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9-04 09:36:11| 人氣36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第三十九集)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
  (第三十九集)  2012/2/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02-037-0174集)  檔名:29-265-0039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四百九十四頁,倒數第四行,最後一個字看起:

  「又龍樹大士云:以信佛因緣,願生淨土,起心立德,修諸行業,佛願力故,即便往生。以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聚。正定聚者,即是阿鞞跋致不退位也」。這是第二十九願「住正定聚」。龍樹菩薩是釋迦牟尼佛滅度以後六百年出生在印度,這位菩薩神通、道力、修持都不可思議,在中國,中國有大乘八個宗派,八個宗派都認他為祖師,所以他是唯一的八宗共祖。由此可知,他對大乘的影響,對中國佛教的影響。經典裡面記載的,這是釋迦牟尼佛授記的,佛滅後六百年有龍樹菩薩出現在世間。《華嚴經》是他傳來的,他被大龍菩薩接引到龍宮,參觀釋迦牟尼佛初成道的時候,二七日中所說的《大方廣佛華嚴經》。這部經是大龍菩薩收藏在龍宮裡面,這一般人見不到的。龍樹菩薩是絕頂聰明,他是初地菩薩。這個初地應該是別教,別教初地就等於圓教初住,發心住的菩薩,法身大士。傳說當中他是用三個月的時間,將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教完全通達。這個事情我們可以相信,為什麼?只要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就有這個能力。見性了,一切法不離自性,所以見性的人不需要學習,他看到就明白,聽到就明白,一接觸就全通達。

  由此可知,求學的方式,東方確實有它的特色。東方人不注重廣學多聞,不重視這個,重視開悟。佛教到中國來,把這個教育的理念傳到中國,儒接受了、道也接受了,這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幾乎都遵守佛法的戒定慧三學。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開慧是教育終極的目標。這個開慧不是普通智慧,是大徹大悟,是明心見性。儒跟道也都用戒定慧三學,但是沒有達到像大乘這麼高的標準,可是儒道開悟也能通達一部分,就是不能夠徹底通達。可見得三學是非常神奇,不可思議。西方沒有這種概念,沒有這種方法,西方一個是廣學多聞,一個也是一門深入,但是他不是用定,他是用第六意識、用思考。專一思考也是屬於禪定,這個禪定不究竟,這個禪定不能見性,像此地講的三聚,它不是正定聚。

  正定聚是什麼?一定會明心見性。修定不能見性的叫邪定聚,不叫正定聚。譬如佛家常講的四禪八定,在此地講四禪八定是邪定聚。為什麼?它不能見性,它能幫助人超越六道輪迴,生到四聖法界聲聞界,沒見性。見性決定離開十法界,不在十法界裡,他生到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實報土也叫做一真法界,那是真的。換句話說,十法界是假的,六道輪迴也是假的,都不是真的。佛在《金剛經》上告訴我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六道是有為法,所謂有為就是有生有滅,有念頭生滅,這就叫有為。十法界也是有為法,聲聞、緣覺、菩薩、佛,十法界裡面的佛,他沒有離開阿賴耶,阿賴耶就是有為法,有生有滅。現代量子力學家發現,他們所觀察得到的結論跟阿賴耶的三細相完全相同,這是科學證實了佛法,佛法裡面有高等科學。所以入正定聚不可思議,龍樹菩薩在此地說的,我們應該相信。

  「以信佛因緣」,這個信是真信。換句話說,真搞清楚、搞明白,我真相信他,一點懷疑沒有。這樁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非常之難。難在哪裡?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為什麼難信?理太深了,佛的境界。大乘經上常說,念佛往生這個道理,「唯佛與佛方能究竟」。只有諸佛如來他才真正徹底通達明瞭,等覺菩薩以下都沒有辦法達到究竟明瞭。他們明瞭,明瞭是含糊,沒有徹底,聽到能信,這個善根福德不可思議!經上有說,聞名就能真信、真正發願念佛求生,這些人皆是過去生中供養無量諸佛如來。這次有這個緣聽到阿彌陀佛就生歡喜心、就不懷疑,是得無量諸佛如來的加持,佛在經上這樣告訴我們。

  那我們只知道這一世,過去世完全不知道。可是現在外國有一種方法,催眠,用催眠的方法,讓人知道過去一世、二世、三世,應該十幾二十世是很容易回憶的。催眠他不是回憶,他回去了,我們一般人講靈魂,他回到過去世,回到再過去世。我們看到有個例子,她能回到八十幾世之前,這很少,非常之少,四千多年。問她住在什麼地方?住洞穴裡頭,四千多年前。這個方法實在透露了人有過去世,不是沒有過去,那有過去,當然就有未來,所以說明一個事實真相,人並沒有死。死只是身體,身體有生死,我沒有死,沒有生死,我要有生死,怎麼能回憶到過去一生、二生?說明這個事實真相。這個事實真相你要是真懂,你能接受了,你會很安慰,原來我們不死,每個人都沒有生死。

  《楞嚴經》上波斯匿王向釋迦牟尼佛請教,也是這麼個問題。釋迦牟尼佛用見性來做比喻,他問大王,你第一次是什麼時候看到恆河的水?他們住在恆河流域,常常用恆河來做比喻。他說三歲,他母親帶他到一個寺廟裡面去拜神,經過恆河,知道那是恆河水。佛就說,你十三歲的時候比起三歲是不是老化了?是的。那你見恆河水那個見有沒有變化?沒有變化。波斯匿王跟釋迦牟尼佛同年,佛問他,你今年多大年歲?六十二歲。六十二歲的身體跟小時候的身體不一樣,老了,衰了,你見恆河水那個見有沒有產生變化?沒有。佛就說,沒有變化的是你真正的自己,會變化的不是,會變化的有生滅,見性沒有生滅。沒有生滅是真的自己,有生滅不是的。他從這裡明白,非常歡喜,知道自己,外國宗教說永生,自己永生,原來生滅是身體,身體不是自己,這就很開心。

  所以學佛這點知識一定要有,有這個概念,你大無畏的精神就出來了,你什麼也不在乎,什麼也不會害怕。知道什麼?所有一切現象全是假的,佛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靈性是真的,它不是物質,但是它常常寄託在物質當中。這個肉身是個物質,寄託在物質現象當中。就像我們把人比喻作靈性,我們穿的衣服就是身體,我們寄託在衣服這上,衣服舊了可以脫掉,換一件,我們的身體永遠不變。現在曉得,身體也像衣服一樣,靈性在這個裡頭,靈性不生不滅、不垢不淨。我們的靈性跟諸佛如來是一樣的。學佛人如果不能了解這個事實真相,那就白學了。你生活在這個世間,你有苦受沒有樂受,你有憂患,這就活得很辛苦,你不知道哪是真的、哪是假的。真假都認識清楚了,憂患意識就丟掉了,那你的生活一定是非常清淨、非常快樂,充滿智慧,不生煩惱,這是真正學佛。

  佛法對於我們,像經上講的「惠以真實之利」,帶給我們真正的利益,是讓我們生活在這個世間不受世間的干擾、不受世間的影響。怎麼樣才能不受?明白就不受;不明白,迷在裡頭,你就接受了。全是錯誤的概念,那就很辛苦。譬如作夢,你要發現你在作夢,夢裡頭有個老虎要吃你,你很歡喜,我也學釋迦牟尼佛捨身餵虎。為什麼?知道是夢。夢裡頭不知道是夢,被老虎嚇死了,嚇了一身冷汗,醒過來之後是一場夢,後悔,既是夢,為什麼不餵老虎!學佛沒有別的,就是學做一個明白人,不再做糊塗人,就這麼回事情。佛法帶給我們真實的利益,無過於是。

  所以信佛很重要,有懷疑那就再深入經藏。深入不是說要你看很多,當然多看一點也有幫助,那是次要的,不是主要的,主要是一門深入,是叫你得定。每天我就讀一部經,我就想經上的這些事情,為什麼要這樣做法?不想經裡事情,他就會胡思亂想,用想經、想佛,把亂想、雜念換過來,目的在此地。把妄想、妄念打掉了,心就定了。所以這是一種修定的方法。這個定是活活潑潑的,是佛法講的禪定。為什麼?它有止有觀。所有妄念打掉了,這是止,這就是定;這個境界,經上講的境界慢慢浮現出來,這是觀。所以它不是死定。如果只有定,裡頭沒有觀,那叫無想定,錯了。無想定的果報是四禪的無想天,佛稱那個天叫外道天,他修錯了,那個定是個死定,不開智慧。佛的定的目的是要開智慧,這個定是得到了,永遠不會開智慧,這個錯了。佛法修學最終極的目標就是開智慧,要大徹大悟,要明心見性。所以願生淨土,對我們來講這句比什麼都重要,因為我們自己曉得業障太重、煩惱太多,煩惱不能破,業障不能消,我們想斷煩惱、消業障,事實上做不到。那就不如老老實實接受釋迦、彌陀的教誨,我們信願持名往生淨土。生到淨土煩惱就斷了,業障就消了。

  這個道理不好懂,說哪有這麼容易的事情?哪有這麼簡單的事情?其實這些道理佛在經上常說,我們也聽得耳熟,可是真的沒有聽懂,聽懂就覺悟了。這句話佛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大乘教裡面告訴我們「諸法實相」,宇宙之間一切現象的真實相,沒有過去、沒有未來,沒有此界、沒有他方。這個意思是什麼?佛菩薩講的事實真相,時間空間都沒有,也就是時間沒有過去、沒有未來,就在當下;空間沒有十方、沒有遠近,就在當處。當下、當處是什麼意思?一念,就是這一念。這一念迷,六道、十法界出現了;一念覺,一真法界出現了,都在一念。阿彌陀佛的名號萬德洪名,我們不知道。不知道念他有沒有用?有用,不是沒有用。你念他不知道什麼意思,但是肯念、常念,累積無量無邊的功德,一旦緣成熟了就豁然大悟,他真開悟,不是假的。什麼功德?就是禪定的功德,你就念這句佛號,你把你的妄想念掉了,把你的業障念掉了,這就是功德。

  常常想著煩惱,煩惱就起來;常常念著業障,業障就現前,你為什麼去想它?為什麼去念它?習氣,不念自然跑出來,這是習氣。我們把習氣換掉,換成阿彌陀佛,一天到晚只念阿彌陀佛,不念業障,不念煩惱。貪瞋痴慢別念它,七情五欲也別念它,只念阿彌陀佛,看到每個人都是阿彌陀佛,這個方法好,一切人、一切事全都是阿彌陀佛。這個方法確實消業障、斷煩惱比什麼都快速,是消業障、斷煩惱裡頭第一好方法。所以一往生,業障、煩惱差不多都消盡了。所以他有能力,這善導大師講「遇緣不同」,遇到殊勝的緣叫他生實報土上輩往生,真行,不是不行!理上講得通,事上我們就不懷疑,他有理論支持他,有理論的依據,願生淨土。

  「起心立德」,這是講我們現前,我們如果真的發願求生淨土,現在就要起心立德。德是什麼?專念阿彌陀佛。經上告訴我們「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八個字就是起心立德。菩提心就是用真心,我不再用妄心。對人、對事、對物,別人用虛妄心對我,我用真誠心對他,決定不吃虧。我知道這個人騙我,知道這個人欺負我,我也能接受,歡歡喜喜,若無其事,這個好。為什麼?他的心還繼續搞輪迴,我的心要到極樂世界,我們走的不是一條路。他起心動念來對我,我一句阿彌陀佛待他。好事,阿彌陀佛,壞事也是阿彌陀佛,平等。為什麼平等?都是假的,好事等於零,壞事也等於零,零跟零上沒有分別。沒有一樣是真的,何必計較!

  「修諸行業」。起心立德,修諸行業,以最圓滿的心待人接物,最圓滿的行就是念佛,念給別人看,這最圓滿的,念到我們往生,讓他看看往生的樣子。許多人一生不相信,看到往生的瑞相相信了,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這個東西不能騙人。往生不生病,說走就走,而且預知時至。通常一般念佛人,多半大概在一個星期之前就曉得他要走了,功夫好的能在三個月前知道。

  我早年在新加坡,一九九0年代的時候,新加坡居士林的老林長陳光別居士,是新加坡一個大企業家。雖然信佛,迷信,佛教是什麼真不知道。福報大,財力雄厚,好幾個銀行的董事長,應酬多。晚年生病,生病,大夫叫他在家裡休養。他不能工作,每天躺在床上就想起來要聽經,我們在居士林天天講經都有錄像,他把我們的錄像,那個時候還不是光碟,錄像帶拿回家去,每天看八個小時,每天不間斷,除了聽經之外他就念佛,真修行,真用功。兩年,他就告訴李木源居士,他想往生。他真能去得了!李木源居士告訴他,不行,你現在不能往生,你要一往生居士林就亂了,人事沒有穩定,求他再多住兩年。他也答應了。這又過了兩年,他家的人告訴我們,有一天他在一張紙上寫了八月幾號,我忘掉了,寫了十幾個。家人也不敢問他這是什麼意思,三個月之後,就是他寫的這一天,他那天往生。所以知道他是三個月之前,他就把走的那個日子寫得很清楚,寫了十幾個,預知時至。走之前的一天,找我去給他做三皈依,他還不能起來,坐在床上,我到他家給他做三皈依,第二天走了。好榜樣!

  這是居士林林長,是佛門大護法。那個時候我們有個短期佛學班,就是三個月一屆。佛學班裡面的同學,四個人一班輪流幫助他助念,日夜不間斷,換班。有一個班換回來,他們回到居士林,有附身的,是林長的冤親債主,說人數很多,有幾百人,跟到四位法師到居士林來,告訴居士林的護法神准許他們進來。他們來幹什麼?告訴我們林長往生到極樂世界了,這決定不是假的。他們想修行,這些冤親債主看到林長往生很羨慕,想修行,要聽經,要求聽經。當時我們講,我們給你在念佛堂供牌位,你在這邊聽經。他們說念佛堂的光太大,他們不敢進去。以後談判要求在齋堂,就是我們吃飯的飯廳,在飯廳裡面放電視機播放講經的錄像帶,他們同意了。他們要求聽《地藏經》、聽《十善業道經》,我們日夜播放三個月,他們全部往生了,不可思議!老林長晚年生病是福報,他要不生病就不會聽經,沒有時間聽,也沒有時間念佛。四年,每天八小時沒中斷,四年,念佛不中斷,他成功了。實際上他兩年就成功,後面兩年是李木源居士要求他,一定要再等兩年,不能夠走,照顧這個道場。這是我們親眼看到的事實真相。

  「佛願力故,即便往生」。這是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接引你往生去。佛不來接引,你不曉得極樂世界在哪裡,你找不到,一定要佛來接引。「以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聚」。這正定聚也不需要自己去修,得阿彌陀佛威神的保佑,你就保證入正定聚。正定聚是什麼?「即是阿鞞跋致不退位也」。這就是阿彌陀佛第二十願!第十八願十念必生,第十九願發菩提心,第二十願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到極樂世界就入正定聚,阿惟越致就是阿鞞跋致,阿鞞跋致是《彌陀經》上翻的,《無量壽經》上翻為阿惟越致,是一樁事情。你就證三種不退轉,第一種位不退,絕對不會退轉到十法界,不再做凡夫;第二種行不退,普度一切眾生,無論遇到什麼樣的艱難困苦不會退心,都還能堅持下去;第三種念不退,念念趣向薩婆若海。這前面我們都讀過。薩婆若海,薩婆若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一切種智,就是妙覺如來所證得的究竟圓滿智慧。阿惟越致菩薩念念是向著這個目標、這個方向精進不懈,他一定可以證得。

  「又善導大師依願言及《唐譯》經文」,解釋這個正定聚的意思。「謂此願亦具現生不退之密義」,這個意思就深了,這個密義是密宗裡頭所說的甚深義理,意思是什麼?你現在就得到了,你自己並不知道。只要你一發心,這個東西我們要是理解念力的祕密就能夠豁然大悟,知道密宗所說的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才發心就入正定聚。可是問題在哪裡?遇到緣就退了,就變成不定聚。或者遇緣自己不能把持,遇到禪,看到禪不錯,遇到密,看到密也很好,都想修,那就變成邪定聚。為什麼?都想修,一樣都不能成就,不成就就叫邪定,成就就叫正定。所以真信真願,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那都叫正定聚,都在當人自己要能把持得定,這才管用。把持不定,這一生會空過;把持定,這一生一定成就。特別是這個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沒有一個不能修,沒有一個修不成的。八萬四千法門任何一門不能保證你成就,只有這一門它保證你成就,阿彌陀佛來擔保,這個機緣太難得!善導這個意思說得好,「文中若當生則指求生之人,亦入正定聚。是為不共之說」。不共就是這個經上獨說的,其他經上沒有。這個意思很深,將來在後面第二十二品再詳細說明。

  我們再看下面第三十願「樂如漏盡願」,這極樂世界的快樂。什麼快樂?快樂到什麼程度?我們都會懷疑,都會想知道。我們看經文:

  永離熱惱。心得清涼。所受快樂。猶如漏盡比丘。】

  這是第三十願,『永離熱惱,心得清涼。所受快樂,猶如漏盡比丘』。「是為樂如漏盡願」。下面為我們解釋。「熱惱」是煩惱,「為劇苦所逼,身熱心惱,故名熱惱」。這個現象有,人在氣憤的時候,受極大的刺激,這個現象就出來了。發怒,所謂怒火上升,你看他臉是紅色的,身體都是滾燙的,全身發熱,這個發怒全身的能量全爆發出來,像火山爆發一樣,真苦!能不能解決問題?只是把問題愈搞愈糟,決定不能解決問題,這錯了。真正有功夫的人,有智慧、有德行的人,再惡劣的環境,自己受再大的羞辱,不動心。這是功夫!不發脾氣,沒有怨恨,依舊保持清涼自在,那他處理問題是智慧,智慧處理一定非常圓滿。發脾氣不能解決問題,這個永遠要記住。

  像胡小林做報告的時候,說到陶行知校長四塊糖的故事,真實智慧。看到學生做錯事情,他也沒有罵他,也沒有教訓他,完全用德行去感化,讓學生自動懺悔,自動承認做錯事情。校長獎勵學生,學生真的回頭,真的改過,這個力量太大了。如果校長發一頓脾氣教訓他、懲罰他,怨恨在心,嚴重的那生生世世都不會忘掉,這是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那麻煩可大了。校長有智慧,不罵他,不責備他,他承認有過失,馬上獎勵他,送一塊糖給他吃。短短的十幾分鐘當中,學生四種表現的態度,四次的獎勵,沒事情了,讓學生回去,沒有一句責備的話,這叫教育。現在誰懂得這個教育?中國古時候讀書人沒有不懂得的,厚德載物。真正把一個普通人教導成為聖人、賢人,這是教育的成功。所以打罵、責罰,那是失敗的教育,真正成功的教育是愛的教育。

  學生做錯事情,為什麼做錯?把這原因找出來。他看到這個學生跟同學打架,手上拿一塊磚頭,這還得了,這會出人命!被他看到了,立刻制止,告訴這個學生,半個鐘點之後到校長室來見他。這個學生離開了,校長再問別人,他們為什麼打架?是為了對方這個學生欺負一個女同學,他打抱不平。這麼個原因他知道了,這個人很有義氣。半小時之後他回到校長室,看到學生站在外面門口,掏一塊糖給他吃,也沒有罵他,學生感到很驚訝。他說這塊糖獎勵你,我叫你半個小時來,你準時來了,你很守時,這應當要獎勵你。然後再說,我去調查,知道你這個事情做錯,你還很有義氣,打抱不平,這是很好的行為,再賞一塊糖給你吃。學生就感動了,立刻就承認錯誤,受感動。校長又掏一塊糖給他,獎勵他,你能夠懺悔,你知過能改,這很難得,這很不容易。沒有責備一句話,沒有任何處罰。學生感動的跟校長說,以後決定不會再犯這個過失。校長第四塊糖給他,勉勵他。再問,沒事了,你回去。這是中國愛的教育,神聖的教育,沒有一句責備的話,沒有一句批評的話。

  人都有良心,要把他的良心喚醒,要讓他覺悟,要讓他自動回頭。他真回頭了,這學生我相信一生永遠不忘記校長的教訓。這個例子我相信感動天下許許多多人,校長有智慧,讓這個學生做出表法給大家看。像演一台劇一樣,演場戲給大家看,多少人覺悟,功德無量。所以在任何逆境裡頭,你能夠沉住氣,不發脾氣,衝突不會發生,這是化解衝突最好的方法。佛說得好,「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中國古人說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換句話說,人都是可以教的,沒有不能教的,問題你會不會教。如果會教,人人都是好人,人性本善,他怎麼不是好人!本來是好人,現在又遇到好的教育,他當然是好人。這個道理我們要懂。

  下面引用「《法華經信解品》曰:以三苦故,於生死中,受諸熱惱」。三苦是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有苦苦、壞苦、行苦;色界天,他欲斷掉了,所以他沒有八苦,他有壞苦、有行苦。無色界天,這是六道裡頭最高的層次,這些人非常聰明,就像老子所說的,《老子》裡頭有一句話說,「吾有大患,為吾有身」。這是非常聰明的人才能說得出來,我有很大的憂患,是什麼?我有個身體,那沒有身體多好。確實,無色界天人就是最聰明的人,他沒有身體,他不要身體。不要身體就沒有壞苦,苦苦、壞苦都沒有,他只有行苦。行苦是什麼意思?他沒有辦法永遠保持這個境界,壽命雖然長,總有到達的一天。所以佛告訴我們三界統苦,三界就是六道輪迴。以三苦故,於生死中,受諸熱惱。受熱惱最嚴重的無過於地獄,八寒八熱那真的是劇苦所逼。身熱心惱這是講地獄情形。

  「今極樂國中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永離熱惱」。像三界當中熱惱這個事情,在極樂世界沒有。為什麼?我們相信人性本善,我們相信世尊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換句話說,人都是好人,沒有壞人,他本性是好的,本性本善,沒有帶惡習氣。問題怎麼會變壞?人不能離開社會,不能離開人群,古人所謂的是「近朱則赤,近墨則黑」,這意思就是說,你接近善人,你的善增長;你要接近惡人,你慢慢就學壞,環境亦如是。明白這個道理,就曉得教育重要,不教怎麼行!

  在我們這個世間千萬年來,這個地球上,我們走了許多國家、族群,我們看到、體會到的,連外國人都承認,這個地球上最懂得教育的就是中國的古人,中國古代人最懂得教育。所以世界上四大文明,其他三個都消失掉、沒有了,唯獨中國還存在。這什麼原因,為什麼它沒有被滅掉?這樁事情,二戰之前歐洲一些專家學者曾經認真討論過這個問題,結論非常圓滿,他們總結出大概是中國古人重視家庭教育的關係,這個總結是正確的。這樁事情是澳洲南昆大教務長告訴我的,我還不知道二戰之前有這麼一樁事情,他把這個事情告訴我,來問我這個結論正不正確?我告訴他非常正確,真的把原因找到了,很難得。但是中國人忽略了家庭教育有兩百年了,如果我們現在再不覺悟,還這樣疏忽下去,中國這個古代文明會在我們這一代當中消失掉,這四個古文明都變成歷史。而且中國的教育是人性的教育,教育的理念是性本善,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是愛的教育,教育理念的核心是五倫裡頭第一句,「父子有親」。父母跟子女這種親情,在三、四個月表現得最清楚。四個月的嬰兒他不會說話,可是你能看得出來,他在母親懷抱裡,你看他眼睛眼神,你看他動作,他對他母親的愛,沒有人教他,這是天性。你看母親對小孩的愛,小孩對母親的愛,那是出自於天性,你細心去觀察就明白。

  我有一次在日本參加聯合國的一個會議,當時陪著我的有十幾位日本那邊的同修。有一個年輕的媽媽,推著小車帶著四個月大的小孩。我走在半路上忽然想到,我說我們大家停下來,讓每個人都來看,你看這個小孩,你就看那小孩的動作、看小孩的表情,你看他對他媽媽的愛。我說倫理上講的父子有親,你們在這裡可以看清楚、看明白,他還沒被染污,真心、親情的流露,你細心去觀察。所以中國古聖先賢倡導教育從哪裡開始?就從這個地方開始,這是教育的原始點。教育的目標,如何能把這分真愛永恆保持,能保持永遠不變這是教育第一個目標;第二個目標這個愛如何能發揚光大,從愛父母能夠愛兄弟姐妹,能夠愛家族,能夠愛鄰里鄉黨、愛社會、愛民族、愛國家、愛人類,逐漸擴大。儒家只講到人類,「凡是人,皆須愛」;佛法就大了,佛法把這個愛擴大到遍法界虛空界,擴大到一切動物,乃至於樹木花草、山河大地。所以佛法裡面這個愛講到究竟圓滿。所以極樂世界是個大圓滿,愛心遍法界,善意也是遍法界,這是但受諸樂,永離熱惱。

  「清涼,清淨涼爽,正與熱惱相反」,極樂世界沒有熱惱,只有清涼。《大智度論》二十二卷有這麼幾句話,「人大熱悶,得入清涼池中,冷然清了,無復熱惱」。人大熱悶是三惡道,三惡道太苦了,特別是無間地獄。在這個時候能夠入清涼池中,這個清涼池是極樂世界的七寶蓮池,冷然清了,把他的熱惱全部化解。「清涼池,喻涅槃也」。涅槃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寂滅,清淨寂滅。滅是什麼?滅是滅煩惱、滅業障。一切眾生生生世世所造的善業、惡業,肯定是惡業多、善業少,這些都是有道理的。佛告訴我們,六道眾生起心動念善念少,為什麼?善心所,八識五十一個心所,善心所只有十一個。五十一個心所,善心所十一個,惡心所有二十六個,這不是本性是習性,生生世世所染污的。習性裡面這個惡的力量就超過善的力量,你看惡二十六,善只有十一個。而且惡心所力量大,善心所力量薄弱,敵不過。所以人學好不容易,學壞很容易,惡心所多,很容易學壞,學好很難,有道理的。這是從你心心所上說。另外,從環境上說,環境,你如果生長在一個好的環境、聖賢的環境,你不容易退轉;如果你像我們現前這個世界的環境,你走遍全世界哪個地區都一樣,環境不善,現在十一個善心所幾乎不起什麼作用,這二十六個惡心所現在不得了,全是它們做主,所以社會亂了,地球上災難多。所有一切災難都是不善的心行所感得的,現在人認為是自然災害,錯了,自然是最美好的、是最健康的,自然被破壞,所以災難就出現了,我們要把責任推卸給自然是推不掉的。

  如何對治?多少年來聯合國召集這種和平會議,主題就是「消弭衝突,促進社會安定和平」,從一九七0年代到現在四十多年了,大家都在討論這個問題,都是世界上著名的專家學者,找不到!這個事實真相擺在面前,衝突年年上升,頻率上升,衝突的程度愈來愈嚴重,現在到了非常危險的階段,導致地球上處處都是災難。世界上有聰明人,也是在七十年代,英國湯恩比博士就提到過,要化解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他說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可惜只有他一個人說,沒有多幾個人說。他說的話有道理,不是隨便說的。這個人一生研究世界文化史,他對於中國古文化是個通家。

  前年世界上有幾位科學家在澳洲悉尼開會,也正式討論到怎麼樣應對二0一二,就是今年馬雅的災難預言。美國布萊登提出,希望地球上的居民能覺悟、能回頭,棄惡揚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他說地球上這些災難可以化解。這是一個研究量子力學家,研究念力的,他說的話是真的,一點都不假,只要我們能夠改邪歸正。為什麼?這佛在經上說的,跟他們現在研究得的結論完全相同,境隨心轉。小的來說,我們的身體,我們身體的健康隨著念頭轉,心理健康,身體沒有一個不健康的。心理健康,身體染上再嚴重的病症,也很容易恢復正常,心是主宰。所以人心要善的話,這個地球上的災難統統都能化解。所有一切災難是不善的心行所感應來的,不是別的原因,被現代科學家肯定了。所以現代科學家提出「以心控物」這個概念,這個概念好,跟佛法完全相同。用心來控制物質,心善物質沒有不善,心不善物質全變壞,很有道理。這個道理釋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就講清楚、講明白了,到現在最近三十年被科學家證明,這好事情。這個涅槃就是清淨的意思,清淨寂滅。滅是滅煩惱,是消業障。

  「今往生之人」,念佛往生到極樂世界,「入於彼土大清涼池中,故皆心得清涼」。只要往生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七寶蓮池是阿彌陀佛本願功德之成就,這麼來的,蓮花化生是十方世界的眾生跟阿彌陀佛同心同願所成就的,眾生的心願跟彌陀的心願相結合了,這個人就能生極樂世界,永遠脫離六道輪迴、脫離十法界,所以心得清涼。好比什麼?好比「漏盡比丘」。漏盡比丘是什麼意思下面有解釋。漏就是泄漏,是煩惱的代名詞。譬如我們這個茶杯、這個器皿,如果底下有個洞,我們盛水全漏掉了,就是舉這麼個比喻。漏盡了,這裡頭裝的不是好東西,是煩惱、是毒藥,統統漏盡。「煩惱現行,使心連注,流散不絕,故名為漏」。漏,實在是中國古時候計時的一種工具,古代沒有鐘錶,用什麼?就是用漏。這裡面裝的水,一滴一滴慢慢滴下去,上面刻的這個印子,曉得多少時間。

  煩惱,根本煩惱貪瞋痴慢疑,在佛法叫五毒。人心裡面有貪瞋痴慢疑,身體就會感染五臟六腑的病痛,它有對應的,這中醫知道。這些煩惱跟我們居住環境的對應,那就是災難。大乘經上佛說的,貪婪、無止境的貪婪會感應水災,海水上升,江河氾濫,海嘯,它都是貪。海嘯還加上瞋,貪跟瞋合起來,海底火山爆發引起海嘯,這貪跟瞋恚合起來就造成這個災難。瞋恚是火災,火山爆發,地球溫度上升,跟發脾氣有關係。愚痴所感的是風災。我們看到最近這一年來,美國的龍捲風真嚇人!以前有,沒有這麼多,一年有個一、二次就不得了,現在一年居然有幾百次,颶風,愚痴。傲慢所感的是地震。懷疑更麻煩,現在這個疑心可不得了,自己沒有信心,對自己懷疑,對父母懷疑,對兄弟懷疑,在社會工作員工對老闆懷疑、老闆懷疑員工,對祖宗懷疑,對聖教懷疑,對佛菩薩懷疑,沒有一樣不懷疑的。懷疑所感得的是山崩地陷,高山會倒下來,大地會沉下去。所以貪瞋痴慢疑五毒煩惱,帶給我們是病痛跟居住環境的災難。

  端正心念把這個東西斷掉,不貪、不瞋、不痴、不慢、不懷疑,這個災難就沒有。誰相信?現代量子力學家相信,因為他們知道物質從哪來的。物質是從念頭變現出來的。佛陀在三千年前,依照中國歷史的記載三千年前,他在法相經典裡面告訴我們,阿賴耶的三細相,那是說明什麼?說明宇宙的源起、生命的源起,我從哪裡來的,他講得清楚,講得很明白。物質現象從哪來?物質是精神變現出來,物質是阿賴耶的相分,精神是阿賴耶的見分,能量是阿賴耶的業相,就是阿賴耶的自證分,自證分是本體,證自證分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能量就從這來的。由能量產生見分,由見分再產生相分。所以確確實實見分就是念頭,念頭是物質的基礎,沒有念頭就沒有物質,物質不是真的。所以念頭可以控制物質現象,這個道理在此地。我們有好的念頭,就有健康的身體,身心健康。我們身心健康,我們居住這個地方就不遭災難。現在災難已經在眼前,這個道理不能不懂。佛說了,科學家說過了,現在科學家跟佛說同樣的話。

  煩惱現行,使心連注,流散不絕,這個就是阿賴耶的現象。「又眼等六門,日夜流注煩惱,故名漏」。眼見色,耳聞聲,乃至意知法,統統生煩惱不生智慧,生煩惱都叫做漏,生智慧就叫無漏,煩惱漏盡就變成無漏。「以聖智者斷盡此煩惱,稱為漏盡」。解決問題要智慧,不是知識,這是眼前一樁非常艱難的工作。我們參與很多國際會議,見過這些專家學者,那些人是好人,心地善良,找不到方法。原因在哪裡?原因現在社會重視知識,不知道智慧。知識不能解決問題,知識是有侷限性的,而且有後遺症;智慧不一樣,智慧沒有侷限,沒有後遺症。智慧是從自性裡頭生的,不是從外頭來的,從外面學來的全是知識,不是智慧。所以東方的學術重視戒定慧,因戒得定,因定開慧,你開智慧你才能解決問題,知識不行。今天用知識,所以這幾十年來,這些專家學者在知識裡頭找不到化解衝突的東西,找不到促進社會和諧的方法,當然更沒有辦法來化解地球上的災難。這災難是什麼?是科學技術造成的,今天科學技術無法彌補這個災難,這個東西要靠智慧。所以現在新興的這些科學家,他們真的帶給人類光明的希望。

  聖智者斷盡這些煩惱,稱為漏盡。「六神通中前五通為有漏通」,前五是眼耳鼻舌身是有漏通,最後,六通最後是無漏的,漏盡通。「唯漏盡通為無漏通」,阿羅漢證得的,證得漏盡通這個人就是阿羅漢。「煩惱斷盡之比丘」,這個煩惱是見思煩惱。煩惱三大類,第一類他斷盡了,還有塵沙煩惱、無明煩惱,那還沒有斷。塵沙、無明斷了,這才叫成佛,永遠脫離十法界。阿羅漢是脫離六道,沒有脫離十法界。塵沙煩惱、無明煩惱斷了這才能出十法界,真正得到解脫。所以煩惱斷盡的比丘稱為漏盡比丘,就是阿羅漢。

  「法藏菩薩願彼國眾生,受樂無極,且於所受快樂心無染著,如阿羅漢斷盡諸漏,於諸世法不執不著,故云猶如漏盡比丘,以喻受樂而無樂想」。用意在此地,到這裡才真給我們說出來,這我們在講席當中也常常提到的。受樂什麼?隨緣。受,順境樂,逆境苦,無論是順境、是逆境都能受。順境裡面,受順境沒有貪戀的心,決定沒有貪戀;逆境惡緣決定沒有怨恨,這個好。換句話說,他能在所有境界當中不受外面境界影響,不為外境所動,這叫漏盡比丘。賢首大師所說的「隨緣妙用」,它真能解決問題。

  現在聯合國就差這個漏盡比丘,他們討論問題很衝動,我們一般講火藥氣氛很濃,這不能解決問題。看法、想法不對的時候就吵架,這在很多會議裡頭司空見慣,不能學得像佛菩薩一樣,什麼境界現前如如不動。那問題呢?一笑了之,問題全解決了。所以處任何環境都歡喜、都感恩。逆境是什麼?逆境在那裡考驗你還有沒有瞋恚的心,瞋恚心斷掉了,要感恩。順境斷我們的貪愛、貪戀,逆境斷我們的瞋恚,我們貪愛的心沒有了,瞋恚的心沒有了,要靠境界去鍛鍊,沒有境界你怎麼知道斷了?所以六道不是壞地方,三善道是消福報的,你修那麼多福,自性清淨心裡頭沒有善惡、沒有禍福,所以你要回歸到自性清淨心,你的福報要消掉,到哪裡消?到天上人間來消福報;你造的惡業,惡業要到三惡道,到地獄、餓鬼、畜生把惡業消掉,統統消掉之後,才稱為漏盡比丘。所以善惡二邊都要離開,禍福二邊也離開,那才叫極樂世界。極樂不是相對的,相對的不是真樂。佛法當中常說「二邊不立」,善惡二邊、禍福二邊,二邊都不樂,「中道不存」,這個境界才是佛的境界;有中道,權教菩薩,不究竟,不徹底;中道也沒有。佛家教初學學三輪體空,那是初學,那不是究竟,那是手段、是方法,不是目的,目的是大般涅槃,目的是回歸自性。一定是所受無論是受苦受樂,心無染著,這就對了。心裡面有染著,不乾淨。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敬祝 諸大善菩薩 身心自在 歡喜吉祥
自如頂禮 阿彌陀佛

台長: 自如
人氣(36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淨空法師 |
此分類下一篇: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第四十集)
此分類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