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11-19 12:17:44| 人氣54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開啟智慧寶藏的鑰匙(第三十三集)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文言文—開啟智慧寶藏的鑰匙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三十三集)  2010/10/30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55-028-0033

  諸位長輩、諸位學長們,大家下午好,午安!我們接著上一次上的「祭十二郎文」,這是有關叔姪之間的情感,是韓愈哀悼他的姪子十二郎的一篇祭文,在八十六頁。前面文章主要提到,描述韓愈小的時候跟這個姪子相依為命,他們韓氏的兩代人,就剩他們兩個人了。在孫字輩就剩十二郎,在子字輩就剩他而已。所以整個家道是非常的衰敗,是比較形影孤單的一個狀況。後來又敘述到,他們在成人之後,三聚三別,都沒有能夠團聚在一起。所以韓愈先生也很努力,在工作積累因緣,能夠把他的姪子,還有他的一家人,召來一起共聚。正規畫這樣的發展、努力這樣的發展的時候,他這個姪子十二郎就去世了,只有二十多歲而已。所以在這麼突然的一個噩耗到來,韓愈先生在祭文當中也流露很難接受。他覺得自己年齡比較大,應該是他先走,怎麼會是年輕的先走?而他的哥哥韓會很有德行,怎麼他的孩子沒有能夠得到他父親的庇蔭?所以在思惟這些事情,就非常感嘆人生的命運。這是我們上一次講到的。韓愈先生還感嘆,死後假如還有知的話,那分離的日子就不多了;假如死後是無知,那悲傷日子也不會太久了。這都是在極度傷悲當中流露的情感。

  我們接著八十八頁看下一段文。這一段文還是在懷疑十二郎是不是真的死了?到底是什麼原因?怎麼可能這麼年輕就死了?其實人生在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往往這個事情會在腦海裡一直迴盪,想不通。所以韓愈先生就說到:

  汝去年書云。】

  『書』就是寫信來,來信說到:

  比得軟腳病。】

  『比』是近來,最近得了這個病。『軟腳病』一般是因為有腳氣、有濕氣,缺乏維他命B,就比較可能會得這樣的病,當然也是在比較潮濕的地方,比較容易得。

  往往而劇。】

  『往往』就是常常,感到症狀很厲害,病的症狀。所以這個『劇』就是加劇、厲害的意思。結果回信的時候寫到:

  吾曰。是病也。】

  這種毛病:

  江南之人。常常有之。】

  江南一帶比較潮濕,得到的人也比較常見,所以就沒有覺得是太嚴重的事情,沒往心裡去。結果韓愈先生心裡想,應該不是什麼嚴重的事情。

  未始以為憂也。】

  『未始』就是未嘗,未曾覺得這個很嚴重,不認為這個病很嚴重。接著他說:

  嗚呼。其竟以此而殞其生乎。】

  『嗚呼』是很悲傷。難道、竟然是因為這個,『以此』就是這個軟腳病,難道真的是因為這個病,『而殞其生乎』,「殞」就是死了,死亡。這個『生乎』還是懷疑,難道真的是因為這個病就死了嗎?會這麼厲害嗎?

  抑別有疾而致斯乎。】

  『抑』就是或者,或者『別有』,其他的疾病,才會『致斯乎』,就是到死的這個地步。這個「斯」當如此,當已經殞其生,就是死亡。這個斯其實跟上一句很有關係,而殞其生乎,所以下一句是「而致斯乎」,其實就是致殞其生這個情況。所以這些不能接受十二郎已經死了的想法一直在那裡盤旋,怎麼可能會是這樣?

  汝之書。六月十七日也。】

  可能十二郎最近寫信給韓愈先生是六月十七日。

  東野云。】

  『東野』是韓愈先生的朋友,叫孟東野(孟郊),這也是當時候一個著名的讀書人,也是詩人。「東野」告訴他:

  汝歿以六月二日。】

  『歿』是死去,死去的日子是六月二號。

  耿蘭之報無月日。】

  『耿蘭』是韓愈先生的僕人,他報回來的情況也是說十二郎去世了,但並沒有指出時間。接著講:

  蓋東野之使者。】

  大概是孟郊派去的使者。

  不知問家人以月日。】

  沒有問十二郎家裡的人,沒有問清楚什麼時間去世的。

  如耿蘭之報。】

  『耿蘭』回來報告情況。

  不知當言月日。】

  也不知道要說明日期,應當要說明日期才好,他也沒有講。

  東野與吾書。】

  他心裡想到,可能是這個朋友『東野』,『與吾書』就是寫信給我,寫與我的時候。

  乃問使者。】

  在寫的時候,問去的這個僕人、派遣的人,問他,十二郎到底是什麼時候死的?

  使者妄稱以應之耳。】

  使者可能,這個『妄稱』就是隨便回答他罷了,就是隨便回應一下而已。所以這個死期都還搞不清楚是什麼時候。

  其然乎。】

  是這個樣子嗎?因為這都是他的推斷,是不是這些情況?

  其不然乎。】

  還是不是這樣?所以面對十二郎的去世,在精神上還沒有很能夠接受、很能夠穩定下來。接著下一段主要談到的是安慰死者的心。我們接著看經文講到:

  今吾使建中祭汝。】

  他派遣『建中』去祭奠十二郎。『汝』就是祭祀你的意思。

  弔汝之孤。】

  『弔』是指弔唁,去慰問死者的遺族。『孤』就是他的遺族,主要的還是他的後代,他的兒女。

  與汝之乳母。】

  因為十二郎才二十多歲,他的乳母還在,這是長輩,也都是要非常關注、關心。

  彼有食。可守以待終喪。則待終喪而取以來。】

  『彼』就是指韓愈的這些親人。『有食』,「食」是指食物,延伸就是他們假如能維持生活。「彼有食」就是有得吃、有得維持整個生計的話,『可守以待終喪』,可以守到喪期結束。然後『則待終喪』,等到這個喪期守完之後,『而取以來』,就是把他的這些親人再接到他這裡來一起住,他來負責照顧。因為考慮這些親人心情也是很哀悼,也是有可能希望能夠把這個喪守完。

  如不能守以終喪。】

  如果他們的生活能力不行,不能守到喪期結束,現在生活就已經很難維繫的話。

  則遂取以來。】

  『遂』就是馬上,立刻把他們接過來。

  其餘奴婢。】

  其他這些僕人。

  並令守汝喪。】

  可以叫他們把喪期守完。

  吾力能改葬。】

  我的能力假如能夠讓你,這個『改葬』主要就是讓死者能夠回葬到自己的祖墳。

  終葬汝於先人之兆。】

  『兆』就是墳地的意思,祖墳。

  然後惟其所願。】

  『然後惟其所願』,然後才能了卻我的願望。因為內心對十二郎已經覺得很多的虧欠、很多的遺憾,人都已經去了,希望盡自己的力量,最後能讓他改葬回自己的祖墳。所以安死者不要擔心他的家人,最後也能圓他落葉歸根這樣的一個願望,這是安死者的心。接下來整個就講到韓愈先生的一個心情。說到:

  嗚呼。】

  『嗚呼』是悲傷的一種感嘆。

  汝病吾不知時。】

  你生病我不知道什麼時候、什麼情況,我不了解。

  汝歿吾不知日。】

  你死的時候我也不知道日期。

  生不能相養以共居。】

  你活著的時候我們不能,這個『相養』是互相照顧,『共居』是共同生活在一起,所以『生不能相養以共居』。

  歿不能撫汝以盡哀。】

  死的時候,『歿』是死的時候,又不能夠撫摸著你的遺體,『盡哀』就是表達哀痛。死的時候又不在身邊。

  斂不憑其棺。】

  『斂』是大斂,亡者要入棺木,這些至親站在棺木旁看著他入殮。這個『憑』就是靠近。

  窆不臨其穴。】

  『窆』就是棺木埋葬入到墓穴裡。棺木埋葬入墓穴黃土中,我又不能親自在現場,他人都不在。

  吾行負神明。】

  『行』是指自己的行為、品行;『負』是對不起神明。感覺自己沒有盡到責任,對不起神明。

  而使汝夭。】

  使你短命了。這是自責自己。

  不孝不慈。而不得與汝相養以生。】

  又覺得自己『不孝』,十二郎是晚輩,他沒有照顧好,感覺對祖先,甚至於對十二郎的父母有愧。因為是十二郎的母親親自把韓愈先生撫養長大,韓愈先生很小父母就不在了,他的嬸嬸就像自己的母親一樣,他又沒有把她的孩子照顧好,他很內疚。『不慈』,因為他是叔叔,他也覺得不夠慈愛。因為我「不孝不慈」,而不能『與汝相養』,還是生活在一起。『以生』,這個「以生」就是能夠生活在一起一輩子到老。這個生是指生活在一起到年老。

  相守以死。】

  不能生活在一起,又不能互相照顧到死。現在又變成:

  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

  天涯海角,這是形容相離已經非常遙遠了,天人永隔,一個生,一個死。所以:

  生而影不與吾形相依。】

  活著的時候身影不能跟我的形體生活在一起。這個『相依』是互相依靠。

  死而魂不與吾夢相接。】

  死的時候,你的魂魄又沒有到我的夢裡來相會。『相接』就是來相會。

  吾實為之。其又何尤。】

  『實』就是實在;『為之』就是我造成的。會變成這個樣子,實在是我造成的,我的過失。『又何尤』就是又能怨誰?「又何尤」就是沒有人可以怨,只能怨我自己。

  彼蒼者天。曷其有極。】

  『曷其有極』是《詩經》當中在「唐風.鴇羽」這篇裡面有一句這樣的詩句。《詩經》的「唐風.鴇羽」,這個字念保,裡面提到「悠悠蒼天,曷其有極」?這是「曷其有極」的出處。而在這裡,韓愈先生講到『彼蒼者天』,其實是向著蒼天在述說,「蒼天!曷其有極」。其實這個極就是那種極限,感覺到這件事情,就是十二郎去世了,他很難承受,覺得這個打擊太大了,自己真的不知道能不能熬得過來。這短短的一段文字,從「嗚呼!汝病吾不知時,汝歿吾不知日」,到「彼蒼者天,曷其有極」,用了十一個「不」字,從這裡也感覺到,韓愈先生對自己的自責,跟覺得愧對十二郎。

  我們讀這個祭文讀到這裡,確實感覺到很傷悲。而其實,人這一生不可能避免死亡,大家有沒有見過不死的人?不可能!所以人生的苦當中就有一個愛別離苦。這個別,死亡,一般的人覺得是永別,覺得很苦。那誰這一生沒有遇過生死離別?所以很多的人在面臨人生的生死,有些人就會去找答案,人死後會去哪裡?可能就走上修道的路了。就像三千多年前,印度的王子悉達多太子,他看到人世間生老病死的狀況。其實,人終究要面對這些事情,他沒有搞清楚,人生怎麼可能明白、可能快樂?所以十九歲就去求道了,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所謂如何離苦得樂。有一些人,他是走入宗教去尋求答案。所以,其實面對生死這個問題,是每個人都會要面對的。

  諸位學長,你們都心理上準備好了沒有?不管是面對他人的死亡,還是面對自己的死亡。大家心裡會不會想,今天怎麼講死?今天本來就講死,而且說實在的,這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別講這個話題了,別講了。別講就解決問題了嗎?所以人生不知道在忙什麼?忙到最後,很多重要的問題,都沒有搞清楚,就糊裡糊塗又走了,也不知道去哪了。所以在人生忙、盲、茫。忙著去幹什麼?死!這句話很有哲理。為什麼?人從生下來只有一件事情沒有停過,就是走向死亡。是!哪個人不是往那個方向走?所以如何不死,這就是人生的大問題。如何了解生死?這個大家隨各自的因緣,可以從佛教裡得到答案,或者您有信其他的宗教,也要趕緊把它搞明白。說實在的,人知道死後要去哪裡,他的心才真正能安!他走的每一步,他沒有擔憂、沒有恐懼!你看很多癌症病人,一知道自己有癌症,就活不了多久。為什麼?嚇壞了,突然不能接受,心情更不好,惡化。假如他不怕死,「得癌症了,那我有好地方要去了」,結果反而死不了。所以人生這個問題早點搞明白,隨時都不擔心無常的到來。

  我在教小學以前,跟陳真老師學習,她那個時候教書也是三十多年了,今年已經是四十三年了。她去年初,癌症末期,大腸癌。然後她得到躺在醫院,所有親朋好友沒辦法接受,太突然,都很傷心,反而是她在那裡勸人家,「你們別哭了,沒事」,她自己不擔憂死的問題。然後她的姪子就怕她,就走了。她不怕死,來就來了。她姪子不希望她走,然後就趕緊打電話給我,她姪子覺得我幾句話可能可以勸陳老師就別死了,他就趕緊跟我聯繫。我一開始接到電話的時候,因為陳老師她父母都九十多歲了。所以我一開始聽的時候就覺得,她的父母,應該是她的父母。結果傳來的話說,不是,就是她本人。我也嚇了一大跳,就到醫院去看她。而確實,她面對這個癌症的時候,一點恐懼都沒有。

  結果開完刀,沒有化療,開始自己調養,調養了幾個月就好了。去年初得癌症末期,到了去年的九月,又上講台教書了,又教了一年。今年七月,我們還請陳老師在台灣向教育界的這些老師講課。我就是跟陳老師講,妳還有任務,妳不能死,這些這麼寶貴的經驗,妳這麼走了,怎麼行?來來來,回來回來。所以一調養好身體,這個緣分就出現了。然後陳老師覺得,這個ㄅㄆㄇ(玻、坡、摸)是整個華文的正統,現在的漢語拼音都是用abcd,這個念不出來的。所以她在過年後九號,會到馬來西亞來,我們就請她把ㄅㄆㄇ(玻、坡、摸)的課程給我們講一遍。另外,她說好不容易來馬來西亞一次,另外就班級經營再給我們講一堂課,然後再安排第一線老師有任何教學上的問題,大家都可以提問。不用擔心,什麼問題都能問,因為現在孩子真是情況不少,老師教書四十三年,你們不用擔心,問不倒,有什麼問題都可以問。

  而這個生死的問題,我在這裡也不是二、三句話講得完,大家可以就自己的因緣好好去了解,說實在的,花不了太多時間,得趕緊了解什麼是生死。其實死就像換一件衣服一樣,沒那麼恐怖。但問題是你換衣服要會換,你要愈換愈莊嚴的衣服,你不能換成豬皮去了、牛皮去了,那就麻煩了。一個人會換衣服要眼光好才能換得好,所以一個人死的時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當然他走的路就好。但是,大家想一想,現在人臨終的時候清不清楚?找不到幾個清楚的,都糊裡糊塗。甚至於老年得痴呆症,就已經糊塗了又生病,生病的時候假如嚴重,臨終都很難意識清楚。

  我們印象當中,自己小的時候,身邊一些長輩都沒有生病,睡著睡著就走了。好死,下一句,好超生!超就是愈來愈高的境界。現在臨終的時候都是糊塗、迷惑,都生病,那就不理想了。所以人要好死,要常常練功夫,你就不會對死恐懼。什麼時候練?每天躺下去就說「我死了」,那你面對死亡一點都不恐懼了。哪個人有把握你躺下去明天可以爬起來?這很難講,得隨時自己不恐懼死亡。你不要今天回去躺下去,你自己心裡想就好了,不要喊很大聲,不然你家裡人說,你在講什麼?不要把我出賣了,我是跟你們商量,人怎麼樣時時提升對生死不恐懼。我們接著看最後一段講到:

  自今已往。】

  就是從今以後。

  吾其無意於人世矣。】

  『無意』就是不留戀這個世間,因為至親離去,覺得人生苦短,好像沒什麼值得留戀的。

  當求數頃之田。】

  他想能夠經營,『數頃』就是幾百畝田地。

  於伊。潁之上。】

  他想找在伊水、潁水這個地方的田地來耕耘。

  以待餘年。】

  『待』就是度過,以度過自己往後的餘年,最後的這段人生路。

  教吾子與汝子。】

  好好教育好你的孩子跟我的孩子。其實我們都可以感覺到,古人雖然很悲痛,但是面對自己人生的責任,還是念念不敢忘承先啟後的本分,而且也要盡一分對亡者的心意,盡心盡力照顧養育好他的後代。

  幸其長。】

  『幸』就是希望他們好好的成長、懂事。

  成吾女與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這個『成』,當然就是把這些女孩教育好,讓她長大成人。『待』就是等待她們出嫁,都找到好的歸宿。我覺得我最後的日子,最重要的就是把這些事做好而已。而確實,韓愈是非常用心教育了十二郎的後代。十二郎得後代,長子考上進士,比他自己的兒子好像還早考上,後來韓愈的兒子也考上進士。所以韓氏後世還是興旺起來了,十二郎的二兒子後來是繼承家業。所以接著說到:

  嗚呼。言有窮而情不可終。】

  『言』就是話語總有說完的時候,『窮』就是完的時候,而這個情感的哀痛,『不可終』就是沒有終結。

  汝其知也邪。】

  你能了解嗎?你能知道我現在的心情嗎?

  其不知也邪。】

  還是你不能知道我的心情?

  嗚呼哀哉。】

  『嗚呼哀哉』就是很哀痛。

  尚饗。】

  就是享用祭品,請亡者享用。這篇文章總共有「汝」,汝就是指十二郎,就是你的意思,總共用了四十二個汝字。所以是流露作者對十二郎的那分情,也流露沒有辦法接受他去世的這個事實。從這裡我們也可以感受得到,古代是非常有家族的觀念。就是時時能把家族的發展,能把家族後代的一個未來,常常放在自己的心上。就像范仲淹先生,他飛黃騰達之後,照顧整個家族幾百口人。他就說到,我能夠做到這麼大的官,那都是祖先的福蔭,我假如享了這個福而沒有照顧整個家族,那我無顏去見自己的祖先。

  我們來看幾則叔姪之間的這一分友悌之情。我們翻到五十三頁《德育古鑑》的中間這一段。

  王僧虔。攜諸子姪到郡。】

  這個王僧虔先生,這個『攜』就是帶領著;『諸』就是指眾,很多,不是一個、兩個,是好幾個。所有的這些孩子跟姪子,叫『諸子姪』。『到郡』,可能是要去謀發展。有這個機會了,所以帶他們到郡裡。

  兄子儉。中途得病。】

  半路的時候哥哥的兒子『儉』生病了。

  僧虔為之廢寢食。】

  『廢』就是不吃不睡,其實就是擔心、照顧到忘了吃、忘了睡,廢寢忘食。

  諸人或慰諭之。】

  身邊的親人就安慰他,你不要這麼擔心。結果:

  僧虔曰。昔馬援。子姪之間。一情不異。】

  《誡兄子嚴敦書》,這是馬援先生寫的。我們可以感覺到,他對自己的姪子跟對自己的孩子沒有兩樣,甚至更照顧自己的姪子。『一情不異』,同樣的、平等的。

  鄧攸於弟之子。更逾所生。】

  這個『逾』就是超過了。這個『鄧攸』是晉朝人,他帶著自己的兒子跟弟弟的兒子逃命,兩個孩子都小,眼看著他們就逃不掉了,所以鄧攸就跟他太太商量,說要保兩個兒子恐怕很難,我看只能保一個,逃命才逃得成。而且跟他太太講,我弟弟已經去世了,等於這個兒子是他弟弟血脈的獨苗,我們的孩子以後可以再生,但弟弟已經人死不能復生了。所以自己的太太就忍痛放下了自己的兒子。我們看古人這種情義實在讓人動容,這個事例不是一個、兩個。

  包含在春秋時候有個婦人。以前的婦人沒有到學校去識字的,但是以前的婦人都有家道的承傳,都懂得忠孝節義。結果剛好齊國軍隊追趕,她逃命,抱著兩個小孩,她看追兵那麼近,覺得根本逃不了了,就把手中一個孩子放掉了,繼續跑,結果還是被追上。這齊軍就問她,他說這兩個孩子跟妳什麼關係?她說,一個是我的兒子,一個是我哥哥的兒子。齊軍就說,那個扔下來的就是你哥的兒子?她說,不是,那是我兒子。留兒子是私心,哥哥就剩這個兒子了,沒有這個兒子他沒有辦法傳宗接代,我不能把我哥哥的兒子扔下。齊軍聽完很震撼,一個女子都這麼深明大義,這個國家不可以欺負,馬上軍隊就拉回去了。一個女子的這種道義,化解一個國家的戰爭。結果後來魯國國君知道了這個事情,就封這個女子叫魯義姑。她的道義救了魯國,而且稱她「魯義姑」,用魯國當她的姓來稱呼她。

  而我們感佩歷代聖賢人他們的一個心境,就是看到這些古代的好榜樣,他們就記在心上效法,「聖與賢,可馴致」。文天祥先生小的時候進入到孔廟裡面,看到列的歷代有德行儒生的神位,他年紀不大,就告訴自己,這一生假如不能像他們一樣,那就白活了。很小就是志在聖賢。所以僧虔就講到:

  吾懷其心。不異古人。】

  我效法古人的這些德行,向他們看齊。

  亡兄之嗣。】

  這個『嗣』指後代。他哥哥已經去世了,就這個兒子。

  豈宜忽諸。】

  怎麼可以不重視?怎麼可以忽略掉?

  若此兒不救。便當回舟謝職。】

  假如我這個姪子還沒有辦法把他治好,這個『不救』就是不能轉好、不能把他救好的話,那我當下就要回去了,『回舟』。『謝職』,「謝」就是推辭,這個官我不當了,我也得先把我這個姪子的病治好再說。所以古人面對親情、至親,當下就能把高官厚祿完全放下,想都沒有其他的念頭。古人一生保留了他天性的情義,不會因為年紀大、官位大、財富多,染污了他的天性。

  我們看「二十四孝」裡面,這個庾黔婁先生他去當官,突然身體非常不舒服,他馬上想,一定是家裡有事,父母有情況。都還沒確定是不是真的有情況,馬上就把工作給辭了,毫不吝惜,趕緊趕回去,果然他的父親生重病。結果當下那個醫生,因為他很急於了解父親的病情,就問,我的父親病情能不能好轉?醫生看他這麼悲切,就跟他講,你可以嘗嘗父親的糞便,苦的還比較有救,甜的就救不了。當下他就嘗了。就是這個孝子心中時時放著父母,沒有想自己,更不可能去嫌棄什麼。不假思索,馬上急於了解父親的病情,結果甜的,病情比較重。當晚又向天禱告,折自己的壽命,希望父親能活下去。古人那種孝行,都在他這些行持當中流露出來。所以孝悌是人的天性,不為這些外在的物質所污染。

  而我們反思,現在的人有錢了、生活富裕了,父母得了重病,管都不管,好像賺錢第一大,這個就是被世間的欲望所污染。其實只要提不起孝悌,人就不可能真正打從內心的快樂,那種快樂都只是物質的刺激而已。為什麼?良心有愧的時候就嘗不到那種痛快了,所以「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的快樂就嘗不到。

  兄子尋愈。】

  『尋』就是不久之後,就痊癒了。所以「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他這分至誠感動上蒼,這個孩子很快病就好了。我們接著來看五十五頁,這五代時候的一個讀書人:

  張士選。幼喪父母。依叔以居。】

  靠著他的叔叔生活。

  恩養如子。】

  養育他,對他的恩德很大。養育他就像自己的兒子一樣,一點都沒有分。

  叔生子七。】

  他的叔叔生了七個兒子。

  祖產未分。】

  結果他祖上的財產還沒有分。

  叔曰。】

  他的叔叔對他講。

  吾當與析產為二。】

  這個祖上的財產應該分成兩份,一份給你父親的,一份是給我的。結果這個張士選:

  選請分為八。】

  他那個時候才十七歲左右,年齡這麼輕,心裡面都是裝著什麼?裝著叔叔的恩,裝著兄弟的情。這七個兄弟都是從小一起長大的,重義輕利。

  叔固辭。】

  他這個叔叔不簡單,這個『固』就是非常堅持推辭,不行不行,分兩份。結果張士選:

  選固請。】

  他也很堅持,請他的叔叔能接受。最後他堅持,他叔叔沒辦法。

  卒如選言。】

  『卒』就是最後,就照他的意思分八分。

  選年十七。入京應舉。】

  『應舉』就是去考功名,十七歲就去考功名。

  同館二十餘輩。】

  他住的那個地方,當時候應該聚了很多考生,二十多人。

  有術士遍視之。】

  這個『術士』應該是懂算命的,算命的可能都精通《易經》,精通《邵子皇極數》,就像了凡先生裡面的孔先生,會算。真的有人很精通,算得很準,這是高等數學,連國家的運勢都算得出來。像劉伯溫這些高人,都留下來一些書籍,都算到現在的情況,都還沒離開他推算的。大家有沒有去算過命?有。準不準?準。那你白修了,算命還能讓人算準,那代表我們還沒跳出命運。所以讀書人知書達理,樂善好施,還不能跳脫命數,那就該檢討了。所以「人未能無心,終為陰陽所縛,安得無數」。就是人心量沒有辦法擴大,沒有辦法放下自私自利,所以改不了命。只要能放下自私自利,絕對改命。所以改習為立命之基,一個人能不能改命,看哪裡?他的習氣去掉多少。不是說學了多少、做了多少好事就一定能改命,這個習氣還是要去掉,習氣不去掉,每天亂發脾氣,功過相抵!「一念瞋心起,火燒功德林」,一把火就全燒掉了,怎麼會有功德?

  我們有多少功德要先想一個問題,上一次生氣什麼時候?假如是剛剛,就全燒光了。剛剛開車來,有一個人不守規矩,氣死我了,一路在那裡罵,那就已經燒光了。包含貪心不去掉、傲慢不去掉、嫉妒不去掉,這個功德、福德積不起來。所以一個人學貴自知,實質上要看自己習氣去掉多少,這才是真功夫。有沒有改命,自己知道。改了命,愈走愈順,作夢,飛步太虛,在天上飄,夢到孔子來給你講課,人改命了會有吉祥;或夢吐黑物,髒東西吐出來了。假如愈學愈覺得愈來愈糊塗,還做惡夢,做好事還被人家罵,真衰,狗咬呂洞濱,不識好人心;或者動不動就我不行,我沒能力,自暴自棄。這個就是沒有改掉習氣,在退步了。所以學習時時要看看自己的狀況,不能學得糊裡糊塗的。這個道士、這個術士就跟他講:

  曰。南宮高第。獨此少年。】

  只有這個十七歲的少年考得上。這個『南宮』是指禮部會試,禮部相當於現在教育部。這個『會試』就是決定是不是考上進士。

  諸同館斥之。】

  其他的這些同學聽了很不服氣,用言語跟他探討。這個『斥』就有一點不高興,跟他理論。其實我們看這一段,人家說這個年輕人會考上,其他讀書人馬上不服氣,難怪他們沒考上。「見人之得,如己之得」,心胸要大一點。袁了凡先生這一點做得好,他去考試好幾次,好多年才一次機會去考進士。他在《了凡四訓》當中提到,幾次一群人一起去考,結果看到同鄉那個年輕人特別謙虛,他就給旁邊的人講,這次我看是他考上了。旁邊的朋友說,何以見得?你看人家這麼謙虛,對我們這些年長的人這麼恭維,給我們端茶、倒水,誰比得上他的謙虛?謙受益,天地鬼神都會保佑他,果然是他考上。你看人家了凡先生,一點都不嫉妒,還挺明白的,考得上的人看得出來。所以:

  術士曰。文章非某所知。】

  你們的文章寫得怎麼樣,這個我不知道。

  但少年滿面有陰德氣。】

  你看這個年輕人,這麼小的年紀,陰騭紋就不少,就是積陰德之後呈現在臉上的一個相貌。

  揭榜。果獨成名。】

  果然是他考上了。這一段是叔姪之間的情感。

  接下來作者提到:

  士選誠賢。】

  這個張士選先生,『誠』就是實在,實在是很有德行。

  叔亦古君子也。】

  他的叔叔也是不簡單,有古人的君子之風。

  讀之。覺一家和氣藹然。】

  讀了之後,覺得他們家一家非常的和樂,可以感受得到。

  反似被士選大佔了便宜。】

  意思就是說,張士選把財產讓出來,世人從相上看好像吃虧了,事實上吃虧是福,他積了大陰德。而且我們相信他這七個兄弟,看到他這樣的一個德行,彼此這一代人更加的團結不分彼此,他這一讓,可能他張家的興旺就讓出來了。留與兒孫做好樣子看。這整個悌道,從法昭禪師的這一首偈流露得非常的深刻,「同氣連枝各自榮」。這一段大家可以翻到四十二頁,我們看《讀書錄》,這個書裡面講,「法昭禪師偈云:同氣連枝各自榮」,都是連著父母、連著祖先的手足,不可分彼此。「些須言語」,也有另外是「些些言語」,意思都一樣,「些些言語莫傷情。一回相見一回老,能得幾時為弟兄」。這一句我們成年人念起來特別有感覺,現在都市化時代,大家都忙,兄弟姐妹要相聚,一年沒幾次。所以一聚,你的白頭髮多了幾根,歲月催人老。所以接著講,「弟兄同居忍便安」。所以親人相處,包容、忍耐非常重要。每天相處,哪有不稍微有點摩擦,不可能!但能包容、忍耐,「莫因毫末起爭端,眼前生子又兄弟」,我們又有後代子孫,他們又各為兄弟姐妹了。所以我們現在做好了,留與兒孫做好樣子看。

  有個對聯講到,「善為玉寶一生用,心作良田百世耕」。自己好的德行風範,成就孩子好的人格,他那顆心就種大福了,百世。你的風範,百世的後代都效法,他們都去力行、去耕耘,那你真是造福百世的後代。剛剛我們看到這一段,之後下一段我們接著看:

  扈鐸早孤。事伯父如所生。】

  他父親早亡,他伯父養他的,所以他事伯父如自己的親生父親。

  伯老無子。】

  他的伯伯老了,沒有兒子。

  鐸為買妾。】

  他盡力的幫他伯伯找了一個太太。因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古代人特別重視這個責任。

  伯卒。】

  他伯父去世了。

  遺腹生一男。】

  『遺腹』是指父親去世了兒子還沒出生,還在胎中,這叫遺腹子。『遺腹生一男』,他這個伯母生了一個男的。

  鐸誡其家謹視之。】

  這個算是他的弟弟,他非常用心的教育他這個弟弟,因為這個弟弟要傳他伯父的家道。

  自處戶外。中夜審察。不敢安寢。】

  對於整個家裡面的安全,他都非常仔細去負責,有時候晚上都不怎麼敢睡。

  弟有疾。】

  他弟弟生病了。

  鐸夜禱北辰曰。】

  他弟弟生的病可能比較重,他半夜祝禱、祈禱,對著北辰說到:

  吾父子可去一。勿喪弟。】

  他自己也已經有孩子了,他對上天講,你假如要奪走一個人的命,可以奪我,可以奪我的兒子,不能奪我弟弟的命。然後:

  使伯父無後也。】

  不能造成我伯父斷後。

  弟竟愈。】

  所以這幾個例子我們都看到,確實是感動上蒼。接著,女子對待自己的姪子,也是如同親生,這個例子也是很好。

  昌化章氏。兄弟俱未有子。】

  這個章氏兄弟,兄弟結了婚都還沒有孩子。

  其兄抱育族人子。】

  他的哥哥先去抱了一個同族的後代來養。

  未幾。】

  沒有多久,他哥哥的太太懷孕了。『未幾』就是沒多久,他的哥哥就有了個孩子。

  弟偕妻請曰。】

  這個弟弟帶著弟婦到他們家裡來。

  嫂既生子。盍以所抱與我。】

  嫂嫂既然已經生了個兒子,可不可以把那個抱來的同族的孩子給我們?他哥哥找太太商量。

  兄以告妻。妻曰。未得子而抱之。】

  因為我們自己沒有孩子,抱養了這個孩子。

  甫得子而棄之。】

  現在自己有了,又要把他給丟棄、給別人。

  人謂之何。】

  人家會怎麼說我們?那把這個孩子當什麼?意思就是抱來的時候已經當親生的了,怎麼可以說給就給?

  且新生安必可保也。】

  而且這個剛生出來的孩子,還沒有能保證以後能夠健康成長。可能古代生活的條件不是那麼理想。

  弟請不已。】

  結果他弟弟又一次接一次來請求。

  嫂曰。】

  這個大嫂講:

  重拂叔娣意。】

  這個『拂』就是拂逆、就是不順,不順著他們的意思,就是反著他們的意思,而且是每次都拒絕他們,好像在人情上覺得過意不去。既然小叔、小嬸這麼堅持:

  寧以吾生子與之。】

  不能不顧及他們的一個感受,那這樣好了,把我親生的給他們。這一般的人做不到!

  娣不敢當。】

  這個『娣』就是指妯娌比較小的是娣,不敢接受。

  嫂曰。子固吾子。】

  這個兒子固然是我生的。

  為姪亦猶子也。】

  他現在給妳做兒子是我的姪子,姪子跟兒子不也一樣嗎?不能分!當妳的孩子是我的姪子,同樣我都如同自己的親生兒子一樣,所以給妳也沒關係。

  何異之有。後二子又各生二孫。】

  這兩個兒子又各生了兩個孩子,子孫六人全部考上進士。一個家族出個進士就不得了了,他們家居然包了六個。不簡單在哪?你看他上一代這麼有情義,不分彼此,而且是他章家的媳婦這麼有德行。從這裡大家悟到什麼?娶一個好的太太旺三代,整個家都旺起來。假如不是這樣的德行,大家想一想,不吵架都難,這個事就不知道要吵多久。而我們看古代這些對自己的兄弟姐妹,包含對自己的姪子、姪女,非常關愛的人,其實都是孝子。

  我們看二十七頁,這個讀書人叫薛包。《弟子規》講,「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因為這分孝心一定可以感覺到,父母非常掛念這些孩子跟孫子,他一定會要安父母的心,盡力去照顧,哪怕父母都走了,他的心一點都沒改變。

  薛包。汝南人。父娶繼母。憎包分出。】

  他這個後母不喜歡他,把他趕出去了。

  包日夜號泣不去。】

  那個『號泣不去』,我們都感覺到,這個讀書人那種從嬰孩跟父母之間的天性都沒有改變。你看孩子犯錯你打他,他愈抱愈緊。

  致毆扑。】

  就是打他。

  不得已。廬舍外。】

  自己在鄉里建了個房子。而且:

  旦入灑掃。】

  白天都去幫忙父母家裡做打掃。結果掃的時候:

  父母又逐之。】

  又不讓他掃。

  乃廬里門。】

  剛剛是住在家裡外面,現在父母可能看到他會生氣,他就稍微搬遠一點,在鄉里的門邊住下來。而且:

  晨昏問安不廢。】

  還是都回來請安。

  積歲餘。】

  差不多一年左右,『歲』就是年。就這種至誠做了一年,「人之初,性本善」,父母還是被他的誠心感動。

  父母悟而命還。】

  就是他的孝心。我們接著看四十五頁。

  薛包,事父母至孝,及父母歿。】

  父母去世了。

  諸弟求分財異居。】

  他的弟弟跟這些姪子要求分財產,不要住在一起,『異居』。

  包不能止。】

  他阻止不了。

  奴婢則引其老者。】

  這個大家族裡面有一些傭人,他就找那些比較老的、比較沒體力的。然後說,他們跟我在一起久了,我使喚他們比較熟了,這些老的就給我。

  器物取其朽敗者。】

  這些日常的用具就要那些用得最破爛的、最久的。

  曰。我素所服食。身口所安也。】

  『素』就是我向來,我平常用得很習慣,用它們我比較自在。

  田產取其荒蕪者。】

  分的田地跟房屋,找比較差的,比較不好的,荒蕪的。

  曰。吾少時所治。】

  這個我小的時候都跟過我,跟我有感情,我就要這幾塊地了。

  心意所戀也。任弟所願分之。】

  弟弟他們歡喜的就讓給他們。

  後諸弟數破其產。】

  弟弟都破產了。

  輒復賑給。】

  還是不記這些不愉快,還繼續救濟他這些兄弟跟後代。你看孝子一定盡悌道。後面有句很有意思的,「妙在俱與諸弟以可受,絕不矯廉求名」。這個故事裡面,薛包體恤人情非常細膩,心很柔軟,給人台階下,自己都要這些不好的,然後還不顯得自己清高,還要說,這是我用習慣的,讓人好像接受的不會不自然。所以讀書人時時都是委屈自己,低調去處理這些事情,不要發生親人之間的一些不愉快。而且也不刻意顯得自己清高、有德行,去壓到自己的親人。我們現在學點道理了,生怕身邊的人不知道,好為人師可能就起來了。所以他們這些心境值得我們效法。

  這一節課先跟大家分享到這裡,謝謝大家。

 
 
敬祝 諸大善菩薩 平安健康 福慧圓滿
自如頂禮 阿彌陀佛

台長: 自如
人氣(544)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幸福人生講座 |
此分類下一篇:開啟智慧寶藏的鑰匙 (第三十四集)
此分類上一篇:開啟智慧寶藏的鑰匙  (第三十二集)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