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7-01 11:25:12| 人氣43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第二十五集)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
  (第二十五集)  2012/1/26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02-037-0160集)  檔名:29-265-0025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四百七十頁倒數第六行:

  「或有疑問,文中」,經文當中,「但云十念」,只是說十念,「何以逕謂為稱佛名號,而非他種念佛耶」。這個意思,提出一個疑問,經中講十念並沒有指這十念是念阿彌陀佛,為什麼我們要把十念當作稱念阿彌陀佛,而不是念其他的佛?提出這一個問題。「答曰:十念中之念」,這個念字,「即指口念佛名之念」,就是指的我們口念佛名,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實有明證」,這不是隨便說的,有證據的。「本經」,是《無量壽經》五種原譯本裡頭的《宋譯》本,《宋譯》本上願文有這麼一句話,「所有眾生,求生我剎,念吾名號」,這個吾就是阿彌陀佛自稱,這就證明,念吾名號,「發志誠心,堅固不退。彼命終時,我令無數苾芻現前圍繞,來迎彼人。經須臾間,得生我剎。」這一段經文講得很清楚,「其中念吾名號只能解作念佛洪名」,就是念南無阿彌陀佛,只能做這個解釋。

  「又《般舟經》曰:爾時阿彌陀佛語是菩薩言」,對著這些菩薩眾說,「欲來生我國者」,希望能往生到極樂世界,「常念我名,莫有休息,如是得來生我國土。」這個話是阿彌陀佛說的,要想往生到極樂世界要常念我名,阿彌陀佛名號,莫有休息。黃念祖老居士病重的時候一天念十四萬聲佛號,念了半年。彌陀在《般舟經》上這幾句話念老做到了,真幹,這才決定往生。「又《觀經》言」,這是三經的《觀無量壽佛經》,「下品下生者」,這是講九品往生,「或有眾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為說妙法,教令念佛(觀想念佛)。若不能念」,觀想如果心粗,境界很微細,你觀不出來。今天我們展開《十六觀經》,除念佛之外,其他的十五觀任何一觀我們都做不到,念佛是第十六觀,只有這一觀行。若不能念者,「應稱佛號」。

  「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之後,即得往生。由上經義可證,所云十念者,直是持名念佛。」確確實實沒錯,我們不必懷疑,本願裡頭這個十念就是念南無阿彌陀佛或者直接念阿彌陀佛都好。我們念四個字是跟蓮池大師學的,祖師當年在世有人向他請教怎麼念佛?他教人是南無阿彌陀佛,念六個字。別人問他,你自己怎麼念?他說:我念四個字,阿彌陀佛。人家問為什麼?他說,我決定求生淨土,沒有二念。經上只是執持名號,名號就是阿彌陀佛,遵循佛在經上的教誨。為什麼教別人念加上南無?別人往生的心不切,對這個世間還有留戀,加上南無好,南無是皈依的意思、禮敬的意思、皈命的意思,就是皈依阿彌陀佛、禮敬阿彌陀佛。那是客氣話,直接求往生那就不必要了,法門愈簡單愈殊勝,四個字比六個字簡單,四個字比六個字更容易,道理在此地。決定求往生就執持名號就好了,這是佛教導我們的。所以念佛重要,這經上講的,常念我名,莫有休息。

  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而且告訴我們,念一聲佛號,消八十億劫生死之罪。祖師大德給我們講的,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把這個之改成重,重罪。我們念這個佛號真能消得了嗎?關鍵就在至心,真正是至心,佛這個話就兌現了。我們今天念佛沒有至誠心,問題在這個地方,我們對淨宗,說老實話,是半信半疑,沒有把它當作真實的大事,半信半疑,念佛的心還夾雜著雜念,對世緣沒有真正放下。真正放下是什麼態度?隨他去,管這個幹什麼!

  大乘教裡頭祖師大德有說,「好事不如無事」。唐朝時候龐居士(龐蘊),這佛門的大德,家裡頭富有,他學佛了,把他家裡家財收集起來裝在一條大船上,把這條大船划到江中心,船底打個洞,船沉下去了。別人就問他,你這麼多的錢財,為什麼不多去做一些好事?他說一句話,「好事不如無事」,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無事。他整個家財付之於東海,就為說這一句話留給後人,這句話比他那一船金銀財寶還要值錢。人要到無事,至心就現前,那一句佛號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你那一船財寶消不了。所以願文裡頭講的句句字字都要留意,不能輕易放過。至心信樂,這樣的心態念佛才管用。至心是真誠到極處,一絲毫虛假都沒有,才叫至心。至心信,至心喜歡,那個樂是喜歡、是愛好,愛好極樂世界、喜歡極樂世界,這個世間,連身體,依報所有的全放下,不再放在心上,這叫至心信樂。這樣念佛,令聲不絕,功德就具足,這個功德念念都能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之後佛來接引,決定往生。所說的十念,直是持名念佛,決定不懷疑。

  「古注經家,於此願文,亦有異解」。自古以來註經,就是講經的這些大師,古時候不開悟不敢講經、不敢著作,怕背因果。百丈大師與野狐禪的故事,那是真的不是假的。這個老狐狸前世就是法師,有人向他請教,錯說了一個字,墮五百世野狐身。他有佛法的根柢,講經的法師,不是普通人,人家問他一句話,說大修行人還落不落因果?他回答說不落因果。就這一句話,墮畜生身五百世。憑著他修行的功德,五百世修成了人身,遇到百丈禪師,求百丈禪師幫助他解脫。百丈禪師就告訴他,明天上堂你把別人問你的那個話你來問我。第二天上堂,他就問百丈大師,大修行人還落不落因果?百丈禪師說不昧因果,不說不落,不昧因果。他聽了非常歡喜,他第二天就往生、就走了。不落因果是沒有因果,不昧因果是因果有,你清清楚楚,知道什麼因、什麼果,你要去承受,這是真的,因果的定律決定不是假的。

  因果從什麼時候開始?跟宇宙源起同一天開始,佛經上講的「一念不覺」,那就是因,「而有無明」,那就是果。那個無明就是阿賴耶,阿賴耶從哪來的?一念不覺。一念不覺有沒有因?沒有因,找這個因是決定找不到。楞嚴會上富樓那尊者向釋迦牟尼佛請教,無明從哪來的,就是說一念不覺怎麼來的?佛舉了一個例子讓他自己去想去,舉「演若達多,迷頭認影」。他這個迷從哪來的?沒有原因,第一個念確實沒有原因,第二念就有原因,第一念是因,第二念是果。第一念沒有原因,告訴你這個念叫妄念,不是真的,你以為是真的,真的就有實體,它沒有。所以無明上面加一個無始,叫無始無明。無始並不是說它沒有開始,不是的。時間太久了,久遠劫了,不曉得是什麼時候,稱個無始,這個概念是錯誤的。無始就是老老實實告訴你沒有開始,假的,這個意思可深了!

  我們明明現在身體在此地,這個攝影棚在此地,攝影機擺在我面前,還有些聽眾圍繞,不是實在的,現在科學家知道,全是一種波動的現象,我們常說相似相續相,沒有一樣是真的。《楞嚴經》上說得好,「當處出生,隨處滅盡」,這就是諸法實相。《般若經》上告訴我們,「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如果我們真的把這個事實真相了解了,這就叫成佛,為什麼?你萬緣放下了。這放下是講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就回歸自性,在淨土講你回歸常寂光,你圓滿了。了解事實真相你就不再執著了,執著就錯了。為什麼會有執著?對事實真相不了解,了解不透徹,他才放不下,真透徹了解,沒有一個不放下的。諸佛如來放下了,習氣都沒有。法身菩薩放下了,還帶著有習氣。習氣不礙事,只對於回歸自性他有障礙,也就是你契入常寂光有障礙,帶著習氣你沒辦法證得,無法契入。無始無明習氣斷乾淨了,常寂光現前,實報土不見了。實報土雖然不見了,有沒有?有,因為還有很多人習氣沒斷。他在常寂光裡頭,這些人有感,常寂光裡面妙覺如來自然就有應。所以諸佛如來的報身應化在實報土,妙覺如來應化在實報土裡頭不帶習氣,往生在報土裡面的人帶習氣,就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帶習氣有多少不同。

  古來這些講經註經的大德,對於第十八願的解釋有不一樣的講法。「有曰」,有的人說,「此是攝上品願」,有的人說,「有說下品非也。又有曰:此是上三品。此中十念,是依十法起十念,非是稱名十念。」對十念也有不同的解釋,依十法起十念,這是彌勒菩薩,「所云依十法起十念,指彌勒所問十念。」《彌勒發問經》裡頭講的。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個事情只有到極樂世界才真正搞清楚。沒有到極樂世界的人,聽到佛所說的,他有他的悟處、他有他的說法,統統都有道理,不能說他錯,也不能說他全對,依照他們所說的方法去修行都能往生,這就沒有大礙。只要具足信願持名,無論哪一種講法,他們所說不同只是品位高下,所以無礙於信願持名,無礙於往生淨土。實際上只要往生了,大概極樂世界沒有品位,那品位之說怎麼來的?恆順眾生。

  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教導我們,看經不要著文字相,聽經不要著言說相,這裡頭有大道理。教我們「離一切相,即一切法」,不但你聽,你入境界,叫隨文入觀。我們為什麼入不了?我們有意見,就是說有分別、有執著。如何才能真正入觀?沒有意見,完全用直心,聽懂,有悟處,聽不懂,不理會,隨它去,再聽第二遍,再聽第三遍,古人說「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聽上一千遍,全明白了。悟處,不能想,一想,落在第六意識,錯了,一執著,落在末那識;七識是煩惱障的根源,六識是所知障的根源。不分別、不執著,佛一生說法這兩句話說多少次,無數次,多重要,常常掛在口邊,為什麼還要分別執著?

  《彌勒發問經》上面有菩薩問的十念,「具足如是念」,如是這是指下面所問的這個十念,「即得往生安養國土」,安養國土就是極樂世界。「凡有十念。何等為十」,是哪十念?「一者,於一切眾生,常生慈心。於一切眾生,不毀其行。若毀其行,終不往生。」這是第一念,這個重要,於一切眾生要生慈悲心,不毀其行。這個行裡頭最重要的就是念佛,就是修持名念佛的法門,或者是修學其他的法門,為什麼?一切法門都是佛說的,我們要是毀謗它,那是謗佛、謗法、謗僧,毀謗三寶的過失是在阿鼻地獄。真正念佛的人一定要知道,「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我們遇到不同的法門,要像善財童子那樣的心態,恭敬、聽聞、老實念佛。恭敬,是佛說的,菩薩修持的,依照這個法門成佛、證果的,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我們可以聽聞。聽聞是什麼?長智慧。人家問的時候我懂,不是不懂,我還是老實念佛,為什麼?我不是那個法門的根機,我學那個法門有困難,這一生當中不能證果,我還是老實念佛。

  善財五十三參就是這個心態,永恆不變。五十三參是代表一切法門,無量無邊的法門濃縮成五十三門,代表一切法門。善財童子修什麼?你看他第一個是哪個法門?中國人講的先入為主,印度也是這樣的,先入為主,他真接受了。第一個善知識是吉祥雲比丘,他所修的是般舟三昧,般舟三昧是專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是念佛法門當中最精進的法門。這個法門一期是九十天,九十天當中不能睡覺、不能坐著,只許可站著、走著、拜佛,這個許可,不能坐下來、不能躺下來,真精進!我也看到過有修這種法門的,但是不如法,他一個人關在關房裡頭沒人知道,他九十天真不睡覺嗎?他睡覺沒有人看到。我們怎麼觀察不像,聽他的言談也不像,為什麼?他心不清淨,妄念很多,想到雜碎、瑣碎的事情很多,這不像念佛的,至心信樂這四個字他沒有。

  真修不容易,哪裡去找!真正打個佛七都不容易。李老師當年在世告訴我,他在台中曾經自己領導,就是主七,打過兩次精進佛七,以後再不敢了。人不精進沒關係,鬼神瞧不起你,笑話你,搞假的,不是搞真的,你要搞真的他著急了,他要來擾亂,搞假的不會,搞真的他來擾亂。擾亂什麼?叫你著魔。李老師那兩次精進佛七,精進佛七參加的人不超過十個人,超過十個人,主七和尚照顧不了,一個人的精神能照顧十個人就不錯了,超過十個人照顧不了。裡面有一個著魔,這個事情頭痛,人家進來打佛七,很正常的一個人,七天念佛之後就變成神經病,要送到神經病院,怎麼對得起人?怎麼跟他家裡交代?老師用心來調解,大概都用半年以上的時間幫他恢復正常,以後再不幹了。兩個出問題的人我都認識,老師還真有本事,幫他調解。他有修持的功夫,老師學過禪、學過密,而且是很好的中醫。我們絕不敢幹這個事情,普通佛七無所謂。所以精進佛七、禪七都容易著魔,如果有彌勒菩薩這裡說的十個條件,大概就沒有問題。修行要有福報的人,沒有福報的人修行就會惹麻煩,一定要修福,要有福慧的基礎。這種精進佛七是加行,在短時間當中把自己境界向上提升,屬於加行。你福德不夠的話不行,不但提不起來,還惹麻煩。

  於一切眾生常生慈悲心,非常重要!他修的法門不能夠毀謗它,無論修哪一種法門,學善財童子,讚歎,絕不毀謗。為什麼?各人根性不一樣。縱然我們知道淨宗對他來說他一定會成就,但是他現在不具信心。那怎樣勸化他?我們自己好好修行,幾年之後讓他來看,讓他自己比較,這就對了。我們修行比他功夫得力,我們的心情比他愉快,我們比他放下更多,我們憂慮牽掛的少了,他要從這些方面細心來觀察就會比較。我們也看到很多修行人到了晚年,七、八十歲以後,原來修的禪、密不要了,念佛。知道什麼?知道那個修不成功,那個太難。我遇到幾個老修行,都是在家居士,他們在社會上有地位、有身分的,老居士,到晚年告訴我,放下了,禪跟密不得力,還是念佛好,回過頭來一天念二、三萬聲佛號做常課。年歲大了,住在農村好,比較清淨,空氣也好,老人要活動。我那時候在屏東講經,遇到個老人,八十多歲,退休的,那個時候他放下了,他學禪、學密全放下了,教也不要了,專心念佛,告訴我,每天三萬聲佛號。他一早起來就是散步,也是非常好的運動,要走好幾公里,一步一聲佛號,三萬聲佛號就是走三萬步,對身體健康好,八十多歲看起來像六十幾歲的人一樣,晚年回頭來了。

  不但是對於佛門同修不毀其行,遇到其他宗教也不可以毀謗,也要讚歎。我們學佛的人心裡很清楚,他是拐一道彎再學佛,他們學佛求生天。我們在佛經上看到,諸天的天王請佛、請菩薩到天宮裡面去講經,大乘經典上很多。他們生天好,生到天上跟天王遇到佛菩薩在那邊再學佛,不是很好嗎?所以我們很歡喜,我們知道你生天之後會遇到佛菩薩,所以鼓勵他、讚歎他,讓他好好的修學,不要去障礙他。決定守住菩薩戒裡頭一條戒,自讚毀他(自己讚歎自己,毀謗別人)這是最大的過失,我們自己犯戒了。所以末後這句話重要,若毀其行,終不往生。只要是正教,修這個法門來生能得人身,都算是正教,來生要到三途那就錯了,人、天都算是正法,五乘佛法。

  「二者,於一切眾生,深起悲心,除殘害意。」這裡頭特別重視的是深,深起悲心,有慈悲心,決定沒有害眾生的意思,不能有這個念頭。對於所有眾生要慈悲、要愛護,這些小動物對我們自己有傷害無所謂,我們決定不能害牠,蚊蟲、螞蟻。我們住在農村,自己種一點菜,菜園裡有一些這些小蟲來吃菜的,我們只要有慈悲心看待,慢慢感動牠,牠自然就沒有了。李金友居士在古晉山上開闢了一片菜園,規模很大,很多年,這十年前的事情,我去看的時候是第六年。他告訴我,他守住這一條戒,不殺害眾生,第一年他的菜園,他沒有用農藥、沒有用化肥,所種的菜被這些小蟲吃掉百分之九十五,留下一點點,百分之九十五都被吃掉了,堅持不殺,不用農藥、不用化肥。他說第二年不錯,小蟲吃掉三分之二,留三分之一,不少了!到第三年差不多就留一半,一年比一年多一點。我去的時候是第六年,他也沒有跟小蟲溝通,居然小蟲給他留了百分之九十五,非常歡喜!六年,六年慈心供養,歡喜供養,沒有一點惡意,感動了,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牠來吃我們都歡喜,時間久了牠也明瞭了,牠吃也給我們留一些。小鳥吃水果,我們也是指定幾棵樹,沒有指定的牠不會去吃,我們在澳洲做到了。菜園裡面我們指定一個區,這個區是專門供養小蟲的,我們也很認真去種,小蟲專門到小區裡頭吃。深起悲心,這句話非常重要!

  第三「發護法心,不惜身命。於一切法,不生誹謗。」這個比什麼都重要,決定不造謗法的罪,世間法跟佛法。世間法,法律,縱然這個法律不善,對人民有不利的地方,也不能毀謗。為什麼?我們要尊重立法的人,不要去批評、不要去毀謗,這個法於人民不方便,過幾年一定會修改,佛弟子在這些地方修忍辱波羅蜜。縱然這個法對我們很不利,我們也不毀謗。這個地方不能弘法,佛法跟這個地區沒有緣分,別的地方有緣分,到那邊去,哪裡有緣哪個地方先去,將來這個地方緣成熟了再來。決定不要勉強,永遠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普賢菩薩教給我們的,寫在十願裡頭。《華嚴經》上說得很清楚,菩薩不修普賢行不能成佛,菩薩要成佛一定要修普賢行。

  西方極樂世界徹始徹終就是修普賢十願,你看我們這個經第二品「德遵普賢」,說明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一個人不修普賢行的。所以魏默深居士把《華嚴經》最後的這一卷第四十卷,講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一卷抽出來,附在淨土三經的後面,稱為淨土四經,很有道理!諸位將來看到有淨土四經,你就曉得那一卷是魏默深(魏源),也是做會集本的那個人,是他提出來的。到民國初年印光大師又將《楞嚴經》裡頭「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這一章附在四經後面,稱為淨土五經,五經是這麼來的。還有沒有需要再有附的?沒有必要了,圓滿了。《普賢行願品》附進去是淨土經裡頭的意思,《無量壽經.德遵普賢》。《大勢至菩薩圓通章》最重要是提供念佛指導的方法,「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憶佛念佛是因,見佛是果。淨業三福裡頭「深信因果」,不是指別的因果,就是指這個因果。所以要發護法心,發護法心決定不能謗法。於邪法什麼態度?佛教給我們,默擯,不說話、不讚歎就行了,不要毀謗,不批評,不表意見。

  十大願王裡頭講得清楚,一切善法、一切正法要讚歎。宗教裡頭正教沒有教人行不善業,教人來生得人身,來生生天道,這都是好事,都可以讚歎的,所以決定沒有毀謗的、沒有批評的。我們把這個意思再引申,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盡量學著不批評人、不毀謗人,要學厚道,要學有不忍人之心。一定要知道,正法在我們今天這個時代衰微了,衰微到極處,今天人相信邪法,不相信正法,你要提出正法來,他的疑問很多很多,你要很有耐心給他解答。我在台中一次看到李老師我非常受感動,李老師七十多歲老人了,有幾個年輕的學生從台北到台中來看他老人家,一談話問問題三個多小時,我們在旁邊坐的都不忍心,老師若無其事,慈悲到極處,一樣一樣詳細給他解說。他們走了之後老師告訴我們,這些年輕人,在現在講高等知識分子,他們知見正了會影響社會。我們才明白。老師在台灣,台灣南方、北方慕名的人很多,每天訪問絡繹不絕。跟李老師見面約時間一定是一個星期之前約會,你當天去,你決定找不到他,他的時間都排定了。日中一食,生活非常簡單,老師身體很瘦,不是胖個子,瘦瘦的,但是體力、精力非常好。我跟他的時期是七十歲到八十歲,十年,帶著同學爬山,他走在前面。我跟他那時候我也瘦,瘦好,爬山很輕,身體不重,所以我們爬在最前面。老師只有我趕得上他,其他的人都遠遠落後,我們在山上站了半天他們才上來,體力好,老而不衰!每天那麼大的工作量,為眾生沒有為自己,為眾生是在積功累德,為自己要搞名聞利養,那就造業了,那不一樣。真正修積功德,一生只有一個念頭,求生淨土,三寶加持。

  「四者,於忍辱中生決定心。」這個決定是什麼?忍到底,受不了的時候還得要受,不能放棄。能忍到底顯示出心平氣和,這個忍辱功德就現前了。心裡頭沒有貪瞋痴慢,清淨平等,生智慧不生煩惱。忍辱是三昧的前方便,不能忍怎麼得三昧?三昧簡單的說就是制心一處。我們今天修忍辱波羅蜜一舉一得算是不錯,最好是一舉多得。我們把心就止在阿彌陀佛上,再不能忍的事情,合掌念一聲南無阿彌陀佛,事就沒有了,就能化解了,忍辱就圓滿了。樣樣放得下,忍辱才能成就,真正做到於人無爭、於世無求,連壽命都不求,還有什麼不能忍的?學佛學了這麼多年,別的東西沒有得到,諸法實相看破了一些,真正明白了佛在經上常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包括自己的身體。

  身體是物質現象,物質現象從哪裡來的?從念頭生的,念是心理,物質是假的,念頭也是假的,清淨心中一念不生,起這一念叫無始無明,也叫根本無明。所以佛教給我們,不起心、不動念。不起心、不動念,真心現前,真心裡頭什麼都沒有,為什麼?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精神現象、自然現象統統是虛妄的,當體即空,了不可得。這個道理深,很難懂,世尊講這些道理講了二十二年,二十二年講《般若》,有多少人開悟?肯定不是全體,釋迦如來當年法會當中真正開悟,我想應該有十分之一,那就相當不得了。於念佛法門當中得到開悟,念佛法門開悟是什麼?真相信了,一點懷疑都沒有,下定決心真想去,這就開悟了。而今而後雜心閒話統統放下,一句彌陀念念相繼,決定往生,這是淨宗裡頭大徹大悟,決定得生。對這個世間沒有留戀,在這個世間就像再來人一樣。再來人,到極樂世界再回來的。回來幹什麼?回來幫助眾生的,幫助眾生覺悟,自己一點都不迷惑。自己要真正做出極樂世界人的樣子,就能夠接引很多有緣眾生,做給他看。忍辱當中生決定心。

  第五「深心清淨,不染利養」。什麼叫清淨心?利養就是染污,還有名聞利養,你不清淨,遠離名聞利養,清淨心就能現前。世尊當年在世為我們做出示範,他全部的財產就是三衣一缽,這是當時的印度,熱帶地區,三衣一缽夠了,樹下一宿,日中一食。每天要去托缽,所以僧團棲息之處所不能離開都市太遠,太遠乞食不方便,一般都是三里路,乞食方便。雨季就結夏安居,印度每年都有雨季三個月,這三個月不出門,由這些在家弟子每天把吃的東西送來,這是應該接受的。今天的社會過分的重視利養,對於利養堅固的執著,貪而無厭,不能夠惠施,於是福報就享盡了。福報享盡了,阿賴耶裡頭還有不善的習氣種子,遇到緣它會起現行,那個現行就是災難。災難怎麼來的?不是無緣無故,有原因的。真正修行這句話就非常重要,深心清淨是菩提心的核心,菩提心的體是真誠,自受用就是這一句,經論都是這個說法。《觀經》裡面講菩提心,體是至誠心,自受用是深心,他受用是迴向發願心;《起信論》裡面講,菩提心的心體是直心,自受用也是深心,他受用是大悲心,經論合起來看意思就更清楚了,真誠就是直心,直心就是真誠,直是沒有委曲,這就是真誠的意思,深心都相同,深心就是此地不染利養。深心,古來祖師大德很多人說,好善好德,這個心是深心。清淨,不染利養,是善德之上者,最殊勝的。

  第六「發一切種智心,日日常念,無有廢忘。」一切種智是自性真實智慧,《無量壽經》三種真實,真實之際,真實智慧就指的這個,後頭真實之利。三個真實是一樁事情,一即是三,三即是一,一個得到了,三個全都得到了。真實之際是自性的本體,真實智慧是自性的德相,真實之利是自性的德用。什麼人能用這三種真實?大乘經教裡面我們看到的法身菩薩,他們用上了,法身菩薩在禪宗裡面講是明心見性的,在教下是大開圓解,在淨土宗是理一心不亂,心裡面發出來的全是智慧。一切種智,如來所證得的。阿羅漢證得的是一切智,菩薩證得的是道種智,一切種智,如來證得的、法身菩薩證得的。日日常念,我們如何念這一切種智?給諸位說,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一切種智。你們想想對不對,阿彌陀佛是不是真實之際、是不是真實智慧、是不是真實利益?統統具足了。

  《往生論》上講三種莊嚴,「入一法句」,念老在這個註解裡頭我看引用至少有十次,可能十次以上。他這麼喜歡引用這一句話,可見這句話重要!這個註解看完了別的都忘掉,不記得,這三句重複十幾次,肯定記得。讚歎西方極樂世界三種莊嚴,國土莊嚴、佛莊嚴、菩薩莊嚴,三種莊嚴,入一法句。一法句者,清淨句。清淨句者,真實智慧,無為法身。這句話他引用至少十幾遍,我們沒有去記它,遍數多了印象深了。最後歸結到哪裡?就是這個佛號,阿彌陀佛的名號,阿彌陀佛的名號就是真實智慧、就是無為法身,入一法句,這就是一法句,不可思議!日日常念,無有廢忘,這一切種智。

  經,這就是《無量壽經》,現在我們可以確實將它指出來,就是這個會集本,中文《無量壽經》九種版本裡頭最好的本子,善本!在這個時代出現,大災難來臨之前夕出現,真正是救苦救難。從這部經典上我們肯定了佛號功德不可思議,又加上近代這麼多的科學家他們的研究報告,告訴我們,念力,尤其集體的念力,能量之大無法估計。現在在這個世間學習的人慢慢的多了,因為它傳播得很快,傳播的面很廣,就是用網路來傳播。知道這個方法,人不管他怎樣不善,沒有不愛惜自己生命的。現在這個世間幾乎讓我們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受到威脅,所以身心沒有安全感,吃的東西不乾淨,全是染污,喝的水不乾淨,呼吸的空氣不乾淨,穿的衣服全是化學的,對身體帶來的都是不好的東西,衣食住行,這哪裡是人過的日子!真正有識之士都在呼籲,叫我們回到原始,過從前農耕的那種生活。今天就是農耕都有問題。為什麼?土地被染污了,水資源被染污了,你種植的東西,土不乾淨,有毒,水不乾淨,這莊稼能長得好嗎?

  念力要是變成一種科學,影響就非常大。現在這個環境連科學都沒有辦法解決,它造成這種混亂,它沒有能力把它恢復正常,這真的不是假的。土地大面積的污染,怎麼樣叫它恢復乾淨?水資源的污染,江河的污染、大海的污染,怎麼辦?你看到魚、鳥,現在所看到的,大面積的死亡,牠們不適合生存了。我們在電視裡面看到的畫面,被海水毒死的這些魚群,幾十萬條的浮到海岸邊,從來沒見過的這個景觀。人口在增加,糧食資源在減少,那我們就想到,將來一個大災難來,餓死的人有多少!現在的人浪費成了一種習慣,不知道愛惜食物,在糧食危機裡頭要受這個災難。這都是我們眼前的事實真相,我們不能沒有警覺。

  我們如何應對?淨宗法門可以解決,急難的時候,我們縱然還有壽命,不要了,不願意在這個娑婆世界受這些苦難,我們要學瑩珂,我往後的壽命不要了,請阿彌陀佛早一天來接引我,這個做得到。我們起心動念佛知道,我們所有一切造作他也曉得,《還源觀》上所講的三種周遍,念頭才起,周遍法界,這心理現象;物理現象,我們每一個細胞都是波動造成的,每一個波動也是周遍法界,換句話說,他對我們生理健康狀況瞭如指掌,全都知道。我們求生淨土不是為自己,這個地方教化的緣盡了就是我們往生的時候,眾生不願意接受、不想學了,這就是緣盡的樣子。他喜歡學、喜歡教,幫他,全心全力幫他;不喜歡,我們就可以走了,到極樂世界認真修學,提升自己,早日成佛。成佛之後,這個世間眾生緣成熟了,又想學了,佛就來了。眾生有感,菩薩有應,感應道交,法爾如是。所以在現前,日日常念阿彌陀佛,這是第一樁大事。知道這個世界整個宇宙都不是真實的,從自性裡頭幻化出來的。這個事實真相,非常難得現在科學家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了,這些報告發表了,我們看到、我們聽到,跟三千年前佛所講的完全相同,這就可以相信了。

  「七者,於一切眾生,起尊重心,除我慢意,謙下言說。」這是我們要學的,要特別提醒,為什麼?我慢很麻煩,我慢有時候自己不知道,自己以為我很正常,我沒有傲慢。所以這個地方,前面這句話很好,「於一切眾生,起尊重心」,我們對一切眾生沒有生起尊重心,那就是我慢,真正能對一切眾生都尊重的話,我慢就沒有了,謙虛才能生得起來。所以如果真的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以阿彌陀佛這個心看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皆是阿彌陀佛,尊重心生起來了。這不是我們理想,故意做這個幻相,不是的,這是事實真相。我們前面學得不少,阿彌陀佛是性德,就是自性,萬事萬物都是自性變現出來的,性相是一不是二,性是阿彌陀佛,相當然也是阿彌陀佛,隨拈一法,無有不是。阿彌陀佛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無有一法不是,尊重心真的生起來了,看一切人皆是佛。世尊《華嚴經》上所說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佛說的話是真話,他見到了,他明白了。我們在大眾當中還有自尊心、有傲慢心、別人不如我的心、我勝過一切人的心,這什麼?這個就是妄想分別執著,妄想分別執著統統具足是六道凡夫,出不了六道輪迴,念佛也不能往生。

  彌勒菩薩這十句要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把我們的深重的習氣轉過來、改過來。美國布萊登所說的,「棄惡揚善」,什麼是惡、什麼是善要清楚,「改邪歸正」,哪些是正、哪些是邪也要搞清楚,才能真正「端正心念」。端正心念的人是一個真正知道自愛的人,自愛沒有不愛別人的,為什麼?自他是一不是二。我們愛別人的心意是圓滿的,就跟佛一樣,佛對遍法界虛空界那種慈悲是圓滿的,問題人願不願意接受?你願意接受你就充滿了慈愛,跟佛一樣,不願意接受,不是說佛的慈愛沒有加持你,加持到了,不願意接受是你沒有感觸到。所以這種慈愛,佛菩薩的慈愛對你不起作用,跟你起作用的是你的煩惱習氣,這個東西起作用。佛的這個慈愛比煩惱力量不曉得大多少倍,我們沒用上。這個怪自己,不能怪佛。大經上常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這個力量是平等的。如果我們的心跟佛結合,問題就解決了;我們的心跟眾生接觸,問題就來了。為什麼不跟佛結成一體?跟佛結成一體,跟眾生也結成一體,這一體是覺。所以這個排列順序不一樣,心是主,是自己的意念,這是主,我跟佛結合,我就能教化眾生,我跟眾生結合,我就遠離佛法,這個道理要搞清楚我們才能得真實的利益。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學到此地。

文摘:http://ft.amtb.tw/dv.php?sn=29-265-0025&lang=zh_TW

敬祝 諸大善菩薩 平安吉祥 福慧圓滿

自如頂禮 阿彌陀佛

台長: 自如
人氣(43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淨空法師 |
此分類下一篇:淨空法師開示:緣分遇到了不要輕易放過
此分類上一篇:清淨心跟廣學多聞哪個重要?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