裡面四聖六凡,這個法門統統攝受,人人都有分,只要你肯相信,你願意去,阿彌陀佛一定來接引你。正顯持名念佛之法,直指往生歸元之路。直指,不走彎路,這是一條直捷往生,歸元就是回歸自性的一條大道,不是彎路,直路。是故此經稱為經宗第一經,這樣的緣故才稱它為淨宗第一經。我們特別感激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感激黃念祖老居士的集註,讓我們得到如此殊勝,直捷穩當、成就快速,這樣殊勝的法門。
我們再看下文,一百四十二頁第三行。我們這次的學習依舊是以老居士的註解為主,前面這個黑體字,大字是我過去講《無量壽經》,沒有全用他的註解,但是概要這一段,就是玄義這一段我完全是從他概要裡頭節錄下來的,現在也印在此地給大家做參考。如果不全講他的,就用這個摘要很好,所以這也印上去了。
「但此殊勝第一之淨宗寶典,竟在我國大藏中塵封一千餘年」。你看淨宗這麼重要的典籍,我們中國人學淨土,大概在魏晉南北朝之後都學《阿彌陀經》,很少人學《無量壽經》,沒人學,一千多年。什麼原因?「蓋由此經五種原譯,互有詳略,出入甚巨」,出入太大了,把一般人搞糊塗了,我到底依哪一部經?這五種原譯本出入太大,顯然它不是一個梵文的原本,如果是同樣一個梵文原本,五個人翻譯當然不一樣,但是它一定是大同小異,它不會有太大的出入,這個五種原譯本居然發生了很大的出入。這個地方舉出例子,「例如彌陀大願,在魏唐兩譯為四十八願,在漢吳兩譯為廿四願,在宋譯則為三十六願」。這個出入太大了,這到底依哪一個?從這個地方也就說明,這古大德說明,後面概要裡面會詳細跟諸位來討論。古大德認為,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為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不止一次,從這五種本子來看至少有三次。就是三次不同的講法,講的不一樣,每一次講的都記錄下來,都是一個版本。所以《無量壽經》的梵文本就很多,不是一種,佛多次宣說,這個情形沒有過的,只發生在這一種。換句話說,佛說一切經一生只說一遍,沒重複的,唯獨這部經是多次宣說。這顯示這部經多重要,如果不重要,佛為什麼講這麼多遍?這裡頭還有七種失傳了,如果七種要是在的話,可能還有很大的差異。所以祖師們說三次以上,一則就是還有七種失傳,絕對不會少於三次。這世尊多次宣講,顯示出釋迦牟尼佛慈悲特重,幫助眾生一生成就的這個願望非常懇切,不厭其煩,多次宣說。《阿彌陀經》就沒有這種現象,羅什大師翻譯的、玄奘大師翻譯的你去看,大同小異,一個是意譯,一個是直譯,沒有什麼很大的出入。這個經出入太大。
「遂使初心學者,專持一譯,難明深旨;遍讀五種,又感艱難」。這真的,尤其是古代。印刷術在中國是宋朝發明的,在宋以前書是怎麼來的?書是手寫的,全部都是手抄的,沒有印刷術。宋朝發明了刻字的版,那也很麻煩。但是中國古時候這個印刷一直到現在還保存著,很少了,金陵刻經處,我去看,木版雕的。現在用油墨,以前不是的,用松煙,一張一張的來印。所以你手要摸字的時候,手上都是黑的。真不容易!而且書的價錢很高,因為它是手工的。一個人一天要刷這個版,再把它切齊裝訂,大概一個人一天只能做個二、三本,你就曉得得到這部書是多麼困難。連王龍舒,宋朝他是進士的學位。在中國古時候的學位,現在學位是博士、碩士、學士,在中國古時候是秀才、舉人、進士,這都是參加考試的。進士學位最高,像現在的博士,舉人相當現在碩士,秀才相當現在學士。王龍舒是進士,讀書人,家庭相當富有,你看五種原譯本他一生只看到四種,唐譯的這個他沒看到。所以他的會集只是四種,那就不足,唐譯裡面有很多經文,很重要的句子,那個四種裡頭沒有。所以會集確實就成為必要,這個工作也不是容易做的。因為這樣的一個原因,所以許多人「於是多捨此經而專攻《阿彌陀經》矣」。所以《阿彌陀經》就風行了,為什麼?它沒有問題,也很簡單。但是對極樂世界講得不夠詳細。不詳細也能夠接受,不容易,也肯念佛,也能夠真信切願念佛求生淨土。
淨土宗在中國度人往生的,從東晉慧遠大師第一個提倡,建立了東林念佛堂,就是現在廬山的東林寺,那個是慧遠大師的念佛堂。志同道合一百二十三個人,發願在那地方念佛求生淨土,個個成就,不可思議。要知道,往生淨土就是阿惟越致菩薩,這還得了!世世代代相傳,在中國念佛往生的人有多少?這一千六、七百年,我們最保守的估計,不會少於十萬人。十萬人就是十萬尊佛!到極樂世界去成佛去了。禪宗我們的估計,達摩到中國來是單傳,禪宗真正興旺是從惠能大師開始,惠能大師一生,在他會下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四十三個人。上面都是單傳,一個傳一個,只有一個開悟的,在他會下四十三個人。惠能之後沒有了,這麼多人沒有了,大概有三、五個的,一、二個的,三、五個的。我們看《五燈會元》,一千七百人,《景德傳燈錄》,禪宗裡面會合起來,我們保守的估計應該三千人的樣子,三千明心見性,也達到了阿惟越致的層次。沒有淨宗那麼多,淨宗最保守的十萬以上。教下的大開圓解。
佛法到中國,在中國成就輝煌,超過印度。為什麼?中國這一塊土壤最適合佛教的發展。因為佛教是師道,這個諸位一定要搞清楚。現在佛教搞成宗教叫冤枉,奇恥大辱,怎麼會變成宗教?現在人提起宗教叫迷信。如果照中國宗教這兩個意思來講,那佛教是真正的宗教。宗,前面給諸位說了,三個意思,主要的、重要的、尊崇的,教是教育、教學、教化。宗教兩個字合起來怎麼講法?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學,尊崇的教化。那用這個定義,佛教當之無愧。佛教裡頭沒有神,宗教裡頭頭一個要有神,創造宇宙的神,佛教沒有。佛教釋迦牟尼佛什麼身分?老師,跟咱們中國孔老夫子地位一樣。中國人尊重孔子為至聖先師,佛門弟子尊重釋迦牟尼佛為本師,自稱弟子,我們跟佛的關係是師生關係。釋迦牟尼佛是人不是神,菩薩是人不是神仙。菩薩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覺有情。我們是有情眾生,他是覺悟的有情眾生,我們沒覺悟他覺悟了,是這麼個意思。菩薩是佛的學生,早期的學生,跟我們的關係是學長,我們的老學長。老學長修得很好,他很有成就,他也有能力教我們。所以佛是教育。
隋唐時代,中國把這個釋迦牟尼佛的教學正規化了。佛陀一生在世就像私塾教學一樣,沒有立制度,私塾形式,沒制度的。到中國來就正規化、學校化了,就是叢林。叢林是什麼?就是現在的大學。把它正規制度化。叢林裡面就分科、分規矩了。叢林的方丈、主席就是校長,下面三個綱領執事就是三個部門,第一個管教育的,現在的教務長,叫首座和尚,他管教務;第二個訓導,訓導長佛門裡面叫維那;第三個總務長,佛門叫監院。你看看現在一般大學它也是這個分法。唐朝時代,馬祖跟百丈他們兩個人把佛教,那在中國算是一次革命性的,正規化了。我在初學的時候,那時候沒出家,方東美先生跟我講過這個問題,他說中國佛教要能夠再興旺起來,一定要恢復叢林制度。叢林制度是中國佛教,印度沒有。叢林裡面它開很多科目,所以首座和尚,首座很多,首座就是教授,稱首座和尚那是教務長,稱首座阿闍黎,這就是教授。分座講經,這個分座就是分科,這個教室講《華嚴》的,那個教室講《法華》的,那個教室講法相的,那邊教室講《楞嚴》的。每個經教它都有教室,有專門教授來負責講解、來教導,外面學生來專修,所以叢林是大學。你們的基礎教學是在你們自己道場完成,進入叢林那就是上大學。它是學校,怎麼現在搞成這個樣子!
中國古代帝王不迷信,從外國引進來的,對自己國家決定有利益,沒有利益怎麼會請人家?請來之後拜他為老師,真材實學,絕對不是提倡迷信。這樁事情,英國湯恩比博士說得很好,這中國古人心量大,能夠包容異族文化。就是指佛教,它不是中國文化,印度的,能包容。而佛教豐富了中國本土文化。為什麼?儒學佛,道也學佛,真的把儒道境界都大幅度提升了,佛用儒、用道做基礎,不用小乘了,所以這三家混合成一體。本來佛是獨立一個派系,它由小乘到大乘。中國人也很厲害,小乘不要了,直捷入大乘。那怎麼辦?用儒跟道代替小乘。所以講中國傳統文化離不開儒釋道三家,少一個都不行。中國這幾千年來,佛教傳到中國兩千年了,兩千年的社會長治久安就靠這三家。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曉得。既然出家,或者在家學佛,就是佛的真實弟子,有使命、有責任把佛教興起來,回歸到教育。一定要記住,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三十歲開悟,開悟之後就教學,七十九歲圓寂,講經教學四十九年,沒有一天休息。它是教育,與宗教怎麼樣都連不起來,至少宗教有個禱告,佛教裡頭沒有禱告。
經懺佛事到底怎麼回事情,誰搞出來的?我那個時候曾經問道安法師,台灣的一個長老。因為他早年在台灣辦了一個大專佛學講座,利用星期天,每個星期天上課,這大專學生來學佛的,人數不少,最高的時候有八百多人。他請我去做總主講,所以我跟大專學生結的緣就很深。最早大專講座是台中李老師辦的,我跟這些學生自然就有緣分。以後到台北,道安法師搞這麼大的規模,找我去做主講,所以海外的緣就結得深。以後這些人在國外留學,每個大城市都有,所以我的法緣就殊勝,他們就找我、約我,海外輪流去講一圈,一個地方去講一個星期,大概就要花七、八個月。廣結法緣。結法緣好不好?也有好處,對自己有好處,對別人好處不多。為什麼?一日暴之,十日寒之,很難成就。所以李老師就說過我,你這個到處走對你自己有好處,對別人沒好處,我說我知道。怎麼樣對別人才有好處?住在一個地方不動,長期間教學就有好處。他老人家做出來了,在台中,一住到台中三十八年沒搬過家,就住在那個地方。確實他沒休息,但是他的課程並不密集,在台中講經一個星期只講一天。我向他老人家請教,為什麼不多講幾天?聽眾沒時間,大家都忙著生活。一個星期一天,他用這個方法,聽眾沒時間。
我跟他老人家想法就不一樣,所以我到台北,我一個星期講五種經,一天講一種。他喜歡聽《地藏經》的,《地藏經》星期一講,每個星期一來聽;星期二我講《彌陀經》,學《彌陀經》就到星期二;星期三講《無量壽經》,講不同的經。聽眾人多少沒有關係,三個五個都可以,十個八個都不少。所以我就天天講。講的時間長,講的時間多,講的種類也多,講了幾十種經論。我用這個方法。在海外,這個經不能講大經,大經講一品,或者在裡面取幾段,精彩片斷。因為外國人真的沒有時間,工作非常忙碌,一個星期只有兩天假,星期六、星期天不上班,但是星期天的下午他要準備第二天工作。所以他們的時間,星期五的晚上、星期六一天、星期天早晨,就這個時間,非常難得。你時間不能抓緊、不能配合他就沒法子,一定要配合他們,隨緣。所以講的東西多、雜,他們喜歡學什麼就給他們講什麼,而且精要簡單,也不能細講。
所以我們採取用網路,我們用網路大概有十幾年了,這個就沒有限制。二00三年元旦開始,陳居士今天在此地,她搞了衛星。我不敢相信。用衛星來傳播,這個理念是方東美先生說的。我那時候跟他學經教,他就告訴我,這個工具非常好,要留意,如果有機會一定要用這個工具。這是個好工具,但是一般電視台它所播的內容是負面的,那就害眾生。曾經我聽他談話,他是給教育部一些官員,官員到他家訪問,那天正好我也在他家。台灣提倡復興中華文化,所以教育部的官員向他請教用什麼方法可以落實。他聽了之後很嚴肅,沉默了有五分鐘,然後告訴大家,真正想復興中國傳統文化,第一樁要辦的事情,台灣那時有三個電視台,關閉,還有無線電的廣播統統要關閉,報紙、雜誌要停刊。這些官員聽了之後,他說老師,這做不到。他說這些東西天天在破壞中國傳統文化,有這些東西文化怎麼能復興?這話講得很深刻,我記得很清楚。以後那些官員曾經問,那時候美國是鼎盛的時期,這六十年前,美國國運是最盛的時期,世界第一強國,他們問了一句話,羅馬也是會亡國,他說美國這樣興盛,將來一定也會亡國,亡國第一個因素是什麼?老師一點考慮都沒有就說電視。就發出這個警告,告訴台灣,你們要小心,台灣現在已經開始走壞了,如果走了美國路線,台灣就完了。
電視教人什麼?殺盜淫妄,倫理道德沒有,正面的東西沒有,全是負面的,你把人都教壞了,叫人心壞了。人心怎麼壞了?電視教壞了,網路教壞了。所以今天全世界的災難怎麼來的?電視跟網路。沒有這樣的東西,這些東西送到你家裡,誰不看?從一家老少天天都看,天天接受這個教育,全是負面的,怎麼得了!所以到最後整個世界毀滅。這是講到弘法,現在很苦、很艱難,人心壞了,我們要明瞭。
「清初彭紹升」,就是彭際清居士,他說,「此經闡揚者少,實以無善本故」。這是真的,說的是真話,「誠哉是言」,他說的是真正實話,沒有好本子。《無量壽經》在日本的弘揚比中國殊勝得多,中國《無量壽經》註解只有兩種,日本大概有三、四十種。可見得隋唐時代,日本這些出家人在中國留學,他們大部分是善導的弟子,跟智者大師學天台的,浙江天台山智者大師弟子,他們對這兩個人非常尊重。學《無量壽經》,但是他們也只選了一種本子,五種原譯本選魏譯的,康僧鎧的本子。因為這五種原譯本康僧鎧翻譯的好讀,文章比較順,也很清楚,所以大家喜歡這個本子,日本幾乎完全都是用這個本子。現在他們的註解在《卍續藏》裡面有二、三十種,還有沒有入藏的日本這些大德。我現在是請開林法師,在日本蒐集日本的古註,把它做一個專集,《無量壽經》日本著述的本子,值得專攻《無量壽經》的同學可以做參考,多看看日本這些高僧大德,看他們的著作。
「是以宋王日休」,王龍舒居士,「清彭紹升」,就是彭際清居士,「魏承貫」,魏默深,這三個人,「等大居士,均為宏揚此經,先後而有會本與節本之作」。王龍舒居士這第一個會集本,彭紹升他做了個節本,採取康僧鎧的本子,把它刪減了做成一個節本,做得好,文字很通順。魏默深,就是魏承貫,他是咸豐年間人,也就是慈禧太后這個時候,他有一個會集本,五種原譯本統統都有。這個本子不錯,確實超過王龍舒的本子。我這個地方沒有,這個本子我們也把它印出來了。夏蓮居會集這個本子最早就是用魏默深的,用魏默深的本子重新校訂、補充,最後還是覺得不太妥當,為什麼?把人家東西改得太多了,這就不好。所以重新再會集,就是現在這個本子,這個本子才真正是《無量壽經》最完備的會集本,我們能夠遇到不容易。現在人的福報大,超過過去,這講我們的緣多深。這是善根福德,這是無量劫來,無量諸佛如來的加持讓我們讀到這個本子,讓我們遇到,這一生當中是決定可以成就。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引用:http://ft.hwadzan.com/dv.php?sn=02-037-0006&lang=zh_TW
敬祝 諸大善菩薩 平安吉祥 福慧圓滿
自如 頂禮 阿彌陀佛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