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世界之本 趙良玉老師 鍾茂森博士主講 (第一集) 2010/8/11 中國雲南省大理市 檔名:57-033-0001
http://www.amtb.tw/rsd/jiangtang_ch.asp?web_choice=72&web_rel_index=2609
趙良玉老師:尊敬的各位領導,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朋友們,大家好!
鍾茂森博士:大家好!
趙良玉老師:我們母子有幸今天參加雲南省弘揚傳統美德,構建和諧社會的大講壇,深深感謝雲南省省委宣傳部、雲南省文明辦、雲南省教育廳等單位的熱情邀請,使我們從廣州來到這裡,向大家匯報自己的學習心得,同時向各位在座的老師、朋友們學習和請教。
我們今天匯報的內容是「和諧社會之本」,主要從兩個方面向大家匯報,第一個是什麼是和諧社會之本?第二個是我們如何在生活中落實。提起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我們還要先從,回首我們中華傳統五千年優秀的文化和歷史來說起。這次大會辦的非常及時,辦的非常好,我們感到從此以後,雲南省會出現新的風尚,大家都覺得雲南的山水美,我們相信今後雲南的人心更美。
鍾茂森博士:談到和諧社會,這也是一個很古老,又是一個很嶄新的話題,我們回溯到二千五百年前,看到在《孝經》上,孔老夫子跟他的學生曾子也在討論和諧社會的問題,《孝經》開宗明義就說到,「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仲尼是孔子,他在家裡閒居,曾子是他的學生,在老師身旁侍奉。從這裡我們看到,曾子對於老師是非常尊敬,尊師重道,老師就能夠傳給他大法。這一天孔老夫子對他說,子曰,先王就是古聖先王,有一個至高無上的道德,有非常重要的方法,能夠怎麼樣?能夠和諧社會,以順天下,就是讓天下人都和順。民用和睦就是讓社會、百姓都能夠和和睦睦、安居樂業,領導和群眾上下都沒有怨恨,這樣和諧社會的法寶,汝知之乎?你能知道嗎?
曾子聽到老師提到這麼重要的問題,他就不敢再坐著聽老師講了,這時候「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足以知之」。參是曾子的名字,古人自稱名是最謙敬的稱法,比如說今天,我對大家稱呼,茂森今天非常榮幸能夠在此地向大家學習,自稱名是最恭敬的說法。曾子能夠對老師這樣的謙敬,他說何足以知之?我怎麼足以知道先王的至德要道?這個話是謙虛,但也是事實,為什麼?曾子我們知道他是大孝子,在這篇《孝經》裡面講的先王至德要道就是孝道,曾子何嘗不知?可是他雖然知,還沒有知道的圓滿,這個足就是滿足、圓滿的意思。這個至德要道,非聖人不能知的圓滿,曾子是賢人,所以他知道一部分,所以說何足以知之。可見得這個道理非常的重要,也非常的深刻,我們來看孔子怎麼回答他。
趙良玉老師:「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這句話大家可以記住,這是《孝經》裡面最有名的一句話。孔子說孝是道德的根本,一切教育的源頭,一切教育的起點。教育是從孝做起點的,那我們從哪裡開始?古人說「取海一滴,具百川味」,一滴水可以反映整個大海,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就從我們自己家庭說起,就從我們家庭的小故事來體悟和諧世界的大道理。今天早晨,我們中央黨校的劉教授,她說體悟和邏輯思惟不太一樣,我們東方是提倡體悟的,是提倡悟性的,西方是要推一大堆道理出來,最後才得一個結論。我們現在是來體悟和諧社會的大道理。
鍾茂森博士:在四書《大學》裡面給我們講到三綱八目,其中講到我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古人「明明德於天下」的方法,「而欲治其國,欲平天下」,這個平是和平,也就是現在我們講的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從哪開始?必須要從修身齊家開始。《大學》中有這麼一段話說到,「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國」。又說到,「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所以我們希望能夠治國,就是和諧社會要從我自身修身做起,從我家齊家做起,如果在家裡不能夠成其教化,不能夠和諧,那我們希望和諧社會,這是無知,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君子不用出家門,也能夠成教於國家。只要從我家做起,我的家裡興仁、興讓,落實倫理道德,也能對社會產生很積極的影響,也能夠使社會趨向和諧。所以我們今天像劉教授早上講的,我們沒有什麼談玄說妙的地方,我們都是從家裡的家常事來說起,跟大家分享,從我們自己一個小家庭做起,如何來為和諧社會添磚加瓦。
趙良玉老師:回憶兒子茂森在五歲的時候,我開始了家庭的第一次文化課,當時我用粉筆在門板上寫了一首《唐詩》,這首《唐詩》是「遊子吟」。
鍾茂森博士:這是唐朝孟郊寫的「遊子吟」,先給大家朗誦一遍,「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是描述一個遊子即將出行,可能是因為工作出差或者是留學,母親為他送行,為他密密的縫製衣服。詩人感嘆道,正如小草一樣,不能夠報答三春暉,太陽溫暖的撫育,我們做兒女的又怎麼能夠報得盡父母無微不至、無所不及的愛和恩德?
趙良玉老師:茂森小的時候,他並不是一個很聰明的孩子,他很頑皮,我教他這首詩,他足足學習了一個月才會背誦。因為當時我們是住在廣州,他得從廣州話改成普通話很費勁,可是做母親的要有耐心,慢慢的教他,他就會進步。在我們克服了初期學習上的困難之後,我們學習的速度就加快了,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我們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儒釋道三家關於孝道的經典,比如像儒家的《孝經》,道家的《文昌帝君元旦勸孝文》、《呂祖勸孝文》,以及佛家的《盂蘭盆經》、《地藏菩薩本願經》等等。在我們家族裡有一個文化習慣,就是每逢過年過節,或者是老人生日的時候,我們兄弟姐妹都會帶著自己的孩子到老人那裡聚會,獻上我們的禮物,獻上我們的紅包,而孩子們,他們要表演節目,或者是獻詩,或者是獻詞。當時茂森十一歲,他用自己的話,在這次春節的聚會上,把《孝經》的主要內容,用他兒童的話講出來了。這個資料還留在我們家庭文化的文化箱裡面,現在我們把它翻出來,讓茂森,你再讀讀你十一歲的作品。
鍾茂森博士:好的,媽媽。怎樣孝敬父母?《孝經》裡有這樣一段話,「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孝敬父母一方面是物質上的孝敬,要讓他們豐衣足食,按時給他們一些零用錢,經常給他們買一些可口的食品;尤其當父母患病時,子女應盡全力照顧好老人,也為自己的子女樹立好榜樣。更為重要的就是精神上的孝敬,我們要關心老人,要尊敬他們,有事同他們商量,尊重他們的意見,使他們精神上感到愉快。
趙良玉老師:事隔十年,茂森二十一歲了,他現在是三十七歲。二十一歲的時候,當時那一年,我生日的時候,突然收到一個很大的紅包,人民幣三千元;另外還有一個很大的賀卡,這個賀卡有一個大的雜誌這麼大,上面寫著,「獻給親愛的媽媽,小牛茂森」,因為茂森是屬牛的。這個三千元是怎麼來的?原來當時茂森他是在讀廣州中山大學,他在業餘的時間去勤工儉學,他掙來的,後面還附了一首長詩,這首詩我覺得當時寫得很好,我現在把它節錄一段,與大家分享。
鍾茂森博士:親愛的媽媽,在我眼裡,您是母親,也是菩薩,您對我無私無求的布施,給予我衣物、財帛、吃穿用具,使我的血肉之軀,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您教我風度禮儀,人情練達,暗室思惟,人生規劃。您領我走入聖賢教育的殿堂,您賜給我智慧和力量,使我擁有應付命運風浪的勇氣和能力,立志遠渡重洋,求學深造。您的恩賜不僅使我一生受福,還使我百生千生受福,這樣似海的恩情,千生難以圖報,我要在世間取得大成就,以此來供養我最敬愛的菩薩媽媽。兒茂森,一九九四年元月二日。
趙良玉老師:又事隔十多年,在茂森三十四歲的時候,他已經在全國各地和世界各地演講《孝經》,他的演講《孝經》的課程,有十二小時的簡講,也有四十小時的詳講,開解《孝經》的全部內容,當時北京的出版社還把它整理出書,這部書就是《古代帝王和諧世界的法寶—孝經研習報告》。古人說「教民親愛,莫善於孝」,所以《孝經》是我們和諧世界的法寶。童年的茂森是在家長帶領下學習《孝經》,長大後的茂森,他能夠懂得孝養父母,而且還能夠在祖國和世界各地演講《孝經》,所以我做母親的非常感到欣慰。
鍾茂森博士:行孝不僅要靠傳統文化,儒釋道經典教化的力量,而父母本身以身作則也是最有效的教育。比如我想問問大家一個問題,我們如果工作了,當我們第一次拿到工資的時候,我們有沒有想到先供養自己的父母家人?我的姥姥曾經告訴我說:你媽媽在第一次拿到工資收入的時候,給家裡的爸爸媽媽、哥哥姐姐,各人都買了一件衣服。這件事情令我的姥姥高興了很久。更令我的姥姥可安慰的,就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間,當時家裡非常的困難,因為我的外公是大學裡教書的,在文革期間,知識分子都受到了衝擊,當時我的姥姥因為年紀比較大,所以沒有辦法去看望在山區勞動的公公。姥姥的兒女們,其他的兒女都是在外省工作,所以只有我母親常常去看望在山區勞動的公公。再後來,我媽媽為了落實我公公,就是他的父親,落實政策,一直到北京面見了教育部長,去陳述理由,遞交報告,最後使我的公公平反,重返高校教書。在那一段政治和經濟壓力都很重的日子裡,母親始終陪伴著我的姥姥,而且常常安慰公公,這樣一家人平安的度過了那一段日子。所以我姥姥說起那一段歲月,很感嘆的對我說:你媽媽是跟我共過患難的。在道家《文昌帝君元旦勸孝文》當中有這麼三句話說,「事富貴之父母易,事貧賤之父母難;事康健之父母易,事衰老之父母難;事具慶之父母易,事寡獨之父母難」。也就是說,我們如果父母有富貴,能夠身體健康,而且父母雙全,這樣侍奉起父母來並不是難事,可是要知道雖然容易、不難,但是還是要盡心盡力的做好,如果易而不行,那叫自暴自棄。但是如果我們的父母是貧賤的、衰老的,甚至鰥寡孤獨,侍奉這樣的父母就是比較難了,可是難而能行,這就尤為可貴。
趙良玉老師:道教的《呂祖勸孝文》說「世之人,善莫大於孝,不善莫大於不孝,我能孝,自無逆子,子能孝,自無逆孫」。孝道是在上行下效中傳承的。
鍾茂森博士:我的母親不僅在物質上供養自己的父母,而且她非常善於欣賞和讚歎自己的父母,比如說在我的姥姥六十九歲生日那年,我母親為她獻上了一個深情的賀卡,令我深為感動,我想恭請媽媽把她這首在一九七九年寫的賀卡,跟大家分享。
趙良玉老師:好的。獻給親愛的媽媽,祝賀六十九歲生日。哪一朵葵花不向著太陽?哪一個孩子不熱愛自己的娘?親愛的媽媽,一個幸福的家庭,您是舵手,有了您,爸爸才有成就,有了您,哥哥姐姐才能上大學,有了您,我的知青戶口才能從農村轉回城。您是我們幸福的源泉,您是我們成功的後盾,您是大北路之家的砥柱棟梁。親愛的媽媽,您的性格就是永遠給予,不求報酬,您的愛像大海那麼深廣,而我們回敬的卻是一滴水,您給予我們生命、學識和財富,您給予我們溫暖、快樂和幸福,我們說上帝就是指您親愛的媽媽,我們說您就是指降福於我們的上帝。小女良玉敬上,一九七九年正月。
當我們在欣賞和讚歎自己的父母時,孩子就在旁邊學到了。在一九九二年,那時候茂森才十九歲,那一年的母親節,我收到一份非常好的賀卡,上面兒子給我一首長長的詩,這首詩我非常喜歡,在這裡願與大家分享。茂森,你把它讀一下。
鍾茂森博士:好的,媽媽。親愛的媽媽,母親節快樂!您和爸爸的愛長出了我的胚胎,一團模糊不清的新肉,損耗了您的生命精華、窈窕青春,才有了嘴巴、耳朵、眼睛,創造了未來的大腦和胸懷;您以痛苦的受難和乳血,使我從無到有,莊嚴存在。您教我牙牙學語,您教我認識世界,走第一步路,念第一個字,讀第一首詩。您憑著偉大的母愛與超人的遠見,在我很小時,就開始了對我的教育。您把我送到幼兒園全托,以鍛鍊我獨立生活的能力,您在家裡的門板上教會了我唐詩宋詞,ABCD,您手把手教我寫毛筆字,您是我人生啟蒙的第一個教師。我上了大學之後,您對我又提出了更高要求,您為我規劃一生的道路,給我講如何處理人際關係,提高我的綜合素質,為我做留學的準備,您用心良苦望子成龍,從衣食住行到書本用具,處處都有您慷慨的給予。您無論在精神上,還是物質上,都給予兒子很多很多,這全是基於您無私聖潔的愛。如今孩兒的翅膀逐漸硬朗,羽毛逐漸豐滿,然而飲水思源,我一切的一切,哪一點沒有您的關心、愛護、教育和啟迪,您是母親中的典範,是我心目中永恆不滅的星斗。在母親節之際,我要深情的說一聲:謝謝您,親愛的媽媽。兒茂森叩敬,一九九二年五月十號母親節。
趙良玉老師:《孝經》上有一句話,是曾子說的,曾子是孔子的大弟子,他說「甚哉,孝之大也」,孝多麼偉大!「子曰: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孔子回答說,孝是天經地義的事,是人民應有的行為。
鍾茂森博士:我們來看中國的這個「孝」字,中國的文字是老祖宗給我們遺留下來的智慧遺產,這個字屬於六書當中的會意,就是看這個字我們去體會它的深意。這個字上面是個「老」字頭,下面是個「子」字底,代表什麼?它代表老一代和子一代合成一體,這就是孝,所以父母跟我們是一體的。父母上面還有父母,一直追溯到過去,無量無始;兒女下面還有兒女,一直延伸下去是無盡無終。這個無始和無終合為一體,也包括無量的時空都是合成一體的,這就是孝字所代表的含義。如果能夠認同,證得了這一體的境界,這個人就是聖人。他內心裡面絕對沒有對立,絕對沒有衝突,他跟宇宙一切眾生完美的和諧。我們拉到父子之間,五倫關係上講「父子有親」,這就是一體,兒女跟父母是一體,這就是親子的和諧。家裡人,夫妻眷屬兄弟都是一體,這就是家庭的和諧;在國家、政府、領導和人民百姓是一體,這就是社會和諧。莊子《齊物論》裡面講,「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這就是講到天人的和諧。所以孝真正的含義就是一體,就是愛,就是和諧。
趙良玉老師:當一個孩子心中裝著父母、裝著愛、裝著孝、裝著中國精神,學習哪有不努力的?成績哪有上不去的?回憶茂森他在中山大學畢業的時候,他做了兩手的準備,一方面他是準備考本校中山大學的研究生,另一方面他就報考了美國幾家大學。考試的結果,當年是一九九五年,報考研究生,當時一九九五年全國各地報考廣州中山大學世界經濟專業的考生,一共有一百八十名,考試結果,茂森是榜首題名,總成績第一名,還有兩個單科成績第一名。另外,他也以優秀的英文考試成績、托福成績和GMAT成績,取得了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理工大學商學院的研究生,同時還拿到了美國的獎學金。這所大學,美國路易斯安那大學,是美國一個相當好的一個大學,在美國三千所的美國大學裡面,它是排第一百名。所以說孝有這麼大的威力。剛才我們聽曾子說,說孝是多麼偉大,它這個偉大不是空虛的,能在生活中各個方面體會到,如果一個孩子心中有孝,那他學習一定會很好。
鍾茂森博士:在我二十二歲那年,在母親的鼓勵下,我拜別了母親,踏上了留美求學的征途,這時候我自己也成為遊子。我的父母早年離異,在父母分手的時候,是我們三個人一起吃告別餐的,父母很和諧的處理好善後的工作,彼此握手告別,祝福對方珍重,走好將來的路。後來我的父親另外組織了家庭,我跟母親相依為命,我本來很捨不得離開母親,但是母親為了成就我的前程,忍痛割愛,她鼓勵我到美國去深造。在臨別的時候,我向母親承諾:媽媽,請您等我七年,七年之後,我博士學位拿到了,我要接您奉養。為什麼說是七年?因為在美國讀一個碩士學位一般要兩到三年,博士學位要四到五年,所以普通來講是七年時間。母親在我踏上赴美征途的前夕,在我的生日裡,給我一個非常深情的生日賀卡,我想請母親給我們做個分享。
趙良玉老師:茂森兒,我的祝福將伴隨你走遍天涯海角,我的心願將賦予你清淨光明的一生。母親,一九九五年四月。
鍾茂森博士:我於是帶著母親深深的祝福,遠渡重洋。在美國留學期間,我常常記起母親對我從小到大的教導,母親在我小的時候跟我講范仲淹的故事。范仲淹是宋朝的名相,在他年輕的時候,他也是出身貧寒,他的母親早年喪夫,也就是范仲淹的父親早逝,母親改嫁到姓朱的人家。後來當范仲淹長大了,才知道自己原來是姓范,而不是姓朱,於是他要去立志求取功名,將來能夠奉養母親。他拜別母親,跟母親說:媽媽,你等我十年。十年寒窗,一舉成名。之後帶著他的書、佩劍和古琴離開了朱家,到了破舊的書院裡面苦讀。記載中說他以苦為師,五年之內都是和衣而睡,凌晨聞雞起舞,吃得非常簡單,斷齏畫粥,齏就是野菜醃製的鹹菜。每天煮一鍋粥,然後再就一點鹹菜,叫斷齏畫粥。有一次,一位富家子弟見到他生活這麼清苦,給他送來一桌酒席,想給他改善改善營養;可是很久之後再去看他,發現這個酒席原封不動,他於是就問范仲淹先生說:你為什麼不吃我的酒席?范先生說:不是我不願意吃你的酒席,而是我擔心今日吃了你的酒席,來日就吃不下我的齏粥了。就這樣他苦讀八年,就考上了進士,他提早的回來接母親奉養。
他把自己所有的俸祿都拿來布施、濟貧,來支持貧寒的學子讀書,支持傳統文化的事業。他出將入相幾十年,到了臨終的時候,他的俸祿都布施的乾乾淨淨,甚至連喪葬費都不夠。他的兒子都繼承了先父的這種家風,比如說他的一個兒子叫范純仁,也是很有德行和學問,當父親在家裡養病的時候,朝廷想請范純仁先生出來做官,一般人遇到這樣的機會,高興的不得了,皇上有請,不請都自來了,何況有請!但是范純仁先生說了一句話,「豈可重祿食而輕父母」,這個話意思就是說,要把孝順放在第一位,把自己的事業放在第二位,所以范公孝悌傳家。而我們看到范純仁先生繼承了這種孝悌家風,他最後還是當上了當朝的宰相,真是命裡有時終須有。范公這樣的德風,一直使范家八百年不衰。所以我在美國留學的時候,常常就用這些先賢的風範激勵自己。
因為家裡並不富裕,所以在美國生活都很節儉,因為美國的生活費用比中國要高得多,在當時。我從家裡只帶了一張毛毯,幾件衣服,一些書本,跟幾位留學生租了離學校很遠地方的一個小公寓,八個留學生一起住,冬天不捨得開暖氣,夏天又不捨得開空調。冬天實在冷了,又不捨得買棉被,蓋這張毛毯還不夠用,所有的衣服都蓋上來了,甚至把書本都壓上來了。吃的也很簡單,每次跟同學一週去超市買一次菜,因為在美國不像我們中國農貿市場這麼方便,在美國要開車買菜。而我買菜通常都是挑最便宜的菜來買,所以一般我都吃兩道菜,第一道菜是胡蘿蔔加包心菜,第二是包心菜加胡蘿蔔,後來才知道原來這兩樣菜都是很營養健康的。
有一位年長的同學畢業了,他一個高壓鍋已經用了多年,高壓閥門已經不見了,他準備扔掉,我把它撿回來,我說我還能用,於是就拿著這個不高壓的高壓鍋,拿來煮菜、做飯、煮湯,一用就用了四年。每天都是三角形移動,在自己的宿舍、圖書館和教室,因為我是一個禮拜七天工作日,人家在週末的時候出去玩,出去Party,我沒有這個心思,也沒有這個錢,只想著儘早的完成學業,好實現我對母親的承諾。
因為我在美國有全額的獎學金,每月八百美金,但是要求每個禮拜要為自己的指導教授做助理研究二十個小時。我的指導教授是一位美國著名的經濟學家,他要求學生非常的嚴格,比如說,當他交代我工作的時候,一般這個工作量都很大,雖然說要二十小時完成,可是我必須要四十小時才能做得完,通常問他:老師,您這個工作什麼時候需要完成?教授一般都會說:我昨天就該要了。換句話說,你就別問了,你趕快去做吧!我就忍耐,埋頭苦幹,後來慢慢的效率提高了,四十小時才能做完的工作量,我三十小時也能做完了,後來我就二十小時也能做完了,到後來我十小時就能做完了,熟能生巧。所以就有多餘的時間,跟我的教授一起合寫論文,在畢業之前就能夠發表了八篇,在學術期刊裡面發表論文,找工作也很順利了。所以我就悟到,年輕人身上少一點飽暖和安樂,才能夠多一分感恩和進取!
趙良玉老師:當時兒子茂森在美國讀書的時候,他的八百塊錢獎學金,也做一個像范仲淹這種的斷齏畫粥,把那個粥,斷齏畫粥,他怎麼樣分配?就是把二百元寄給我,所以當時我每個月可以收到二百美元。在那個年代,一個月有二百美元,相當於每個月有一千八百多元的人民幣,這是一個很好的收入了。除了我自己工資之外,還有兒子給我寄的錢,是一個很好的收入。另外,還給他父親寄一百美元,因為他父親另外有一個家庭。剩下的五百美元,他要做為自己的生活,以及各種開支;另外還要節省下來錢,到年底要買張飛機票回到廣州來探望父母。
當時他每兩週給我寫一封信,這信四年來已經寫了很多了,寫了很厚的一絡了,在我們家庭的文化箱裡面。另外,每週一定給我打一次電話,所以我每週可以接到美國的一次長途電話,每兩週可以接到美國的一封長信。所以那時的郵遞員都說我的美國來信怎麼這麼多,說你們家裡是不是有很多在外面工作的人?我的信很多那時候。他這樣做的話,當然他就沒有其他的錢買車、買什麼的,同學們就跟他開玩笑,有很多到美國留學的同學都買了汽車,經濟好的同學買一手,就是買新的,經濟不太富裕的,都買了二手汽車,幾乎沒有人不用汽車,但是茂森是騎一個自行車。同學們給他開玩笑說:你不要老折騰回家,也不要老打長途電話了,如果你把這些錢省下來的話,你當然不只可以買一個二手汽車。但是茂森他沒有這樣想,他願意和我們父母保持聯繫,所以他四年來都是騎一部自行車。我每想到這裡,都非常感謝由於傳統文化的教導,我才有這樣的兒子。
鍾茂森博士:其實這都是母親身教言教的結果。當我這麼做的時候,母親她一直都是這樣的鼓勵我,比如在一九九六年,這是我在美國留學第一年,四月二十五號,她給我的來信中是這樣說到:保持和老家的聯繫,這個做法是心存孝道,養母親之心。古代祭祀非常隆重,孔子的學生說,應該廢掉那些祭品,因為花費錢財。孔子回答,你愛惜錢財,我更愛惜這種禮義,禮義延續下來是民心淳厚,茂森兒,你的做法有古人之風範,我很開心。
趙良玉老師:是的,我很開心。他在美國寫了很多信給我,其中我這裡想提出一封信與大家分享。茂森,你讀一讀。
鍾茂森博士:好的,媽媽。這是我在美國過的第一個冬天,一九九六年一月七號寫給母親的信。冬天的路易斯安那州挺冷,我們這兒晚上一般都在零度以下。有一天早上起床,竟發現天上飄落許多雪花,目前是最冷的時候,我可以挺過來,便可省些錢,無須買棉被。儘管冷,我仍然保持每週一、二次的冷水浴,在冷水浴時,我可以鍛鍊自己捨受。我目前的學習、生活都較單調,每日穿同樣的衣服,吃同樣的菜飯,走同樣的路,讀同樣的書。我盡量讓自己在單調中求單調,使躁動的心熄滅。我每日早晚警示自己安住單調的生活,做至少七年的機器人,直至獲得博士學位為止。因為我深深懂得,我來美國不是享受的,而是在欠著父母的恩德,花著父母的血汗錢,若不努力讀書,天理難容!所以我突然很喜歡寒冷的冬夜,因為在冬夜裡我才能體會頭懸梁,錐刺股的精神,才能享受范仲淹斷齏畫粥的清淨。這個星期五晚上,下了一場凍雨,格外的冷,然而我的進取心卻比任何時候都強。我要以優秀的成績供養父母!媽媽,請您放心,您的兒子向您保證,向您發誓,我一定會孝順您,把孝順放在第一位,把事業放在第二位!
趙良玉老師:把孝順放在第一位,就是把道德放在第一位。
鍾茂森博士:大家猜一猜,我母親接到自己兒子這麼一封來信的時候,她是什麼樣的反應?會不會說這孩子怎麼冬天都沒有棉被了,趕緊買張棉被吧,趕緊買點好吃的?可是我的母親她是這樣給我回信的。
趙良玉老師:寒冷能使人如此理智和堅強,感謝路易斯安那的冬天,感謝清苦無欲的生活,它使人恢復性德之光。人的本性裡什麼都具有,只是人們長久以來迷失了,被貪婪、瞋恚、愚痴的塵土封蓋了,使其不能顯露,用什麼方法能開啟人性的寶藏?用孝,這是第一把鑰匙,孝養父母,擴而大之,孝養一切眾生。茂森,你先做一個榜樣給青年們看看!
鍾茂森博士:我於是給自己定了七條戒律,名曰「七不」,來激勵自己求學上進的心:第一不看電影電視,第二不逛商場,第三不留長頭髮,第四不穿奇裝異服,第五不亂花錢,第六不亂交朋友玩樂,第七不談戀愛。按照這個七不,我還能夠比較專心的在自己的學業上,所以每次在全班的考試都是名列第一。
趙良玉老師:當時,茂森在讀碩士畢業的時候,他畢業的時候在美國全部成績是A,當時學校對他有一個特別的學習獎勵,獎勵他五百美元,他又寄給我二百美元。我說這個月他給我的生活補助不是已經寄來了嗎?怎麼又收到二百美元?我才知道孩子是因為碩士畢業的優秀成績,所以又得到了一筆獎金。孩子每得到一筆錢,都能給父母寄一些,無論錢多少,這分心意難得。由於他能夠守住這種清淨寡欲的生活,能夠安於這種專心致志的學習,所以他在四年時間,就提前完成了碩士和博士的全部學業,提前畢業了。
在他二十六歲的時候,那是一九九九年,我被邀請到美國參加他的博士畢業典禮,我非常歡喜。當時他的博士導師,就是說最為嚴厲的一位經濟學家,當時在美國是很有名氣的。這個博士導師他很有個性,他每次交給茂森的工作,茂森都給他完成了,可是無論做得怎麼出色,他從來都沒有表揚過。可是等到畢業的時候,需要寫一封畢業的推薦函,求職推薦函,因為這個求職推薦函會影響到你能不能找到很好的工作。當茂森打開這封信的時候,他才發現,這位導師對他所有的表揚都在這封信裡,其中有一句話,我記得特別清楚,他說:鍾茂森同學是我二十五年教學生涯中最優秀的學生!有這樣一位美國著名的經濟學家對茂森做這樣的肯定,找工作是不成問題了。所以他博士畢業以後,馬上就有幾家大學來聘請他。他就應聘在美國的德州大學教金融。我就實現了做博士的媽媽,做教授母親的心願。
當時在他中學的時候,我就對茂森說:你要好好學習,我要你完成全部的學業,我要做一個博士的媽媽,我要當一個教授的母親。茂森在美國都滿了我這個願。當時他的教學成績非常優秀,而且他的論文發表的很多,特別是有好幾篇論文都獲獎,所以他得到美國政府的特批,就是以優秀傑出作家而最快得到綠卡了。可是後來我們移民到澳洲去了,澳洲昆士蘭大學商學院,這個商學院是澳洲第一商學院,它的教學質量非常高,茂森就應聘到這個大學裡面教書。而且在三十二歲的時候,他就得到這個大學的終身教職,就是說我們有了鐵飯碗,在外國的大學裡,我們有了鐵飯碗。所以我就覺得,茂森能夠這樣努力學習,而且在澳洲教學和發表的論文,又屢次獲獎;當他博士畢業的時候,受到美國著名的經濟學家的這種肯定,說是我二十五年生涯中最優秀的一個學生;到了美國大學以後,又論文連連獲獎;到了澳洲大學教金融的時候,又以優秀的教學成績和論文都獲獎。所以我覺得孩子為中國人增光,我做母親非常高興!
鍾茂森博士:我在博士畢業那年,寫給我母親一份賀卡中,這樣說到:目睹我從小以來的照片,難以置信,昔日一個淘氣的野頑童,竟成為今朝的博士,這其中充滿了母親多少嘔心瀝血的操勞,多少無微不至的關懷,多少循循善誘的教導。我原本是一塊粗劣的碑石,而您正是一位智慧的雕塑家。
在孝養父母方面有三個層次,正如今天早上劉教授給我們說到的,「養父母之身,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志」,養身就是在物質上能夠供養父母,使父母能夠得到衣食飽暖,安定的生活;養父母之心,是讓父母能夠生歡喜心,能夠開心;而養父母之志,就是父母對我們的希望、志向,我們要努力去實現。
趙良玉老師:茂森在養父母的身心志方面都令我比較感到滿意。當時我記得,他在到處世界各地講金融課的時候,曾經帶我到世界各地去旅遊,我有一次經過香港的海關,海關的工作人員說:您這位老太太,妳怎麼走過世界這麼多地方?因為上面蓋滿了那個進出境的章。是的,茂森帶我到過美國、英國、法國、澳大利亞、新西蘭、泰國、新加坡等等,可以說,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我們這是從小學讀到大學;行萬里路,是兒子工作以後,才能帶我實現行萬里路。
在孝養父母的身心方面,能讓父母保證比較很好的生活物質條件,而且能讓父母很開心,這樣說,都是來自中國傳統文化經典教育的力量。在孝養父母之志方面,這一點,我們做父母的也應該著力於兒女在這方面有所進步,有所成就的。茂森他一直能堅持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的經典,他當時在美國留學期間,還是在二十四歲的時候,那時候是在博士學位剛完成,他就發了九條孝養父母的大願,這九條孝願他時時用來自我勉勵、自我鞭策。今天,時逢這樣一個難得的大會,我想讓兒子把他發的九條孝願給大家讀一讀,也希望在座的朋友們能夠監督他落實。
鍾茂森博士:好的,媽媽。一九九七年四月四日晨,我恭聽恩師講解傳統文化經典,深自悔責往昔過錯,發起九條孝養父母之願,於聖賢像前,高聲跪誦,啟請列祖列宗加持奉行。
一、我從今日至未來際,對於父母,傾盡所有,乃至身命,以至誠心,禮事供養,晝夜六時,心不間斷,若對父母,或因慳吝不捨,或貪利養名聞,不勤奉事,我則名為欺誑聖賢。二、我從今日至未來際,對於父母種種善願,盡捨身命,悉皆實現。若生退怯,不願成就,我則名為欺誑聖賢。三、我從今日至未來際,對於父母,以種種美好柔軟言辭,令其歡喜,勤事不懈。若對父母以一粗言,令其不悅,我則名為欺誑聖賢。四、我從今日至未來際,日夜常思父母恩德善行,常生信敬,起教師想,於他人前,讚歎父母之德。若於父母,伺求其過,生一念輕慢之心,我則名為欺誑聖賢。五、我從今日至未來際,以種種方便安慰父母,令其不生憂惱恐懼,於一切境緣皆得解脫;若吝惜身命財物,生一念逃避之心,我則名為欺誑聖賢。六、我從今日至未來際,常以種種聖賢教誨開解父母,令其歡喜,生起正念,明瞭宇宙人生真相。若於父母法供養時,遇有障礙,便生退屈,我則名為欺誑聖賢。七、我從今日至未來際,護持父母修學聖賢之道,護持父母,改過遷善,成就聖賢;假使大火相炙,萬刃相加,我護持之願無有動搖。若不爾者,我則名為欺誑聖賢。八、我從今日至未來際,廣為他人演說孝道,以身作則,勸令一切大眾孝養父母,受持此願,無有疲厭。若不爾者,我則名為欺誑聖賢。九、我從今日至未來際,為於父母,勤修道德,斬除私欲,志在聖賢,勇猛精進,圓滿孝道。於普天之下,所有一切父母供養教化,開示正道,令天下大同。若不爾者,我則名為欺誑聖賢。
在教孝道方面,古德告訴我們,母親的教育是最重要的。我自己非常慶幸,有一位非常孝順的母親,她的身教言教帶動了我,古德云:家庭母教,乃是賢才蔚起,天下太平之根本。在家裡面,母親的教育是賢德的人才,能夠使天下創造太平的根本;又說「家庭有善教,則所生兒女皆賢善,家有賢子,則國有賢才,窮則自淑,化及鄉邑,達則兼善,普益斯民。如是之益,出於家教。家教之中,母教最要」。這是說,如果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所生的兒女都會優秀、都會賢善,那國家也就有人才了。這樣的人才,如果有機會能夠為國家來服務,這是很好的事情;假如沒有機會為國家服務,這叫窮,他也能夠自己做好,而化及鄉邑,能夠感化影響到鄰里鄉黨,自己也能夠獨善其身。如果有機會出來,達了,達就是發達,他能夠兼善天下,能夠使國家人民都能得到利益,這樣的利益都出自於家庭的教育;而家庭教育,母親教育是最重要的。
趙良玉老師:剛才孩子說,「孝養父母之身,孝養父母之心,孝養父母之志」,其實我們做父母的,培養孩子也要從這三方面下手,比如說我們要養育孩子的身,這一點大家容易做到,比如說給孩子們提供衣食住行,這是養兒女之身。養兒女之心,我想不一定全部父母都做到,怎麼叫養兒女之心?現在孩子們很多都迷戀於電視,迷戀於電子遊戲機,迷戀於甚至打麻將有的,有的迷戀於卡拉OK這些活動。這樣是不是養他的心?是不是這樣就讓孩子很快樂?所以我們做母親的、做父親的要有智慧,一定要在這方面把好關,不能讓孩子在這方面氾濫。茂森在小的時候,一直到他整個大學,我都比較注意控制他看電視,因為電視看得太多,當然不是說電視沒有教育的意義,但是看得太多,耽誤自己正規的學業,所以必須要控制孩子看的電視。在茂森小的時候,他基本在小學都沒有給他看什麼電視的,所以茂森他不是在電視機前長大的孩子。
另外一個,我們做父母的,特別是做母親的,到底應該給孩子哪些愉悅的事情?就應該教他教育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的經典,就是《唐詩》、《宋詞》也好,但是最主要還是要從《孝經》方面,孝道的經典方面開始教,這樣孩子就真正有根了。所以教孩子,讓他的身心愉快,絕不能說讓他拼命的看電視,這是不行的。所以,茂森在這方面有良好的記錄,他從小學到中學,到高三畢業,基本可以說,沒看過什麼電視。如果暑假裡需要看電視,我們經過選擇特批,他才可以看。這給大家提供一個借鑒。其實孩子看電視,並沒有真正的什麼長進,寫篇文章也寫不好,讓他說說話也說不完整。所以說真正的學習還是自己刻苦努力,不是說僅僅瀏覽一下雜誌,瀏覽一下這些電視就可以解決的,要下真實的功夫。
要培養孩子之志這方面,就更需要借用中華傳統的這些經典。比如說我們要學習范仲淹的故事,我們家裡有范仲淹的傳記,也有其他古人的各種傳記;也有現代名人的傳記,所以孩子們學習這些聖人的傳記,學習聖人的經典,他就有意志了,也有志氣了。在這裡,剛才除了茂森自己介紹學習范仲淹的事蹟以鼓勵自己,他還有學習諸葛亮《誡子書》。諸葛亮我們大家都看過《三國演義》,或者三國電視劇,諸葛亮是一位有名的忠誠的宰相。他是怎麼樣教育他的兒子?就一個小小的短文與大家分享。茂森,你來讀一下吧!
鍾茂森博士:好,這篇古文是母親在我小的時候就教我背的。《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趙良玉博士:這裡有我們經常聽到的兩句話,就是澹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所以我們的孩子如果看電視、打麻將、卡拉OK,這樣太浮躁了,就沒有辦法明志。他要淡泊才能明志,要把很多欲望都放下,專心於自己現在的學業,或者是專心於自己現在的工作,這樣才能把事情做好。在這篇文章裡面,我想大家不用怎麼解釋都能明白,他說的比較淺顯。就是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下面他說夫學須靜也,你要學習要把那個心安靜下來,才能夠學習;才須學也,你要想自己有優秀的才華,你要努力學習。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你不學怎麼能有很豐富的才華?你沒有志向,你怎麼能夠完成學業?剛才我們分享到茂森自己在美國刻苦的讀書的情況,這就是因為有志向,要在七年內拿出成果見母親,所以他才努力學習的。這裡說淫慢則不能夠勵精,淫慢就是貪圖享受,就不能夠勵精圖治。險躁則不能治性,如果你老是想冒險,像今天劉教授講的心浮氣躁,就不能夠養成自己很好的性格。年與時馳,年歲都荒落了、過去了,歲月過去了;意與日去,你的意志慢慢就消磨了,為什麼?你曾經老是沉在這些犬馬的遊戲當中,那你的意志就沒有了。遂成枯落,就像葉子從樹上掉下來了,枯落了。多不接世,沒有能夠滿足社會的需要,不能融於社會。悲守窮廬,窮廬就是你窮的,就是一個窮的家裡,窮的房子,你悲守在這裡;將復何及,你後悔也沒有用了,就是「少年不讀書,老來方後悔」,都沒有用了。那個《誡子書》對我們也是一個很好的提醒,我們的父母教孩子要在他的心志方面,給他以營養、給他以幫助、給他以提攜,不是說光滿足他衣食住的需要。
我們又回到孔子和曾子的問答當中,「曾子問」,他說「敢問聖人之德,無以加於孝乎」。他說請問聖人的道德有沒有比孝更高尚的?「子曰: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夫聖人之德,又何以加於孝乎」。孔子回答學生說,天地之性,這個性就是生的意思,天地生萬物,人最為貴;人之行就是孝是最大的,最好、最高尚的行為。聖人之德沒有比孝更高尚的,換句話說,就是聖人的道德,也就是孝,就是孝的圓滿。
鍾茂森博士:所以說孝就是中華傳統美德的核心,就是我們現在所提到的中國精神的核心。今天劉教授上午還講到,我們需要有一個一以貫之的核心價值觀,這個是什麼?孝便是一個很好的體現。孝的展開就是中國精神,就是中華傳統美德,就是中華聖賢道統。我自己通過傳統文化的學習,我知道自己學的也很粗淺,當然力行的更不足,只是在學習的時候,對於我們中華聖賢道統以及中國精神,作了一番的思考。我總結了十個綱目作為我們中國精神。現在我們提倡恢復傳統的聖哲的這種價值觀,可以作為參考,請在座各位大德、方家來指正。
中國聖賢道統或者說中國精神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明德,就是《大學》裡面講的「明明德」,明明德第一個明字是動詞,第二個是名詞,這個明德是我們本性中本有的光明和德能,像《三字經》講的「人之初,性本善」,所以本性是本善,本來具有了光明的智慧和道德,這也叫性德。可以從三個方面來描述這個明德或者說性德,一個是一體,我們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來概括,一是一體,《中庸》裡面說的「天命之謂性」,這是講到宇宙的起源和本體。如果我們用一個字來概括這個一體就是孝,剛才已經跟大家說明了,真正能夠證得這一體的境界,這就跟宇宙萬物合而為一。
這一體,本體能夠產生現相,就產生二相,《大學》裡面講到的本末,所謂「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這個本是什麼?本是根本。《大學》裡面告訴我們身心是本,所以治國、平天下須從正心、修身開始,這三綱八目,八目就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這是修我們的心,也是修身;然後才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以根本是我們身心,這也叫正報;家國天下屬於末,就是枝末,像一棵大樹,它的花果枝末,也叫依報,依報隨著正報轉,這個枝末要跟著根本。所以懂得了本末,就知道從哪裡修起了。我們現在要和諧社會,要從根本學起、做起,那就是修身、正心。三是三寶,《道德經》裡面講的,「老子曰: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這個慈就是仁慈,能夠做到人我一體,物我兩忘,這就是真正的一體,這才是真正的仁慈,這是本性中本有的德能。而儉是節儉,能夠跟宇宙萬物一體,而又在用度上節儉,就有寬裕,就能有寬大的福分;不敢為天下先,就是謙虛,人愈謙虛,就是能夠愈被人尊重。這個一體二相三寶講的是明德。
下來是講明明德,把我們本性中的明德顯明出來,這叫明明德,所以這個第一個明字是動詞,這也叫修德,修我們的性德。「四勿」就是明明德,這是《論語》中顏回,就是孔老夫子最好的一個學生顏回,向夫子請教為仁之道,夫子告訴他,「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這是我們修身,這是四勿。五是「五常」,五常德是仁義禮智信,這就不用多解釋。六是「六和」,這是從佛家裡面借來的概念,所謂家和萬事興,怎麼能得到和諧?只要做到這六條就是和諧。「見和同解」,見解要和;「戒和同修」,戒是規矩,我們共同守規矩;「身和同住」,我們住在一起,就是一個國家裡,一個世界、一個地球上都和和睦睦。「口和無諍」,我們的言語互相要尊重、要柔軟,不要爭鬥,不要爭論;「意和同悅」,就是我們的意念上,要跟一切人都能夠和悅,和顏悅色;「利和同均」,就是我們只要有寬裕的,我們的生活能夠得到滿足,就要多幫助別人,去幫助那些需要的人。
七是「七治」,《禮記.禮運篇》裡講到的,「故聖人之所以治人七情,修十義」,這個七治就是調適我們七種性情,所謂「喜怒哀懼愛惡欲」,我們歡喜,我們發怒,我們悲哀,我們恐懼,我們貪愛,我們厭惡,或者我們有欲望,這些都是人之常情,但是一定要調治它。如果這些情不能夠去治,讓它氾濫了,感情勝過理智,那就很難有智慧。今天劉教授上午還說,我們應該調我們的心,使我們的心靜下來,那就是把喜怒哀樂都能夠放淡,甚至放下。《中庸》裡講的「喜怒哀樂之未發是謂中」,這個中就是我們本性中本有的德能,可是我們凡人不發不行,那「發而皆中節」,你只要不過分,符合禮度,從這裡先學起,最後回歸到本性上,所以治七情。
八是「八德」,我們熟知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九是「九思」,《論語》裡面孔子曰,「視思明」,我們看要看得清清楚楚;「聽思聰」,聽也要聽得明明白白,這是心要定,才能夠看得清楚,聽得明白。「色思溫」,我們的顏色要溫和;「貌思恭」,我們的容貌要恭敬;「言思忠」,我們要有忠信;「事思敬」,我們要敬人敬事。「疑思問」,有問題到善知識、方家那裡請教;「忿思難」,我們憤恨惱怒的時候要想到禍從口出,惱怒會帶來災難;「見得思義」,見到利益了,我們要想到該不該得。「十義」是「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這個十義就是五倫的關係裡面,我們要履行自己應盡的義務。所以從一到十,我們概括中華聖賢道統,或者說中華的精神。有人說這中國精神可能太複雜了,從一到十概括起來我都記不住,那我們再濃縮一下,是四目,所謂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五倫是夫子、兄弟、夫婦、君臣、朋友,五常是仁義禮智信,四維是禮義廉恥,而八德也是包括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是濃縮了中國的精神。
趙良玉老師:以上我們分析了中國精神包括十個方面,但是可以一字概括,就是孝,孝的展開就是十種中國精神。中國精神歸納起來就是一個字,孝。所以一也就是十,十也就是一,十就是圓圓滿滿的一個孝。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上半場講到這裡,下半場再和大家共同分享,謝謝各位!好,我們休息二十分鐘,謝謝大家。
文摘:http://www.amtb.tw/rsd/jiangtang_ch.asp?web_choice=72&web_rel_index=2609
敬祝 諸大善菩薩 平安健康 福慧圓滿
自如頂禮 阿彌陀佛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